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中的预测价值

2024-03-13 06:31裴艳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阿替普脑组织溶栓

裴艳平

(濮阳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濮阳 4571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一旦发病可产生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情况,主要表现为偏瘫、感觉障碍、失语以及共济失调等。轻症者预后良好,如病情不断发展则会危及到生命,因此,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及时采取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可快速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脑组织血流供应,减轻神经功能损伤[1]。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后仍有出血转化发生风险,而出血转化会加重患者病情,影响其预后[2]。因此,及早明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发生风险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个炎症刺激物,具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和坏死等作用,可损害脑血管,推测其表达上调可能与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发生有关,对出血转化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3]。

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Hcy 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相关性,从而为临床提前实施对症干预,降低出血转化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 年1 月~2022 年12 月期间本院接收的190 例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4];发病致入院时间<6 h;入院时CT/MRI 检查未发现颅内出血;均为首次发病。排除标准:颅内肿瘤引起的卒中;伴颅脑外伤;伴先天性脑血管畸形;伴感染性疾病。

1.2 方法

1.2.1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检查方法及分组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 24h 内定时复查头颅CT/MRI,明确患者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出血转化诊断标准[5]:CT 显示低密度区内存在散在点、片、团块状高密度影,MRI 显示T1信号内存在散在点、片、团块状短T1信号。将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转化的患者纳入发生组,将未发生出血转化的患者纳入未发生组。

1.2.2 血清Hcy 水平检测方法

采集患者溶栓治疗前肘静脉血3 mL,常规离心处理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Hcy 水平,仪器为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的Varioskan LUX 多功能酶标仪,试剂盒来自厦门仑昌硕生物公司。

1.2.3 基线资料收集方法

统计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发病至入院时间、基础性疾病情况、是否合并房颤、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溶栓治疗24 h 后收缩压、舒张压、吸烟史、酗酒史。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处理数据,%和n 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符合正态分布用()表示,采用t 检验;发生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检验。

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检验血清Hcy 预测出血转化发生风险的价值。

2 结果

2.1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发生状况

190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41 例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转化,占比21.58%(41/190),未发生出血转化149 例,占比78.42%(149/190)。

2.2 两组的基线资料及血清Hcy 水平比较

发生组NIHSS 评分、治疗前血清Hcy、合并房颤、溶栓后24h 收缩压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及血清Hcy 水平比较

2.3 发生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将治疗后出血转化发生状况作为因变量(1=发生,2=未发生),将表1 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作为自变量并赋值(见表2-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 评分高、合并房颤、溶栓后24 h 收缩压高、治疗前血清Hcy 水平高是治疗后发生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2-2。

表2 -2 相关因素与发生出血转化的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2.4 血清Hcy 水平预测出血转化发生风险的效能分析

将治疗前血清Hcy 水平作为检验变量,将治疗后出血转化发生状况作为状态变量(1=发生,2=未发生),绘制ROC 曲线(见图1)。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清Hcy 水平预测治疗后出血转化发生风险的AUC 为0.862(AUC 的95%CI:0.795~0.928),预测价值较理想。在cut-off 值为16.460(μmol·L-1)下取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780、0.846。

图1 血清Hcy 水平预测治疗后出血转化发生风险的ROC 曲线图

3 讨论

超早期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但有研究指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在恢复缺血脑组织血流灌注的同时也增加了出血转化发生风险,可对神经功能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可形成脑疝,导致患者死亡[6-7]。因此,探索可早期明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发生风险的相关指标尤为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190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41 例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转化,发生率为21.58%。可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发生风险较高。经对比发生与不发生出血转化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基线资料及血清Hcy 水平,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清Hcy 水平高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转化有关。分析原因为Hcy 具有诱发氧化应激、促炎、促细胞凋亡等多种作用[8]。相关研究指出,Hcy 可提高炎症因子水平,破坏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完整的功能, ,可加速动脉y 硬化;同时Hcy 属于神经毒素会促使脑细胞凋亡,损害脑组织正常功能[9-10]。

当机体Hcy 分泌增多时,其对脑组织的促炎、氧化应激作用增强,进而导致脑组织炎症反应及氧自由基升高,加重脑组织紊乱,使得脑组织血液淤滞、毛细胞血管破裂,引发出血转化[11]。因此,血清Hcy 越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发生风险越高。

为明确血清Hcy 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本研究绘制了ROC 曲线,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清Hcy 水平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发生风险的AUC 为0.862 预测价值较理想。说明,治疗前血清Hcy 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发生风险有一定预测价值。临床可通过监测和下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前血清Hcy 表达,降低出血转化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血清Hcy 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其高表达时提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发生风险较高,对预测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发生有一定价值。

猜你喜欢
阿替普脑组织溶栓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及机制
阿替普酶溶栓联合序贯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DNA双加氧酶TET2在老年痴呆动物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氧化应激中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