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路径化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影响

2024-03-21 11:04李婷婷梅晓璠陈倩邓晶张晓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3期
关键词:负性肌瘤手术室

李婷婷 梅晓璠 陈倩 邓晶 张晓芳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湖北省武汉市, 430022)

子宫肌瘤为女性生殖器常见的瘤性病变之一,其症状主要为生殖功能障碍、继发贫血、子宫不正常出血、疼痛、盆腔压迫症状等,严重影响着女性的身心健康。有研究表明,此疾病发病与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有密切关系[1]。数据显示[2],大约有70%的女性人群在绝经前后会发生子宫肌瘤,而育龄期发病概率达25%。随着医学技术提升,微创手术已在子宫肌瘤疾病中得到了应用和肯定,微创手术可较大程度地降低手术创伤面积,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术后恢复。虽然微创手术切口较小,但仍然存在手术切口[3],部分患者在术期会出现较强的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康复质量。如何缓解其围术期应激反应,使其保持良好、积极心态来配合治疗,此为妇科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常规护理重点在于配合医生实施手术治疗,容易忽略患者心理、生理方面的舒适度。因此,近年不少学者倡导应用新型护理模式达到提升护理质量的目的。手术室护理路径属于新型护理模式之一[4],是根据疾病治疗或手术操作制订具有针对性、科学性的护理模式,能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促进患者康复,也能降低医疗成本。本研究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心理状态、应激反应、并发症、生活质量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2022 年1—7 月我院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216 例,按照组间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8 例。对照组中肌瘤类型为多发肌瘤34 例,单发肌瘤74 例;肌瘤直径2.03~8.98 cm,平均6.21±0.25 cm;肌瘤位置为肌壁间43 例,浆膜下65 例;病程时间0.71~3.65年,平均2.05±0.15 年;体质量41~75 kg,平均54.68±1.05 kg;年龄36~62 岁,平均45.65±1.58 岁;学历状况为初中或以下38 例,高中或中专27 例,大专或以上43 例。观察组中肌瘤类型为多发肌瘤38 例,单发肌瘤70 例;肌瘤直径2.08~8.69 cm,平均6.24±0.23 cm;肌瘤位置为肌壁间45 例,浆膜下63 例;病程时间0.78~3.78 年,平均2.08±0.13年;体质量42~76 kg,平均54.72±1.02 kg;年龄35~63 岁,平均45.58±1.52 岁;学历状况为初中或以下37 例,高中或中专26 例,大专或以上45 例。两组患者肿瘤类型、肿瘤直径、肿瘤位置、病程、体质量、年龄、学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号: 鄂(2023)10]。

1.2 纳入与排除条件

纳入条件:①符合《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5]中子宫肌瘤的评判标准;②满足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手术指征;③精神、认知良好。排除条件:①肝肾功能异常;②子宫肌瘤恶变者或病灶扩散、转移者;③凝血功能异常;④伴未得到控制的基础疾病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⑤宫颈疾病;⑥心脑血管性病变。

1.3 干预方法

1.3.1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为患者讲解疾病知识、预后、手术方法等,及时解答其疑惑,引导患者表达出自身情绪,鼓励与患者沟通、交流,分享自身心得和体验。患者出院后每周电话指导其进行自我护理。

1.3.2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手术室路径化护理干预,组建手术室路径化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含手术室护士长、护士、主管护师等,护士长担任组长,制订手术室路径化护理干预计划。小组成员拟定与此次护理相关的关键词,即手术室路径化护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等,检索资料和文献,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护理路径表,纵轴为诊疗时间,横轴为具体护理措施,组长组织各责任护士与患者交流、沟通,制订手术室路径化护理干预措施,见表1。

