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具有生命力的文言文教学
——评樊新强《说文论言——文言文教学论》

2024-03-19 10:27上海市七宝中学
教育 2024年8期
关键词:文言文形式教材

张 硕 上海市七宝中学

文言文教学从何而来?又如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体现当代价值与意义?该书首先对文言文教学的历史发展做了梳理,重点关注了文言文的选本、写作教学、知识教学等问题,呈现了文言文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历史沿革。樊新强老师结合历史经验与时代背景,在书中提出了两个具有深刻意义的问题:“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青年学生为什么还要学习文言文?面对今天的青年学子,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应该体现怎样的追求?”除了提升语言品味,外化为优雅的气质,提高写作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体悟文章背后的“道”,书中解释为一种文化,一种身份的确认,更是一种“诗意的栖居”。具有重要作用的文言文教学,最终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呈现在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之中。

该书从单元学习与任务群学习、跨单元学习与任务群学习、单元学习的特点三个角度梳理了教材中对文言文教学的具体要求。樊新强老师指出:“在统编教材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重视教材中的‘单元学习任务’和‘单元研习任务’,不是简单地把它们定为课后作业,而是要利用这些具有整合性的、结构化的单元学习或研习任务,设计文言文的教学方案。”其实,依据课程标准,按照统编教材设计的方案、提供的资源进行教学,并不是排斥教材之外的资源,不是画地为牢。教材和课堂都具有开放性。再者,单元学习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情境问题等,所以书中强调抓住“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创设文言文教学的情境。

文言文相较于白话文而言,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从语言形式来看,主要呈现富有音乐之美、注重建筑之美、蕴含凝练之美的“三美”特征。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樊新强老师强调要关注语言形式本身,力求突破文言文教学的串讲形式,不能仅停留在文言文与白话文的语体差异上来施教,如果一味地采取传统的串讲方式,不仅会让师生觉得文言教学和学习索然无味,更会遮蔽文言文的独特魅力。

该书以“桐城派”散文的“因声求气”理论为例,具体阐述了文章声律之美,刘大櫆、姚鼐、方苞代表性的观点和文章都依循韵律、节奏之美,如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登泰山记》,作者描绘观看日出之景,也是全文的重点。樊新强老师在书中有精彩的分析:“这段文字的平仄变化非常灵动,日出之前后,句末多用仄声字收尾……而日出之前,特别太阳跃出海面那一刻,则多用平声字收尾……而且写日出时之句,作者还有意无意地用‘采’‘海’来押韵,这种开口度大的韵脚也有利于表达作者兴奋激动的心情。”由此可以看出,平仄韵律的灵活使用不仅可以让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美感,而且随着韵律的变化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情绪变化,从音律之美延伸到情感之美,更为讲究赋文和韵文。书中重点阐述了苏轼《赤壁赋》音韵节奏之美,体现文言文的语言灵动性和丰富情感之间的紧密联系。建筑美主要体现在语言形式上,如骈偶句、对仗句、整句等,使得文章语言整齐划一,不仅具有音乐之美,更体现一种形式之工。另外,樊新强老师认为,文言文语言具有凝练之美,应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字背后丰富的意蕴。

总而言之,樊新强老师的新著《说文论言——文言文教学论》理论视野开阔,全书结构清晰合理,体现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学术精神,为文言文教学和研究提供了坚实的范例。在全书的最后,樊新强老师特别强调了学情的重要性,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学生才是教学的核心,基于学情展开教学,重视课后反馈与评价,并做好相关测评,才能充分展现文言文教学的“以人为本”思想,也是语文教育的应有之义。

猜你喜欢
文言文形式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