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为经脉之所聚”理论在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中的运用*

2024-03-22 07:43屈瑞汪庆庆凌美娟程红亮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2期
关键词:经脉咽部咽喉

屈瑞,汪庆庆,凌美娟,程红亮

1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合肥 230038

2 安徽省阜阳市中医医院 安徽阜阳 236000

3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临床研究所 安徽合肥 230061

中风后吞咽障碍多是由于脑组织损伤致使脑神经功能缺失,吞咽反射机制遭破坏,吞咽相关肌群功能丧失所致[1],极易并发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气道痉挛、口腔菌群易位等疾病。中风后并发吞咽障碍的概率高达22%~65%[2]。该病的诊疗措施中,针刺疗法运用广泛,疗效显著,备受信赖[3]。然针刺治疗方案尚未统一,临床疗效仍需进一步提高。导师程红亮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认为“脑-咽-脏腑”三位一体,共同协作完成吞咽运动,创新性提出“咽为经脉之所聚理论”,指出对于该病的针刺疗法应以“辨经”为“论治”的核心,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经过十余年不断探索,形成了针刺项部取穴+舌咽部取穴+辨经取穴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关键技术。基于此,本文将程师基于“咽为经脉之所聚”理论,运用“辨经论治”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诊疗思路汇总如下。

“脑-咽-脏腑”,三位一体

中医古籍中并无“中风后吞咽障碍”一名,多将其归属于“喑痱”“喉痹”“噎膈”等范畴。《诸病源候论》载有“喉痹者,喉里肿塞痹痛,水浆不得入也”。《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则有“ 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即吐涎”的描述。中风后出现吞咽困难、饮食难下,此为脑腑受损进而导致咽喉功能缺陷,出现一系列吞咽障碍的临床表现,这表明“咽”与“脑腑”关系密切,“咽”上承脑腑,受其濡养,任其支配。

《素问·太阴阳明论篇》:“喉主天气,咽主地气。”“咽”,在书中多意为“咽喉”,泛指咽喉部。“咽主地气”,后世注家杨上善、张介宾等人释云:咽出脾胃噫气,而脾主地;咽为胃系,受脾胃水谷之气而通于地。故言“咽”属胃系,为水谷入胃之路,承接饮食水谷精微之濡养,主消化。“喉主天地”,《灵枢·五味论》:“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出于肺,循喉咽”,简言之,“喉”属肺系,为气体出入之通道,主呼吸。正如《灵枢·忧惠元言》所述:“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故,“咽”下接肺胃,既是脏腑功能正常发挥的辅助部位,又是脏腑功能异常的体现场所。

因而,“脑-咽-脏腑”三者合为一体,以“咽”为桥梁,协同作用,促使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气血精微则以此为通路,营灌周身,统领四肢百骸,共同维系正常的吞咽运动。

论“咽为经脉之所聚”

咽上承脑腑,下连脏腑。程红亮主任医师在临床研究中提出“咽为经脉之所聚”理论,认为周身经脉循行过咽,全身脏腑、经脉气血精微皆能上达咽部,以滋养咽部,维持咽喉的正常吞咽功能。脏腑、经络功能紊乱,则影响咽喉功用;反之,咽喉有异,亦并现脏腑、经络疾患,它们互相影响,相互体现。

