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圈背景下土木类专业发展的机遇

2024-03-07 08:30成都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蔡萌琦吴启红董建辉杨华平严明宇朱浩甜
内江科技 2024年2期
关键词:土木经济圈成渝

◇成都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蔡萌琦 舒 方 吴启红 董建辉 杨华平 严明宇 朱浩甜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生态化建设逐年改善,经济发展日益提升,成渝地区也迎来了重大改革和发展。本文阐述了成渝经济圈建设的发展政策,以及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土木类需求。同时,体现了土木类专业在成渝经济圈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提出了土木类专业在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探讨了土木类专业与新型能源、技术相结合下的变化方向,分析了土木类专业在成渝经济圈建设背景下的发展机遇。对成渝经济圈背景下土木类专业的发展机遇即有利于清晰的认识土木类专业的发展潜力,也有利于加快成渝地区的经济建设,这对我国的西部发展有重大意义。

1 引言

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国家重点战略任务,成渝地区的政府部门迅速做出行动,响应国家的政策,形成了一轴两带双核三区战略[1]。在成都主轻工业、重庆主重工业的模式下,许多行业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那么,在成渝经济圈的背景下土木类专业也迎来挑战和机遇。土木类专业是典型的实用型行业,为我国的基建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成渝经济圈的建设中也将发挥重大作用。在成渝经济圈的建设过程中,土木类专业会遇见各种问题,在面对难题时的政策响应和技术创新中可以看出土木类专业发展的机遇或者说是发展趋势。本文将以土木类专业在成渝经济圈为背景,用建设中所遇的各种政策战略和建设需求来分析土木类专业的发展机遇。

2 成渝经济圈建设的发展政策

在国家行政机关发布了一系列有关成渝经济圈建设的政策之后,成渝经济圈的建设显著加快。“上行下效”,成渝经济圈的建设与国家政策相辅成。在建设中,不仅强化了基层建设,还确立了川渝地区一体化发展战略。成渝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是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发挥地理优势,把成渝地区的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创中心、宜居的生活中心。

政策中指出,建设成渝经济圈的主要原则有五点[2]:一是双核带领,区域联动。以重庆和成都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城市,以点带面,加快中小城市的建设,推动各区域均衡发展。二是改革开放,创新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体制的创新,构建协同创新体制。三是生态优先,持续发展。全面普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化生态保护,实现“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生态远景。四是共享包容,改善民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人民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强化公共措施的建设,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以达到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目的。五是统筹合作,协同共建。坚持川渝一体化的思维,实现统一谋划,总体布置,互相协作,共同施行辐射、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

3 在成渝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土木类需求

3.1 交通建设中的土木类需求

城市之间地理距离较远,人口与物质之间的可移动性较低,时空成本较高等,这限制了成渝经济圈的建设[3]。为了推动成渝建设圈的建设,政策表明成渝地区需构建一体化[4]、智能化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促进重庆、成都及其城市群相向发展,建设渝北线,中线,南线等多条综合运输要道;建立国际交流枢纽,高质量、高品质地营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实现天府机场与双流机场双线通道;完善双城经济圈马路体系,建设成渝经济圈中的“环线高速公路”,畅通高速公路,强化城市之间的快速连通……这些成渝经济圈中交通方面的建设,为土木类专业带来了大量桥梁,隧道,公路方面的工作机会。

在交通建设中,不仅会为土木类专业带来大量的实践机会,也能提供典型的建筑案例。四川地势险峻,多崇山峻岭,那么,这就需要大量的地质勘探和测量绘制,为测绘类专业和岩土类的人才带来了大量的实践机会。由于地形复杂,必然会带来许多技术难题,在克服这些难题的路上,为测绘和岩土类的人才提供了一个展现的平台。同时,桥梁和隧道方向的土木类人才也在施工中发挥重要作用,用专业知识让施工的更加专业,操作更加简易,质量更有保障等。同时,这些大量的施工也为土木类专业带了典型案例和施工经验。

