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年男男性行为人群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03-14 11:12程玉莲郭佩佩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4年2期
关键词:性取向性伴侣性行为

程玉莲,郭佩佩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1620)

相比于一般人群,男男性行为人群尤其是青年人群的复杂性高、活跃性强、自我保护能力较差、社会认可度低、社群受欢迎度高等特性使其面临着更多的心理问题[1-3]。相关研究表明,男男性行为人群的心理问题与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及艾滋病的传播息息相关[4-5]。其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及抑郁,如何缓解男男性行为人群焦虑状态,排解负面情绪,实现健康促进成为了艾滋病干预的重点[6-7]。因此,本研究于2022年6~9月依托当地疾控中心及彩虹社会公益组织对上海市徐汇区、松江区、长宁区1689名MSM展开调查,探讨上海市青年男男性行为人群焦虑现状,以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MSM健康促进及为艾滋病防控干预提高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22年6月~2022年9月,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在上海市选取烟徐汇区、松江区、长宁区3个地点,依托当地的疾控中心以及彩虹社会公益组织,建立MSM人群队列。纳入标准:(1)年龄范围在14~35岁;(2)性别为男性;(3)发生过男男性行为;(4)签订知情同意书,配合填写相关问卷。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类疾病史,(2)不配合调查者。共发放问卷1800,剔除不符合标准的问卷后,有效问卷为1689份,回收有效率为93.83%

1.2 方法

1.2.1 一般调查表

包含年龄、配偶、户籍、文化程度、月收入、性取向、固定性伴侣、安全套使用、是否使用过精神类药品、艾滋病防治素养、是否接受预防艾滋病服务、是否定期检测、心理压力、家庭压力、社会态度等。

1.2.2 MSM艾滋病防治素养量表

根据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男男性行为人群预防艾滋病干预工作指南》[8],设计了25道题目,包含单选和判断题,如:“艾滋病是一种不可治愈的严重传染病吗?”“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是我国目前受艾滋病危害最严重的人群吗?”“通过外表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吗?”等。参照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检测中的记分标准[9],判断/单选正确计1分,错误、漏选等均不计分,所有题目分值相加,总分为25分,实际得分大于总分的80%则判定为具有艾滋病防治素养。

1.2.3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 SAS)

采用Likert 4级计分的方法,正向条目正向计分,负向条目进行反向计分。量表的评定指标为标准分(20个条目累计分×1.25后取整),50为临界,50 ~ 59为轻度焦虑,60 ~ 69为中度焦虑,70及以上为重度焦虑[10-12]。

1.3 统计分析

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在α= 0.05 的检验水准下P<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样本总体情况描述

在1689名MSM中有伴侣243人(14.39%),无伴侣1446人(85.61%);本省户籍1162人(68.80%),外省户籍527人(31.20%);初中及以下22人(1.30%),高中及中专454人(26.88%),大专及以上1213人(71.82%);月收入<1000元41人(2.43%),1000 ~ 2999元313人(18.53%),3000 ~ 4999元926人(54.83%),5000 ~ 10000元247人(14.62%),>10000元162人(9.59%);平均年龄(24.98 ± 5.12)岁;同性恋1543人(91.36%),非同性恋146人(8.64%);有固定性伴侣1150人(68.09%),无固定性伴侣539人(21.91%);最近6个发生月性行为有使用安全套1339人(79.28%),未使用安全套350人(20.72%);使用精神类药品1011人(59.86%),未使用过精神类药品678人(40.14%);滋病防治素养上,共有25道题目,答对21题说明具有艾滋病素养,具备艾滋病防治素养1136人(67.26%),不具备艾滋病防治素养553人(32.74%);接受过预防艾滋病服务1492人(88.34%),未接受过191人(11.66%);定期检测有1494人(88.45%),未定期检测195人(11.55%);完全无心理压力969人(57.37%),有一些心理压力618人(36.59%),有很大心理压力102人(6.04%);无家庭压力1323人(78.33%),有家庭压力366人(21.67%);社会对MSM呈宽容态度97人(5.74%),中立态度1344人(79.57%)歧视态度248人(14.68%)。

2.2 上海市青年男男性行为人群焦虑现状及单因素分析

上海市男男性行为人群焦虑总评分为(44.60 ± 0.40)分,高于国内常模(29.8±10.1)分。检出焦虑症状375人(22.17%),其中,轻度焦虑146人(8.64%),中度焦虑134人(7.93%),重度焦虑95人(5.63%)(t=16.110,P<0.05)。MSM的年龄、配偶、文化程度、月收入、性取向、固定性伴侣、安全套使用、是否使用过精神类药品、艾滋病防治素养、是否接受预防艾滋病服务、是否定期检测、心理压力、家庭压力、社会态度14个变量在α=0.05 的检验水准下P<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上海市青年男男性行为人群焦虑得分单因素分析

