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新”在何处

2024-03-21 06:59文丨潘启龙刘合光
中国农村科技 2024年2期
关键词:新格局县域城镇化

文丨潘启龙 刘合光

城乡融合发展的本质是城市与乡村两个子系统通过相互促进、互动发展,最后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状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先后经历城乡兼顾、城乡互动、城乡均衡、城乡统筹等阶段,城乡融合是新时代城乡关系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主要“新”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双轮驱动、要素双向流动和经济共通互动发展、以县域为载体的空间共生协调,成为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根本遵循。

一、“新” 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双轮驱动

城乡融合发展的本质是城市与乡村两个子系统通过相互促进、互动发展,最后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状态。对于城市子系统来说,要以新型城镇化为动力,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融入和融合。 对于乡村子系统来说,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动力,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显著缩小城市和乡村的差距,最终消灭这种差距,达到城乡融为一体。

长期以来,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城市和工业偏向,乡村和农业的主体作用发挥不足。 进入新时代以后, 随着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的初始积累持续增强,能动性被大大地激发, 农民无论是扎根乡村还是转移就业都能够实现全面的发展。 在这种条件下,城乡融合获得了来自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持续动力,形成了动力源泉供给的新格局。

二、“新” 在要素双向流动和经济共通互动发展

资本、劳动、土地和技术等要素的阻隔是造成城乡分立的重要原因。 以乡村全面振兴为契机,我国积极鼓励城镇居民和工商企业携带资本、 技术下沉到农村创新创业, 推动城乡一二三产业相互交融,新增城镇就业岗位,形成就业带动农业人口转移。 通过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提升农业吸纳技术、资本的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数字经济, 提高农业全要素产出效率, 推动乡村产业革命和数字化转型,城乡之间的经济藩篱被彻底打破。

农产品直播电商

近年来, 随着连接城乡的道路交通、 广电通信、物流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投资、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制度的改革和城乡接轨,不断强化城乡市场、需求、技术的共生连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现代物流、农产品电商等新兴业态等,资本、劳动、土地、技术等要素在城乡之间可以平等、双向流动,资源要素配置更趋合理,我国阻滞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因素进一步消除, 城乡经济共通互动发展逐渐成为现实, 形成了城乡要素融合的新格局。

三、“新”在以县域为载体的空间共生协调

城乡融合在空间上表现为产业空间、 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等的共生、共享和协调。 县域本身兼具一半城市和一半乡村的功能, 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交汇的空间, 以县域作为城乡融合的重要空间载体,有利于汇聚产业、人口和公共服务等资源,实现城乡深度融合发展。

县域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曾经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 县域的节点功能和承载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极大地促进了城市连接乡村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通达性和便利性,并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城市和乡村在生态涵养、生态治理、环境保护和建设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城市人口众多、产业密集,主要是生态环境的消耗端,乡村青山绿水、林木茂密,主要是生态环境的供给端,县域则基本能够实现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通过巩固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核心发展理念,我国县域大力提高产业空间承载能力,实现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调整的深层次变革,推动了城乡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强城乡空间统一规划, 我国县域逐渐构建了布局科学、功能完善、运行协调的现代城镇和乡村体系,塑造了共生协调的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初步形成了城乡空间融合的新格局。

猜你喜欢
新格局县域城镇化
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
新机制 新格局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创新应对媒体新格局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