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期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早期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4-03-21 11:04孔玮娜刘亚雯王秀玲李珍于海洋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3期
关键词:过渡期腰椎间盘康复

孔玮娜 刘亚雯 王秀玲 李珍 于海洋

阜阳市人民医院手术室(安徽省阜阳市, 236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一种常见的退变性疾病,绝大部分患者可选择通过系统的保守治疗措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2],手术治疗的指征包括经长期保守治疗无效或者合并神经系统压迫症状。随着微创技术的普及,经皮内镜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PELD)在治疗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既往研究显示PELD 术后疼痛症状缓解迅速,术后恢复也快速[1]。但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本身所导致的腰背疼痛、神经症状和功能障碍等不适症状,患者对手术的具体步骤、麻醉方式和术后护理措施等知识有疑虑和不确定感以及源于对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恐惧心理[3-4],围手术期易出现焦虑,术中配合程度差导致易出现并发症,且难以制订功能锻炼计划。由于患者需经历从普通病房到手术室的环境转换,焦虑、沮丧和恐惧等情绪状态可能在手术前后加剧,影响患者对手术和康复的态度和情绪状态,同时患者群体面对出院后居家康复和延续性护理的需求。在围术期内过渡期护理和心理干预尤为关键,在脊柱手术患者中,目前还缺乏明确的研究和证据来评估过渡期护理的效果和作用[5-6]。因此,本研究探讨围手术期中由多学科人员协同,采用过渡期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PLED 手术术后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早期疗效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 年1 月—2022 年1 月在医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3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结合病史、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责任间隙单一,为单节段椎间盘突出;保守治疗后症状无法得到满意缓解或合并神经症状,手术指征明确;无认知障碍,随访中可以配合指导和完成调查评估。排除条件:合并其他腰椎疾病如腰椎不稳等;合并严重心肺系统疾患,难以配合完成治疗护理;既往有腰椎手术史;抑郁等精神疾病史。按组间基本资料匹配原则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 例,观察组中男21 例,女11 例;平均年龄44.8±16.2 岁;手术节段位于L3~L41 例,L4~L511 例,L5~S120 例。对照组中男17 例,女14例;平均年龄42.7±13.5 岁;手术节段位于L3~L41例,L4~L514 例,L5~S116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严格遵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2013),所有患者均告知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为医伦理审查[2020]32 号。

1.2 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入院后对患者的资料进行收集,建立舒适的病房护理环境,依据患者的症状进行相应医疗护理措施;提供用药、饮食指导;术前进行口头宣教,予以术区消毒,术后予以生命体征监测及相应的健康指导。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过渡期护理联合心理干预,由临床医生、责任护士、手术室护士、康复医师及科室非医学专业护理人员建立心理护理干预小组,在制订护理计划的基础上,从多角度出发,明确分工相互补充。具体措施如下。

(1)术前护理:临床医生开具检查项目,由责任护士指导完成检查。与患者及其家属积极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和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引导患者透露对入院过程中及对预后、疾病影响工作的担忧,评估患者功能状态及疾病导致的疼痛程度,介绍疾病流行病学、病因及预后相关知识,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提供术前焦虑紧张心理咨询。术前介绍术前饮食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完成各种评估量表。手术室护士术前提前接触患者,简要介绍手术流程,讲解手术方式,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和疑虑,增强患者信心。对术中拟行局麻患者告知患者术中需配合完成手术,预防疼痛刺激,对术中拟行腰麻手术患者告知其留置尿管注意事项,提高其自我管理效果。通过术前入室前提问患者术中注意事项,通过转移注意力达到减轻焦虑的目的。在交流中对患者的情感倾向进行总结,与患者家属加强交流,引导患者家属更多地关注患者。

(2)术中护理:术中与患者有效沟通,安抚患者情绪,给予口头鼓励,增强患者信心。指导患者调整体位,术前与麻醉师配合麻醉,取俯卧位。在手术过程中,积极配合外科医生完成手术,操作前告知患者减少对患者本身的刺激,手术中加强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及体温管理。术中注意对患者自身感受的沟通,如存在体位不适,与术者沟通停止操作调整体位。手术结束后及时沟通手术感受,辅助患者翻身改变体位,对患者的配合给予肯定,将患者转移到恢复室或病房。

(3)术后护理:所有患者均采取仰卧位,注意观察患者体表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疼痛程度和神经状况。确保患者适当地休息。必要时实施非药物镇痛和药物镇痛;向患者提供康复指导,包括正确的体位转换、活动限制范围和日常生活技巧。教育患者关于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行为,以促进恢复。

(4)出院后护理:在患者出院后的过渡期,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建立由临床医生、康复治疗师、责任护士及随访人员组成的微信群组,以便评估患者的疼痛状态和功能评分,并分享相关信息和资源,包括康复指导、饮食建议、运动建议等,从而促进患者对康复计划的理解和遵循。同时,设置提醒功能,以确保患者按时进行康复锻炼,并定期更新群组内容,包括康复进展、病情评估和医疗建议。医疗团队成员积极回答患者在群组中的问题,并提供专业建议和支持。此外,建议采用开放性沟通的方式,每周定期进行为期1 个月的电话随访,以了解患者的康复进展和病情变化。根据需要,可以安排面对面的复诊或远程会诊。最后,定期评估群组的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并根据反馈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

1.3 观察指标

(1)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 住院时间、术后至出院时间并比较。

(2)焦虑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7]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焦虑状态,分别评估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周、1 个月时焦虑状态。

