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库巴曲缬沙坦与盐酸贝那普利治疗75 岁以上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2024-03-13 06:31贾振李超刘永民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库巴那普利缬沙坦

贾振 李超 刘永民

(安阳市心血管病医院·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南 安阳 455000)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冠脉管腔狭窄导致心肌组织持续缺血引起的细胞部分坏死的一种心血管疾病[1]。

有研究表明,急性期或终末期CHD 患者容易并发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其高发人群为由于心血管退行性病变导致血管狭窄的老年人[3]。有研究指出,75 岁以上的老年CHD 患者猝死的概率远高于其他患者,采用手术或其他外科治疗均具有极高的风险[4]。因此多以药物辅助治疗。

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盐酸贝那普利和沙库巴曲缬沙治疗,对于调节血管阻力,减轻心室负荷,促进心功能恢复,延缓HF 进程均具有一定的作用[5,6]。但关于上述药物对于CHD 并发HF 患者疗效的优劣尚未明确,相关研究也较少。因此本研究选择75 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从CIMT、心功能等指标来比较上述药物对于CHD 并发HF 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5 月至2022 年6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6 例75 岁以上CHD 并发HF 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临床冠心病学》和《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的标准并确诊为CHD 并发HF[7,8];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年龄75 岁以上;过去3 m 未接受其他药物等治疗。排除标准:合并心绞痛、脑卒中者;存在恶性肿瘤、凝血功能异常、心肾功能不全等疾病者;存在精神疾病、全身感染疾病、自身免疫疾病者;患者不耐受本研究所选药物。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研究,且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 例。其中对照组男25 例,女13 例;年龄75~89 岁,平均81.76±3.08 岁;病程1~7 y,平均5.12±1.79 y;合并高血压13 例、高血脂17 例、糖尿病8 例;心功能分级Ⅱ级11 例、Ⅲ级19 例、Ⅳ8 例。观察组男23 例,女15例;年龄77~91 岁,平均82.14±3.05 岁;病程2~9 y,平均5.21±1.83 y;合并高血压11 例、高血脂15例、糖尿病12 例;心功能分级Ⅱ级12 例、Ⅲ级16 例、Ⅳ10 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接受疾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饮食管理、运动指导、常规口服硝酸甘油片,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照组口服盐酸贝那普利(规格:10 mg×20 片,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53390)10 mg,Qd。观察组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规格:50mg×28 片,意大利Novartis Farma S.p.A.,国药准字号:HJ20170362)治疗,从剂量50 mg 开始,在用药2~4 w 后根据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剂量至100 mg,Bid。两组均持续治疗3 m。

1.3 观察指标

1.3.1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CIMT)

采用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使对侧颈动脉充分暴露,横纵向探查颈总动脉,自下而上从前、后、侧面扫描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动脉分叉,可探得后壁纵向示两条平行线,即外线(中外膜分界)与内线(内膜和管腔间分界),两线间距离为CIMT。冻结颈动脉窦下1cm 处心电图R波顶端的图像,测量5 次双侧CIMT 值,取10 次的平均值即为CIMT。厚度越大表明颈动脉越狭窄。

1.3.2 心功能指标

采用超声心电图检查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

1.3.3 炎性因子水平

以肝素抗凝管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3000 rpm 离心30 min 后取上层清液于-75℃下低温保存。采用ELISA 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内皮素(Endothelin-1,ET-1)、脑钠钛(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细胞黏附分子-1(Cell adhesion molecules-1,CAM-1)水平。

1.3.4 不良反应发生率

记录治疗期间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干咳、皮疹、便秘、肝功能异常,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

1.3.5 疗效[8]

显效: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症状、体征有所好转,心功能改善1~2 级;无效:症状、体征和心功能(改善<1 级)无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的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的对比(例(%),n=38)

2.2 两组CIMT、心功能指数的对比

治疗后,两组CIMT、LVESD、LVEDD 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F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CIMT、心功能指数的对比(,n=38)

