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22 年广州地区抗-HIV 阳性无偿献血者人群特征及趋势分析

2024-03-09 08:38田也李仲平廖芬芳谢君谋杨穗群戎霞王淏
中国输血杂志 2024年2期
关键词:广州地区保密性献血者

田也 李仲平 廖芬芳 谢君谋 杨穗群 戎霞 王淏

(广州血液中心广州市医学重点实验室血液安全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095)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严重传染病。 艾滋病具有“窗口期”的特征,免疫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但实际上献血者可能已经被这种病毒感染。 新型核酸检测技术将“窗口期”从原方法的22 d 缩短到现在的11 d,使输血患者因使用“窗口期”血液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减少了50%[1]。目前尚未有能够治愈艾滋病的药物,临床现有药物只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艾滋病患者的症状和延长患者的生命[2]。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2022 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发现抗-HIV 阳性率分为2个阶段,2012—2019 年为逐年增长,2019—2022 年为逐年下降,其特征与我国近10 年艾滋病总体发现率与病死率趋势一致。 故采供血机构作为阻断HIV 输血传播的关键环节,全面及时掌握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IV 感染的情况,针对性制定血液安全对策措施是血液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对提高临床用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12 年1 月1 日—2022 年12 月31 日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年龄18 ~55 周岁,共计标本3 351 596份。 献血者来源主要包括街头流动献血车和固定献血点的个体献血者,以及高校街道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的团体献血者。 纳入标准:所有无偿献血者均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进行筛查,通过穿越信息系统获取献血者档案信息,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反馈的初筛反应性标本抗-HIV 确证阳性结果。

1.2 试剂与仪器

血清学试剂:HIV(1+2 型)抗原抗体ELISA 诊断试剂(伯乐公司,批号:6B0351、3H0265),HIV(1+2 型)抗原抗体ELISA 诊断试剂(北京万泰公司,批号:I20140305、H20200608),HIV(1+2 型)抗原抗体ELISA 诊断试剂(珠海丽珠公司,批号:2022050508、2022060608);NAT 试剂: Ultrio Elite Assay 核酸联检试剂盒及其鉴别试剂(基立福公司,批号:704273、702597),TaqScreen MPX Test v2.0 试剂( 罗氏诊断公司, 批号: H0682800000、21965600000);所有试剂均经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批检检测合格。 KUBOTA 8420 离心机(久保田公司),MLSTAR 8CH 全自动酶免加样仪、FAME24/30 全自动酶免分析仪(HAMILTON 公司),Procleix-Panther 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基立福公司),Cobas 全自动核酸分离纯化及PCR 系统(罗氏诊断公司)。

1.3 方法

1.3.1 血清学检测

所有献血者标本均采用ELISA 双试剂进行HIV 抗原抗体检测。 2 种试剂均无反应性的标本判为合格。 任何1 种试剂检测结果有反应性判为初筛阳性,再进行双孔双试剂复检,结果均无反应性的判定为合格,任意1 种试剂有反应性就判定为不合格。 检测步骤均严格按相应试剂盒说明书进行,不同时期分别采用3 种厂家试剂中的2 种进行检测。

1.3.2 核酸检测

所有献血者标本采用PCR-荧光法或TMA-化学发光法进行NAT 检测。 基立福PROCLEIX 核酸联检试剂盒和核酸鉴别试剂盒是单标本HBV DNA、 HCV RNA 和HIV RNA 联合检测,如检测结果有反应性则进行项目鉴别检测;罗氏Cobas 核酸检测试剂盒是6 人份标本混合,分别进行HBV DNA、HCV RNA 和HIV RNA 检测,如检测结果有反应性则进行单一标本拆分鉴别检测。 在HIV RNA 项目检测结果判定中,如HIV RNA 无反应性则判为此项目合格;如HIV RNA 有反应性则判为HIV 检测不合格。 检测步骤均严格按相应试剂盒说明书进行,不同时期分别采用2 种厂家试剂中其中1 种进行检测。

1.4 确证试验

对所有HIV 抗原抗体ELISA 双试剂检测呈反应性及HIV RNA NAT 鉴别试验呈反应性的标本送广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认实验。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0.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献血者抗-HIV 阳性整体趋势

2012—2022 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标本11 年累计为3 351 596 份,本研究累计送确证实验室标本858 份,最终确证抗-HIV 阳性标本708 份,抗-HIV 总阳性率为21.12/10 万。

