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域下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产业协同发展与布局优化研究*

2024-03-09 07:43陈丽娟
经济研究参考 2024年1期
关键词:陆海省份专业化

陈丽娟

“不通”历来是西部发展之痛,也是不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困阻。西部陆海新通道“新”在时代需要,载体是“道”,关键在“通”。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伟大事业,不仅可以满足当前现实需要,也能够服务未来发展。产业是经济之本,也是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服务国民经济循环及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的基础。“一带一路”视域下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需要始终聚焦联动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以产业为基础,以协同为思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

一、西部陆海新通道产业协同发展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作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被列为六个重大建设项目之一,在部署“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时强调“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构建内陆多层次开放平台”。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由此足见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意义重大

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加快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之举。总体上看,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将为西部大开发奠定新基础、提供新动力、形成新格局,优化我国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长远来看,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能够实现通道区域内外资源开发协同高效利用,实现陆海统筹,以通道带动腹地,扩大通道内需与对外双向经济合作空间,使通道区域的物产既可以“一路向南”进军海外,也可以“向北向西”拓展市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连接。

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之举。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完全契合,其逻辑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既能畅通西部经济循环,又能畅通国内和国外经济循环,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内生性和自循环能力,从而有利于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有效应对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

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在地缘政治变局中争取主动权的战略之举。当前,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正在加速变化。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推动地缘政治格局变革的一个重要支点。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联陆海,有利于我国把“陆权”和“海权”协调统一起来。借由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一带一路”相衔接,将亚欧大陆板块上的经济体串联起来,可以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发展提供稳定力量,更进一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也有利于在日趋复杂严峻的国际局势下,增强我国在地缘政治格局变革中的主动性,更加主动地进行国际战略布局。

(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内涵及其空间范围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一条地处我国西部,连通大陆与海洋,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一带一路”,服务全球的新战略通道。它向东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洽接中部经济地带,延达东部经济地带,延伸至珠江—西江经济带,连接入粤港澳大湾区。从发展协同角度来看,西部陆海新通道衔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等发展规划。

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的提出大致涉及三个过程。一是从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到达成建设南向通道共识。随着重庆市与新加坡经贸往来增加,双方合作加深。2015年11月,中国与新加坡双方达成在中国西部地区设立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合作示范项目的共识,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决定以重庆为基点,建设南向物流通道。二是从南向通道更名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在2017年中国—新加坡示范项目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双方提议建设通过北部湾和新加坡连接重庆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海陆贸易路线。两国设想共建并打造好这一通道,将“一带”和“一路”更好连接起来,带动更多经济体参与其中。在两国领导层6次会晤后,签署了“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谅解备忘录,南向通道更名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三是在2019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标志着西部陆海新通道正式提出并升级为国家战略。

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空间范围包括四个部分,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5个省份组成的新通道核心覆盖区,囊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5个省份的新通道辐射延展带,西藏、内蒙古2个省份的新通道连接衔接区,还因战略衔接需要协同扩大到海南省、广东省湛江市的新通道带动区域。(1)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的通知[EB/OL].中国政府网,2019-08-15.按照目前划定的范围,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国土面积约占全国的72%,人口数量占全国的27.12%,涵盖我国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发展来看,未来它可延展、连接、辐射到更广阔的区域,进一步服务、满足、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及全球可持续发展。

(三)“一带一路”视域下西部陆海新通道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作用

产业协同发展是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基础,能够为西部地区更好融入“一带一路”提供坚实物质条件。西部地区拥有资源禀赋优势及毗邻北部湾的区位优势,通过省内、省际、跨区域、跨洲际产业协同,可以推进新通道区域内、新通道内外生产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产业深度融合。以此不断激发中国西部的潜能,辐射带动整个西部地区开放发展,支撑推进“一带”和“一路”在我国西部有机衔接。同时,借由产业协同发展,推动新通道建成经济走廊,连接辐射带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这样一来,我国西部不仅能够就近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六大经济走廊接洽,增强经贸往来,而且还能融入全球产业体系,更进一步地并且更好地服务全球更大区域范围的产业发展需要,助力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产业协同是全球范围内开展产业分工合作的有利方式,可以为西部陆海新通道与更多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以务实产业项目开展合作创造机会和条件,也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融入更大区域范围的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一方面,可以吸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生产要素、资源材料、生产环节落地,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开展生产合作,特别是通过布局重大项目,以龙头企业参与并带动扩大所在产业链产能,不断优化完善产业结构,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高西部陆海新通道内生产效率,提升生产力水平与发展质效,促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内外经济循环畅通。另一方面,所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可以用好西部陆海新通道产业协同发展优势,融入“一带一路”及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培育、壮大和发展竞争优势产业,推进共同的战略目标实现,尤其是为更多地处内陆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挖掘更多国际、区际经济合作的可能性,使之成为全球产业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支点。