2.3 上海市青年男男性行为人群焦虑状态影响因素多元回归分析

对单因素分析中的14个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赋值,赋值如下:年龄:≤20=1,21 ~ 25=2,26 ~ 30=3,31 ~ 35=4;配偶:无伴侣=0,有伴侣=1;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0,高中及中专=1,大专及以上=2;月收入:<1000=0,1000 ~ 2999=1,3000 ~ 4999=2,5000 ~ 10000=3,>10000=4;同性恋=0,非同性恋=1;无固定性伴=0,有固定性伴侣=1;安全套的使用频率:从来不用=0,有时使用=1,每次都用=2;未使用过精神类药品=0,使用过精神类药品=1;不具备艾滋病防治素养=0,具备艾滋病防治素养=1;未接受过预防艾滋病服务=0,接受过预防艾滋病服务=1;未定期检测=0,定期检测=1;心理压力:完全没有=0,一般=1,很大压力=2;无家庭压力=0,有家庭压力=1;社会压力:完全没有=0,一般=1,很大压力=2。以焦虑状态评分为因变量,上述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得到:年龄、配偶、月收入、性取向、固定性伴侣、是否使用过精神类药品、艾滋病防治素养、是否接受预防艾滋病服务、是否定期检测、心理压力、社会态度对焦虑状态的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见表2。

表2 影响上海市男男性行为人群焦虑状态因素多元回归分析

3 讨论

研究结果发现,上海市青年男男性行为人群焦虑水平高于全国常模,这与彭小雪[13]等在2017年针对深圳市的男男性行为人群的调查结果一致,同时,检出焦虑症状375人(22.17%),其中,重度焦虑95人(5.63%),超过姜婷婷[14]等在2016年对浙江省MSM的3人(0.5%)。这可能由于地域差距及社会发展过快的后遗症所致,生活节奏过快也会致使MSM产生焦虑等情绪。男男性行为人群相较于一般人群,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各项心理问题,这不利于艾滋病的防治,因此要进一步关注男男性行为人群的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发展。

调查结果发现,年龄、配偶、月收入、性取向、固定性伴侣、是否使用过精神类药品、艾滋病防治素养、是否接受预防艾滋病服务、是否定期检测、心理压力、社会态度是影响男男性行为人群焦虑的重要因素。年龄越大、月收入越低,焦虑感越强,可能是由于年龄越大所承担的压力越大,多重身份、低生活水平也容易使其产生焦虑[15];非同性恋者更容易发生焦虑症状,非同性恋者发生男男性行为后,容易陷入意识与行为的冲突中,引发自我怀疑,从而产生焦虑情绪[16];由于性伴侣角色发生改变,更容易在生活中遭受歧视,有性伴侣的MSM可时常倾诉情感获得认同,而无固定性伴侣的MSM难以向家人、朋友启齿内心情感,增加了焦虑情绪[17];使用精神类药物是释放焦虑情绪的表现,使用精神药物后不仅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更会致使内心空虚,滋生焦虑;具备艾滋病防治素养、接受过预防艾滋病服务及定期检测的MSM,能正确的把控危险因素,同时在遇到困难时,也有公益组织提供社会支持,减少了对艾滋病的恐惧,从而大大降低了男男性行为人群的焦虑感[18];当面临社会歧视、婚姻选择、缺乏认同感归属感、高危性行为后的无措等各项心理压力及社会压力时,若不得到及时的引导和排解,毋庸置疑会带来焦虑感,甚至引发抑郁等心理疾病[19-20]。因此,要进一步监测性少数群体的心理健康,并做好相关防护措施。

焦虑等负面情绪能够引发男男性行为人群的心理疾病,相关研究表明存在抑郁情绪的MSM容易通过放任自我、发生高危性行为来释放压力,是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危人群。因此,可通过个人-家庭-社会联动,排解MSM焦虑情绪。个人可通过加强学习艾滋病防控知识,了解艾滋病的传播和暴露后的预防举措,定期检测,从而降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恐惧,相关研究也发现了解性健康、性行为和性交的基本知识可以减少不确定性和焦虑感。公开、准确的信息可以有助于消除误解[21]。其次,避免高危性行为,与伴侣或亲密关系中的人建立开放、诚实和互信的沟通是缓解性焦虑的关键。分享感受、需求和期望可以减轻不安。还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饮食、足够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降低整体焦虑水平。家庭成员要充分理解MSM的性取向问题,并采用沟通的方式给予MSM足够的人文关怀,减少其焦虑情绪;家庭成员可通过提供准确的性健康信息,回答问题,解释性行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以消除不确定性和误解。其次,可帮助MSM建立对自身性别认同和性取向的积极态度,鼓励他们接受自己,并强调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最后要尊重个体的决策权,无论是关于性行为、性伴侣还是性取向的决定。家庭成员应该支持他们的选择,而不是试图干涉[22]。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宣传,让公众正确认识MSM,避免用异样的眼光看待MSM,为MSM创造一个安全和包容的环境,确保青年男男性行为人群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性别认同和性取向,减少社会歧视和偏见。社会组织和相关部门还可以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治疗服务,以帮助青年男男性行为人群处理焦虑和心理健康问题。这些服务可以包括个体和家庭治疗,以及群体支持。再则,提供关于性健康、性行为和性取向的教育资源,如书籍、宣传册、网站和热线电话,以帮助个体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情感需要,减少焦虑感。这些资源可以包括书籍、宣传册、网站和热线电话。此外,还要确保青年男男性行为人群可以获得适当的性健康和医疗保健服务,包括性传播感染测试和艾滋病毒预防等。

猜你喜欢
性取向性伴侣性行为
混合性取向婚姻中的配偶权问题研究
昆明市不同性角色MSM的性行为特征分析
我国15省大学生首次性行为发生年龄及影响因素
英格兰明年起看病先问性取向
时代性取向下的价值观培养:法治意识
同性伴侣暴力个案分析及应对策略探究
梁方程解的爆破及渐近性行为
中职生健康性取向教育不容忽视
英国1/3女性有性伴侣却无恋爱关系
人类性行为要受到约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