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2024-03-15 02:12蔡海鑫郑全成宋安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俞穴根型活动度

蔡海鑫,萨 仁,郑全成,宋安华,杨 敏

(三亚市中医院针灸科,海南 三亚 572000)

神经根型颈椎病又称为颈神经根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肢麻木、疼痛、活动受限等[1]。中医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项痹”范畴,病因主要是气血阻滞、气血不荣引起筋脉拘急,滞而不通,同时伴有颈部筋脉失荣、不通[2]。古法针刺是采用中医传统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及其证候相关的穴位进行针刺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本研究选用肩外俞穴、肩中俞穴、曲池、阿是穴、肩贞等为主穴进行古法针刺,具有活血通络、舒经止痛的功效[3-4],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三亚市中医院2020年3月—2022年6月收治的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将其分为采用电针针刺夹脊穴治疗的电针组和采用古法针刺治疗的古法针刺组,各48例。电针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37~63岁,平均(51.28±4.03)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5.48±2.04)年。古法针刺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35~63岁,平均(50.96±3.96)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5.62±2.25)年。本研究获三亚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伦理编号:三中医伦理(2023)002号。

1.2 纳入、排除、脱落与剔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西医[5]、中医[6]诊断标准者;2)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者;3)近期未接受过其他疗法治疗者。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类型颈椎病或者颈部其他病变者;2)脊柱急性创伤者;3)治疗部位肌坏死、脓肿、感染者;4)妊娠或哺乳期女性等。脱落与剔除标准:1)中途退出本研究或换用其他疗法治疗者;2)无法耐受针刺治疗者;3)医师判定不适合相关疗法者等。

1.3 治疗方法

电针组采用电针针刺夹脊穴进行治疗。取患者脊柱C4~C7夹脊穴,消毒后使用华佗牌一次性毫针(0.25 mm×25 mm、0.25 mm×40 mm)直刺左右夹脊穴,得气后连接电针仪,连续波刺激,频率2 Hz,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周6次。

古法针刺组采用古法针刺进行治疗,选取穴位包括肩中俞穴、肩外俞穴、肩贞、曲池、阿是穴,在此基础上,肝肾不足证加肾俞穴、肝俞穴,痰湿阻络证加足三里、丰隆,风寒阻络证加风池、大椎,气血亏虚证加气海、足三里,气滞血瘀证加足三里、太冲。上述穴位直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留针20 min,每日1次,每周6次。2组均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

1.4.1 临床疗效 治疗4周后,根据相关标准[7]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包括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Eaten试验阴性,)、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Eaten试验阴性)、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Eaten试验可疑阳性)、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1.4.2 血清学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ELISA验检测患者血清SP、β-EP、TGF-β1、NF-κB水平。

1.4.3 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 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北京精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CDS-9000)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检测2组椎-基底动脉Vm、Vs、RI。

1.4.4 颈椎活动度 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头盔式颈椎活动测量仪检测2组颈椎活动度。

1.4.5 颈椎功能 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8]对颈椎功能进行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n= 48) 例(%)

2.2 2组血清学指标比较

见表2。

表2 2组血清学指标比较(±s ,n= 48)

表2 2组血清学指标比较(±s ,n= 48)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电针组比较,△P<0.05

组别时间SP/(ng·L-1)β-EP/(ng·L-1)TGF-β1/(μg·L-1)NF-κB/(ng·mL-1)电针组治疗前96.83±8.45164.47±20.181.42±0.4013.29±3.18治疗4周后78.51±7.02#196.58±21.61#0.67±0.28# 6.83±1.28#古法针刺组治疗前97.42±8.79163.29±19.501.47±0.4412.79±2.97治疗4周后67.61±6.81#△278.51±31.59#△0.39±0.17#△ 4.30±0.74#△

2.3 2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比较

见表3。

表3 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比较(±s ,n= 48)

表3 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比较(±s ,n= 48)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电针组比较,△P<0.05

组别时间RIVm/(cm·s-1)Vs/(cm·s-1)电针组治疗前0.92±0.2218.69±2.9543.82±5.19治疗4周后0.70±0.17#22.87±3.28#52.77±6.03#古法针刺组治疗前0.89±0.2019.31±3.2744.29±5.42治疗4周后0.48±0.15#△27.31±4.22#△59.41±7.33#△