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西部陆海新通道产业协同发展的测度分析

(一)衡量方法

对西部陆海新通道内的产业基础条件与产业结构情况进行分析,主要以区位熵(LQ)作为衡量地区产业专业化程度指标方法。

区位熵是长期以来得到广泛应用的衡量地区专业化的重要指数(Glaeser et al.,1992),常被用于度量在某一特定地区的特定行业相对于全国水平而言的专业化水平。具体定义是某一行业在某个地区的就业量(Lik)占该地区就业总量的份额(Li)与该行业的就业总量(Lk)占全国就业总量(L)的份额之比。区位熵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LQ为区位熵或专业化率;Lik为i地区行业k的就业人数;Li为i地区的行业总人数;Lk为全国行业k的就业人数;L为全国的总就业人数。

一般认为,如果LQ>1,表明该行业的生产除在本地区消费外,还可以向外输出,在该地区属于专业化部门;LQ<1,表明该行业的生产不能满足区内需要,需要从区外调入,在该地区属于非专业化部门;LQ=1,表明在该地区该行业生产供需平衡。区位熵LQ值越大,说明该行业部门的地区专业化程度越高,具备发展基础能力,有专业化优势,而且有企业配套能力,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该行业在当地的发展,二是具备承接产业发展的条件,三是有基础开展相关产业协同、推进产业布局、优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

(二)数据来源

研究基于数据的可得性,且考虑到国内外研究的可比性,按照现行的产业分类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选择就业人员数量作为基础数据,对新通道内门类行业专业化特点进行研究。

数据来源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中国统计年鉴(2022)》和《中国—东盟统计年鉴(2022)》中的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产值、国家铁路地区间货物交流、进出口、中国对东盟各国进出口等数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的行业门类就业人口数量的数据。二是《中国工业统计年鉴(2020)》中的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就业人口数量的数据,这部分选择的是2019年数据,主要是出于该年数据受新冠疫情影响小的考虑。

(三)结果描述与分析

1.结果描述

西部陆海新通道内核心覆盖区中,四川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为4.8%,居全国第6位,其他4个省份的比重、位次相当。西部陆海新通道辐射延展带中,陕西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为2.6%,居全国第14位,其他4个省份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位次偏后。西部陆海新通道衔接区的西藏及新通道协同的海南地区生产总值偏低。从三次产业产值结构来看,西部陆海新通道涉及省份第三产业比重占GDP比重最大,其中海南的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相较全国平均水平高,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不低;陕西、重庆、西藏、宁夏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2021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地区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与位次情况

可以看出,西部陆海新通道地区间货物交流量邻近特点明显(见表2)。新通道内核心覆盖区之间货物交流往来多,四川、重庆还与新疆、广东、山东、湖南、湖北、浙江等省份之间有较多的货物交流往来。新通道辐射延展带中的省份与新通道内外的不少省份之间的货物形成了比较多样、多元的交流往来。新通道衔接区中的内蒙古与东北地区的货物交流多,西藏与不少省份有货物交流往来。相对而言,海南与其他省份的货物交流往来少。此外,四川、重庆经贸往来在全国靠前,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超过2%(见表3),陕西与广西的进出口总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1%。另外,从进出口数据可以看出,2019年以来,随着新通道建设的推进,中国对东盟地区各国的进出口额、进口额呈现上升趋势(见图1和见图2 )。