表2 两组CIMT、心功能指数的对比(,n=38)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

2.3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的对比

治疗后,两组的ET-1、BNP、CAM-1 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的对比(,n=38)

表3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的对比(,n=38)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

对照组发生低血压1 例、干咳2 例、皮疹2 例、便秘2 例、肝功能异常2 例,总发生率为23.68%(9/38);观察组发生低血压2 例、皮疹1 例、便秘2例、肝功能异常1 例,总发生率为15.79%(6/38)。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χ2=0.748,P=0.387>0.05)。

3 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高龄是CHD 发生的危险因素[9]。当前背景下越来越多75 岁以上老年人罹患CHD,并逐渐发展为HF。一旦并发HF,不仅会导致心功能受损引起心肌重构,甚至诱发心肌梗死导致猝死,还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负担[10]。因此早日对75 岁以上CHD 并发HF 患者展开治疗对于降低死亡率,减轻经济负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相比于盐酸贝那普利对患者的疗效更加显著。推测是由于盐酸贝那普利为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可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系统)活性来抑制血管紧张素I的转化,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冠脉收缩程度,还能够减少水钠潴留,改善红细胞变形,从而改善心功能,发挥治疗作用;而沙库巴曲缬沙坦属脑啡肽酶和血管紧张素复合抑制剂,兼具两药的治疗作用,不仅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受体从而减少醛固酮释放,扩张动脉血管,还能够通过内含的缬沙坦成分抑制利钠肽活性,减少脑钠肽分解,共同发挥改善血管壁功能,延缓心肌重构,提高心功能的作用[11]。结果还显示,观察组CIMT 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更能显著改善内皮功能,降低CIMT。冠脉硬化是在内皮功能紊乱、血管紧张素和利钠肽系统等因子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CIMT 是反映冠脉硬化程度的指标,其水平越高冠脉硬化程度越高[12]。而沙库巴曲缬沙坦对上述作用因子具有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因而对CIMT 的改善作用要明显优于盐酸贝那普利。

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LVEDD、LVESD 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LVEF 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的各项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LVESD、LVEDD、LVEF 均是反映心功能情况的指标,结果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能发挥利钠肽系统和RASS 系统的协同效应来改善心功能相关指标,其疗效要优于仅发挥RASS 系统作用的盐酸贝那普利,这与朱天哲等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13]。结果还显示,治疗后两组的ET-1、BNP、CAM-1 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BNP 为天然醛固酮系统拮抗剂,通过抑制系统活性发挥其扩血管、降低循环阻力的作用,与HF 程度呈正相关;ET-1 是由血管内皮分泌的,具有较强的收缩血管作用,而HF 患者多伴有血管内皮功能失调,ET-1 水平的升高表示动脉血管的狭窄程度进一步加强,致使心肌细胞坏死数目增加,加速了HF 的发展[14]。故ET-1、BNP 水平越高表明HF 程度越高。CAM-1 则为反映心肌重构程度的重要指标,与之呈正相关关系。CAM-1 水平越高,对炎性形细胞和内皮细胞间的黏附作用越强,血管的通透性就越强,各因子对心肌细胞的损伤也越严重[15]。两组治疗后各因子水平均有所下降表明两种药物均可延缓HF 进程,而观察组的改善幅度要优于对照组则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比盐酸贝那普利减轻炎性反应,减少心肌损伤的作用更佳。除此之外,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推测可能与治疗时间较短、纳入样本量过少等原因有关。

综上所述,沙库巴曲缬沙坦相比于盐酸贝那普利对75 岁以上CHD 并发HF 患者的疗效更加显著,对于降低CIMT,提高心功能指标,减轻炎性反应,延缓疾病进程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关于两药安全性的研究还需更多时间与样本量来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库巴那普利缬沙坦
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后期住院频率的观察
芥末糖
跳伞极限运动摄影
沙库巴曲缬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
贝那普利联合美托落尔治疗快速房颤的疗效观察
特拉唑嗪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缬沙坦联合葛根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贝那普利的血药浓度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黄芪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