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聚焦单元“整体”的勾连式学习
——以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

2024-03-19 10:27潘倩悦上海市闵行区七宝明强第二小学
教育 2024年8期
关键词:园地娃娃自然段

潘倩悦 上海市闵行区七宝明强第二小学

在新课标指引下,如今明确了教学核心是素养导向,而单元整体教学服务于素养导向。当前的语文教学之所以要强调“单元整体”,是为了有序落实课程标准要求,有效发挥统编教材优势,有效促进学生知识建构。而单元整体下的每一篇课文,因其个性与特色的不同,在单元中的地位与价值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需要关注不同册语文要素的上下勾连,关注同一册语文要素的左右勾连,关注单元整体落实语文要素的前后勾连。明确学生的学习起点、障碍点和发展点,围绕学生的需求,去充分展开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经历中去思考,去发现,去练习,去习得,这也叫勾连式学习。

一、聚焦单元整体,立足文本,提供不同学习路径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有三个: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自主阅读;借助提示,复述课文;默读课文。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自主阅读,一年级课本中编排了连环画课文,引导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运用借助图画、字形特点、联系上下文、生活经验等方法猜字阅读。二年级上册最后两篇课文编排了《纸船和风筝》《风娃娃》,这两篇文章全文不注音,旨在引导学生把之前学习的方法以及本学期学习的部首查字法综合运用到课文学习中,为二年级下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做铺垫。而《风娃娃》在《纸船和风筝》之后,更应该体现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猜读字音,自主阅读。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猜音等自主阅读的方法,可能在综合运用多种方式上稍有困难,因此在识字教学设计中,教师先选了一种识字方法,帮助学生唤醒记忆,然后在综合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比如《风娃娃》这课全文无注音,学生学习“栽树”的“栽”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字里有“木”,后面一个词语是“树”,这个字就是念“栽”。我在课上评价学生:“这位小朋友联系课文的前后内容,猜对了词语的意思,真会学习。同学们想办法猜一猜不认识的字,再查一查工具书,问一问长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从联系上下文到借助插图、形声字了解构字规律,再到查字典询问长辈验证,学生对识字方法的运用逐渐熟练。教师要鼓励学生尽量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自主的识字。

二、聚焦单元整体,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实践

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把握一篇篇鲜活生动的课文,设计还原出符合学生经验、提升核心素养的真实课文情境,让学生展开体验和合作学习。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的“识字加油站”和“字词句运用”、《狐假虎威》这样的文本,其功能更多的指向在情境中进行综合的字词学习实践,实现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

《语文园地》的学习,应该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将练习化为情境中的任务。学生在任务驱动之下,主动投入语文实践活动,以真实或拟真情境为背景,以完成任务为动力,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实践,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编排了十个动物的名称,旨在引导学生归类识字、学词,将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如何在生活中主动识字,把学生的新旧知识进行融合呢?为了唤醒学生生活中已有的识字经验,激发学生走进真实识字任务,我创设了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情境:“这节课,让我们先走进识字加油站,到动物园里去认识一些动物朋友。”在分类识字环节,我又设计了这样的任务:“动物园的介绍牌上有它们的名字,请你借助拼音,读正确。”“最近,动物园要举行一个动物百科展,想要把动物的科普介绍分类摆放,你能帮助他们吗?想一想,怎么分呢?”教师的评价也紧紧围绕情境展开:“今天在动物园收获可真大呀,大家通过观察、比较找到了这些字的规律,并根据其特点进行了分类记忆,同时认识了很多动物的名字,真不错。”

例如,《狐假虎威》这一课中,在学习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时,我先请学生把词语贴在相对应的动物下面,来辨析这些词语分别是哪些动物的表现。接着,我把词语教学融入情境中,让学生把这些词语演出来。学生通过在情境中扮演,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狐狸的“神气活现”,理解了老虎的“半信半疑”。学生在情境中自主说出“半信半疑”的意思,以及老虎“信”的是什么,“疑”的又是什么。学生通过表演,联系狐狸和老虎的动作表情,以及互相评价表演的状态,在情境中进一步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创设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学习任务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三、聚焦单元整体,纵向梳理,找准单元定位

第二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借助提示,讲述故事”,放在第一学段中进行相关语文要素的纵向梳理,帮助学生找到本单元的定位。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单元重点为“借助图片,了解课文内容,讲述、背诵故事”。如《小蝌蚪找妈妈》,按图片顺序讲故事;第三单元出现“借助词句,尝试讲述课文内容”。《玲玲的画》用“得意、伤心、满意”三个关键词讲故事;第七单元“借助提示讲故事”,如《小毛虫》借助相关语句讲故事。本单元“借助提示,复述课文”,《狐假虎威》借助词语,分角色表演故事;而《风娃娃》课后题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讲故事。从单元整体看,学生需要最终达到的能力素养是一样的,但是对学生的能力是逐步在培养的。

四、聚焦单元整体,巧用练习,提供学习路径

教学时,应设计怎样的提示支架帮助学生复述故事呢?我先解读了《风娃娃》这篇课文的内容。课文第2、3 自然段讲他在田野和河边成功帮助了别人;第4 自然段写了风娃娃的想法;第5、6 自然段写了风娃娃来到广场,由于方法不当,没有考虑做的事情是不是对人们有用,结果帮了倒忙;第7 自然段写了风娃娃的委屈,以及妈妈的提醒和点拨,揭示了“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其中“吹动风车”“吹动大船”“吹跑风筝”这三件事是详写,“吹跑衣服”“折断小树”是略写,其后的一个省略号点明了风娃娃可能还帮了其他倒忙,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风娃娃》的课后练习和《语文练习部分》中有两道题目,课后练习提示了风娃娃来到哪里。《语文练习部分》设计了“先……再……最后……”这样的句式,概括了风娃娃来到哪里,干了什么,能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表达顺序。

