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两海”再现美丽风采

2024-03-04 06:51王珏
内蒙古林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呼伦湖乌梁素海林田湖

本刊记者 王珏

“一湖两海”指呼伦贝尔市呼伦湖、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乌兰察布市岱海,是内蒙古自治区三大淡水湖,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多年来,由于气候干旱和人为污染等因素,“一湖两海”不同程度出现水位下降、水质污染、水域面积缩减等问题。

2023 年6 月5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的乌梁素海——黄河流域最大的功能性湿地,考察调研乌梁素海周边生态环境恢复情况。总书记强调,治理好乌梁素海流域,对于保障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殷殷嘱托,言犹在耳。时光回溯,2018 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加快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等水生态综合治理,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时隔一年,2019 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要抓好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的生态综合治理,对症下药,切实抓好落实。2023 年10 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对“一湖两海”治理提出明确要求:加快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及察汗淖尔等水生态综合治理。

一场守护碧水清波的保卫战在内蒙古打响,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一湖两海”保护与治理工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保护水生态环境,推进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治理。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抓好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和保护开发,从单纯的“治湖泊”转向系统的“治流域”,使“一湖两海”再现美丽风采。

呼伦湖:十年治理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位于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和扎赉诺尔区之间的呼伦湖,又名达赉湖,是我国北方第一大淡水湖,流域面积达2339 平方千米,被喻为“草原之肾”。1992 年,由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4年,被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2002 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自2013 年内蒙古自治区全方位启动拯救呼伦湖行动以来,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把呼伦湖保护治理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头号重点工程,定期召开市委常委会议,研究治理整改工作。统筹考虑山水林田湖草沙在区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全面推进落实环湖沙化土地治理、草地退化治理、河流沿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全面禁止商业捕捞等59 个治理项目。坚持以草定牧、草畜平衡治理原则,自2020 年起,呼伦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57 万亩草场全部实施禁牧,草地退化、沙化得到有效遏制,生物多样性不断提高,治理成效不断显现。2021 年,呼伦湖成为国家首个开展水生态环境评价考核的试点湖泊,这标志着呼伦湖生态保护治理由关注水质改善转变为侧重水生态综合治理。

2023 年9 月监测数据显示,呼伦湖水位和水面稳中有升,水面已扩大至2237.1 平方千米,水量达134.6 亿立方米,接近历史最高水平。与2022 年同期调查数据相比,2023 年鸟类数量增加了10 种24739 只。2015 年以来,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记录的鸟类由333 种增加到345 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5 种,分别为白头鹤、白枕鹤、东方白鹳、猎隼、草原雕,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8种,包括鸿雁、白琵鹭、大天鹅、疣鼻天鹅、游隼等。植物资源包括维管束植物58 科183 属311 种(包括亚种变种和变型),其中蕨类植物1 科1 属2 种,裸子植物1 科1 属1 种,双子叶植物43 科134 属240 种,单子叶植物13 科47 属68 种。

乌梁素海: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

乌梁素海,蒙古语意为“红柳湖”,为全国八大淡水湖之一,也是黄河流域最大的功能性湿地,被称为黄河生态安全的“自然之肾”。其南临奔流的黄河,东邻葱郁的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北接连绵的阴山山脉和辽阔的乌拉特草原,西部与乌兰布和沙漠相连,中部是沃野千里的河套平原,构成了一个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

由于受河套灌区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严重污染,乌梁素海水质日益恶化。2008 年,湖区暴发大面积“黄藻”,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持续了近5个月。为此,内蒙古下定决心,集中力量持续推进“修山、保水、扩林、护草、调田、治湖、固沙”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关停整顿破坏生态、违法违规矿山企业,遏制地表水土流失,减少区域土壤沙化,修复矿山面积8.7 万亩 ;建立了灌区节水、黄河汛期补水、应急生态补水的分时分量生态补水机制,促进水体循环,2023 年,向乌梁素海补水3.2亿立方米;下大力气对乌兰布和沙漠东缘林草植被进行恢复,建成长154 千米、宽50 多米的防风固沙林带;对集中连片、功能退化的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整治,修复林草面积达3.3 万亩;全面开展“控肥、控药、控水、控膜”四大行动,控制农田面源污染,统筹综合治理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采取“平沙-压沙固沙-种植梭梭-嫁接肉苁蓉”方式,开展乌兰布和沙漠治理,累计完成治理面积4.8 万亩,种植苗木1500 万株。

2023 年,乌梁素海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目前,乌梁素海水域面积稳定在293 平方千米,水质由劣Ⅴ类提升到整体Ⅳ类;迁徙经过和在此繁殖的鸟类达264 种,其中包括斑头秋沙鸭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数量突破600 万只,湖中鱼类达22 种。每到盛夏时节,蓝天白云映衬下的乌梁素海碧波荡漾,芦苇摇曳,飞鸟翔集。

岱海:“三水共治”湖面萎缩趋势放缓

岱海位于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境内,四面环山,南邻马头山、北接蛮汉山,为封闭性内陆淡水湖,东西长约25 千米,南北宽约20 千米,2021 年,被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列入自治区级重要湿地名录。

过去几十年里,岱海湖面呈萎缩态势,特别是2005 年后萎缩加快。2016 年,内蒙古全面启动岱海治理工程,围绕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实施“三水共治”,共实施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科技研究项目38 个,总投资83.06 亿元。乌兰察布市、凉城县两级党委、政府按照《乌兰察布市湿地保护规划(2021—2030 年)》,认真履行属地主体责任。加强湿地周边禁牧、禁垦,以及湿地网围栏与外侧林带日常管护,实施林草抚育等湿地保护修复项目,2023 年,保护区综合植被盖度提高到72%;最大限度减少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影响,禁止非法取用岱海湖水及地下水,流域地下水水位较2017 年回升了31 厘米;多措并举疏浚河道,积极推动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特别是2022年“引黄济岱”生态应急补水工程全线通水以来,已累计补水1102万立方米,有效减缓了湖面面积缩减趋势,改善了湖水水质。

截至2023 年5 月,岱海湖面积46.6 平方千米,预计到2030 年,湖面面积达到70 平方千米。据监测数据,湿地内鸟类由68 种增加到目前的98 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黑鹊、遗鸥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连续三年在岱海自然保护区栖息,最多时数量达到70 多只。

从保护一片湖到保护一处生态系统,“一湖两海”综合治理深刻揭示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也是内蒙古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新征程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内蒙古各族儿女将一以贯之、用心治理、精心呵护,坚决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自觉行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山青、水秀、空气新的美丽家园。

猜你喜欢
呼伦湖乌梁素海林田湖
坐在呼伦湖畔看星星
坐在呼伦湖畔看星星
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
基于文献计量法的山水林田湖草研究概述
新巴尔虎写意(组诗)
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与修复找准问题明确目标和路径
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内生机制
十字路口的乌梁素海
乌梁素海地区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浅谈乌梁素海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