1.4 观察指标

(1)负性情绪与舒适度:抑郁状态评估工具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6]判定,共20 个条目,每个条目得分范围1~4 分,>53 分为有抑郁情绪,得分越低表示子宫肌瘤患者抑郁程度越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7]判定其焦虑状态,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得分范围1~4 分,>50 分为有焦虑情绪,得分越低表示子宫肌瘤患者焦虑程度越低。采用舒适状况量表(GCQ)判定其舒适状况,包含环境、精神、心理、生理等方面,共28 个条目,每个条目按1~4 级评分,总得分范围28~112 分,得分越高表示子宫肌瘤患者舒适度越高。

(2)应激指标:术前、术后12 h 采集患者静脉血5 mL,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迈瑞CL-1000i型)测得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并监测其心率(HR)指标。正常值范围:Cor 为160~660 nmol/L,NE 为615~3240 pmol/L,E<480 pmol/L,HR 为60~100 次/min。

(3)术后恢复指标: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饮食恢复时间。

(4)并发症:记录两组患者皮下气肿、恶心呕吐、创口感染、肢体麻木、低体温等发生例数。

(5)护理满意程度:回访时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包含术后回访、技术操作、心理支持、舒适护理、手术环境、关心照顾、手术指导、术前访视、服务语言和态度、医护人员仪表方面,各项0~10 分,得分越高则提示患者越满意。

(6)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8]判定患者的生活质量,包含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力、一般健康情况、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机能8个维度,每个维度均换算为百分制,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5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进行t检验,方差不齐的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AS 评分、SDS 评分、GCQ 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GCQ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 评分、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GCQ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AS 评分、SDS 评分、GCQ 评分比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SAS scores, SDS scores, GCQ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oints)

2.2 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 时,观察组Cor、NE、E、HR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stress response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3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饮食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比较(d)Table 4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recovery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d)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回访、技术操作、心理支持、舒适护理、手术环境、关心照顾、手术指导、术前访视、服务语言和态度、医护人员仪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评分比较(分)Table 6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nursing satisfactio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oints)

2.6 两组患者SF-36 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 量表中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力等8 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 量表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两组患者SF-36 评分比较(分)Table 7 Comparison of SF-36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oints)

3 讨论

3.1 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室管理的重要性

子宫肌瘤发病、病变进展与患者遗传因素、激素分泌紊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等有关[9]。目前,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方式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但手术存在一定风险[10],患者术后易受多种因素影响,有较强的应激反应,机体发生生理、病理上的改变,这些最终会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效果。同时,若机体HR、血压等指标不稳定,会明显加大手术的风险性,也会降低术后恢复效果。加之术后切口剧烈疼痛,诱发机体各功能异常,会导致手术切口愈合较差。因此临床认为加强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室管理至关重要。

3.2 手术室路径化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及舒适度

临床诊疗疾病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因素对自身疾病具有较大的影响[11],较多的学者关注到了此类问题。有报告称[12-13],负性情绪为诱发各类疾病的主要病因,同时负性情绪也是影响疾病治疗疗效、降低疾病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情绪能影响机体内分泌系统,反之内分泌系统改变也会直接影响到患者情绪[14]。已有报告称[15-16],内分泌系统和情绪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互相影响。负性情绪能让机体内分泌功能发生紊乱,而内分泌功能紊乱的状况也能进一步加重负性情绪,此两者出现恶性循环[17]。普遍来看,临床大部分患者在疾病诊疗过程中均存在负性情绪,不仅对疾病治疗疗效造成影响,并会降低远期疗效,诱发疾病复发,降低疾病预后等。因此,需重视患者心理状态和舒适性。王星等[18]认为手术室路径化护理可缓解子宫肌瘤手术患者负性情绪,正性调节机体应激反应,舒适性高。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SAS 评分、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GCQ 评分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以往采用的常规护理,多按照医生医嘱落实各项护理措施,缺乏主动性、针对性,护理效果不理想。手术室路径化护理干预具有全面性,为改善患者情绪和舒适度,护理中融入了积极的心理疏导,引导患者进行正念训练,让其在正念训练中调动其内心积极因素,协助其看到生活的美好,缓解负性情绪,调整心态,更好地配合此次诊疗。