(3)疼痛程度评估:采用疼痛VAS 评分评估,指导患者对自身主观疼痛程度进行评价,采用ODI评分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疼痛对活动能力的影响,0~10 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0 分为无痛,10 分为剧痛。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1 个月时疼痛情况及功能恢复情况。

(4)生活质量:使用欧洲五维三水平健康量表(EQ-5D-3L)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患者生活质量,问卷包括行动能力、自我照顾能力、日常活动能力、疼痛或不舒服、焦虑或抑郁。追踪随访记录患者术后1 个月时的结果。

1.4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或t’检验或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中无患者丢失随访。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至出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Table 1 Compansion of oper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ed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2 两组患者ODI 及VAS 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前相较术后ODI 及VAS 评分均呈降低趋势,时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时间<0.05),组别及交互效应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ODI 及VAS 评分比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ODI and VA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oints)

2.3 两组患者随访时SAS 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三个时点(术前、术后1 周、术后1 个月)间,随访时SAS 评分呈降低趋势,时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时间<0.05);术后各时点均以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组间<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随访时SAS 评分比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SAS score during follow-up of the two group (points)

2.4 两组患者EQ-5D-3L 健康描述系统的调查结果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EQ-5D-3L 健康描述系统的调查结果中,观察组5 个维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EQ-5D-3L 健康描述系统的调查结果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EQ-5D-3L health express system research resul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3 讨论

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会产生下肢放射性疼痛症状和腰背部疼痛,多数患者可表现出典型的症状,导致明显的活动受限,对生活质量影响大。手术治疗一般被推荐经保守治疗未缓解,出现神经症状的患者,且在随访中证实有良好地解除神经压迫症状和改善疼痛症状的作用[8]。PELD 是现有条件下,创伤较小的直视下腰椎间盘摘除术,由Anthony Yeung于1998 年首创YESS 技术[9],Hoogland 在2002 年提出更加成熟的THESSYS 技术,目前在临床中应用广泛,适用于绝大多数没有失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3.1 过渡期护理及心理干预的重要意义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程中,减轻疼痛、早期恢复至正常生活是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的主要影响指标,在护理诊断的问题上,我们通常会考虑疼痛、躯体活动障碍、个人应对无效、知识缺乏、潜在并发症、焦虑/恐惧等问题,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存在关键且长期的康复需要,而且因为脊柱容纳神经的特殊解剖结构,导致患者对脊柱手术产生较强的焦虑情绪,Cushnie 等[10]认为在某些病例中,抑郁状态可以看作是脊柱退变性疾病的一种临床症状,在脊柱手术的干预成功后可随之改善。因此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前后和出院后的过渡期亟待通过专业护理干预来解决此类问题,以最大程度地促进脊柱手术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11-13]。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演变及进步,在临床实践中提出了高质量护理及人文护理的新模式,过渡期护理是一种专注于患者在病情过渡期所需的护理,旨在提供连贯性、个体化和综合性的护理服务,目前在心力衰竭及器官移植患者的护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4-18]。心理干预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教育和支撑性治疗,这些方法旨在帮助患者应对疾病时调整面临疾病的情绪和心理困难,在晚期癌症患者中,可以既降低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在高龄初产妇的围产期也起到了改善心理弹性,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19-21]。但在既往的研究中[22-26],关于脊柱手术的过渡期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干预有效的证据是局限的,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脊柱手术患者过渡期护理的有效性。

3.2 过渡期护理联合心理干预有利于疼痛改善和功能恢复

本研究中,通过采用对患者在不同环境及治疗阶段中过渡期的有效护理和心理干预,在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患者在疼痛改善和功能恢复方面表现出更明显改善,且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对于传统护理方式,过渡期护理通常涉及多个学科团队的协助,这种跨学科的合作可以提供全方位的护理,确保患者在围手术期获得综合性的关怀[27-28]。同时,过渡期护理注重康复指导和教育,从出院到康复场所的转变过程中提供指导。在随访交流群提供的平台中,所沟通的内容有助于患者更好地理解和遵守康复计划,同时在求有所答的沟通中可以帮助患者满足需求和期望,提供针对性的康复意见,相对于传统护理具有明显的优势。

心理干预主要通过转变认知和理性情绪引导,监视患者的焦虑水平,领悟及再教育患者的非理性情绪,指导患者识别自动思维,纠正认知错误,减轻患者的敏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疼痛症状和手术治疗计划对患者初入院的情绪影响较大,且患者对待手术并发症的态度和对疾病认识程度不一。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可以感受不同患者的焦虑程度,通过患者认知程度的改善及临床相关指标的改善,患者的焦虑程度可以得到改善[29]。在护理过程中多学科护理人员对患者关注,可以通过人际交往能力、语言及非语言沟通及沟通态度表达出来,使患者增加对整体护理的感知,从而提高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满意度[30-31]。

4 小结

过渡期护理联合心理干预结合了新题和心理层面的关怀,提供了全面的综合性照护,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心理韧性,同时,帮助患者了解手术过程、康复阶段和自我管理技巧,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康复过程,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和自我照顾能力。综上所述,本研究中,通过过渡期护理联合心理干预的护理方式,强调了心理支持、康复指导和患者教育,改善患者对疾病认知,提升患者功能及主观疼痛程度的改善速度,减轻腰椎手术对患者的焦虑情绪的影响,具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选择样本量较少,以后需加大样本量的纳入,进行更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过渡期腰椎间盘康复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盐改过渡期有效依法开展盐政执法监管工作的探讨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农业生产方式研究及过渡期预测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康复治疗对周围神经修复再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