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馈控制理念风险预警手术室护理对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的效果评价

2024-03-21 11:04朱兰王小刚夏燕鲍冬梅唐燕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3期
关键词:孔镜椎间手术室

朱兰 王小刚 夏燕 鲍冬梅 唐燕

东台市中医院(江苏省盐城市, 224200)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是一种微创技术,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症状。该手术通过小切口和显微镜引导下,从腰椎的后侧进入椎间孔,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可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引起的神经根受压等症状,并适用于单个或多个腰椎的椎间盘突出症,包括初次突出和复发性突出,对于采取保守治疗无效或有严重神经根受压症状的患者可获得显著的效果,且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的疼痛,并减少了住院时间和康复期[1-3]。但该手术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手术过程中可能会损伤神经根、血管和周围组织,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出血、神经根损伤、疼痛、术后局部肿胀和淤血等。因此,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期间加强护理配合非常重要,近年临床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护理中逐步引入了前馈控制理念风险预警手术室护理模式,对促进手术恢复具有良好的效果[4-6]。为此,本研究采取前馈控制理念风险预警手术室护理对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指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医院2018 年9 月—2022 年12 月收治的100 例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患者经核磁共振或CT 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经保守治疗90 d 以上依然未有效改善;患者均为单节段病变。排除条件:患者伴发有腰椎结核、脊柱骨折、腰椎管狭窄、腰椎肿瘤、脊柱畸形;存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禁忌证;存在严重感染、精神性疾病及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功能障碍。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观察组中男29 例,女21 例;平均年龄63.34±3.58岁;平均病程2.17±0.58 年;病变位置:L3~L419 例,L4~L515 例,L5~S116 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20 例;平均年龄63.56±3.41 岁;平均病程2.28±0.63 年;病变位置:L3~L420 例,L4~L513 例,L5~S117 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2018 第75 号),患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即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配合医师尽快完成手术,加强患者体征监测,观察患者的切口情况,做好切口皮肤清洁消毒,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1.2.2观察组 采用前馈控制理念风险预警手术室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风险预警:①患者评估。术前,护士与患者充分沟通,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手术目的和期望,评估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和手术风险,详细了解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以及是否有手术禁忌证,如存在出血倾向、感染等。②术前准备。术前,手术室护士对手术间物体表面进行湿式擦拭,检查手术器械是否准备齐全,查看术前检查是否完善,如X 射线、CT 等检查结果。手术室护士应监督手术医生的卫生手消毒是否规范,手术医生在进行手术区域的皮肤消毒、铺单后可再进行二次卫生手消毒,护士协助手术医生正确穿戴无菌手术衣和手套等,确保手术操作符合无菌原则,降低术中感染的风险。

(2)术中护理:①体征监测。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中,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氧饱和度等,同时护士应积极了解患者的术中体验和术后疼痛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确保患者在术中和术后的安全。②紧急处理。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如大出血、严重的术中并发症等,护士应根据医生的指示迅速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3)术后护理:①加强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记录监测结果,及时报告医生。特别是对于出血、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的早期预警,护士保持高度的警觉性,迅速发现并及时处理。②疼痛管理。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类型,护士根据医嘱及时给予合适的镇痛药物,确保患者的疼痛能得到有效控制并积极关注患者可能出现的镇痛药物并发症,做好相应的护理和记录。③切口护理。定期检查手术切口,观察切口有无出血、渗液、感染等情况,并根据医生的医嘱进行切口护理,包括更换敷料、清洁切口等;同时注意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④动作限制和体位调整。根据医嘱帮助患者进行体位调整和动作限制,防止因不当的体位和动作引起切口裂开、出血等并发症,并告知患者正确的体位和动作,引导患者主动参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⑤并发症防治。密切关注患者的术后情况,包括尿潴留、便秘、肺部感染等,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翻身、促进排尿排便、鼓励深呼吸、咳嗽等,预防并处理术后并发症。⑥心理护理。积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温暖整洁的病房环境,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心理支持,减轻患者的术后焦虑和抑郁情绪,促进其情绪的稳定和康复;及时准确地解答患者和家属对手术、麻醉方式、康复等方面的疑问,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帮助患者积极应对术后的身心变化;并为患者家属提供必要的健康教育支持,包括手术过程、术后护理、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等方面的知识。护士应耐心倾听家属的疑虑和问题并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提供必要的情绪支持,促进家属对患者的关心和照顾。⑦安全防护。加强患者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防止跌倒、滑倒、感染等事故的发生,随时确保病房环境整洁干净,定期清洁和消毒床铺、衣物和设施设备,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和个人防护措施,以减少感染的风险。⑧饮食护理。根据医嘱监控患者的饮食情况,包括饮食种类、量和时间,并根据患者的消化功能和病情进行调整,关注患者是否出现饮食不耐受、呕吐、腹胀等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⑨康复护理。护士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护理,包括帮助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鼓励患者逐渐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活动,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康复教育,包括饮食、药物、活动限制等方面的指导,促进患者尽早达到术前的生活水平。⑩术后评估。手术结束后,手术室护士将患者转移到病房并与病房护士交接患者在术中的情况后,由病房护士继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术后恢复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出现术后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神经损伤等,护士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舒适。