3.2 人口流动带来的房建需求

成渝经济的建设也实行“人才战略”计划[5],在建设中,发行一系列政策不仅大力引进创新性人才和高精尖人才,还要发展当地的教育以培养各行业所需的专业型人才。同时,政府也鼓励青年进行创新创业,支持各行业人才在区域内自行流动[6]。鼓励成渝地区大学面向全球招生,引进各类优秀人才,支持各企业在成渝地区创建分公司、研发中心,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为推行该计划,成渝地区多个城市实施大学城和企业经济群的建设,出现大量的农村“城镇化”[7]。比如川渝地区中的宜宾—新建临港新区,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新修建的大学城和经济中心,也可以看到政府对老房区的翻新和维修。这些大量的房屋建设就涉及到了土木类专业的房建方向的专业知识和对老旧房屋的改造。从这个政策当中不难发现,成渝经济圈建设中对教育的重视,教育界整体的提升,自然也为土木类专业的学生带来了更好的教育资源,人才的引入和培养为土木类专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由此可见,土木类专业不仅现阶段会取得较好的发展,有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和引入,未来也会有长远的发展。

3.3 水利基础设施的土木需求

四川省的水能资源、煤炭资源和油气资源占全省能源的比例依次为75.7%、23.2%和1.1%[8],川渝地区更是位于我国西南,山多河多,地势高差大,这些地理优势都有利于川渝地区的水电建设。与其他能源相比,水电不仅更加经济,而且水电不排放废气、废渣、废水等各种污染物,属于绿色可再生新能源。在国家的大力发展下,川渝地区的水电在全国的占比达到了70%以上。川渝地区建设了许多大、中、小型水电站,以满足全国各地的供电需求。比如说金沙江水电站的“西电东送”[9],还比如说著名的二滩水电站[10],二滩水电站所处的位置河谷狭窄,水头高、流量大,因此大坝采用的是双曲拱坝。二滩水电站是我国20世纪最大的水电站,中国水电建设水平逐年上升,各类水电站的建成不仅缓解了全国各地的用电紧张,也发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清洁能源的使用就等于减排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这缓解了全球的生态压力。

川渝地区也将继续发展水电建设,这在成渝经济圈的建设规划中也有体现,或者说是目标之一。成渝经济圈的建设规划中提出,需要强化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充分利用川渝地区的水利资源,将川渝地区的水资源调配到其他地区,缓解我国部分地区的水资源压力。建设大型水库加强我国的蓄水能力,强化灌溉工程实现现代化改造,建立防洪减灾设施的建设等等。一系列有关堤坝、防洪、排水、水电站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土木工程的专业与多领域专业合作纵深推进。就比如,二滩水电站中的枢纽大坝、泄洪建筑、机电设备地下厂房、大坝水平施工缝的处理等等,都与土木类专业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为土木类专业提供了建设机会的同时,也促进了土木类专业与其他专业的深度合作和互相学习。

3.4 基于生态保护的绿色建筑

既然谈到了生态保护,那我们就先来说说川渝地区的生态环境。川渝地区不仅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并且其生态环境也丰富多样,绚丽多彩。川渝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处于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地形气候复杂,是长江黄河的重要水源地,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首先,川渝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具有四种类型:山地、丘陵、平原、高原。土壤类型丰富多样,一共有25个土壤类别,占全国总数的44.2%。其次,川渝地区的气候多样,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高温多雨,是我国夏季气温价高的地区之一,西部地区则是寒冷多旱,降雨集中于7、8月份。气候变化大,气候类型多样,这些气候特征有利于农、林、牧的综合发展,但是也存在气象灾害种类多,频率高,范围大的缺点。最后,川渝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等。川渝地区面积辽阔,有被称为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产地。川渝地区的矿物储存丰富,种类多样,有几十种矿产储存量位列全国前五。而生物资源更是有多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二级保护动物和近127种濒危植物[11],并且,还建立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等各种保护基地。

