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心灵与知识的和谐之声
——校园音乐铃声跨学科主题项目研究探索

2024-03-19 10:27顾彩红上海市闵行区七宝明强第二小学
教育 2024年8期
关键词:铃声跨学科讲座

顾彩红 上海市闵行区七宝明强第二小学

一、研究缘起

我校推行校园音乐铃声已有两年,根据校园四季文化特色,结合校园四季活动主题,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下,选择和剪辑契合师生精神生活、契合校园文化气息、契合办学理念的、能够提升师生审美素养的音乐铃声。

为了充分发挥每一首曲目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不仅能对这些乐曲耳熟能详,还能对创作它的音乐家的其他作品如数家珍;不仅熟悉这些乐曲的每一段旋律,还会将音乐背后的故事和家人、朋友进行分享。我们向全校师生进行招募,组建成立了“校园音乐铃声跨学科主题项目研究小组”,由这个主题项目研究小组去充分挖掘每一首入选乐曲的美育熏陶和滋养功能,提升学生的音乐感悟力,滋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激励和激发全校师生爱国、爱家、爱校、爱生活、爱艺术的积极情感。

二、研究过程

(一)依托校园文化,立项研究方向

四季文化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学校根据四季变化开展不同的活动主题,分别是“春日情怀”“多彩夏日”“秋天色彩”“冬日暖阳”,每期主题活动的内容见表1。

表1 明强二小校园四季活动内容

由上述可以看出,校园四季文化系列活动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与时俱进,非常贴合小学生的学龄特点。四季文化发扬着“焕新蝶变,向美而生”的理念,为校园音乐铃声主题项目研究指明了方向。

首先,校园音乐铃声主题项目研究可以依托校园文化,确定每期铃声主题,呈现四季的更迭。其次,校园音乐铃声可以作为四季文化的载体,在发扬四季文化内涵的同时,更要关注提升师生的音乐素养。最后,校园音乐铃声的选择可以充分体现四季的魅力,剪辑的旋律尽可能贴合四季的主题,但更要增值音乐的审美功能、音乐欣赏的教育功能。

(二)秉持学生立场,推进项目实施

校园音乐铃声跨学科主题项目研究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环节是学生不断进行探究和合作的过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进行帮助和引导,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开展项目探究活动,只有秉持坚定的学生立场,才会在项目化研究的过程中收获更多,成长更快。为了确保主题研究小组能正常开展研究活动,每周三下午,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定时定点开展“校园音乐铃声跨学科主题项目研究”活动,研究团队每周至少有1 个小时的集中时间进行讨论交流,分享汇报研究成果。

1.提出项目,明确任务

在校园音乐铃声跨学科主题项目研究学习的过程中,问题驱动着项目的进行,通过音乐问题或现象可以激发学生对概念的思考和探索,而音乐铃声主题项目研究的主要驱动性问题就是:如何通过音乐铃声的推进,提升师生的美育素养?

以“秋天色彩”为例。研究小组共同商议后设计了项目研究维度(见表2)。

2.组内分工,认领任务

研究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优势、特长和兴趣点,形成了自然分组。各小组分别思考和探究相关研究任务,然后小组带着自己的研究任务分头着手探索和实践。在探究过程中,如果遇到专业性较强的问题,他们会分头寻求专业老师的帮助,同时,他们也会定期汇报小组研究成果,努力做到各小组研究进程的同步。

3.精心演绎,逐步渗透

校园音乐铃声跨学科主题项目研究成果的展示是指在音乐主题研究项目结束时产生的音乐作品、表演展示、报告表述等。由于展示面向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因此,需要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呈现,如现场演奏、小品故事、朗诵、演讲、创编舞蹈等(如图1所示)。丰富多样的形式,精彩纷呈的演绎都会让学生记忆深刻。这些音乐铃声背后隐含的动人故事和创作背景,增强了音乐铃声的美育熏陶功能,提升了学生的美育素养。

图1 校园音乐铃声跨学科主题项目研究小组开设主题鉴赏讲座

为了使主题鉴赏讲座的效果达到最大化,每期鉴赏讲座音乐铃声项目研究组都向学校争取一节午会课(20分钟),作为面向全校师生的交流和分享时间。统一的时间,精心的策划和准备,生动多样的呈现形式,详细的解说,现场的互动,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受到全校师生的喜爱和肯定,达到了主题鉴赏讲座的目的。

(三)收集评价反馈,即时反思调整

跨学科主题项目的研究过程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模板可以套用,它需要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调整、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因此,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反思尤为重要。音乐铃声跨学科主题项目评价是对学生的实践过程、成果汇报的回顾和总结。当每期的音乐铃声主题鉴赏讲座活动结束,跨学科主题研究小组通过调查问卷、音乐素养试题测评、跨学科主题项目表现性评价、定期访谈等方式调研学生对于音乐铃声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了解大家对讲座的感受和建议,然后针对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进行集中反思,以即时调整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和策略。

1.音乐素养试题测评

音乐素养试题测评属于总结性评价(试题分别从作曲家信息、乐曲特点、乐曲背景、聆听感受四个方面进行测评),为了能对比前后的差异,在每一期音乐铃声介绍的微信推文及鉴赏讲座之前,选择两个年级各两个班级(共四个班级)进行摸底调研,留存起始数据。然后在每期完整的活动(音乐铃声推行至少两个月、微信推文学习、音乐铃声鉴赏讲座的聆听)结束之后,再就这些班级进行二度调研。