2.2 献血者不同性别与献血次数抗-HIV 阳性情况见表1。

n 抗-HIV 阳性率(n,1/10 万)合计男性女性 初次献血者重复献血者2012 年 286 730 68(23.72) 67(34.38) 1(1.09) 48(41.55) 20(11.68)2013 年 281 887 82(29.09) 75(39.29) 7(7.69) 52(48.72) 30(17.13)2014 年 295 039 77(26.10) 73(36.34) 4(4.25) 53(45.82) 24(13.38)2015 年 299 578 91(30.38) 85(42.01) 6(6.17) 66(56.65) 25(13.66)2016 年 311 708 86(27.59) 81(38.85) 5(4.84) 62(54.58) 24(12.11)2017 年 307 480 72(23.42) 66(32.45) 6(5.76) 50(47.79) 22(10.85)2018 年 303 181 64(21.11) 60(30.52) 4(3.75) 36(36.71) 28(13.65)2019 年 326 400 46(14.09) 45(21.89) 1(0.83) 36(33.47) 10(4.57)2020 年 299 435 52(17.37) 50(26.32) 2(1.83) 42(37.61) 10(5.33)2021 年 336 333 42(12.49) 40(19.00) 2(1.59) 17(13.58) 25(11.84)2022 年 303 825 28(9.22) 26(13.65) 2(1.76) 16(15.49) 12(5.99)合计 3 351 596 708(21.12) 668(30.45) 40(3.46) 478(39.23) 230(10.78)

2.3 献血者不同年龄段与不同献血类型抗-HIV 阳性情况

见表2。

抗-HIV 阳性率(n,1/10 万)n合计18~24 岁25~34 岁35~44 岁≥45 岁团体个人单采全血2012 年 286 730 68(23.72) 18(15.10) 22(24.30) 21(38.61) 7(30.96) 5(3.92) 63(39.55)2(7.27)66(25.46)2013 年 281 887 82(29.09) 27(24.15) 34(38.35) 16(28.88) 5(19.19)14(10.68) 68(45.08)0(0.00)82(32.55)2014 年 295 039 77(26.10) 31(26.87) 33(35.96) 9(15.49) 4(13.42)12(9.85) 65(37.53)1(3.00)76(29.04)2015 年 299 578 91(30.38) 44(36.46) 31(33.61) 13(23.34) 3(9.68) 20(14.31) 71(44.42)1(2.73)90(34.23)2016 年 311 708 86(27.59) 25(19.92) 34(36.58) 18(31.35) 9(25.12)12(7.83) 74(46.71)1(2.61)85(31.10)2017 年 307 480 72(23.42) 23(17.83) 29(33.15) 12(21.66) 8(22.45)10(5.95) 62(44.51)2(5.05)70(26.13)2018 年 303 181 64(21.11) 18(13.82) 25(29.96) 15(27.79) 6(16.90)22(12.24) 42(34.01)1(2.59)63(23.81)2019 年 326 400 46(14.09) 22(15.07) 14(16.04) 7(12.50) 3(8.08) 17(9.87) 29(18.82)2(4.10)44(15.85)2020 年 299 435 52(17.37) 25(22.92) 12(13.51) 11(17.47) 4(10.37)13(8.97) 39(25.23)0(0.00)52(20.21)2021 年 336 333 42(12.49) 10(7.27) 18(19.36) 9(13.59) 5(12.62)12(8.07) 30(15.98)4(7.78)38(13.34)2022 年 303 825 28(9.22) 9(8.19) 9(9.86) 4(6.23) 6(15.64) 9(7.62) 19(10.23)1(1.97)27(10.67)合计3 351 596 708(21.12) 252(18.61) 261(26.43) 135(21.10) 60(16.21) 146(9.10) 562(32.18) 15(3.43) 693(23.78)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2012—2022 年广州地区献血抗-HIV 阳性率变化分为2 个阶段,2012—2019年为逐年增长,2019—2022 年为逐年下降,其特征与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11 年艾滋病总体发现率与病死率趋势相关数据一致[3],也与福州[4]、金华[5]、南昌[6]等地的报道一致。

从不同年份数据情况看,2014、2017、2019 年抗-HIV 阳性率出现明显转折,考虑到时间的滞后性,我们推断其与国家推行一系列防治艾滋病条例及广州在其基础上推出的《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19—2022 年)等政策文件在广州地区全面落地实施有关。

