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油料产业发展及对策研究

2024-03-20 02:46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油料油菜花生

宋 宇

(1.信阳农林学院 旅游管理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2.安阳师范学院 历史与文博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发展油料产业是“产业兴旺”的重要支撑。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发展大豆油料产业列为重要任务之一。目前国内的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仅约为30%,大豆、油菜籽等油料严重依赖进口。河南省作为全国第一大油料产区,发展油料产业条件优越。本文首先分析河南省部分地区油料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然后探讨保障油料产业稳步发展的现实方案。

1 河南省主要油料作物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河南统计年鉴》中的油料主要包括花生、油菜籽、芝麻、向日葵籽等,不包括大豆。河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2022年全省油料种植面积分别为1 53.393万hm2、1 59.753万hm2、1 60.437万hm2、1 59.245万hm2,油料产量分别为645.45万t、672.57万t、657.28万t、684.03万t;花生种植面积分别为1 22.311万hm2、1 26.184万hm2、1 29.293万hm2、1 28.712万hm2,花生产量分别为576.72万t、594.93万t、588.21万t、615.41万t。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2022年,河南大豆种植面积分别为39.467万hm2、37.517万hm2、33.315万hm2、36.356万hm2,大豆产量分别为98.21万t、93.42万t、74.79万t、84.85万t。

由此可以看出,从2019—2021年,河南省油料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到2022年种植面积有所下降。全省油料产量基本上呈上升趋势,仅在2021年产量有所下降。2019—2021年,大豆种植面积、产量呈下降趋势,在2022年大豆种植面积与产量数据有所回升。单独从统计局公布的油料数据来看,还不能全面掌握河南省油料产业发展的状况。结合河南省种业发展中心提供的花生、大豆数据[1-3],以及河南省统计局提供的油菜籽相关数据(表1),可以对河南省三大油料作物的发展趋势做较为全面的分析。

表1 2019—2022年河南省主要油料作物播种面积、产量

根据表1数据,2019—2022年河南主要油料作物的种植总面积呈下降趋势,2019—2022年花生、大豆的播种面积与总产量均呈下降趋势。由于河南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农户喜种高产作物,花生、油菜的单产都高于大豆,因此发展花生、油菜种植业的优势明显高于大豆。近年来受到极端天气等因素的影响,2021年大豆、花生的产量减幅分别为21.52%和12.06%。减产直接影响了来年的播种面积,2022年大豆、花生的播种面积分别减少9.45%和5.86%。2019—2021年,仅油菜籽在播种面积和产量方面实现了稳步增长。

1.1 大豆产业发展状况、问题及建议

1.1.1 生产现状

2022年河南省夏播大豆34.67万hm2,完成农业农村部安排的本省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任务。河南省永城市近3年大豆单产稳定在2 625 kg/hm2左右。自2013年开始,永城市就开始了大豆玉米复合种植试验。

经过笔者走访发现,目前永城市个体农户种植大豆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只在沟边地头小片种植大豆。由于近年来河南省夏季气候持续炎热,影响大豆产量,有些农户放弃种植大豆,扩种了玉米。某农户2021年种植了8.67 hm2大豆,大豆收购价在每千克3.0~3.2元,收益很低。2022年该农户考虑过申报26.67 hm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但最终放弃。他称,大豆的田间管理较玉米麻烦,且大豆生产机械化率低,之前遇到过高温天气,导致大豆严重歉收。由于饲料价格上涨,2022年该农户扩种了玉米,以供应青储饲料。

在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中,漯河市采用气吸式精量播种机,解决了播种难题。播种机载有北斗导航系统,可以实现无人驾驶、大豆玉米种子与肥料同播。

1.1.2 存在问题

一是配套机械不成熟且规模小,规范化种植难度较大。传统的播种方式,大豆、玉米的田间距不均匀,难以机械化收割。目前永城市的复合种植试验示范机械没有实现批量化制造,田间匀苗仍是一大难题。

二是“管”的方面。田间除草需要在特定生长期,先将玉米大豆用隔帘隔开后,再喷洒专用除草剂实施定向除草,难度较大且费时费力。

三是“收”的方面。市场上暂无大豆玉米同时收割的机械,只能一前一后2种机械分开收割,效率低,成本高。此外,收割后的秸秆处理会增加作业成本。

1.1.3 对策与建议

一是加大专业机械的财政补贴支持。地方政府应加大力度补贴农户购置急需的专用农机具,加快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