2.4 2组颈椎活动度比较

见表4。

表4 2组颈椎活动度比较(±s ,n = 48) (°)

表4 2组颈椎活动度比较(±s ,n = 48) (°)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电针组比较,△P<0.05

组别时间前屈后伸右侧屈左侧屈电针组治疗前 7.26±2.6910.97±1.39 7.48±1.59 8.03±2.45治疗4周后11.98±3.17#15.27±2.44# 9.75±2.16#10.17±2.61#古法针刺组治疗前 7.03±2.4711.20±1.58 7.71±1.84 8.49±2.61治疗4周后16.08±3.44#△18.41±2.97#△11.69±2.79#△13.19±3.02#△

2.5 2组颈椎功能比较

见表5。

表5 2组颈椎功能比较(±s ,n = 48) 分

表5 2组颈椎功能比较(±s ,n = 48)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电针组比较,△P<0.05

组别时间症状工作和生活能力体征手功能电针组治疗前1.88±0.860.72±0.332.33±1.480.69±0.27治疗4周后3.48±1.03#1.43±0.51#4.69±1.02#1.19±0.33#古法针刺组治疗前2.10±0.950.77±0.352.57±1.680.64±0.24治疗4周后6.02±1.93#△2.16±0.62#△6.20±1.38#△1.56±0.40#△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颈椎动静平衡系统失调引起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继发神经根损伤的疾病,可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9-10]。中医在治疗颈椎、腰椎病变引起的疾病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黄帝内经》中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由于久坐耗气、扭挫损伤而致颈肩部疼痛、眩晕等,临床治疗以活血通络、祛风除湿为原则[11-12]。本研究古法针刺所选用的穴位中,肩外俞具有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的功效;肩中俞具有解表祛风的功效;曲池有清热解表、疏经通络的作用;阿是穴具有活血通络的功效;肩贞具有祛风通络、舒筋利节的功效,诸穴联合针刺具有活血行气、舒经通络、祛风散寒的功效;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疾病相关证候选取不同的配穴,痰湿阻络证加足三里、丰隆,可益气养血、醒脾化痰、行气活血;气血亏虚证加气海、足三里,可补肾固精、益气养血、温养益气;风寒阻络证加风池、大椎可疏风散热、平肝熄风、解表散寒、清热解表、清脑宁神;肝肾不足证加肾俞穴、肝俞穴可益肾助阳、强腰利水、疏肝理气;气滞血瘀证加足三里、太冲可平肝熄风、止痛通络、利湿清热。本研究结果显示,古法针刺组总有效率高于电针组,颈椎功能评分高于电针组,进一步说明古法针刺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颈椎功能,促进其病情转归。

颈椎及其周围肌肉组织病变引起颈动脉血流异常是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病理机制之一,同时多种血清学指标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SP广泛分布于神经纤维组织内,可促进痛觉传递,同时可促进神经源性炎性病变发生;β-EP则可调节伤害性感受器,减少SP释放,抑制痛觉传递;TGF-β1是一种趋化因子,可诱导炎性细胞在颈椎间盘聚集,而NF-κB则可促进炎症反应传递和放大,两者均可加重患者颈椎间盘组织细胞炎性损伤,促进其病情进展[13]。本研究结果显示,古法针刺组治疗4周后血清SP、TGF-β1、NF-κB水平、椎-基底动脉RI低于电针组,血清β-EP水平、椎-基底动脉Vm、Vs及颈椎前屈、后伸、右侧屈、左侧屈活动度高于电针组,说明与电针针刺夹脊穴相比,古法针刺可有效降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缓解机体炎症反应,改善颈椎血流动力学和活动度。

综上,与电针针刺夹脊穴相比,古法针刺可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血清学指标,降低机体炎症反应,缓解疼痛改善其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颈椎活动度,促进颈椎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俞穴根型活动度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针刺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阴吹验案
用脑过度揉揉后腰
中医推拿法提高宝宝免疫力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耳尖结合背俞穴针刺放血治疗粉刺肺经风热证32例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对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