3.3 手术室路径化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术后应激水平

腹腔镜手术凭借疗效好、微创等优势虽已成为目前治疗子宫肌瘤的首选且常用方式[19],但仍然无法避免手术对机体带来的创伤性。手术为机体发生应激反应的主要应激源,加之患者担忧手术,易发生负性情绪,在心理、生理应激共同作用下[20],兴奋交感神经,增高E、NE、Cor 等应激水平,体征波动,也对其术后恢复极为不利。有报告称[21],适度的应激反应能更好地调节机体损伤,但若应激反应过度则会显现出病理反应。张雯等[22]报告称,手术室路径化护理干预能减小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术后应激水平。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术后12 h观察组Cor、NE、E、HR 均低于对照组,表明手术室路径化护理干预也对患者机体应激指标有调节作用。分析原因,手术室路径化护理干预通过缓解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的负性情绪,降低心理方面对机体应激方面的影响,进而降低应激反应。此次护理中,术前访视环节重视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和对手术的认知程度,向其讲解手术知识,应用阶梯式心理护理疏导患者不良情绪,提升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降低了术前应激反应[23]。术前充分准备器械、药品、手术环境等,确保手术顺利实施,术中给予精细化护理,让护士正确、高效配合,术中合理摆放患者体位,加热冲洗液、输注液体,避免发生肢体麻木、低体温等并发症。术后疏导患者心理、指导注意事项等,让其保持良好心态,避免因负性情绪严重而诱发机体应激反应。

3.4 手术室路径化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术后快速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提示手术室路径化护理干预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病情恢复。同时,也有刘万红[23]、蒋薇薇等[24]、吕蕾等[25]学者认为重视手术室护理质量对术后并发症防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益。分析原因,相比于常规护理,手术室路径化护理干预能够提供更系统、全面的护理方案,以确保手术室内的各项护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为患者的康复奠定基础。为了保证手术室路径化护理干预的有效实施,护理团队成员需要紧密合作、分工明确,共同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以确保制定的护理干预方案有充分的依据,并能够有条不紊地实施各项护理措施。在手术前阶段,通过多种方式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和治疗方式的宣教以及心理护理,从而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提高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缓解患者可能存在的负面情绪,如焦虑、不安等,从而提升其对治疗的信心。此外,术前2 h 让患者服用葡萄糖溶液,可避免术中出现口渴、饥饿等不适症状,降低生理应激反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麻醉配合手术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但这也会增加患者低体温的风险。因此,手术室路径化护理干预中,术前将手术室的室内温度和湿度调至适宜状态,同时加温处理术中使用的冲洗液、输注液体,以保存体内热量,从而稳定生理指标,避免低体温症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促进术后的恢复过程[26-28]。此外,通过本研究结果可知,手术室路径化护理干预对良好护患关系的维护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等方面也有积极意义,此点与周彩云[29]学者研究结果一致,均认为重视手术室护理质量对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分析原因,手术室路径化护理干预所具备的全面性、精细化等优势,能让患者保持良好情绪,稳定术后机体应激反应,避免体征波动,并发症得到更好地防控,各项护理干预均对术后恢复产生正性作用,随之也就提升了患者对医护人员专业性、医院形象等方面的认识,进而改善了护患关系[30]。同时,病情恢复、心理状态良好等均直接或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接受手术室路径化护理干预,能让其在整个围术期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确保治疗舒适度,且可稳定机体应激指标,对术后恢复、控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较为有利。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之处,首先样本量较少,其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及可靠性受到一定限制;其次,由于手术室路径化护理干预是一个综合性的护理模式,其效果可能受到患者个体差异的影响,因此需要更大规模的研究来验证其影响的稳定性和普适性。未来的研究应该致力于扩大样本容量、建立统一的标准化操作流程、丰富结果评价指标,以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路径化护理干预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猜你喜欢
负性肌瘤手术室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大学生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