图1 2019~2021年中国对东盟各国进出口总额资料来源:《中国—东盟统计年鉴(2022)》。

图2 2019~2021年中国对东盟各国进口总额资料来源:《中国—东盟统计年鉴(2022)》。

表2 西部陆海新通道地区间铁路货运交流占比 单位:%

表3 2021年西部陆海新通道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及位次情况

表4是西部陆海新通道11个行业区位熵结果。从新通道内区位熵大于1的行业数量情况来看,新通道核心覆盖区的5个省份中,四川有2个,重庆有3个,贵州有4个,云南有2个,广西有2个;新通道辐射延展带的5个省份中,陕西有7个,甘肃有4个,青海有7个,宁夏有6个,新疆有4个;在新通道连接衔接区与带动区域省份中,西藏有2个,内蒙古有6个,海南有2个。从行业来看,新通道内除重庆与宁夏之外的其他区域农、林、牧、渔业的专业化特点明显。云南、广西、海南、西藏、内蒙古等地区农、林、牧、渔业的行业专业化程度在全国分别位列第1、第4、第6、第8、第9。内蒙古、宁夏、陕西、新疆、贵州、青海的采矿业区位熵大于1,具备行业专业化特点。而新通道的制造业行业整体的专业化程度低。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有专业化特点的主要是新通道辐射延展带5个省份和新通道衔接区的内蒙古。整体来看,新通道第三产业无明显的行业专业化特点。

表4 2021年西部陆海新通道11个行业门类区位熵计算结果

从2019年新通道内地区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区位熵大于1的行业数量来看(见表5),新通道核心覆盖区的5个省份中,四川有8个,重庆有12个,贵州有5个,云南有4个,广西有6个;新通道辐射延展带的5个省份中,陕西有11个,甘肃有6个,青海有6个,宁夏有10个,新疆有11个;新通道连接衔接区与带动区域省份中,西藏有2个,内蒙古有12个,海南有2个。

表5 2019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区位熵大于1的行业

2.结果分析

对整个西部陆海新通道来说,工业制造业仍然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可以看出,新通道省份的行业有一定的专业化特点,有一定的产业联系。

由于自然环境生态资源的分布,四川、重庆在采矿业领域的专业化特点相对一致,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专业化特点上,四川专业化更为丰富,在开采及辅助性活动以及其他采矿业方面有专业化特征。在制造业领域内,重庆专业化数量多于四川,且重庆的专业化特点更为多样。重庆、贵州、云南、陕西在烟草制品业上有类似专业化特点。四川、贵州、陕西在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上有行业专业化特征。云南的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与其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能够对应。重庆、云南、陕西在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上专业化特点明显。广西在采矿业上有专业化表征,主要集中在采选业,在制造业领域内还未有相应的专业化行业。广西在以木材、竹为对象的加工制造行业上有专业化特点。另外广西是新通道内唯一一个在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上的有专业化特征的省份,值得关注。陕西的采矿业与制造业之间有较为明显的相关性。甘肃与青海、宁夏与新疆在对采矿业产品加工制造上有专业化特征。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4个省份在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领域专业化特点明显。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6个省份的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也是如此。另外新疆在纺织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上有独特的专业化特点。

在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中,内蒙古、宁夏、新疆、陕西、青海、甘肃专业化特点相较高。在建筑业中,新疆、青海、内蒙古、西藏、海南等省份还未形成行业专业化特点。内蒙古采矿业与制造业之间相对存在着生产的前后关联,并且行业专业化程度较高。另外其有地域特色的食品制造业也有发展专业化的生产条件,有这一特征的还有广西、宁夏。

海南专业化行业是医药制造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这两个行业可以作为中间行业与其他的行业进行生产连接。

新通道内8个服务业行业中,批发和零售业行业专业化特点不足;重庆、陕西、青海、宁夏、新疆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上有行业专业化优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方面,重庆和陕西具有一定条件;重庆、陕西、青海、宁夏、内蒙古在金融业有一定的行业专业化特征;陕西、青海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具备行业专业化优势,需要予以关注。此外,新通道内除四川、云南、广西外,其他区域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方面具备行业专业化条件。

三、“一带一路”建设中西部陆海新通道产业布局优化的对策思考

对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发展来说,所有参与其中的经济主体都是提高生产力水平的推动力量,也是生产布局优化的节点,不仅要各擅其长,发挥好节点优势,而且必须站在加快共同推进战略目标实现的角度,立足已有产业发展条件,强化产业链思维,以创新为引领,将产业协同作为途径,加强彼此之间的密切协作,共商共建共享新通道,协力推进新通道生产、建设、发展与治理以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一)“一带一路”建设中西部陆海新通道产业协同发展需要落实解决的主要问题

