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体育课堂中“以优带差”的实践研究

2024-03-19 10:27上海戏剧学院闵行附属学校
教育 2024年8期
关键词:学练差生体育教师

刘 章 上海戏剧学院闵行附属学校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了把体育学科纳入录取计分科目,科学确定考试分值或等级要求,让体育学科也成为和语、数、英一样的必考科目,这种背景下体育后进生的转化已经成为体育教师的必备基本功。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体育课堂当中经常会出现很容易理解教师所要传达的理念或比较轻松完成各种技术动作的学生,同时也会有对某个技术讲解理解较为缓慢或较难完成动作的学生。在此过程中需要凸显学生个体间差异,因此体育教师要在日常体育课堂教学当中不断设计和实施有效方法与手段调节这两种学生之间的关系。若忽视这种差异,从短期看会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但着眼未来则会对学生健康心理、自信建立、相互尊重、自我超越以及团队合作等综合品质的养成有很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以优带差”的模式不仅能让所有学生在体育技能上得到相应的提高,还具有很多更深远的现实意义。

“以优带差”就是通过“优生”帮带或帮辅“差生”,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提升各自综合能力,此种模式对体育课堂目标达成、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等都积极有效,但查阅资料发现,目前“以优带差”相关研究少之甚少。因此,从何为“以优带差”、为何开展“以优带差”、“以优带差”能带来什么、如何正确实施“以优带差”四个角度进行探讨与研究,旨在为体育教师日常课堂教学提供一种思路和方向,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练中切实获益。另外,“以优带差”这种模式在体育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也一直都是现实存在但缺乏深入研究的一种方式方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只要有群体汇集就很可能会有个体间差异的存在,体育教学本身就应该是不断帮助学生促进其身心健康,改进和提高体育技能以及培养学生社会适应等能力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很多环节都需要有“优”带“差”这种帮带或帮辅的方式存在。因此,对“以优带差”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和推广还有很多值得引起大家注意和思考的地方。

一、何为“以优带差”

由于学校体育的学科特殊性,学生在课堂内外都经常会出现不同体技能、不同项目等很多方面的个体间差异。因此,大多数体育教师在日常体育教学中都会运用“以优带差”这种模式进行教学活动,但是“优”和“差”放在学生身上如果对其核心概念不界定清楚很容易产生敏感问题,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对于一个赋予学科色彩的新颖词汇,笔者认为对其概念进行深度挖掘很有必要且具有深刻意义。

(一)理论概念

笔者翻阅新华字典和词典,没有发现有相关专业词汇,因此对“优”和“差”进行了专门的查阅,然后结合本文研究的主题思想进行综合分析和研判,个人对其理论概念做出初步定义:“以优带差”就是集思想道德、学问、成绩等综合素养于一身或满足特定学练环境中某些专项素养的优秀学生带动、帮助学业实效及其他某方面相对欠缺或者与大多数学生存在差异的一类学生,促使“差生”得到最优最大化发展,同时“优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本质提升,其实质上是力求学生共同发展的一种方法手段。

(二)实践操作概念

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来看这里的“优”,不能仅仅局限于优秀的学生,也应该有教师的成分存在,因为很多优秀的学生在实践中还需要有教师的不断培养。学校体育教学过程当中,每个阶段都会有很多不同的内容,针对不同的内容会出现相对应的“体优生”和“体差生”。例如,快速跑和跳高这两个内容,对学生的身体爆发力、协调用力方向等素质要求有很大差别,所以这种“动态”的角色转变也是教师和学生心中应该重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3.这里的“优”与“差”仅仅只是体现在日常体育课堂需要的学练活动中,它仅仅是一种促进学生共同发展的模式,而非差异性角色定位符号。

二、为何开展“以优带差”

在明确了概念以后,笔者从“这种模式的具体开展到底是基于哪种需要来进行”“它的意义在哪里”两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叙述。

(一)课堂教学需要

笔者工作这些年发现小到一堂家常课,大到一堂市级或者国家级展示课,如果仅仅依靠教师把控课堂,那这节课可能会失败。好的课其实都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全员参与。“以优带差”的教学模式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它是体育课堂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例如,小学阶段教材内有“支撑与悬垂”模块,该模块中的手倒立、悬垂等内容也是国家体质检测必不可少的抽测项目,它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挑战性,对学生上下肢乃至整个身体协调能力要求都比较高,这个过程就需要有很多“优生”站出来和教师一起进行指导帮辅,该模式不仅可以保证动作安全和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完成等,更重要的是它本就应该是体育课堂教学中该有的样子。

