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3 年世界500 强企业排行榜特征看上海企业发展

2024-03-16 10:12陈易辙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4年1期
关键词:名次榜单营业

□ 陈易辙

2023 年8 月,《财富》发布了2023 年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2023 年(为2022 年企业经营数据,下同),世界500 强企业营业收入合计达到40.96 万亿美元,利润为2.90 万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8.4%和减少6.5%;进入门槛(最低营业收入)从上一年的286.5 亿美元提高到309.2 亿美元。

中国上榜公司数量已连续五年位居第一,达到142家,比上年减少2 家;美国上榜企业有136 家,增加12 家,居第2 位。上海共有12 家企业上榜,保持不变;北京有53 家,减少1 家;深圳有10 家,保持不变。

| 2023 年世界500 强分布情况

(一)从国家与城市分布看

1.国家分布前五集中度为74.6%,中国居首。2023 年,世界500 强企业国家分布较为集中。中国和美国居前二,合计占比达55.6%;日本为41 家,居第3 位,占比为8.2%;德国和法国分别为30 家和24 家,占比为6%和4.8%,前五个国家企业数合计占比达74.6%。位居第六的韩国有18 家入围,英国、瑞士、加拿大和荷兰均有超过10 家世界500 强企业。“金砖国家”中,巴西、印度和俄罗斯分别有9 家、8 家和3 家入选。

2.世界十强城市,中国独揽四个,上海位列第五。2023 年,世界500 强企业分布在全球233 个城市。其中,北京和东京遥遥领先,分别达到53 家和29 家;纽约、首尔和上海分别有16 家、13 家和12 家;其后的巴黎、深圳、伦敦、休斯敦、杭州分别有11 家、10 家、9 家、8 家和7 家,前十城市合计入围企业数为168 家,占总数的33.6%。前十城市中,中国占据四席,依次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前五城市中,北京与上海均有入围,北京占据榜首。此外,有3 家至6 家企业入榜的城市共有32 个,2 家企业入榜的城市有25 个,仅有1 家企业入榜的城市有166 个。

3.国内区域分布中,长三角列第2 位,上海为长三角地区的领头羊。2023 年,京津冀坐拥55 家世界500 强企业,其中北京53 家,石家庄2 家。长三角拥有25 家世界500 强企业,其中上海12 家,杭州7 家,苏州3 家,铜陵、温州、芜湖各1 家;粤港澳大湾区25 家企业入围世界500 强榜单,其中深圳10家,香港6 家,广州6 家,佛山2 家,东莞1 家。长三角世界500 强企业数占全国的17.6%,低于京津冀的38.7%,与粤港澳大湾区持平。上海在区域中的首位度为48%,大幅低于北京的96.4%,高于深圳的40%。

(二)从行业分布看

1.行业分布企业数前五集中度为30.8%,居于榜首的银行有21.4%来自中国。2023 年,世界500 强企业行业分布较为分散,涉及55 个行业①非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按照榜单企业行业信息总结。,排名前五的行业企业数合计占比为31.6%。其中,商业银行业有42 家,占比为8.4%;车辆与零部件、炼油分别有34 家、32 家,分别占比为6.8%、6.4%;金属产品、采矿原油生产有24 家、22 家,分别占比为4.8%、4.4%;食品店和杂货店、工程与建筑、贸易、财产与意外保险、人寿与健康保险等15 个行业均具有超过10 家世界500 强企业。

2.美国行业分布具有多样性和均衡性,中国较多集中在传统工业领域。2023 年,中国142 家世界500强企业共涉及32 个行业,企业数较多的行业主要有金属、工程与建筑、商业银行业、车辆与零部件、采矿与原油生产等传统行业。美国136 家上榜企业共涉及46 个行业,除了集中于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领域外,还分布于其他各行业领域,包括专业零售、制药、航天与防务、娱乐、食品生产、半导体和电子元件等行业,可谓多点开花。尤其是半导体和电子元件企业(6 家),美国有4 家(英特尔、高通、博通、捷普),韩国有1 家(SK 海力士),中国有1 家(台积电)。

3.中国房地产企业入围数保持不变。2023 年,世界500 强房地产企业均来自中国,共有5 家,依次是万科(深圳)、保利(北京)、绿地(上海)、碧桂园(佛山)、龙湖(北京),入围500 强房地产企业数与上年相比没有变化。

| 2023 年世界500 强经营及排名变化

(一)从经营状况看

1.中国营收规模丢失领跑位置,位居第二。2023年,世界500 强企业营业收入合计达40.96 万亿美元,美国、中国、日本、德国、法国依次占据前五位,合计营业收入31.75 万亿美元,占500 强企业营业收入的77.53%。

值得注意的是,上年中国首次赶超美国,但领跑位置尚未稳定,仍需长期发力。中、美入驻世界500强企业营业收入分别为13.04 万亿美元、11.74 万亿美元,美国反超中国1.3 万亿美元。日、德、法营业收入分别为2.78 万亿美元、2.49 万亿美元、1.71 万亿美元,合计6.97 万亿美元,不及中国六成。

2.后疫情时代经济恢复缓慢,企业营业收入略显疲态。2023 年,500 强企业营业收入下降的有144 家,2022 年为50 家,收入下降的企业数比上年多出94 家,疫情后经济恢复略显疲态。其中,中国和日本营业收入下降企业数最多,分别为55 家、25 家,下降面分别为9.2%、9.3%。美国有16 家企业营业收入下降,下降面为10.1%。