低年级学生由于认知能力、思维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局限,讲故事容易顺序混乱或出现遗漏,这两道题目帮助学生厘清了故事的顺序,但是完整复述故事,对于学生来说还有很大的困难。因此,不能照搬使用,老师需要在此基础上融合利用并再次设计。观察其文本表达,发现第2、3、5 自然段的表达方式是一样的,都是写了风娃娃来到哪里,看见了什么,干了什么,结果怎么样。教学中这样设计,第2 自然段以教为主,逐句帮助学生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最后总结时,教师指着板书说:“第2 自然段先写风娃娃来到哪里,看见了什么,接着写他怎么做,最后写结果怎么样。你能借助板书,讲一讲风娃娃来到田野做的这件事吗?”第3 和第5 自然段则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通过问题支架梳理这两段写了什么,并尝试进行复述。这3 个自然段以同样的问题链推进,把练习巧妙设计并形成学生的学习路径。比如,风娃娃的行为引起的结果不仅仅是风车转得飞快等,也有“秧苗喝足了水,笑着点头”。

在《风娃娃》这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努力聚焦单元重点,基于文本特点,学生实际学情以及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对练习题进行二次融合设计,形成了学生阅读学习、复述故事的学习路径。

五、聚焦单元整体,建立板块前后的勾连

板块间的教学设计要体现单元的整体性、关联性和层进性,从而体现聚焦单元“整体”。

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识字教学中,学生逐渐掌握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识字、猜音的能力,《语文园地》以练习的方式,继续延续这一单元教学重点。如“识字加油站”中,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识字方法,鼓励自主识字;学生观看《动物世界》认识“羚羊”的“羚”字;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借助声旁猜读字音,把相同偏旁的字分类识记,比如“反犬旁”“鸟字边”“虫子旁”的字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分类识记,这都体现了综合运用各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我爱阅读”中初读《称赞》故事,空中课堂我们是预设了学生可能不认识的字。完全放手让学生去猜读自己不认识的字,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猜音。从学生运用一两种方法,我予以肯定,通过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强化巩固,再到学生对多种方法的综合实践学习与运用,体现了语文要素要求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层进性。

例如,“日积月累”学习含有动物名称成语这个环节时,因为“识字加油站环节”中刚学习了一些动物的名称,在引入该环节之前,可以进行复习热身,如教师导入时可以说:“小朋友们好,还记得我们在识字加油站中认识的动物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它们的名字吧!”从而建立起两个板块间的学习勾连。在进行拓展迁移时,教师也要考虑学习内容前后的勾连,这里给出四个成语让学生读一读,其中“坐井观天”“狐假虎威”是以前学过的,《狐假虎威》就是本单元刚刚学过的课文。《守株待兔》《亡羊补牢》是以后将要学习的课文,鼓励感兴趣的学生去查一查成语故事,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内容的前后勾连。

再如,句子教学,我在《风娃娃》一课中关注了长难句的朗读示范,学生在朗读时很难掌握停顿,通过教师范读帮助学生读好停顿。在“我爱阅读”环节中,初读文章,猜测不认识的字读音之后,我设计了长难句朗读的教学,这两句话的句子成分相对复杂,学生读起来有困难,通过我的示范朗读,学生学会了读通长难句,关注停顿,与之前的教学形成勾连。

六、聚焦单元整体,《语文园地》学习与阅读学习的有效勾连

《语文园地》学习不是单一的练习讲评、迁移拓展,也不一定在阅读教学结束后整块讲练,我们可以灵活进行学习策略的设计,实现《语文园地》学习与阅读学习的有效勾连,既要勾得着、勾得牢,还要勾得好。园地学习还可以渗透阅读教学,抓住时机,分步落实,强化勾连。

“字词句运用”中猜读拟声词的读音,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接触过表示声音的词语,如一年级的《咕咚》一课中就出现了拟声词,本单元《风娃娃》第一课中出现“哗啦哗啦”“嗨呦嗨呦”等拟声字,教师可以及时进行勾连,把新旧知识融合起来,还可以请学生读一读学过的句子,在已有的学习经历中感受拟声词读起来的效果。再比如“叽叽喳喳”这个词语中“叽和喳”的右边都是多音字,比较少见,而“嘟嘟嘟”这个词语,右边声旁也是个多音字,在第四单元《黄山奇石》中学习过“金鸡叫天都”,这里出示以前学过的课文,唤醒学生以往的学习经历,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另外,这一板块的内容也不一定要放在《语文园地》中整体教学,也可以就在《风娃娃》一课中讲到“哗啦哗啦”“嗨呦嗨呦”之后,随机出示这个板块,让学生体会拟声词的妙趣。

《语文园地》中的“我爱阅读”板块,为了体现阅读教学中单元教学重点“借助提示,复述故事”的延续,在这一板块中,教师也可以设计复述故事的环节,但与阅读教学要求不同,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大概了解文章的意思,喜欢上阅读。学生可以根据插图和人物的主要对话,试着讲一讲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感受称赞的话语与作用。

综上所述,聚焦单元整体的勾连式学习,能有序落实课程标准要求,有效发挥统编教材优势,有效促进学生知识建构。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明确学生的学习起点、障碍点和发展点,围绕学生的需求,去充分开展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经历中去思考,去发现,去练习,去习得,这也叫勾连式学习。

猜你喜欢
园地娃娃自然段
园地再现
艺术园地
艺术园地
美丽的秋天
三个娃娃一台戏
简易娃娃床
书画园地
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