(二)师生发展需要

教师发展需要。习近平主席在第30 个教师节前夕提出了“四有”好老师的理念: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通过习近平主席的话很清楚地看到“有”这个字,就是说教师首先要“有”,才能去教,虽然看似和我们的主题有所偏差,但是“有”了以后不是才会“优”吗?教师只有具备“优”的品质之后才能够去更好地带动和培养自己的学生。因此,“以优带差”的实践也是每个教师朝着“四有”方向去努力的过程中的一个非常积极有效的因子。

学生发展需要。在“以优带X#X 差”的过程中,“差生”得到了进步,“优生”也会在很多方面有所收获。例如,在“蹲踞式跳远”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不论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都做得非常好,有的学生却很难顺利完成动作,甚至会出现胆怯和自卑等不良心理。“优”带“差”的一系列讲解示范和保护帮助后,“差生”的技能能够在一定时间内获得很大提高。这个过程“优生”和“差生”都会收获成功的喜悦,同时这种积极交流也会把“优生”的优越感和“差生”的自卑感等不好因素抵消,使他们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源泉。

三、“以优带差”能带来什么

在厘清“以优带差”的概念和为何开展“以优带差”的思路之后,笔者认为这种模式一定会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一些更值得去探讨和研究的元素,这些元素都应该围绕着学生而展开,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从而体现健康育人价值。

(一)释放更大“升值空间”

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是新的课程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优带差”切实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相互管理,共同进步。例如,在一堂小学阶段篮球课堂上,小组合作模式练习替代全班整体练习,每个小组在一名骨干带头人的带领下进行相关内容练习,在紧扣教学重难点的前提下,具体的开展形式教师不会过多干预,但是通过不断巡查和参与其中的观察发现,各个小组都会根据自身小组的人员特点设计很多形式的练习方式,并且学生的参与度和兴奋度也都大大提升。此外,学生的技能快速提高,其他的一些品质和内涵在这个自由空间里面也得到了快速孕育并生根发芽。

(二)实现“防、转、培”一体化

“以优带差”可以有效预防“差”的出现,把“差”的苗头扼杀在摇篮之中,并且在预防的同时转变“差”的“基因”,让其慢慢健康茁壮地生长,在一切核心基础都就绪的情况下培养其走向“优”的格局之中。例如,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发现“差生”很多时候不只是在体技能上落后,除此之外,往往会伴随着自卑和抗拒等消极心理,此时如果教师和优生能够及时对其进行针对性帮辅,会在很大程度上有效防止和转化阻碍其健康发展所产生的不利因素,并且很有可能经过一系列的共同努力有更多的“优”生出现。这种健康的循环模式就是“以优带差”带来的积极效应,值得推广。

四、如何正确实施“以优带差”

(一)深入了解,客观对待个体差异

体育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是要了解学生,预先了解不同身体条件以及运动基础、运动认知等方面的差异,在了解所教学生差异情况之后在教学中兼顾差异并切实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中小学体育教学日常学习内容涵盖走、跑、跳、投掷、垫上以及器械等,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先天身体素质很优秀或者后天发育快、自信心强等因素,所以很容易学会和掌握,反之则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深入了解并客观对待个体差异对每一位学生及时学习和掌握体育技能都很重要。

笔者在刚参加工作那几年经常会遇到类似困惑:如教学“后滚翻”内容时,小A同学在几节课循序渐进学练后可以顺利完成,但是小B 却怎么也没办法完成动作。很多时候,自己看到这种情况也是手忙脚乱,甚至束手无策,而且每个学期都有一定体系的且层次递进的体育技能内容,长此以往,小B在各方面就可能落后很多……其实,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常会遇到很多类似小A、小B 甚至小C 等不同类型的学生,如果方式方法运用得当则个体之间各自也会得到最大化发展,反之亦然。因此,深入群体之中,客观地关注和对待个体间差异尤为重要,就像小B 同学,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上述方法,则很可能使小B的体育技能以及自信心等方面在短时间内得到最大最优提升,学习态度发生质的转变,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那么他在后续学练过程中也会紧跟教学进度。