二是给予订单生产和配套支持。由于大豆价格具有波动性,为了保障农民收益,建议推广订单农业的生产模式。

三是优化大豆加工企业产品结构。重点支持油脂深加工、大豆磷脂类、大豆蛋白、医药等发展方向;积极发展发酵类、非发酵类和全粉类大豆食品;努力开发大豆全籽粒综合加工利用关键技术,提高大豆原材料的利用率和产品率[4];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河南大豆全产业链。

1.2 花生产业发展状况、问题及建议

1.2.1 生产现状

2022年河南省夏播花生86.67万hm2左右,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1。花生产业是河南省实现油料产业提升的重要抓手。河南省花生种植区域主要有“沿黄及黄河故道优质大果花生区”和“豫南豫西南优质小果花生区”。春播花生占30%,另70%为麦油一年两熟粮油复种模式。

正阳县是河南省唯一的花生良种繁育基地。该县常年花生种植面积为11.33万hm2以上,产量54万t。2012—2020年,通过采取品种改良、起垄种植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措施,打造了一整套“正阳模式”。起垄种植花生优势明显,旱时顺沟浇灌,防止土壤板结,涝时易于排水,防止田间积水。目前正阳全县花生起垄种植面积达到80%以上。

浚县花生种植面积从2018年的33 hm2左右,发展到2022年的大约8 667 hm2,高油酸花生产业发展迅速。

宝丰县建有多个花生加工厂,厂家提前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确保以高于市场价5%的价格进行收购。该县花生每公顷产量可达4 500 kg,按每千克6.6元计算,平均每公顷土地有近29 700元的收入。全乡共设20个花生秸秆收储点,建有免费花生秧处理点30个,1 t花生秸秆草粉能卖到1 000元,方便群众的同时也减轻了秸秆禁烧工作的压力。

1.2.2 存在问题

一是优质花生品种不够多样,缺乏竞争。当前高油酸花生种子的价格超过了每千克20元,而普通花生的种子价格不超过每千克12元。高价格增加了种子推广难度,个体农户普遍播种自留种,全国高油酸花生播种面积不大。

二是产业链不完整,一、二、三产业没有完全融合发展。河南省没有一家花生加工龙头企业,花生加工能力不足,与邻近省份相比有较大差距;整个花生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链衔接不畅。

三是收购价格不稳定,影响农户种植积极性。据调查,驻马店泌阳一农户2021年平均每公顷花生投入成本约为8 250元,每公顷净收入约为15 000元。由于收入达不到预期,该农户2022年大幅减少了花生种植面积。

1.2.3 对策与建议

第一,补贴高油酸花生种子,改良种植模式。当前每公顷高油酸花生的种植收益比普通花生多出4 500~7 500元,发展前景广阔,可以大力推广油菜茬、大蒜茬花生种植面积。

第二,加强品牌建设,做大做强河南花生产业。推广花生高效处理、低温压榨等技术与设备,推广高油酸花生油;提高花生壳、花生秧、花生饼的开发利用,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花生产品的附加值;打造一批具有河南特色的“花生品牌”。

第三,扩充规模化种植面积,建设一批高水平、专用花生种植示范基地与良种繁育基地。

第四,增强花生专业合作社服务能力[5]。鼓励农户与专业合作社加强联系,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技术、机械支持,代耕代管代收。

1.3 油菜产业发展状况、问题及建议

1.3.1 生产现状

2022年河南省油菜种植面积约为18万hm2,主要分布在河南南部、西南部和淮河流域。2022年,河南省信阳市油菜种植面积约为14.5万hm2,年产量在2.5亿 kg以上。其中“双低”油菜13.2万hm2,基本实现了“双低化”。

信阳农户一般购买油菜种子,在闲田隙地种植,初期采摘的菜薹可以做菜吃,成熟后收获菜籽榨油。农户平均每公顷收获菜籽1 875 kg左右,收入9 375~10 500元,每公顷平均净利润为3 000~4 500元。种粮大户在机械作业的情况下,净收益为每公顷6 000~75 00元[3]。

