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桂术甘汤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对肺心病合并胃肠道动力障碍患者胃肠动力及TGF-α、VIP的影响

2024-03-22 07:56王冰敏陈海裕王时群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4年6期
关键词:桂术甘汤肺心病

王冰敏 陈海裕 王时群

(琼海市中医院中医内科,海南 琼海 517400)

肺心病也叫肺源性心脏病,是肺组织或肺动脉病变所造成的,急性发作时可引起胃肠道结构损伤,胃肠激素失衡,导致胃肠动力障碍,进而加剧呼吸疾病增加心力衰竭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中医将肺心病归为“痞满”范畴,肺病日久,肺脏肃降功能失常,脾虚则痰浊阻滞,中医治疗主要以采取“辛开苦降”提高气机,改善肺腑失常为原则〔2〕。既往研究显示,穴位贴敷疗法对胃肠动力障碍具有较好作用,且副反应少、损伤小。苓桂术甘汤对促进胃排空,改善胃肠运功具有积极作用〔3〕。血管活性肠肽(VIP)、转化生长因子(TGF)-α是评价胃肠功能的重要指标〔4〕。本研究评估苓桂术甘汤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对肺心病合并胃肠道动力障碍的疗效,观察其对患者胃肠症状、胃动力、胃肠功能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琼海市中医院收治的78例肺心病合并胃肠道动力障碍患者,其中男48例、女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其中观察组年龄45~70岁,平均(58.23±5.42)岁;男23例、女16例。对照组年龄46~73岁,平均(60.17±5.38)岁;男25例、女14例。两组年龄(t=1.586,P=0.117)、性别等基线资料平衡(χ2=0.617,P=0.642),具有可比性。

1.2诊断及纳排标准 胃肠动力障碍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5〕;胃肠动力障碍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痞满”章节,表现为呕吐肠鸣、反酸、口干口苦,舌苔腻微黄、脉弦。纳入标准:①符合《内科学》〔7〕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相关标准;②符合胃肠动力障碍中西医诊断标准;③临床资料完整;④患者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者;②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③合并其他肺部疾病或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者;④恶性心律失常;⑤认知障碍或沟通交流障碍者。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2019-KYLN-023)。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胃肠动力障碍药物治疗。使用噻托溴铵喷雾剂,1 吸/d、单硝酸异山梨酯(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517)20 mg,2次/d;口服氢氯噻氢(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20123386)25 mg,1次/d,螺内酯片(江苏长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493)40 mg,1次/d 进行对症治疗。然后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次,2次/d;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2片/次,3次/d;枸橼酸莫沙必利片5 mg /次,3次/d。连续治疗28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桂术甘汤结合穴位贴敷进行治疗。桂术甘汤药物组成:茯苓、炒白术各9 g,桂枝、炙甘草、赤芍各6 g,生黄芪60 g,当归尾12 g,地龙(去土)、川芎、红花、桃仁各3 g,加水煎至100 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将药房制成药丸贴敷于神闽、足三里、内关、中院。2 w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2个疗程。

1.4临床疗效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疗效标准,胃肠症状显著改善(症状改善70%以上);为显效;胃肠症状显著改善(症状改善40%~70%)为有效;胃肠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胃电节律变化情况比较 分别于治疗前后于卧位下以体表电极记录胃电图,观察患者正常胃慢波百分率、胃动过缓百分率和胃动过速百分率情况。

1.6胃肠道症状等级评分比较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胃肠道症状等级量表〔8〕(GSRS)评估胃肠道症状等级,量表5个维度(反流、腹痛、消化不良、腹泻和便秘),根据症状程度进行评分,1 分为最轻,7 分为最重,评分越高与症状越严重程度呈正比。

1.7心肺功能比较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心肺功能仪测定两组氧耗量(VO2)、每分钟通气量(VE)、二氧化碳生成量(VCO2)、呼吸商(RQ)水平,使用心脏彩超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

1.8胃肠功能比较 分别于治疗前后取患者空腹静脉血约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胃肠功能指标血清TGF-α、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VIP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裕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荷上海宏巨实业科技有限公司,根据其指标水平变化评估患者胃肠功能变化情况。

1.9生存质量总积分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9〕评估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共21个条目,每条0~5分,得分与生存质量呈反比。

1.10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独立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79.49%,其中显效12例、有效19例、无效8例)显著优于对照组(56.41%,其中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17例;χ2=4.768,P=0.029)。

2.2治疗前后两组胃电节律比较 治疗前,两组胃电节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正常胃慢波百分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而治疗后两组胃动过缓百分率、胃动过速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治疗前后两组胃肠道症状等级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胃肠道症状等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肠道症状等级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胃电节律及胃肠道症状等级评分比较

2.4治疗前后两组心肺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心肺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心肺功能较治疗前显著改善,VO2、VE、VCO2、RQ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而LVEF水平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心肺功能比较

