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课证融通”的探索研究

2024-03-08 12:02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陈洁娜
广东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课证融通课证考核内容

文/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 陈洁娜

一、引言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明确指出启动1+X证书制度,而后四部委、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和广东省教育厅相继下发文件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为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2021年10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进教学内容与教材,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

我校于2019年10月顺利被确定为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根据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要求,积极推进试点工作,促进1+X证书制度的落实。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课程是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二年级的专业技能方向课程,也是融通1+X证书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初级证书的主要课程。但1+X证书制度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又属于新兴的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存在证书考核内容分散开设在多门课程中,导致教学内容分散、前后衔接不紧凑,学生获取的知识系统性不强,综合应用能力差,考证通过率不理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出现1+X证书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初级证书的标准与课程标准、考核内容与教学内容、岗位工作流程与教学过程、职业技能认定方式与课程评价方式“融通”度较低的现象。因此,为适应1+X证书制度改革的需求,有必要研究与实践“课证融通”,以提升教学效果。

二、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课证融通”的目标

基于CBE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发团队成员合作,结合1+X证书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初级证书的职业能力要求和企业行业人才需求,通过对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课程的“四融通”,重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证”相互融通的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课程,实现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提高教学质量和考证通过率,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图1)。

图1 “课证融通”目标图

三、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课证融通”的基本路径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课证融通”的研究以CBE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结合1+X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初级证书的职业能力要求和企业行业人才需求,融入思政元素,通过对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课程的“四融通”,重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证”相互融通的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课程,研制“课证融通”的活页式校本教材。并按照“一体化设计、颗粒化资源”的课程建设思路,制作课程每一知识点的颗粒化资源,建设在线精品课程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教育教学“融合”(图2)。

图2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课证融通”基本路径图

1.1+X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课程标准“融通”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技能初级证书主要面向本体制造企业、系统集成和应用型企业,从事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保养与维护等工作,能遵循工业机器人安全操作规范,具有能依据机械装配图、电气原理图和工艺指导文件完成工业机器人系统的安装、调试以及工业机器人本体定期保养与维护、工业机器人基本程序操作的能力。我校教学团队基于CBE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参照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1+X证书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企业用人标准,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出发,研究课程的核心素养,融入职业道德与工匠精神等课程思政元素,融通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初级职业技能标准与中职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课程标准,与企业共同修订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课程标准。

2.1+X初级证书的考核内容与课程内容“融通”

1+X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初级证书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操作安全保护、工业机器人安装、工业机器人参数设置与操作和工业器人系统维护。为有效地进行1+X初级证书的考核内容与课程内容“融通”,我校教学团队与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发团队成员合作,以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1+X初级职业技能证书考核内容为基础,通过以岗位工作项目为载体,引进典型工作任务,重组课程教学内容,如原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侧重工业机器人编程,而1+X初级证书的考核内容中工业机器人系统的硬件安装和调试占比大,而且是后续编程和工业机器人系统功能实现的基础和保障,融通后的课程加强了工业机器人系统安装内容的训练,实现证书考核内容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与课程的融通,并将工匠精神、劳动精神与知识传授、技能提升相互耦合,融入工作任务中,校企共同开发活页式校本教材,使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课程内容能涵盖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1+X证书初级职业技能的考核内容,实现1+X初级证书考核内容与教学内容相互融合,实现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完成考证培训任务(图3)。

图3 内容“融通”图

3.岗位工作流程与教学过程“融通”

采用项目化和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为主,引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企业调研为基础,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引进企业项目,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实施教学,根据企业工作过程进行教学设计,将行业标准、职业素养、岗位能力、工作流程等融入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职业经验,丰富学生对实际岗位的认识,养成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的工作习惯,帮助学生提高劳动意识、职业素养。

4.1+X初级证书的职业技能认定方式与课程评价方式“融通”

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课程标准“融通”,证书的考核内容与课程内容“融通”,企业岗位工作流程与教学过程“融通”,为实现职业技能认定方式与课程评价方式“融通”奠定了基础。将证书要求的岗位能力融入课程考核内容,将职业技能的认定评分标准融入课程考核评价标准,加强学习过程和能力的考核,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期末总成绩由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技能考核构成,以职业能力考核为中心,基于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目标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实现职业技能认定方式与课程评价方式的融通(图4)。

图4 评价“融通”图

5.活页式校本教材与线上精品课程资源“融合”

邀请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发团队成员共建课程资源,以原创开发的活页式校本教材内容为核心,以工作项目为模块,按照“一体化设计、颗粒化资源”的课程建设思路,制作课程每一个知识点的颗粒化资源,知识点精讲精练,专项技能各个突破,实现活页式校本教材与线上课程资源融合,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有效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建设一套完整的在线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微课程、习题和实训任务书等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共建共享线上课程资源,并提供在线作业和自测/考试系统。提高线上课程资源的“能学、辅教”功能,实现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图5)。

图5 教材与线上资源“融合”图

四、结束语

当前,做好1+X证书制度的试点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工作,主要路径是产教融合,主要方式是“课证融通”,校企“双元”育人,实现同一课程、同一教学资源、同一教学活动同时满足教学与考证培训的需要,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和考证通过率,促进1+X证书制度的实施。

猜你喜欢
课证融通课证考核内容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课证融通的《电工技能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高校网络教学“课证融通”
基于课证融通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探讨
事业单位竞聘上岗制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变革初探
高职“课证融通,双轨递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职旅游专业“工学结合,课证融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我国高校课程考核改革趋势分析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体能练习》课程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