信阳当地较多采用油菜-花生一年两熟轮作模式,收完油菜种植花生,花生每公顷产量为4 500~5 250 kg,花生种子普遍用自家的留种。一年两熟轮作模式有利于花生高产,可以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使用冬闲田、坡地种植油菜,叶子和茎秆还能还田作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地效益。

1.3.2 存在问题

一是生产过程机械化率低。长期以来油菜收获多依靠人工进行。目前全国90%的油菜种植户生产规模较小,适收期一般为3~5d,限制了农业机械的投入。机收油菜的损失率在10%~25%,导致农户接受度不高。2020年我国油菜综合机械化率为59.91%,远低于谷物80%以上的综合机械化率[7]。

二是田间条件不适宜机械化,导致专用农机缺乏。

1.3.3 对策与建议

第一,加快新品种的培育。加快试验推广品质好、生长期较短、株型疏密适宜、适合机械化作业的优质油菜新品种[8]。

第二,尽快研发油菜田间生产机械。研制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地形地貌、不同地块的小型化、轻简化专用生产、收获机械。豫南油菜种植区多丘陵、台地,农户种植面积有限。针对地块腾挪空间小的问题,可以推广履带式牵引动力机械,提高集约用地和播种质量。

第三,全方位开发油菜产业价值。油菜能够形成油用、蜜用等多功能结合的产业链,而且规模较大的油菜田具有观赏价值,可以开展乡村观光旅游,促进乡村振兴[9]。

2 河南油料产业发展对策

2.1 提升种子质量,优化种植模式

种业是战略性、基础性的国家核心产业。推广高油酸花生、高油大豆、“双低”油菜等优质品种,是提升油料产业发展的关键。为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河南省应加大力度支持制种大县,提高农作物良种覆盖面,提升核心种源保障能力。同时,推广区域化模式、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打造一批大豆油料高产攻关田,有效带动周边农户增产。此外,还应促进种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河南油料生产体量已初具规模,今后主要任务是稳定提升油料产能,即提单产、调结构,在优化种植布局的基础上,推广一系列节能增效技术模式。稳步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在河南西北部地区扩种花生,在河南南部地区利用冬闲田扩种油菜;重点完善小麦—花生一年两熟种植模式,推广麦套花生规范化栽培、夏直播花生的农机农艺一体化技术等;形成花生玉米轮作,建立起用地、养地相结合的耕作体系;油菜主要推广“冬闲田油菜+水稻”的耐迟播丰产栽培技术模式,及油菜—花生轮作等高效模式。

2.2 建设全程机械化示范区

加快研发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和适用于丘陵山区的小型机械,推进信息化与机械化高度融合,提高农业全产业链的质量和效益。此外,加大力度建设油料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县,加强栽培技术、种植制度、机具装备等全过程的技术集成与配套[10]。同时,创新生产模式,以实现全过程机械化为目标。政府可以通过发放补贴,提高农户对机械化生产的需求;减免部分税收,激发农机企业装备供给的积极性;扶持机械化生产服务组织,使其为农户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2.3 促进油料产业化经营

为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提升油料生产先进技术的应用水平。河南省应在区域化种植示范基地,采取统一规划、统一供种、统一栽培技术、统一收购贮存、统一加工出售等措施,发展农机作业专业化服务,推广先进的节水、节药、节肥等技术,为小农户提供全程机械化生产服务;尽量降低个体农户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服务覆盖面、技术到位率,实施精准补贴,推动农民增收。

其次,在应用先进技术基础上,推进农户与企业对接,提升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生产能力。鼓励各地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队伍和服务中心建设,为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农业保险业务、线上农产品营销渠道、法律咨询等服务。此外,还应加大对大豆油料生产的信贷担保支持力度。

最后,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创新发展模式[11]。培育油料加工的领军企业,提高生产效益,提升产品的品质、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打造优质油料生产加工产业带。

猜你喜欢
油料油菜花生
掏花生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油菜烩豆腐
种油菜
武汉白沙洲粮食和油料批发均价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花生去哪儿了
基于广义最大覆盖模型的油料保障力量动员研究
精确化油料保障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