从献血者性别特征来看,男性一直是广州市区献血的主力[7],男性抗-HIV 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2017 年中国疾控中心报告HIV 感染者中经异性传播占比为69.6%,男性同性传播为25.5%。 男男性行为者(MSM)HIV 感染率呈上升趋势[8],提示男性阳性率比女性高与男男性行为有一定关系。

从献血者招募途径来看,个人献血抗-HIV 阳性率高于团体献血,与开封[9],珠海[10]等的报道一致。 团体献血多为公务员、学生、医护人员、军人,献血人群构成比较单纯,血液质量相对较高。 广州作为珠三角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流动人口众多。 个体献血者人群流动性大,文化程度参差不齐,而且部分高危行为献血者是以体检为目的去献血,导致个人献血人群抗-HIV 阳性率较高。 因此本中心加强了各献血点献血者献血前的筛选和淘汰工作力度,强化咨询人员的问询技巧,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并在献血现场的显眼位置摆放醒目标语,提醒有高危行为献血者进行自我排除。同时在献血宣传单上提醒不宜献血的献血者,可以在献血后24 h 内打电话告知血站要求进行保密性弃血。

从献血者年龄结构来看,18~24 岁青年献血人群多为高校学生团体献血人群,抗-HIV 阳性率低于社会其他人群。 高校学生这类高学历人群对于HIV 的认知、安全套的使用率显著高于低学历人群[11],与其他地区不同,广州地区18~24 岁年龄段献血人群抗-HIV 阳性率比25 ~34 岁年龄段低[4,12]。 广州血液中心在各高校积极吸收志愿者,组织宣讲团,设立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栏、利用学校广播、网络宣传无偿献血及艾滋病预防知识。 定期发放无偿献血宣传册并张贴海报,组织高校学生参观血液中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血液中心如何运行,自己所献血液流向何处。 在献血过程中加强征询,并告知其保密性弃血的联系方式。 以上多项措施的实施,使得广州地区18 ~24 岁献血人群抗-HIV 阳性率处于较低的水平。

从无偿献血的类型和献血次数来看,抗-HIV阳性率全血高于单采,初次献血者高于重复献血者。 本中心在单采献血者献血前会进行抗-HIV 初筛检测,而全血献血者没有,且单采献血者多为重复献血者,献血知识的掌握程度优于其他人群[13]。宣传教育始终是我国艾滋病防治重要策略之一[14],加大采血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和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街头固定献血点的献血前健康征询,重点防范高危献血者,做好保密性弃血,仍是血站工作的重点。 虽然重复献血者抗-HIV 阳性率极低,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极个别人存在隐瞒病情或高危行为[15-16],因此加强对重复献血者的血液安全教育也是必须长期坚持不懈的任务[17]。 此外还须加强实验室的管理,规范检测的流程,按照《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进行经血传播疾病病原体的筛查,最大限度地缩短HIV“窗口期”和避免HIV 漏检。 还应尽快建立全国性的献血者信息共享系统和屏蔽机制,确保HIV 确证阳性献血者被及时屏蔽,进一步保障血液安全。

对于持续提高血液安全水平,降低艾滋病的传播,我们建议:1)献血者宣传招募:联合各部门进行多渠道普及宣传和讲解HIV“窗口期”相关知识,消除大众知识盲区,告知哪些高危行为不宜献血,从而从根源上减少高危人群献血的可能性,在实际采血过程中建立固定的献血队伍。 2)献血前筛查与前端征询:重视献血前的招募、咨询、体检过程,加大采血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培训咨询人员的问询技巧,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重点防范高危献血者。 3)血液筛查方法:加强实验室的管理,规范检测流程,EIA 和NAT 对HIV 的检出具有互补作用[18],建议增加HIV 的快速筛查。 4)保密性弃血:加强血液保密性回告宣传及保密性弃血方法途径指引工作,建立一支由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回告登记并对符合保密性弃血的血液进行保密性弃血处理的队伍,完善保密性弃血的有效措施。

猜你喜欢
广州地区保密性献血者
2009—2022 年广州地区保密性弃血情况调查
2019—2021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后回告及保密性弃血工作分析及思考
“十三五”期间广州地区在用工业锅炉能效状况分析
“以人为本,质量优先”处理方式在保密性弃血中的应用及结果分析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移动网络购物意愿的影响因素探讨——以广州地区Y代消费者为例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广州地区1022172例无偿献血者检测结果分析
广州地区需求响应与信息交互平台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