1 诸经异行,共汇咽喉

诸经走行路线皆不相同,咽部为众经络循行交会之所,十二经脉畅行汇合于咽,奇经八脉亦与咽直接或间接相连。典籍记载如下:正经之中,足太阴脾经“与舌相通,散于舌下”;手少阴心经“其支,自心,持咽”;足少阴肾经“持舌顺喉”;手太阳小肠经“循咽下膈”;足厥阴肝经“过咽喉”;手少阳三焦经“从膻中,入缺盆,上项”;足阳明胃经“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经别之内,“太阴心经之正,别渊腋少阴前,入肺散大肠,上至缺盆,行喉”,“足阳明之别上循在颈项,下络于咽喉”,“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足少阴“直者系舌本”,足少阳“上挟咽”,足太阴“上结于咽,贯舌本”。经筋结聚散络,“足阳明之筋……入口”,“手少阳之筋……连舌本”,“足太阳之筋……结舌本”,“手少阳之筋,当曲颊入系舌本”。奇经八脉,“任脉…沿腹至喉咙”,督脉者“分支进入喉咙……从少腹下方骨中央开始……绕嘴唇入咽喉”;冲脉“其分支从胸中上行,会咽喉”;阴蹻者“始于跟中……经人迎入喉咙”。咽者,经脉之所聚,诸经或直行过咽,或别络于咽,或内连行咽,将经络气血精微物质上输下达咽部,滋润营养咽喉,共主咽之正常功用。

2 经之所过,病之所现

正所谓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此亦是经脉所过,病之所现。《素问·缪刺》中说:“邪客形者,当先舍于皮毛”,经络受邪,功能失常,必于其循行部位出现相应变化,或是感觉异常,亦或是形态改变、色泽差异[4]。相应部位的变化,亦是对疾病的判断和经络的辨别。感觉变化可为寒热不适、疼痛麻木等异常感受,正如《内经》记载:“噎膈故气结于内……或寒或热”,噎膈之证可有寒热差异表现。形态改变则在经脉循行之处见皮下结节、条索状等阳性反应物,其不同表现对于疾病的性质及轻重缓急亦是一种提示,若结节、条索物柔软不痛,此为虚,反之坚硬疼痛则为实。而经络色泽改变亦是对疾病性质的反应,正如《灵枢·经脉》言:“诊察络脉,脉色青当寒痛,赤当有热……黑当久痹。”

3 分经辨证,其症各异

周身经脉均能直接或间接与咽部产生联系,一经病可见咽喉不利,经经合病亦可见咽部症候。《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言:“厥阴之胜……甚则呕吐,膈咽不通”,厥阴经脉气血逆乱,可见咽喉不通之症;《素问·阴阳别论篇》载有“三阳结,谓之膈”,三阳经气血积聚不畅,亦可见噎膈之症。经脉受邪,机体则于其所行之处产生相应病理改变,咽部可见吞咽不能。然各经属性各不相同,有其独特临床表现,因而吞咽障碍的症候表现各有差异(见表1)。各经络症候表现了然于胸,方能在中风后吞咽障碍诊疗过程中将“咽为经脉之所聚”理论与“辨经论治”方法有效结合,勿失最佳治疗时机。

表1 各经脉吞咽障碍症状特点

辨经论治中风后吞咽障碍

程师言“辨经论治”为辨病候、辨病位、辨经络三位一体,集病候表现、探病变部位、析病变经络,以此为基石,方能施针选穴。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确立了以项部取穴+舌咽部取穴+辨经取穴的治疗思路,临床上以“治咽十三穴”[5]为基础,加减化裁,精准治疗,效如桴鼓。程师选穴精巧,固有深意,临床诊疗思路清晰,以督任脉经穴为首选,脾胃肾经穴为次取,肝心经腧穴为辅助,灵活转换,恰当施行各种疗法,疗效优越。

1 首选督任经

督脉被称“阳脉之海”,其循行上行汇脑入喉,针刺督脉经穴可启阳通闭、通利咽喉;任脉为“阴脉之海”,“起于胞中……至咽喉”,充养全身阴经,针取任脉穴可滋阴生津、濡润咽喉。任督二脉,一前一后,一阴一阳,取之可平衡阴阳,调节气血。督脉之风府,中风首选穴之一,《灵枢·海论》:“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风府穴上连髓海,针之可醒神调髓,充养脑海,亦能祛外风熄内风,以利咽喉[6]。亦有相关研究表明,针刺风府穴可以活化孤束核咽下神经元,直达病所,针至效显[7-8]。任脉之廉泉又名舌本,深层位置即为舌根,可治“口噤,舌根急缩,下食难”,刺之可深达病所,以取得和营消壅、宣利咽喉之效。