1.3 观察指标

(1)满意率: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7]评价两组患者的满意率,该量表包含护士工作水平、护士巡视病房次数、护士工作态度等内容,分值范围为0~95 分,95 分表示非常满意,76~94分表示满意,<76 分表示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观察总例数×100%。

(2)术后恢复指标:包括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功能指数、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8]评价患者术后疼痛,分值范围0~10 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重。术后功能障碍指数的判定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9],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腰椎功能障碍程度越重。ODI 包含10 个功能障碍领域,分值范围0~100 分,其中,0~20 分表示功能障碍程度低,可能仅有轻微的腰背痛对日常活动造成影响;21~40 分表示轻度功能障碍,腰背痛可能对某些活动造成中度的影响,但仍能完成大部分日常活动;41~60 分表示中度功能障碍,腰背痛可能对多个活动造成一定的影响,日常活动受限;61~80 分表示重度功能障碍,腰背痛对多数活动造成限制,日常生活活动严重受限;81~100 分表示极重度功能障碍,腰背痛对几乎所有活动造成严重限制,日常生活功能受到极大影响。

(3)并发症:对比两组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尿潴留、感染、出血等。

1.4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进行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患者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患者总满意率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otal satisfaction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nucleotomy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2.3 两组患者恢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功能指数、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恢复指标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recovery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3 讨论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椎疾病,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与此同时,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会对机体产生应激和创伤,从而容易引发多类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因此在手术期间加强护理配合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10-12]。

3.1 前馈控制理念风险预警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前馈控制理念风险预警是一种现代手术室管理模式,是一种基于先行评估和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管理模式,其核心是通过预先对手术室环境、手术室设备、手术室人员、患者病情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识别和评估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包括对手术室内潜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如手术室内的感染风险、手术器械和设备的完好性和安全性、患者病情的复杂性等,从而提前识别潜在的风险,为后续的风险预警和管理提供依据[13-14]。通过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前馈控制理念风险预警手术室护理可获得良好效果,首先,通过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可以及时识别和管理手术室内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从而提前采取措施,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或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影响[15-18];其次,通过预警信号和预警通道的传递,前馈控制理念风险预警手术室护理可以提供实时的信息和数据支持,帮助管理人员做出及时、科学的管理决策。这有助于加强手术室内各类管理措施的落实,提高管理效果[19-20];此外,前馈控制理念风险预警手术室护理强调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的培养,通过不断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的实施,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的认知和应对能力,使其具备更加敏锐的风险识别能力和科学的应对方法;另一方面,前馈控制理念风险预警手术室护理强调持续改进的思维方式,通过对风险事件和管理效果的总结和分析,可以不断优化和改进预警指标和预警机制,提高手术室的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有助于不断提高手术室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效果,从而减少患者的不良事件和提高手术室的安全性[21-23]。

3.2 前馈控制理念风险预警手术室护理能减少并发症,促进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提升患者满意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患者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功能指数、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可见前馈控制理念风险预警手术室护理能有效促进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提升患者满意率。分析其原因,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涉及到腰椎区域的神经结构,包括脊神经和髓核,手术风险较高。通过前馈控制理念风险预警手术室护理的实施,可以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等,识别患者可能存在的手术风险因素,如高龄、合并疾病等。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并及时报警和预警,提醒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手术风险[24-25]。例如,患者术中出现血压波动或心率异常时,护理人员可以立即提醒医生调整麻醉药物剂量或手术进程,保障患者的安全。同时,在手术室护理中,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要求,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手术器械和设备,监测手术室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等环境因素,确保手术室的舒适性和洁净度,从而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术后患者的疼痛反应,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26]。前馈控制理念风险预警手术室护理可以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后的患者安全管理和术后护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27],在手术室护理中,护理人员可以密切监测患者的术后生命体征、术后出血情况、术后镇痛效果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还可以根据医嘱和临床路径,合理管理患者的饮食、排尿和排便,协助患者早期康复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28-29]。

研究表明[30],相比于传统的常规护理,前馈控制理念风险预警手术室护理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与本研究相似。首先,前馈控制理念风险预警手术室护理强调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手术操作、环境因素等多方面进行客观、科学的风险评估。通过监测和分析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手术操作的细节和进度,手术室环境的洁净度和舒适性等,护理人员可以及时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并通过提前预警的方式,引导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术中和术后的风险,而传统的常规护理往往依赖于护士的主观判断和经验,容易受到主观因素和人为误差的影响,可能导致风险评估的不准确性和不及时性。同时,前馈控制理念风险预警手术室护理强调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实时、动态的干预措施减少手术风险,一旦监测到潜在的风险因素,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提前预警,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共同制订干预措施,以防范风险的发生,而常规护理则通常只能在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时才会采取干预措施,可能会导致风险因素的漏诊和漏治。因此,前馈控制理念风险预警手术室护理更有利于保障患者的安全性和康复效果,本研究结果与这一结论相符,进一步证实了前馈控制理念风险预警手术室护理的高效性。

综上所述,前馈控制理念风险预警手术室护理能有效促进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提升患者满意率。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所选病例样本较少,未来的研究可扩大样本量,提高试验数据的精确性。

猜你喜欢
孔镜椎间手术室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经皮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