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云”种“数” “智”绘蓝图
——合肥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2024-03-16 10:12汪为民潘易婷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4年1期
关键词:增加值合肥数字

□ 汪为民 潘易婷 李 兴

2020 年8 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强调,要发挥数字经济优势,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近年来,合肥大力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创新为主要引领、以融合为重要特征的数字经济,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全力打造具有国内领先优势的数字经济高地。2022 年,合肥入选数字经济发展新一线城市,居全国第12 位。“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在合肥数字经济全力奔跑的新起点上,本文运用SWOT 方法,对合肥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作综合分析,找短板、找差距、找优势、找潜力,进而从夯实基础、抢抓机遇、加快转型等角度提出合肥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和对策建议。

| 数字经济的基本内涵

数字经济的内涵较为宽泛且还在不断扩展延伸。目前普遍认为,数字经济是伴随着全球数字化浪潮,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孕育兴起的经济模式,是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2021 年6 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以下简称《数字经济分类》),为我国数字经济核算提供了统一的统计标准。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分类作为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测算的主要依据。

| 合肥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基于SWOT 分析

SWOT 分析是指“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矩阵,利用矩阵罗列出研究对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最终得出带有决策性的结论。

(一)合肥数字经济发展的优势

近年来,合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和安徽省委、省政府“数字江淮”工作部署,大力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创新为主要引领、以融合为重要特征的数字经济,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全力打造具有国内比较优势的数字经济高地。

1.高位规划统筹脉络清晰。2017 年安徽省成立首个数据资源局,统筹推进全市数字经济工作。2020年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打造具有国内领先优势的数字经济高地的目标。2022 年《合肥市“十四五”数字合肥发展规划》出台,提出建设“数字中国”领先城市总体目标,明确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计划到2025 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4%。

2.基础设施基础夯实。高质量编制《合肥市“十四五”数字基础设施发展规划》,聚焦“感存算网”统筹推进数字新基建,引领合肥数字新基建项目有序落地,有力支撑打造国内先进的新型智慧城市。

3.产业数字化提档加速。加快产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推动“合肥制造”向“合肥智造”跃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全国首创开展量化认定大数据企业,全国首创采用数据收入认定大数据企业。实施“百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智改数转”“企业上云”三大行动以及智能制造“万千百”工程。5家工厂入选全球“灯塔工厂”,数量居全国第2 位。

4.数字经济规模快速扩张。根据《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对全市2018—2022 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进行了初步测算,结果显示,2022年合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为1191.8亿元,比2021 年增长10.4%(未扣除价格因素,下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8.7%,有力带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

数字产品制造业是“主动能”。数字产品制造业总量翻番。2022 年合肥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为761.1 亿元,比2018 年增加385 亿元,总量翻番,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比重为63.9%,比2018 年提升8.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升约2 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2022 年同比增长16.6%,2019—2022 年年均增长20.8%。数字要素驱动业是“加速器”。2022 年数字要素驱动业增加值为83 亿元,比2018 年增加41.5 亿元,总量翻番,占核心产业比重由2018 年的6.1%提升至7%。受疫情和消费习惯的影响,互联网批发零售表现优异,2019—2022 年销售额年均增速达到25.3%。数字产品服务业是“压舱石”。2022 年数字产品服务业增加值为57.6 亿元,比2018 年增加24.4 亿元,除2019 年总量比上年下降外,其余年份均稳步提升,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比重保持在4.8%左右。数字技术应用业稳步发展。2022 年数字技术应用业增加值为290.2 亿元,比2018 年增加59.8 亿元,增长25.9 %。

(二)合肥数字经济发展的劣势

现阶段合肥数字经济与国内先发城市在总量规模上还有差距,高峰企业不足、快而不优的特征明显。

1.核心产业规模明显小于先发城市。经过多年发展,合肥市数字经济总量跃入新一线城市,但由于起步较晚,与其他先发城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2021年合肥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为1079 亿元,占GDP 比重为9.5%。总量跟数字经济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相比有较大差距,仅为这四座城市的12.1%、20.1%、11.5%和22%;占GDP 比重分别比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低22 个、2.9 个、21 个和17.6 个百分点。

2.数字经济服务业比重明显偏低。由于其他城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分产业数据难以取得,使用2018 年四经普数据进行比较。2018 年合肥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为55.2%,第三产业占比为44.8%,第二产业比第三产业占比高10.4 个百分点。长三角其他三座中心城市结构与合肥相反,第三产业数字经济增加值占比均超过70%。从2022 年数据看,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中,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30.7 亿元,占全部数字经济的36.1%,远低于当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表1)。

表1 2018年长三角中心城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情况(单位:亿元、%)

3.缺少高峰企业,产业带动作用不足。2022 年,合肥市亿元以上规模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有349 个,仅占全部规模以上单位的3.5%;其中百亿元级企业有11 个,千亿元级企业有1 个。对比数字经济一线城市,合肥龙头企业规模和影响力较为缺乏,引领带动作用不足,龙头企业多集中在数字产品制造业,缺乏服务业数字经济龙头企业(表2)。

表2 合肥市2022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亿元级“四上”企业数(单位:个)

