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农用薄膜回收处理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

2024-03-21 06:59文丨凤旭鸣
中国农村科技 2024年2期
关键词:芜湖市农用农资

文丨凤旭鸣

蔬菜种植的农用薄膜使用

农用薄膜是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材料,其主要成分是聚乙烯,增温保墒效果明显。 但农用薄膜使用后如不及时回收处理就会形成白色污染,如何正确有效地回收处理农用薄膜,成为当前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2022 年,安徽省芜湖市农用薄膜使用量为2186.4 吨, 回收总量为1891.1925 吨,回收率达86.5%。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 对芜湖市农用薄膜的使用情况和回收处理方式进行详细了解, 可为其他地区农用薄膜的回收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 芜湖市农用薄膜回收处理的问题及发展现状

(一)环保宣传欠缺,农户薄膜使用知识匮乏

近年来,芜湖市不断加大环保宣传力度,科普废弃物回收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但宣传一般都是围绕家用废弃垃圾、厨余垃圾、建筑垃圾等回收处理问题开展,鲜有针对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废弃物(如农用薄膜类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宣传。 一方面,合理使用农用薄膜的宣传范围小、受众有限,农用薄膜的回收处理问题容易被忽视;另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一般年龄偏大,他们缺乏环保意识,科学使用农用薄膜的知识匮乏,认识不到随意丢弃农用薄膜对土壤及后续生产造成的危害,因此很少有农户主动清理耕地里的废弃农用薄膜。 由于农用薄膜本身不易降解,导致废弃农用薄膜的数量逐年递增。

(二)回收成本高,推广难度大

农用薄膜强度低、 易破碎, 清理起来费时、费工、费力,导致废弃农用薄膜回收成本高。 在经过作物生长期后, 严重碎片化的农用薄膜很难回收,尤其是埋在作物两边泥土里的农用薄膜回收更难,因此大量农用薄膜被滞留在土壤中。 由于各区域内作物的种植方式不同, 农用薄膜使用方式也有所差异,而残破的农用薄膜目前普遍采用人工捡拾的方式回收,这就导致农用薄膜回收不彻底、回收工作效率低等问题。 而现在市场上常见的废旧农用薄膜回收设备用途单一、启动资金较高、成本回收难,愿意购置的农业合作社大多因资金问题而放弃购置。

为了解决农用薄膜难以回收、 不易降解的问题,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出要“加强可降解农膜研发推广”,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2022 年工作要点》与《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两份文件中, 都强调要加大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推广应用力度。 但生物降解农用薄膜的综合成本较高,可降解农用薄膜成本是普通农用薄膜成本的3 倍以上,而其机械强度、产品破裂和增温保墒能力等可能还比普通农用薄膜差,导致可降解农用薄膜推广进展缓慢。 由于缺少地方补贴政策的支持,芜湖市农资市场内售卖生物降解农用薄膜的商家也极少。

(三)再利用单位少,政策支持力度有限

随着芜湖市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农用薄膜覆盖面积逐渐增加,每年产生的废弃农用薄膜数量也随之增加, 对废旧农用薄膜的回收与处理需求急迫。 目前,芜湖市仅有一家废弃农用薄膜处置公司,各区县废旧农用薄膜的处理成本及运输成本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虽然《农用薄膜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农用薄膜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未按照规定回收农用薄膜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八十八条规定处罚。 但在具体实践中,农用薄膜的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各方责任不清,缺乏约束机制,实际开展此项工作的难度很大。

二、对策建议

(一)舆论引导,全面摸排,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芜湖市各区县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标语、横幅和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宣传《农用薄膜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开展“科技下乡”“科普宣传周”等活动,多层次、多形式地进行科普宣传, 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宣传资料发放到乡镇、农村、农户手中。芜湖市印制《致全市广大农民关于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的一封信》 四万余份,发放《农资废弃包装物清理回收告知书》;在乡村、城乡接合部和主要农资市场、农产品生产基地、人员流量大的场所,张贴悬挂宣传标语和横幅,全面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向农民群众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宣传乱扔农资包装物的危害性、 回收农资包装物的意义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做到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增强农民群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环保意识,提高群众打假维权意识,营造浓厚的支农护农社会氛围,为依法护农奠定基础。

