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半月板成形术与修补缝合术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效果比较

2024-03-13 06:31方鹏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半月板成形术关节镜

方鹏

(罗山县人民医院骨科,河南 信阳 464200)

半月板对膝关节的稳定和活动功能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因其解剖位置较靠外,故而在膝关节急性扭伤或存在暴力因素的情况下极易损伤。半月板为无血管结构,愈合功能较强,故而在半月板轻微损伤时无需特殊治疗,经静养和对症护理后可痊愈,但对于半月板存在明显撕裂时,需进行手术干预,及时恢复半月板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维持膝关节功能[1]。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关节镜在临床的应用愈来广泛,创伤小且临床疗效佳,患者术后恢复快,故而得到患者及医师的喜爱。对于关节镜下行半月板修复的方式较多,半月板切除术是临床较为常规的手术,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对术者的技术要求较高,若切除范围不佳,可能会出现力线不稳的情况,更有甚者可能导致关节负荷传导系统障碍,对患者预后不利[2],半月板成形术和半月板修补缝合术是临床常用手术方式,均对半月板的稳定度具有保护作用[3-4]。但对于两者临床疗效的对比较少。

为进一步了解半月板成形术与半月板修补缝合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效果,本研究对我院相关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与半月板修补缝合术在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循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项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回顾性选取2020 年5 月至2022 年5 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62 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根据其手术方案分为成形术组(32 例)和修补缝合术组(30 例)。成形术组,男20 例,女12 例,平均年龄35.94±5.08 岁,平均病程4.48±1.14 d,受伤膝盖,左侧15 例,右侧17 例。修补缝合术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36.47±4.86岁,平均病程4.52±1.04 d,受伤膝盖,左侧14 例,右侧16 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确诊为半月板损伤者;②既往无膝关节手术史;③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类型关节损伤者或下肢肢体障碍者;②存在肌强直者;③存在血液系统障碍者。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在大腿根部绑上气压止血带。常规进行消毒后,铺巾,常规施行膝关节标准入路,置入关节镜(4.00mm,30°广角),将关节腔充分扩张后,受限对关节内面貌进行全面的观察,对半月板周围增生的滑膜进行打磨清理。

成形术组对半月板组织进行保留,将撕裂处进行小范围切除,修复残余半月板,采用射频刀进行残余半月板的打磨,使之与正常形态相似,边缘圆滑。术毕,放置引流管、无菌纱布外固定。术后1~2d 拔除引流管。

修补缝合术组遵循自外向内的原则进行体部、前角的缝合,交错缝合半月板的上下面;后角及体部偏后部位采用全内缝合技术。术中尽量保留稳定的半月板边缘部位,将边缘进行修整,使之圆滑。术毕,放置引流管、无菌纱布外固定,并行支具固定。术后1~2d拔除引流管。

两组患者术后均予以抗炎、抗感染及功能训练等常规治疗及护理。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评价

以患者术后6 m 膝关节恢复情况(Lysholm 膝关节评分[5])作为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分为优、良、中、差。Lysholm 评分在90 分及以上时为优;评分在80分及以上,89 分及以下为良;评分在70 分及以上,79 分及以下为中,评分低于70 分为差。

1.3.2 手术相关指标

收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差异。

1.3.3 疼痛程度和膝关节功能

收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d 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SD)评分。评分从0~10,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重。

收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m 及术后6 m 的Lysholm 膝关节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6]及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评估资料。

Lysholm 膝关节评分含有疼痛、不安定度、闭锁感、肿胀度、跛行、楼梯攀爬、蹲姿及使用支撑物等8 个方面,以总分为最终评价。KSS 中含有疼痛、活动度、稳定性、行走能力和上下楼能力,可对膝关节的整体功能和形态进行评估,以总分为最终评价。Lysholm 及KSS 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膝关节功能越好。ROM 越大说明患者的膝关节恢复越好。

1.3.4 术后并发症

记录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 m 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用例(%)表示,P<0.05 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手术方案临床疗效评价情况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不同手术方案临床疗效评价情况(例(%))

2.2 不同手术方案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修补缝合术组的手术时间多于成形术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不同手术方案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2 不同手术方案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注:与成形术组比较,*P<0.05。

?

表3 不同手术方案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比较()

表3 不同手术方案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比较()

注:与术前比较,△P<0.05;与成形术组比较,*P<0.05。

?

2.3 不同手术方案术前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成形术组(n=32)术前VAS 评分为(6.34±1.26)分,术后VAS 评分为(5.21±1.24)分;修补缝合组(n=30)术前VAS 评分为(6.38±1.18)分,术后VAS评分为(5.34±1.36)分。

术前两组VAS 比较无差异(t=0.129,P=0.898);术后两组VAS 较术前比较均有下降(t=3.616,3.164,P均<0.05),两组比较无差异(t=0.394,P=0.695)。

2.4 不同手术方案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的Lysholm、KSS 评分及ROM 均较术前比较有明显增高趋势(P均<0.05),成形术组上述指标均高于修补缝合术组(P<0.05)。见图1。

2.5 不同手术方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术后6 m 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仅修补缝合术组出现1 例轻微滑膜炎,经对症治疗后好转。

3 讨论

半月板出现明显裂伤时,需行手术修复。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关节镜在临床广泛应用,具有诊断与治疗的作用,且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临床效果较好[7]。临床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手术方式较多,半月板成形术和半月板修补缝合术是临床常用手术方式,对治疗半月板损伤均有一定的疗效,但对于这两种手术方式的对比研究较少,本研究对我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显示,两组手术方式临床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提示两种手术对半月板修复的效果一致,与既往研究部分相似[8]。结果显示,修补缝合术组的手术时间多于成形组,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修补缝合术缝合半月板操作较为精细有关,且对于不同区域的缝合方式不同,而成形术操作手法较为单一,故而修补缝合术耗时较长。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无差异,提示两种手术方式的创伤均较小。且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无异,也进一步证实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引起的创伤程度一致。

术后膝关节康复情况对患者预后尤为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两组患者膝关节恢复情况均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膝关节恢复越好,提示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膝关节恢复不利影响较小。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在半月板损伤后,半月板多有粗糙不平、质地变硬等表现,半月板成形术及缝合修补术均对半月板的稳定组织进行最大程度的保留,可有效避免半月板功能的进一步损害[9-10],故而术后膝关节恢复较好。但成形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康复情况略优于缝补组,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成形术后无需石膏固定,术后2 w 即可行负重训练,而缝合修补术需采用支架固定6 w,术后2 m 才可行负重训练,故成形术术后膝关节恢复较好。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术后6m 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仅修补缝合术组出现1 例轻微滑膜炎,经对症治疗后好转,也提示两种手术方案均有较好安全性。

综上所述,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和半月板缝合修补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相当;应用成形术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可能更优。

猜你喜欢
半月板成形术关节镜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与非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对比研究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
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MRI表现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关节镜术后电话回访的效果观察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脱垂的疗效分析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并发症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