秉承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在进行成渝经济圈的建设的同时,也不会忘记保护生态环境。提到城市生态保护,那我们首先能够想到的肯定是城市绿化。城市绿化除了退耕还林,林业重点生态保护,风沙治理等,还有绿色可持续性建筑。提到绿色可续建筑,就会想到绿色建材,绿色建材也叫生态建材[12]。那么,我们就会产生如何选择建筑材料、怎样修建更加节能的建筑、怎样更加环保的装修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涉及土木类的专业知识,这就需要相对应的土木类专业人才进行指导、施工甚至研究。近几年,为研究更优良的绿色建筑材料,更经济的建筑结构设计等等,我国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开发绿色建材。现如今,我国在绿色建材方面的成就有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技术[13]、墙体材料和装修材料的绿色化等等。

4 土木类在成渝经济建设中会面临的难题

4.1 利益冲突

首先,现阶段的快速发展和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工业发展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存在冲突,担忧成渝地区在发展的同时出现环境状况失控。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在成渝经济圈的建设过程中,容易遇到地方保护主义问题,这就需要政府进行平衡,和建筑企业方面在绿色建筑中做出更多的研究。

其次,川渝地区各城市或者说区域之间存在区域利益冲突。由当地利益最大化的驱使,比邻的行政区之间就容易发生地域利益冲突。因为资源的稀缺,所以不同地区的利益主体为了获取地域利益,必定会为了争夺各类发展资源而展开竞争,从而发生利益冲突。那么,共同利益才是解决成渝经济圈中各区域合作的关键。区域一体化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主流的形势,同样,这也是土木类专业的发展趋势。

4.2 技术难题

川渝地区的交通建设,规模宏大造成施工难题,那么就不得不提到大规模建筑施工的问题。现代建筑的规模越来越大,这就形成了大量的施工难题,那么施工的信息化、智能化就成为了解决问题办法,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14]也是土木类的发展趋势。就比如土木中的CAD和BIM技术就是信息化和智能化的体现,利用CAD或BIM就可以实现建筑项目信息化、数字化管理等。信息化和智能化能大大缩短施工周期,解决施工中的信息传递不及时、不精确的现象,降低施工难度等。

5 土木类专业在成渝经济建设中的发展前景

5.1 一体化

现如今,国家正在大力推行城市化的发展,成渝经济圈的建设也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由此产生的大量的交通运输、产业与能源基地、水利基础建设、房屋建设等建设市场。不难看出,在成渝经济圈的建设当中,土木类专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且土木类专业出现一体化的趋势。设计、测量、采购、施工、维护一体化,既能够降低成本、节省投资、缩短工期、提升质量,也能够降低施工过程中的风险。

5.2 智能化[15]

现代社会,智能技术,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自然土木类专业的发展也将更智能化,便捷化。在成渝经济圈的建设中,可以采用更先进的传感仪器对建筑物的各个信息参数进行动态化监视,可以有效对光学信息,水资源信息,电力消耗信息进行采集归纳,使建筑物更加经济。同时,市场中也出现了智能化建筑材料,在建筑中采用这种材料能够使得建筑具备自我修复功能,这些智能化建筑材料,或可在成渝经济圈的建设中发挥特殊作用。

5.3 生态化

在成渝经济圈的建设中注重生态保护,那么,绿色建筑就在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绿色建筑既可以有效降低能耗,降低材料用量,改善生态环境,也可以优化建筑室内外设计,使得房屋具备更良好的居住环境。绿色建筑不仅在成渝经济圈的建设中受到重视,也是世界建设的潮流。

5.4 专业化

在成渝经济圈的建设中土木类专业将与其他专业密切合作,这就要求参与人员更加专业化。这不仅是在成渝经济圈的建设中出现,纵观全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更是不难发现建筑行业结构趋向专业化。不仅是建筑行业人员的知识趋于专业化,也是建筑行业企业的结构趋于专业化。

6 结束语

土木类专业作为基建行业之一,在成渝经济圈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成渝经济圈建设中,土木类专业不仅符合川渝地区的政策发展,并且拥有大量的建设市场,由此可见,土木类专业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同时,在成渝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土木类专业呈现出一体化、智能化、生态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由点及面,可以看出我国的土木类专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土木类专业的发展也将推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猜你喜欢
土木经济圈成渝
活色生香新成渝
《广东土木与建筑》理事单位
浅析土木大数据的逻辑、内容和应用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成渝双城到同城
守望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首都经济圈京津冀分产业区位优势研究
成渝复线璧山段全线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