(三)合肥发展数字经济的机遇

从发展格局、增长动力、生态赋能等三个维度来看,当下正迎来合肥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1.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新格局。“十四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数字经济系统部署,数字经济顶层战略规划体系更加完善,为数字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从区域看,长三角正在携手迈向“数三角”,合肥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数字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合肥建成长三角首个、全国最大量子城域网,与宁杭率先协同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在长三角区域率先实现主城区及县域城区信号连续覆盖。

2.数字经济新引擎作用凸显。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据要素正在成为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之外最先进、最活跃的新生产要素,驱动实体经济在生产主体、生产对象、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上发生深刻变革。如何在应对挑战中迎难而上、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数字经济将成为合肥经济发展的关键变量和增量。

3.数字生态建设活力迸发。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了“营造良好数字生态”的重要部署。近年来,合肥建设了合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研究院、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数据空间研究院、安徽省安全人工智能研究院、吉林大学(合肥)技术转移中心、上海大学合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此外,合肥强化创新平台与企业、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数字技术找场景、为场景找市场。数字经济新生态正为合肥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提质增效提供强大动力。

(四)合肥发展数字经济的挑战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了数字中国建设“2522”的整体框架,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作出全面部署,也为合肥数字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着眼未来发展,仍有一些挑战值得关注。

1.国内外环境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经济发展也正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方面的重大挑战。合肥经济运行承压向好,但下行压力依然存在,重点产业中,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仍面临周期波动风险;集成电路产业潜力十足,但“卡脖子”风险和技术迭代风险巨大;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式增长,但产销仍面临不确定因素。

2.统一的数据要素市场仍需完善。我国数据资源规模庞大,但价值潜力还没有完全释放,数据资产化、商品化、价值化仍在初期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的数据要素大市场。数据的权属界定、价格形成、交易流通、开发利用等各个环节均存在诸多问题。合肥需要依托数据要素流通平台和“基于数据确权的数据要素流通交易系统”国家试点示范项目,探索数据确权、评估、定价、交易、安全等机制,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3.数字经济治理面临挑战。从平台经济发展规律看,平台经济通常具有天然垄断性的趋势,数字平台企业在经过竞争、兼并、淘汰等市场行为后,往往最终形成“一家独大”“赢者通吃”的市场格局,由此滋生市场垄断、税收侵蚀、数据安全等问题。在肥经营的很多大规模的平台公司总部都不在合肥,如京东嘉远,其在长丰的公司为子公司;淘宝、天猫、拼多多、美团、饿了么等头部企业,多数未在合肥成立独立法人企业。

| 推动合肥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建议

使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又名专家调查法),邀请多名数字产业专家与学者按照层次分析法对SWOT 四个方面的重要性程度进行赋值。根据专家反馈的数据,采用加权几何平均方法,确定SWOT分析的判断矩阵。根据层次总排序的权重,求出S、W、O、T 的各总强度的向量,可得合肥市数字经济发展总优势度S'为0.4944,总劣势度W'为0.0694,总机会度O'为0.3741,总威胁度T'为0.0620。依照S、W、O、T 的各总强度的向量,可得战略四边形(图1)。

图1 合肥数字经济战略定位四边形

依照AHP 层次总排序计算得到的各因素权重,可得到SWOT 分析的战略向量(θ,ρ),其中θ为战略方位角,用以确定战略类型;ρ为战略强度系数,可判断战略强度。首先,计算战略重心坐标:

其次,计算战略方位角:

计算战略强度系数:

其 中,U=S'×O' 表示战略正强度,V=W'×T' 表示战略负强度。因此战略向量坐标为(θ,ρ)=(36.3°,0.977),可得战略向量分析图(图2)。

图2 合肥数字经济战略示意图

由图2 可知,θ(0,π/4),位于第一象限,说明合肥数字经济的优势S 占据主导地位,应该采取实力进取型战略;同时战略强度系数较大(ρ>0.5),应该采取较大的战略强度。因此,对合肥数字经济发展提出路径建议如下:

(一)筑牢根基,壮大数字经济基础产业

合肥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立足产业发展基础,筑牢数字经济根基。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围绕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类脑智能、集成电路、网络信息安全等领域开展全国领先的数字技术创新,在关键基础软件、大型工业软件等攻克“卡脖子”技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二是推动数字经济制造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基础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做大做强,着力补齐产业链条、完善产业配套,培育多层次、递进式的企业梯队,形成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共生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

(二)抢占高地,带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合肥市数字经济发展与杭州、深圳等先发城市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面对挑战,要加快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一是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本地创新型领军企业,充分发挥合肥科技创新优势,在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类脑智能、集成电路、网络信息安全等领域开展全国领先的数字技术创新。二是实施龙头企业引培计划,通过项目招引或扶持培育,加快形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等优质企业集群。三是进一步强化要素支撑,抢占人才高地,完善数字化人才培育体系,持续开展“双千培养工程”数字经济培训项目,补齐数字化人才短板,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提供人才支撑。

(三)加快转型,促进数字经济服务业跨越发展

一是探索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加快合肥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释放产业升级动力,助力工业经济稳步提升。二是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产业层面的广泛应用,克服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实体经济支持不足的问题,推动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增强服务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是深化发展数字生活性服务业,鼓励发展“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鼓励依托大数据和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服务、消费融合提升,积极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推动购吃住行等生活性服务业在线化发展,加快医疗、社区、家政、教育、体育、健康等领域的生活服务平台建设。

猜你喜欢
增加值合肥数字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合肥的春节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合肥的春节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答数字
数字看G20
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
四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
生态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