2 次取脾胃肾

《素问·宣明论方》述:“舌强不能言乃肾脉微弱,气厥难至舌跟”,肾为先天之本,藏先天之精,《类经·卷七》曰:“精藏于肾,肾通于脑……故精成而后脑髓生。”肾经气血充盈,一方面有益于肾脏孕育精血,以充脑髓,另一方面肾经循行过咽,气血充盛则咽喉濡养有余。脑-咽-肾三者,以任督为桥梁,任督二脉胞宫出而与肾连,肾之精血以此充养髓海,彼此构建紧密联系[9-10]。肾之太溪为肾经气血汇聚之处,照海乃通阴跷脉之八脉交会穴,“阴跷照海膈喉咙”,刺二穴可激发肾气,鼓舞肾精,以利咽喉。脾胃者,后天之本,气血生化、气机转输有赖于脾胃的运行,脾胃经输布脾胃脏之精微,则吞咽无异。脾之三阴交汇肝脾肾三阴经之气血,滋肝脾肾三脏之阴精;胃之足三里,取之可鼓舞胃气,《素问·痿论篇》又有“治痿独取阳明”,有益于咽喉肌的恢复和功能锻炼。程师擅用芒针,取其针长深刺、作用迅速之效,足三里透三阴交为程师常用操作手法,意在沟通表里两经,助脾胃运转,使中焦气机升降适宜[11]。

3 辅取肝心经

中风之为病,常由内风引起。《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言:“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肝为风木之脏,肝阳亢盛于上,肝风内动,携痰、火、瘀、虚上扰清窍,脑腑气血阴阳逆乱,则发为中风。熄肝风则利脑腑,平肝风则通经脉。肝之太冲,肝经之原穴,乃“五脏禀承六腑水谷精微之要道”,取之可平降亢盛之肝阳、调和逆乱之肝气以利脑荣咽。心主身之血脉,经络气血运行有赖心气推动,《灵枢·经脉》云:“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心经又“系舌本”,故而鼓动心经经气一可使经气直达咽部,二可推动全身气血畅行以荣养四肢百骸。心包络穴之内关,通于阴维脉, 交会于任脉,刺之可调神导气、通利咽喉,亦有研究指出针刺内关既可增加心排血量,又能改善脑灌注量,有益于心脑恢复[12]。

结 语

临床上运用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方法多样,“辨经论治”疗法研究少有。在团队前期的研究过程中,已对任督二脉、肾经、脾经进行了相关探索,逐步形成规范化中风后吞咽障碍诊疗方案。程师强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要将“脑-咽-脏腑”三位一体理念贯穿始终,以咽为桥梁,沟通上下,联系内外,从整体掌握疾病属性。谨守“咽为经脉之所聚”理论,将经络循行路线、经络症候特点详记于心,以理论指导实践。在临床实施过程中将“辨病候、辨病位、辨经络”有机结合,三方集结,精确把握疾病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以准确“辨经论治”中风后吞咽障碍。然针刺治疗择穴配方亦是重点,程师将“项部取穴+舌咽部取穴+辨经取穴”汇聚一方。择穴首选督任经穴以平衡阴阳、调节气血,助全身脏腑经络之气散发;次取脾胃肾经穴以补养先后天之本,滋阴精化气血以养经活络;辅以肝心经穴以平肝阳养心神,促气血行灌周身以调神养髓。将芒针操作灵活运用于诊疗过程,巧思配巧穴,辨经合辨病,临床疗效优越。

猜你喜欢
经脉咽部咽喉
咽喉不适 试试这杯茶饮
从出土和传世早期经脉类文献中的疼痛病症看经脉理论的形成
电子鼻咽喉镜在腔镜甲状腺手术前的应用
中泰传统医学经脉系统比较探析*
家用小方治疗咽喉肿痛
咽部不适或是消化道疾病
老官山汉简《经脉书》初探
颏下岛状瓣修复老年口咽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
针刀针刺治疗中并发急性咽部出血死亡1例
咽部菌群在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