整体来看,西部陆海新通道产业协同发展面临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的现状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制造业行业类别虽有不少,也有一定的行业专业化特点,但行业专业化程还不够典型,存在着产业现代化程度不高的行业数量多,产业关联度不强,缺乏竞争优势产业,产业链供应链存在不少基础薄弱环节,创新力不够,服务业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等现实问题,提高精深加工程度尤为必要。

具体来看,四川、重庆虽然在产业上关联度较大,特别是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上有强连接,在微型电子计算机、手机的生产上有优势,但也有联动发展不足,存在行业同质化、产业结构趋同化的情况。四川、重庆、广西、陕西、甘肃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如集成电路的合作发展方面有开展产业合作的基础条件。广西与四川在汽车相关产业方面有合作可能,可以充分利用新通道内外产业环节以及配套优势产品加强汽车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另外,新通道内消费品加工业有发展基础,可以进一步深化精加工生产,不断向专业化方向延伸。

四川、重庆、陕西3个省份在装备制造业领域有生产基础,产成品之间有一定相关,但生产能力存在不足,产品品类多样性不够,核心产品产量不多,产品附加值不高,而且存在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的困难。

另外,新通道内电子信息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医疗器械行业、大健康产业、新能源汽车等多个产业领域有交叠,但域内多为竞争关系,无产业联动连接,产业集聚区间互动产生的正向竞争效应缺乏。

新通道内各省份可强化已有专业化特点的行业。不少新通道内省份之间以及与其他行业专业化程度高的省份之间有产业协同发展的基础条件和专业化发展可能,可以通过省际、区域间的合作扬长避短,也可以借其他地区的专业化力量进行合力发展,进一步完善提高相应的产业链整体生产能力水平,扩大市场,满足更多的个性化需要。

对新通道核心覆盖区来说,可以强化以下行业专业化程度:四川的农业、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轨道交通装备、核能与核技术、新材料(先进)材料、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装备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电路制造装备、电子信息、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数字产业;重庆的农业、冷链物流、智能装备、纺织服装、特色轻工、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清洁能源、装配式建筑、装备制造、信息/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新型显示、大健康、高技术服务;贵州的农业、林业、精细磷化工、酱香型白酒、新能源、装备制造、新型建材、大健康、大数据信息、医药、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新型功能材料;云南的农业、化工、新材料和冶金、能源、卷烟工业、数字经济、物流、先进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广西的制糖、机械、有色金属、冶金、建材、造纸和木材加工、茧丝绸、机械装备/先进装备制造、绿色新材料、高端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电子信息。

对新通道辐射延展带而言,可以加强以下行业的专业化优势:陕西的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集成电路、输变电、数控机床、航空航天、装备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电子显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新型建筑;甘肃的农业、石油化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有色金属、数字智能、电子信息;青海的有色金属、特色化工、锂电、光伏、生物医药、新材料;宁夏的现代煤化工业、清洁能源、化工新材料和高性能纤维材料、稀有金属、前沿新材料、光伏和电子信息材料、部件、装备;新疆的优势特色农产品、新材料、石化。

对新通道连接衔接区与带动区域来讲,可以做大做强以下有专业化特点的行业:西藏的农、牧业;内蒙古的农牧业、储能、陶瓷、新能源,内蒙古还可以与云南、贵州、陕西、西藏等地基于生物医学开展合作的基础条件加强产业协同合作,这些产业可以衍生出化妆品、护肤品、医药等行业;海南可以在现代农业、石油化工、新材料、核电、数字贸易、智能物联上强化行业专业化程度。

(二)“一带一路”建设中西部陆海新通道产业布局优化的若干对策

1.全链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要推进全产业链转型升级,积极参与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优化,强化生产联系,推进互补协作,优化完善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素质。做强做大龙头企业,推动龙头企业根植区域、布局全球,发挥龙头企业的引擎作用,有机整合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企业之间的资源要素,带动所在行业发展,聚合力打造新通道竞争优势产业、产品、品牌,提高产业链生产价值增加的能力,形成有强关联的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培育扶持区域性富民特色产业,发展出一批专精特优强好的中小企业,引导中小微企业不断向“专精特新”“小升规”转向,并且与龙头企业深度对接,增强行业专业化优势,形成紧密的产业协作体系。针对产业基础薄弱情况,整合相关力量予以突破解决。当前,要抓紧落实新通道各省份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清单的编制工作,尽快找到问题所在。