(二)有效指导,充分发挥骨干帮辅

实践发现,学生群体中优生之间可以相互促进,同时优生也可以对“差生”进行有效帮带,在帮带过程中“差生”可以明确知道自己的缺点在什么地方,哪些地方可以提升和改进,同时得到更多技术指导和精神激励,进而朝着目标努力。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优生”自身很难发挥他们的帮辅作用,因为很多学生虽然自己很优秀,但是他们不懂得如何正确有效地去带动和帮助“差生”,如果方式不恰当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体育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就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及时跟进和培训。例如,分小组进行课堂练习时,小组成员的分配尽量要避免自由组合,尽可能地让不同水平差异的学生一起组合,这种形式会让其中每个小组都由“优生”担任组长或组员骨干力量,在进行必要培训以后,教师也要及时参与到各小组当中进行指导和帮助。教师在不断循环指导和亲身融入小组的练习中,不同小组的学习氛围和学练效果有了质的转变。

笔者所在学校体育组历年来在准备迎接学期末国家体质健康测试和区体技能抽测过程中都会充分运用“以优带差”的模式,每个教师都会利用课后或者放学后的一段时间把自己所教班级几个骨干力量拉出来进行相关知识技能讲授和拉练,例如,在练习时相互之间的保护帮助方式和时机以及学练和保护帮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等。体育教师坚持一个学期下来看似做了很多额外工作,但亲身经历以后切实感受到在课堂上自己轻松,很多学生的学练效果比以往要更好,整个班级的学生对于体育技能掌握的速度和程度比仅仅只是教师单方面讲授的实效性要高出很多。所以要想很好地发挥“优生”在班集体里面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培训,如给这些体育“优等生”赋予一定的历史使命,他们会带着这种使命感去积极和乐观地影响那些体育成绩或者心理等方面相对较弱的学生,骨干的有效帮辅作用也会尽显出来。

(三)合作交流,生生之间相得益彰

“优生”毋庸置疑应该是体育各方面能力出众的学生,“差生”则应该是各方面都相对较弱的学生。但是“优生”就一定是各个方面都碾压“差生”吗?答案一定不是,“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身上都会有别人可以汲取的营养,不管是“优生”还是“差生”,都会有某一方面的优势或者不足之处,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对自己有一个准确、合理、科学的定位,同时相互之间的合作交流又可以扬长避短,共同进步。因此,相互合作交流就显得非常重要。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优生”和“差生”,其实他们的存在也是一个相对动态的概念,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后进生”,同时也没有绝对的“优生”。下面笔者举一个例子,看似具有一定片面性,但是足够说明和解释具体问题。比如,在投掷的教学中,某位同学自身各方面素质都相对较好,手臂和腰腹力量都很足,所以扔得很远,但是他很沾沾自喜,以此为炫耀资本,甚至不遵守纪律,品质上有一定的缺失等。另外一位同学身体素质一般或者较差,腰腹和手臂的力量也相对较弱,所以扔得不远,他自身对于这项运动也存在一定自卑感,但是上课很遵守纪律,对自己的行为有很强的自我约束力等。这两类同学身上都会有“优”和“差”的成分存在,当他们在一起进行合作交流时就会出现双赢的局面。

综上所述,“以优带差”模式既能充分利用“优生”资源,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激发个体展示欲的同时带动群体求知欲,紧紧围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学生在学练中的“优”带“差”过程不仅仅是促进某一个学生单方面获得成长,更重要的是个体之间在团队合作过程中提升整体体育技能水平,同时在动态交流中促使各种优秀品质不断融合,量变并达到质变,师生及生生彼此也可以在某一方面或者多方面不断超越自我,并使其适应竞争与合作,锻造出优秀体育品格,协作共进,实现以体育人。

猜你喜欢
学练差生体育教师
以学练标准为基础促学练内容之有效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差生妈妈的六年艰辛育儿经
让“差生”变好其实很简单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让“差生”在你眼里美起来
初中生学练太极拳四步走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预防与纠正初一学生低头运球现象的学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