3.中国利润总额居第2 位,但企均利润不足美国的一半。2023 年,美国、中国、沙特、英国、日本企业利润总额依次位于前五位,分别为1.09 万亿美元、0.56 万亿美元、0.16 万亿美元、0.14 万亿美元、0.13 万亿美元。从企均利润看,沙特阿拉伯、挪威、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丹麦居前五位,五国企均利润均超100 亿美元。中国在企均利润上优势不足,仅为39.57 亿美元,与美国(80.2 亿美元)差距明显,不足其一半。

(二)从企业排名看

1.互联网企业整体名次略有下滑,美团新上榜。2023 年,世界500 强企业中互联网企业共有8 家,分别是亚马逊(美国)、谷歌(美国)、京东(中国)、阿里(中国)、脸书(美国)、腾讯(中国)、美团(中国)和优步(美国),除新上榜的美团和优步外,其余6 家公司排名比上年均有所下滑。其中,名次下滑最大的为腾讯,由121 名跌落至147 名;其次为阿里、脸书、京东与亚马逊,名次分别跌落13 名、10 名、6 名、2 名,排名分别为68 名、81 名、52 名、4 名;谷歌保持名次17 不变。

2.上海企业中,德龙钢铁排名上升最快,绿地名次掉落明显。对比2022 年上海上榜的12 家企业,德龙钢铁名次前进幅度最大,上升18 名,由上年的469 名升至451 名,其次为远洋海运,上升12 名。除宝武钢铁名次不变外,其他上海企业名次均有下滑,绿地名次掉落幅度最大,掉落80 名,由上年的125名降至205 名。浦发银行、上海建工、中国船舶、上汽集团、苏商建设、中国太保、上海医药、交通银行名次均有下滑,依次跌落了34 名、30 名、29 名、16名、14 名、10 名、8 名、6 名(表1)。

表1 2023年世界500强榜单上海入围企业一览表(单位:百万美元)

| 世界500 强榜单解读与启示

(一)近年行业与企业经营环境受全球大事件冲击变化剧烈

值得注意的是,2023 年榜单对应的是2022 年的企业经营数据,疫情、俄乌战争等全球大事件的演变,行业起伏加剧,对全球企业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经营形成明显冲击。2023 年榜单中,炼油行业以4.71万亿美元营收取代上年首位的商业银行业排名第一。对比2021 年榜单,2023 年全球营业收入前二十的行业中,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前三的行业分别为能源、炼油以及采矿、原油生产,增幅分别为133.6%、108.5%、97.8%,两年间三行业利润分别提升328 亿美元、4275 亿美元、2714 亿美元,以至于在2023 年榜单中,以能源石油企业为主的国家与地区较为受益。与之形成显著对比的如房地产业,营业收入自2021年的4117 亿美元降至2023 年的3086 亿美元,营收两年降幅达25%,利润自2021 年的288 亿美元降至2023 年的75 亿美元,利润两年降幅达74%。

(二)上海总体规模已至全球前列,而企均实力相对不足

拆解单个指标可见,上海企业数与营业收入均位列全球城市第5 名;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位列第8 名与第9 名;唯有利润仅位列第16 名。上海企业反映在榜单中最为显著的问题是“大而不强”,作为对比,仅有一家世界500 强企业的“单企”城市如达兰(沙特阿美公司)、库佩蒂诺(苹果公司)在各个指标排位中均取得优异成绩,真正做到了“少而强”。这不仅仅是上海的问题,也是中国入围企业的通病,在中国入围企业数超过美国6 家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利润堪堪超过美国半数,企均利润更是不足美国一半。这将导致在企业营收增速放缓、扩张失速之际,失去利润护城河的防御,陷入较长的下滑与调整周期,而这种大规模的营收增速放缓又往往发生于经济金融环境的“冰河时期”,低利润企业更加难以改变不利态势,在环境转暖之际也同样难以抓住复苏机遇。

(三)上海以传统行业为主,尚盼新兴行业头部独角兽

上海上榜企业所属金融、工业、房地产、钢铁等传统行业,缺少科技型、数字型企业,传统行业经济效益附加值有限,与同为一线城市的深圳相比,劣势显而易见。深圳企均利润2023 年达74.89 亿美元,比上年95.02 亿美元有21.2%的明显降幅;上海企均利润2023 年达34.66 亿美元,比上年38.80 亿美元下滑10.7%, 尽管上海利润降幅小于深圳,但上海企均利润绝对值仍不足深圳一半。究其原因,一是行业因素,深圳上榜企业行业分布多涉及网络通讯设备、互联网服务等高科技技术企业,代表企业如华为、比亚迪、腾讯等;二是企业性质因素,例如深圳上榜企业多为民营企业,而上海上榜企业几乎全是地方国企。

可见上海要提高世界500 强企业综合竞争力,落脚点仍在利润问题上。攻克问题首先须立足于稳定的基本盘之上,当前全球经济金融环境态势复杂严峻,对以传统行业为主的上海而言,需时时关注全球及国内的经济环境风向变化,及时优化传统行业的经营结构,牢牢把控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充分准备以应对未来复杂艰巨的疫后复苏挑战。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应大力引进与培育尖端科技型、数字型企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稳定社会发展预期,打造属于上海的“护城河”。

猜你喜欢
名次榜单营业
“太空旅馆”营业中
把所有名次都考上
划船比赛
榜单
榜单
榜单
榜单
考试名次
陕西省属国企营业收入位列全国前三
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