草莓种植地里的农用薄膜

芜湖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资经营主体调查摸底,对农资生产经营主体(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进行分类造册,建立监管名录。 共纳入监管农资经营、 使用主体717 家, 农资生产企业11家。 以经营户和使用户为重点,全面排查农用薄膜使用回收情况。 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对全市农资经营门店和农资使用户开展监督检查。 2022年,芜湖市农业农村部门全年开展巡查检查833 次,出动执法人员3479 人次,检查门店企业数和农资使用户数4244 家。通过拉网式排查并在检查过程中发放“一封信”“承诺书”“告知书”,进一步全面整顿农资市场,规范农用薄膜使用,保障农资安全使用。

开展农资市场净化行动, 强化日常执法监管,构建长效监管机制。 严格落实“三级包保”责任制,扎实推动农资市场网格化管理,明确市级、县(市、区)级监管包保单位、责任人和责任分工。 强化属地监管意识,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充实监管力量,厘清职责任务和管理责任清单。 探索建立“层层负责、网格到底、责任到人、全面覆盖”的农资市场监管新模式,扫除监管盲区,提升监管成效。 完善投诉举报机制,推动监管重心下移,发挥基层干部、农技人员、群众和经销网点的监督作用,及时了解并掌握农资质量安全隐患和违法线索,强化精准打击,提高全市农资市场监管工作整体水平。 全市建立网格化监管,所有网格点张贴管理人员名单、联系电话。

(二)科学指导,积极推进技术示范

为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全过程检测土壤成分, 芜湖市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农田残留地膜污染监测网络。根据《全国农田地膜残留国控监测点工作方案》,综合考虑区域分布、覆膜作物、种植制度等情况, 以主要覆膜类型区主导覆膜作物为监测对象,选择确定监测点。

芜湖市依托各属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导农户使用合格农用薄膜,按照产品标签标注的期限使用农用薄膜, 使用大于0.01 mm 厚度的农用薄膜,降低机械或人工回收难度。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指导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使用者依法建立农膜使用记录,如实记录使用时间、地点、对象以及农用薄膜名称、用量、生产者、销售者等。同时,加强废弃农用薄膜回收登记,以减少田间残留。

芜湖市积极开展新型农用薄膜试验示范, 一是在南陵县开展了佛山安亿转光棚膜田间试验示范,验证了佛山安亿转光棚膜在设施农业应用中增产增收、提质增效等方面的效果,总结典型模式,规范应用技术,为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二是与安徽省农技总站在南陵县和湾沚区布设2 个生物可降解农用薄膜试验点,开展不同作物可降解农用薄膜使用试验,确定不同作物上生物降解农用薄膜使用效果。

(三)政策扶持,层层推进

芜湖市农用薄膜回收处理的政策制定按照“鼓励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以提高农户和回收体系中各主体的积极性。 安排农田废弃物回收和处理工作专项资金,各县区予以配套,用于对农户捡拾、回收网点回收、回收站点集中储运等环节的资金补助。优先给捡拾清理效果好的农户、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安排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各项优惠激励政策。

推行化肥农药等农资实名制购买制度,建立完善的销售监管机制。在全市范围内依托农资经营店、种植大户、废品回收站或垃圾环卫站等,设置农用薄膜废弃物回收集中点。 农资经营者在其经营场所设立废弃物回收场所和装置,不得拒收其销售农用薄膜产生的废弃物。经营者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农药使用者及时交回废弃物,并运往各镇回收站点。集中回收点有固定人员保证正常运行,收贮场所安全可靠。 各农户、经营主体、农资经营点对使用过的农用薄膜废弃物及时收集、分类,送至镇或村回收点,镇集中回收点负责做好登记台账,分类打包、贴上标签并开票付款。

芜湖市制定了《芜湖市农业农村局农药肥料包装及农膜废弃物回收与处置工作考核实施细则》,具体分为自查、综合评定和审定通报等,重点考核农药肥料包装及农用薄膜废弃物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和收购量情况等。 在回收与处置过程中,加大对各回收点的督查,不定期检查台账,转运时做到账账相符,相关人员到场验收。

猜你喜欢
芜湖市农用农资
芜湖市银鸿液压件有限公司
芜湖市银鸿液压件有限公司
芜湖市银鸿液压件有限公司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农用机械发展
芜湖市金帆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农用履带式底盘技术及衍生产品概述
农用机井管理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