下面以“冬日暖阳”为例,所选四个班级的初次答题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二年级和五年级各两个班级初次答题的正确率

通过调研,我们收集了初始数据。在经历了微信推文学习、音乐铃声鉴赏讲座的聆听之后,又进行了二度调研。通过前后两次图表数据的对比,发现所选择4 个班级先后两次答题的正确率区别还是很大,从第二次答题情况看,大部分同学对铃声知识点掌握得很好,较第一次测试可谓是质的飞跃。五年级错误率较高的仍然是第8题和第9题,这是两道多选题,考查《卡农》的演奏形式和影响力,难度确实较大,大部分同学漏选了一两个选项,实属正常。而二年级两个班级的学生在第8 题和第9 题上的正确率很高,经了解,主要是因为在聆听主题鉴赏讲座时,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现场的互动,使得学生对于这两题的答案记忆深刻。

由此,研究小组成员感受到,在音乐铃声主题鉴赏活动进行的同时,现场即时的互动会大大提升讲座的效果,所以教师可以在后续的讲座过程中给予一些“留白”时间,动员班级学生进行现场的互动交流和体验分享。

2.跨学科主题项目表现性评价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深入体验和领会音乐铃声所蕴含的内涵,跨学科主题项目研究小组根据每期音乐铃声的特点,主动与音乐、美术、语文等学科教师商量讨论,共同开发设计适合各个年级学生的跨学科表现性评价活动。如“‘音乐铃声知多少’知识竞赛”“音乐铃声伴我诵读”“我给音乐铃声创编舞蹈”“我来演奏音乐铃声”“音乐铃声的奇思妙想”“音乐铃声畅想画”“我为音乐铃声写首诗”等跨学科拓展活动,让更多的同伴参与进来,让音乐铃声更大程度地发挥它的美育功能。

积极向上、多才多艺的学生在这些跨学科表现性评价活动中,大显身手、各显神通,将自己对音乐铃声内涵的理解和感悟借助多样的形式进行呈现和表演。从学生们呈现的作品来看,这些音乐铃声背后的育人价值和审美功能正在悄悄渗透,这些音乐铃声的美育熏陶功能也在无形中逐步实现。各学科将学生的优秀作品通过音乐课进行交流分享,借助校园展示厅进行集中展示呈现(如图3所示)。

图3 学生跨学科主题项目优秀作品集锦(音乐铃声畅想绘画——秋之畅想)

这些跨学科主题项目表现性评价活动覆盖全校每一位学生。通过这些主题活动的设计,学生们都需要主动去深入了解音乐铃声,进一步探索这些音乐背后的故事及内涵。从所呈现的作品中能够深深感受到学生们的用心,即使没有自己认为拿得出手的特长,但他们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着对音乐铃声的理解和感悟,他们用不同的形式体会歌曲。丰富多样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感受校园铃声的音乐美,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达到校园铃声美育的目的。这个创作的过程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很好地提升了音乐素养和学习自信。

3.定期随机调研访谈

每期音乐铃声运行一周左右,为了及时收集信息和了解情况,跨学科主题项目研究小组通过随机访谈的形式来获取学生感受的第一手资料。访谈时,研究小组充分提供机会让学生表达他们的体验和感受,并主动与他们进行真诚的互动和沟通,激起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与被访学生建立起信任和合作的关系,最后积极聆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学生对于音乐铃声的选择和聆听体验常常有自己的看法。访谈中,有多位学生谈及:我希望下课铃声的这段音乐能够激烈一些,这样就可以被老师们清晰地听到,从而准时下课……在学生的建议下,研究小组会有意识地选用更具有识别度的音乐作为铃声,以便在嘈杂的环境中更容易被听到;还有学生说道:“我希望播放的每一段音乐能够是完整的旋律,不要戛然而止,听着很不舒服……”确实,因为受铃声时长的限制,有时会出现在某一句音乐的当中突然停止的现象,为此,研究小组成员在选择铃声片段时关注到了这个点,在铃声时长上做了微调;还有学生建议:我希望听到轻快的、充满活力的音乐,这样可以让我心情愉快……于是,研究小组成员在他们的建议下,注重选择一些具有积极意义和教育性的音乐,以便通过铃声来传递正能量和价值观。

通过访谈学生对于音乐铃声的体验和感受,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聆听音乐铃声时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以及他们对音乐铃声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这些信息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喜好,为学校提供更符合学生期望的音乐铃声服务。

三、反思与展望

在校园音乐铃声的跨学科主题项目研究中,我们深入探讨了音乐在不同学科领域中的应用和影响。从美育熏陶到情感教育,从心理疏导到文化传承,音乐在校园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本次研究,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校园音乐铃声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挖掘和发挥校园音乐铃声的潜在价值,探索更多跨学科的应用场景。通过音乐与不同学科的融合,我们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总之,校园音乐铃声的跨学科主题项目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音乐在教育中的作用。我们期待未来更多关于校园音乐铃声的跨学科主题项目研究为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带来更多的惊喜与突破。

猜你喜欢
铃声跨学科讲座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听不到铃声
深夜门铃声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
书法史讲座(十二)
书法史讲座(五)
爱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