通辽市综合施策 精准发力坚决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

2024-03-04 06:51刘颖超
内蒙古林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三北防沙

刘颖超

内蒙古通辽市林业和草原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举旗定向,把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工程建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充分肯定了防沙治沙和“三北”工程建设取得的成绩,明确把“三北”工程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将“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作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对于林草系统来说,既是重大机遇,也是重大挑战。

科尔沁沙地在我国四大沙地中面积最大,横跨内蒙古、辽宁、吉林三省区。通辽市地处科尔沁沙地腹地,全市沙地面积4086 万亩,占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的52.7%,属于沙漠化极为敏感和防风固沙极为重要的区域,也是实施“三北”工程和荒漠化防治的主要区域,更是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主战场。为摆脱风沙危害,通辽市委、市政府坚持不懈地把防沙治沙、保护生态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先后组织实施了城郊百万亩绿化工程、“四个千万亩”(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天然草原修复、高效示范节水、现代畜牧业)重大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科尔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做到“封飞造”结合、“乔灌草”搭配,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严格保护、科学修复,沙区林草植被盖度逐年增加,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市有近3000 万亩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900 多万亩水土流失土地、近3000 万亩农田、2000 多万亩草牧场得到有效保护,平原区90%以上的基本农田实现林网化,公路绿化总里程7000 多千米,国省干线绿化率达90%以上,3000 多个村屯绿化全覆盖。昔日的“沙进人退”变成了如今的“绿进沙退”,科尔沁沙地实现良性逆转。但从全市整体来看,科尔沁沙地治理成果仍需进一步巩固,已治理区域植被群落还不稳定,防沙治沙任务仍然紧迫而艰巨。

2023 年6 月6 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强调,“要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在建设美丽中国上取得更大成就。”通辽市各级林草部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一屏三区”的全市林草保护发展总体布局,认真落实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不懈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坚决做到“人进沙退、绿进沙退”,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全面推进现代化通辽建设两件大事,全面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筑牢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和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一、实施重大生态工程,推动大投入大发展

加强市级统筹和部门、地区间协作,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依托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等国家重大生态建设工程,把工程建设由部门层面提升到政府层面、由行业行为拓展为社会行为,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流向工程建设领域。积极向上协调争取“三北”防护林、重点区域绿化、植被恢复、经济林补贴等国家、自治区项目和资金。鼓励农牧民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形式参与防沙治沙;鼓励企业及民间资本投资建设林草沙产业基地,融合沙地治理与林草产业发展,逆向拉动防沙治沙。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综合治理的原则,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措施为辅,针对不同的立地条件,科学施策、对症下药、靶向治理,逐一歼灭。集中力量重点治理六大沙带,分别为科尔沁左翼后旗北部阿古拉、茂道吐、努古斯台沙带,奈曼旗老哈河和教来河沿岸沙带,科尔沁左翼中旗西北部珠日河牧场、希伯花、花胡硕、花吐古拉沙带,库伦旗北部塔敏查干沙带,扎鲁特旗北部格日朝鲁及南部乌力吉木仁河沿岸沙带,开鲁县北沼沙带。

二、坚持科学规划布局,采取多元保障措施

在组织形式上,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坚持市委、市政府统一组织领导、部门指导、旗县落实的工作机制,聚焦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组织自然资源、林草、农牧、气象等部门,进一步摸清科尔沁沙地资源底数。把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来谋划,科学编制2020—2030 年科尔沁沙地歼灭战规划,明确任务,制定规划图、作战图,分类、分期组织实施。每届政府都按照规划组织实施,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同时,建立健全防沙治沙责任考核机制,列入对旗县(市、区)工作实绩考核范围和林长制考核指标。围绕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制订专门行动方案,建立健全协调机制,研究解决重要问题,协调推进重点工作,完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体系,强化生态用水等各项支撑保障,确保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三、坚持因地制宜,全面构建防沙治沙新格局

坚持分类施策,重点突破,不断丰富和完善工程建设技术路线。坚持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由近及远、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原则,对流动和半固定沙地,主要采取设置机械沙障和植物再生沙障、营造沙漠锁边林和防风固沙林带、封禁保护等措施进行治理。对固定沙地,主要采取封禁保护、营造防护林网林带、免耕补播种草等措施进行治理。对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属于宜林荒沙地类的,主要采取造林种草措施进行治理;属于草原地类的,主要采取封禁保护、草地改良等措施进行修复。

将保护好草原、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严格落实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让草原得到休养生息。强化法律监督,严格执行《通辽市沙化土地治理条例》,常态化开展破坏草地林地违规违法专项整治行动。提炼总结出一条综合防治、科学防治、依法防治的农林牧复合经营之路。

节约生态用水,坚持以水定绿,发展节水林草。对沙化和潜在沙化耕地,主要采取优化种植业结构、留茬免耕、控制开采地下水等措施,坚持以水定地、以水定产,逐步修复耕地生态。禁止大面积、大规模种植花生、西瓜等容易引起土壤沙化的作物。

四、治沙与致富相结合,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

牢固树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做到改善生态与改善民生相结合、治沙与致富相结合,大力发展林草沙产业。从全市实际出发,坚持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实现兴林与富民统一。全面树立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的理念,强化“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解放林业生产力,让人民群众在生态建设中获利,激发广大农牧民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增强爱绿、护绿、植绿意识。稳步发展“塞外红”苹果、沙棘、文冠果、元宝枫、榛子等经济林产业;依托自然保护区、山地草原、森林公园、沙漠公园、湿地公园等自然景观和资源条件,大力发展森林草原生态旅游产业。同时,积极鼓励发展林木种苗花卉,林下养殖、食用菌培育和中草药种植等林下经济产业,实现群众增收、大地增绿。

五、加强先进典型选树,充分发挥宣传引导作用

围绕科尔沁沙地治理,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正向激励作用。组织各类媒体深入一线采访报道,大力开展典型选树和表彰奖励等活动,讲好防沙治沙通辽故事,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防沙治沙,推动形成防沙治沙强大合力。同时,组织谋划“绿染科尔沁”等防沙治沙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等方式,向党员干部和群众广泛宣传《防沙治沙法》,普及荒漠化防治知识,进一步增强群众防沙治沙的责任意识,营造全社会参与荒漠化防治的浓厚氛围。

猜你喜欢
科尔沁沙地三北防沙
科尔沁左翼后旗全力推进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
我的三北
翁牛特旗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机制、模式与技术研究
三北工程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北工程:将沙海变成林海
三北防护林与植树造林
防沙治沙 筑起富民惠民的绿色长城
防沙治沙模式的思考
科尔沁沙地3种平欧杂种榛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
科尔沁沙地5种造林乔木的抗旱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