2.5治疗前后两组胃肠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胃肠功能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TGF-α、VI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TGF-α、VIP水平高于对照组,I-FAB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6治疗前后两组生存质量总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生存质量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总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胃肠功能、生存质量总积分比较

3 讨 论

肺心病属“肺胀”范畴,肺主于气,肺气不利,鸣息不通则喘急水肿,水湿困脾,阴邪质重,“久病必瘀”进而导致慢性肺心病,因此中医主要采补气活血,祛瘀、利水之法进行治疗〔10〕。胃肠道功能障碍是肺心病常见并发症,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苓桂术甘汤具有活血祛瘀,理气通络之效果,可较好地改善胃肠功能和心肺功能〔11〕。配合穴位贴敷提高药方效果,大大提高了改善胃肠症状及胃肠动力恢复的治疗效果,进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效果显著。

本研究结果说明,苓桂术甘汤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可有效改善肺心病合并胃肠道动力障碍患者胃肠症状,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究其原因,GSRS评分与胃肠道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治疗后评分降低,胃肠道症状改善〔12〕。这主要是因为,苓桂术甘汤中茯苓、桂枝具有利湿、定心的功效,可行通调三焦水道之功改善肺不利,白术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甘草可与桂枝同用可发挥扶心阳而降冲的作用,中药发挥协同作用进而调节气机,理气治痰,通络活血,恢复消化道生理节律,进而促进胃肠功能恢复〔13〕。且现代药理学发现对穴位所处经络系统适当予以低电阻刺激,可促进药物发挥效果,故在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14〕。

本文结果说明,苓桂术甘汤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可有效改善肺心病合并胃肠道动力障碍患者胃电节律,促进胃动力恢复。究其原因,胃动力减慢是肺心病患者发生胃运动障碍的主要原因,正常胃慢波百分率是反映正常胃慢波节律的指标,<65%时表示胃电节律异常,治疗后正常胃慢波百分率明显升高,说明胃动力恢复,可促进胃肠运动,进而降低胃肠动力障碍发生风险〔15〕。因此,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促胃肠动力药物,可改善肺心病患者胃肠症状及胃运动功能。本文结果说明,苓桂术甘汤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可有效改善肺心病合并胃肠道动力障碍患者心肺功能。究其原因,脐血瘀滞,气机升降失调,痰瘀阻肺、肺失肃降进而导致肺通气异常,可引起心衰等呼吸系统疾病。苓桂术甘汤方中黄芪可促血行,祛瘀,当归尾活血,川芎、红花等可助当归尾祛瘀,进而通络活血,改善肺血管血流灌注及心肺功能〔16〕。

本文结果说明苓桂术甘汤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可有效改善肺心病合并胃肠道动力障碍患者胃肠功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究其原因,TGF-α是表皮生长因子家族中药成员,黏膜损伤时可刺激TGF-α合成、分泌,进而促进黏膜修复,其水平降低,可造成胃肠黏膜的损伤〔17〕。治疗后TGF-α水平升高,可促进胃黏膜修复,进而促进胃肠功能恢复。VIP具有调节胃液分泌、舒张胃肠道平滑肌的作用,有利于肺血管和支气管平滑肌舒张〔18〕。肺心病患者因本身存在肺血管压力增高,引起缺氧、营养不良,胃肠黏膜低灌流,进而导致黏膜上皮细胞损伤,黏膜通透性增加,脑肠肽分泌异常,VIP水平降低可能与病情变化有关,VIP水平降低其对胃肠道平滑肌的调节作用降低,进而导致胃肠运动异常,因此推测胃肠道症状和胃电节律紊乱与VIP水平降低有关,治疗后VIP水平升高,说明胃肠运动得到恢复〔19〕。I-FABP是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的一种细胞因子,当胃黏膜异常时可进入血液,此时血清I-FABP水平升高,其水平可反映胃肠道黏膜缺氧、损伤程度〔20〕。治疗后I-FABP水平降低,胃肠道黏膜功能得到恢复,促进胃肠功能正常。治疗后胃肠功能恢复主要是由于苓桂术甘汤结合穴位贴敷可增强脾的活动功能,进而促进消化吸收,改善黏膜受损,促进黏膜功能恢复,减轻胃肠道损伤〔21〕。胃肠症状、胃肠动力、胃肠功能恢复可促进治疗效果,减少胃肠动力障碍导致的相关疾病发生风险,进而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22〕。

综上,苓桂术甘汤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可有效改善肺心病合并胃肠道动力障碍患者胃肠症状、胃肠动力、胃肠功能及心肺功能,进而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效果值得肯定。

猜你喜欢
桂术甘汤肺心病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three decoctions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o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related tolllike receptors-mediated inflammations
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信必可都保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包热证)的疗效研究
桂苓味甘汤及加减方证条文辨析
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倍他司汀片治疗痰饮型眩晕的临床观察
苓桂术甘汤研究进展*
苓桂术甘汤联合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中医综合治疗对肺心病缓解期近期生存质量的临床观察
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肺心病的可行性研究
120例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肺心病中医病名的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