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2024-03-21 06:59文丨陈胜伟
中国农村科技 2024年2期
关键词:药农特派员中药材

文丨陈胜伟

白岩,浙江农林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她长期致力于林下中药资源挖掘和品质调控研究教学工作,现为该校中药学专业负责人。她主持和参与了浙江省“尖兵”“领雁”项目、中央财政项目等47 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科技论文37 篇;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 件(授权2 件),是学校派驻淳安县“大下姜”的科技特派员。 2023年,荣获“浙江省突出贡献科技特派员”“浙江省师德楷模”称号。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 能够指导更多农户掌握种植三叶青的技术,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日前,在杭州市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的药材三叶青栽培基地里,浙江农林大学科技特派员白岩正在指导当地农民学习三叶青栽培的技术。

白岩是浙江农林大学中药学科的专家,自2020 年开始担任大下姜的科技特派员。 3 年多以来,她把先进的理念带到大下姜,把实用的成果送到田间地头,把最新的科技播种在这个被称为“梦开始的地方”,为助力当地中草药等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

肩负使命,接力服务“三农”发展

自2003 年开始,浙江农林大学先后选派了近千名科技特派员奔赴全省各地,接力服务“三农”。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传授农林技术,解决科技难题,取得累累硕果。在接力服务的科技特派员队伍中,就有白岩。 2005 年,白岩开始先后担任浙江衢州等多个地区的科技特派员,为各地中药材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出谋划策,有力地推进了各地区中药材产业发展。

2020 年,得知学校需要选派科技特派员到下姜村接力指导中药材种植,专业对口的白岩第一时间报了名。 白岩来到下姜村后,接过前任科技特派员的接力棒,持续服务当地中药材产业。从那以后,白岩把大量时间花在距离学校200 公里外的下姜村基地里,服务范围也从下姜村逐渐扩大到以下姜村为核心涵盖周边几十个村子的“大下姜”区域。

白岩经过调研发现, 大下姜中药材产业发展存在品种单一等问题。于是,她联合企业争取省“尖兵”“领雁”项目,落实资金1500 万元,以生态种植和高值化利用为切入点,助力当地中药材产业迭代升级。由她指导企业实施的粉葛种植、加工、康养全产业链发展项目,先后开发了葛根饮料、葛根酒、葛根面膜等系列新产品,实现新增年产值400 多万元。

白岩在科技服务

这两年, 白岩重点指导大下姜农户种植三叶青等林下中药材。 三叶青最怕烈日高温, 每到暑假,白岩都会专程从学校赶往基地,指导农民给三叶青盖上黑色的遮阴网, 传授防治三叶青病虫害等相关的知识与技术。 在她的技术支持下,当地已培育三叶青优质种苗50 万株,筛选高产抗冻株系4 个,新建种植示范区150 亩,对于帮助农户增产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

初心不改,科技成果送到田间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把技术送到农民家,努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这句肺腑之言,是白岩在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工作20 周年总结表彰大会上的发言,也是她担任科技特派员的真实工作写照。

担任科技特派员期间, 白岩先后被派驻到临安湍口镇、景宁九龙乡、衢江双桥乡和淳安县大下姜等地。 18 年里,她奔赴山区累计800 多次,行程50 多万公里,先后为山区农民引种於术、三叶青等药材新品种36 个,与团队共同推广林下高效栽培面积2.1 万亩,带领青年教师先后转化加工利用技术成果22 项,培训农民1.2 万人次,带动就业1.95万人,帮助农民增收4.8 亿元。

白岩在衢州市衢江区双桥乡担任科技特派员期间, 针对衢江区生态环境优越和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等优势,提出以中药养生为中心,结合休闲健身、中药材种植、防病养老、生态农业等多个产业配套,打造药养—生态特色综合体的发展思路,打造集种植、采摘、民宿、休闲、康养于一体的三产融合示范基地,助力当地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中药学专业的科技特派员,我们就要和药农站在一起,了解他们的发展需求,用自己的中药专业知识,做好科技服务,增加药农实际收入,助力乡村中药材产业发展。 ”在大下姜,白岩结合派驻地的特点和需求,做给药农看,带着药农干,手把手地指导他们做好药材种植和加工的各项工作。 针对大下姜80%以上山林覆盖率、 适合仿野生种植林下药材的特点,白岩以生态种植和高值化利用作为切入点,全力推动当地1.3 万亩药材高质量发展。

白岩在科技服务

白岩还在大下姜开展了三岛柴胡的引种与生态种植、畲药立体种养和畲族医药文化挖掘、林下生态种植重楼等,帮助药农解决产量低、品质差、易感病等实际问题, 很快收获了药农和乡镇干部的赞誉,被药农亲切地称为“我们的白老师”。 她获得浙江省“科技兴林奖”一等奖,多次荣获“浙江省突出贡献科技特派员”称号。

诲人不倦,传授中药知识涵育“三农”情怀

在村民眼中,她是随叫随到倾力助农的特派员;在学生眼中,她是授业解惑倾情爱生的好老师。为进一步推进应用型、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白岩在科技特派员派驻地建立了“大下姜本—硕—博工作室”,为学生提供产业实践机会。 即使在服务社会过程中, 她也不断厚植学生脚踏实地、 学农爱农的情怀。她曾先后带领150 余名学生下沉到山区和林下,和药农一起扦插、育苗、移栽、防病虫、采收加工。

在实际劳动过程中,学生们如果发现种苗和种植模式混乱、病虫害防控效率低、加工产品同质化等问题,她就让研究生带着本科生一起干,针对发现的问题查文献, 并指导他们把这些基层技术需求设计成毕业课题。 近年来,她先后指导学生突破了三叶青难以越冬的技术“瓶颈”,攻克了中药材有效成分分离纯化的技术难题,实实在在解决老百姓在道地药材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也让学生得到了更好的实践和更大的收获。

在白岩的言传身教之下,通过实战型的教学资源和浸润式的育人方法,学生们更加关心“三农”问题,并立志成为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白老师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引导我们了解国情农情,让我们学农知农。 ”药学研213 班的学生蒋玲苔说,“白老师在我们心中撒下了投身农村的种子。 ”

在下姜村实践服务期间, 白岩指导学生申报教育厅研究生课题1 项、 参加竞赛并获奖11 项、发表高水平论文5 篇、参与申请发明专利2 件,推优入党6 人,他们还创建“梦想启航之大下姜”公众号,真正培养了学农爱农的情怀,锻炼了强农兴农的本领。

研究中药材20 余年, 做科技特派员近20 年。白岩说她最喜欢玉竹这味药材,“觉得自己和玉竹更像。 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竹,虚怀若谷,谦虚、谨慎”。 她表示,将始终保持服务“三农”的初心,努力将论文写到森林里、田野上,以求真、敬业的姿态将中医药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下去。

猜你喜欢
药农特派员中药材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农民为什么欢迎这样的特派员
专职科技特派员进驻架起农民与产业的致富桥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来自宝岛的农业科技特派员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
我欲为人
每个人都是别人的天堂
每个人都是别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