另外,要顺应数字时代发展要求,强化数字化思维,深化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合作,充分发挥数字、信息、人工智能技术在推进数字产业化基础高级化方面的作用,借力数字技术提升产业关联度,打造相对完整的数字产业链供应链,加大生产工艺、设备、技术的绿色低碳改造力度,推动机器换工全流程数字化,推进智能化改造,开展产业数字化合作,推动数字化赋能,促成企业集聚,发展壮大产业集群,保障新型数字产业链集群成形,借由数字技术做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超前围绕数字产业链发展需要做好数字产业布局,推动数字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更高价值处发展。

2.提高技术协同创新能级

以协同创新为产业协同发展增添新动能。全面融入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用好已有的科技创新条件,以技术强化制造业领域企业之间形成强连接,以信息、数据作为创新源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强化技术在产业链供应链之间的传递效率、关联程度,持续加快创新,推进产业发展升级转型。

协同聚力打造集合“企业、平台、人才”于一体的创新综合体。全方位协力整合各方面创新资源的能力,推动科研能力互补,协力合力攻关,推动创新合作,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共建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强科创载体平台,建立创新联盟体,培育创新集群,构建科技创新体系。要发挥企业自主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参与科技项目攻关、联合技术协同攻关,积极吸收企业自身、科研院所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提升企业科技技术创新水平,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全面加强原始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强化科技成果和成功经验分享,大力推进科技成果向产业应用的转化,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效能,增强企业创新动能,塑造更多创新驱动引领发展的新优势。

建立完善协同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机制。通过优化区域创新环境,为人才、资本、信息、技术、资金等在区域内的集聚、整合、运用创造条件,加快完善科研成果转化和科研人员收益分配机制。支持各类主体协同参与创新,支持行业领军企业牵头建立创新联合体,推动大企业和高校院所通过市场化方式向中小企业开放创新产品应用场景、仪器设备等资源,整合科研基地和平台布局,引导科研资源向企业集中,加大科技成果的市场化应用。

3.落实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加强通道核心覆盖区与通道衔接区、通道辐射延展带之间的产业合作。从产业分工角度,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选择优势产业,重点突破,构建产业合作格局。要用好产业结构、市场结构、技术优势、资源分布和交通往来方面的互补优势,优化通道内生产力布局,完善通道内产业布局,落实通道内外联动发展布局。

围绕产业协同,用好生产要素、已有供给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做好产业链巩固基础、锻长板、补短板工作,吸引优质外资企业在通道内投资建厂,借力发展本地产业,加强人员互动、技术互相借鉴,通过良好的分工协作降低成本,生产满足多样化需求的产业或产品,服务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优化。更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合作与布局对接,进行扩大化的生产合作,以此服务亚太经济圈中间地带的发展需要,就近与亚太经济圈形成强产业连接关系,推动联动发展,进一步扩大新通道优势产能,提高生产水平。

从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角度,优化优势产品、产能、产业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布局。带动更多新通道的市场主体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环节,鼓励新通道内有实力竞争力的企业到沿新通道连接的境外国家和地区投资布点,跨境构建“研发+制造+加工组装+消费”一体的产业链供应链,在带出优质项目的同时输出优质产能,为更进一步开展生产合作创造有利条件。通过日益增强的多重枢纽,强化新通道的辐射带动效应,推动更多项目、科研成果在新通道内以及新通道连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转化落地,不断生产供应优质产品、精品、名品,带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打造新通道产业品质,不断提升新通道省份在区域内、国家内、全球范围内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地位与能量级别。同时,围绕产业链发展需要,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展开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合作,深化优势领域全产业链合作,加强前沿领域合作,加快推进数字“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优势产业本土化、区域化、国际化发展,不断满足市场需求、全球产业发展要求,形成获利率更高的差异型、多元化的产业竞争优势。

猜你喜欢
陆海省份专业化
上海出发爱达世界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陆海统筹推进海岸带地质调查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因地制宜地稳妥推进留地安置——基于对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调研
一种奇巧的测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