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管治疗术结合牙周基础治疗对老年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临床效果

2024-03-22 07:57孙璐谢志伟王艺颖刘思雨杨倩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4年6期
关键词:龈沟患牙牙髓

孙璐 谢志伟 王艺颖 刘思雨 杨倩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口腔科,山东 东营 257000)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作为目前临床工作中一类较为常见的口腔科疾病类型,主要是指牙周病在进展到晚期以后,牙髓组织出现包括厌氧菌在内的多种细菌混合性的感染,该病的临床症状及表现较为复杂多样,这也为牙周疾病的临床治疗、诊断及预后评估造成了一定难度,对患者口腔健康造成了较大影响〔1〕。目前临床工作中针对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治疗以根管治疗术为主,其不仅适用于牙髓坏死或牙根感染等疾病类型,且术后可尽可能保留牙齿,临床治疗时间也相对稳定〔2〕。但关于后续牙周的治疗如何选择合适的时机尚未确定,甚至鲜有报道〔3〕。本研究拟分析根管治疗术结合牙周基础治疗在不同治疗时机下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8月在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口腔科治疗的90例老年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均符合《牙周病学》〔4〕中关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诊断标准;③患牙牙周袋探诊的深度在6 mm以上,且患牙具有完整的牙冠及牙根,无龋齿、缺损或牙隐裂等损伤改变;④患牙近期出现急性炎症反应;⑤尚未出现牙髓体病变的牙体硬组织疾病者;对牙髓实施电活力检查结果出现异常者;实施X线片影像学结果可见牙槽骨存在明显的骨吸收或密度减低者;均知情同意本试验。排除标准:患牙部分有明显的外伤史;合并全身炎症疾病;进入本次研究前6个月内已接受了其他牙周治疗者;在进入研究前3个月内接受了抗菌药物治疗者;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临床资料缺失者。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两组均结合牙周基础对患者实施根管治疗术治疗:采用氧化氢溶液及生理盐水清洁患者口腔,采用根管测量仪测量并判断根管长度,随后采用扩锉牙组织直至根管能够操作的深度,随后对患处进行根管预备治疗,将其中吸干净直至干燥根管之后,采用热牙胶联合AH-plus糊剂以达到填充根管的目的〔5〕。对照组在根管治疗术后3 w实施牙周治疗,观察组在根管治疗术后1 w实施牙周治疗,具体方法:结合患者情况采用根面平整术及全口龈下刮术治疗,术前需要对患者实施局部麻醉处理,尽可能将牙石清除后,在根管治疗术对牙周袋进行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后填塞米诺环素处理。

1.3疗效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水平(AL)、牙龈退缩(RG)、菌斑指数(PLI)及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1)疗效评价标准〔6〕:经过治疗后牙齿松动情况显著改善(≥80%),炎症反应显著降低(>80%),未出现明显牙龈出血,牙槽骨吸收显著减少(≥80%)为显效;治疗后牙齿松动程度改善60%~80%,炎症反应状态改善60%~80%为有效;治疗后牙齿松动程度未得到改善,炎症状态无改善甚至加重,牙龈仍具有明显出血倾向,牙槽骨呈现出明显的进行性吸收趋势,牙周袋也明显变深为无效;显效+有效=总有效。(2)采用VA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根据患者主观对疼痛判断,得分0~10分,得分越高,疼痛越重〔7〕。(3)采用滤条纸缓慢插入到研究位点龈沟内,安静放置30 s后取出滤条纸,随后将其放置磷酸盐缓冲液(PBS)内,4 500 r/min离心12 min。移液器抽取上层清液后放置低温冰箱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量龈沟液炎症因子指标中白细胞介素(IL)-8、IL-6及IL-1β水平。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及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与对照组〔33例(73.33%);显效18例、有效15例、无效12例〕相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42例(93.33%);显效22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显著提高(χ2=6.480,P=0.011)。

2.2两组治疗前后VAS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VAS〔15.20±0.98)、(5.18±1.02)分〕无统计学差异(t=0.095,P=0.925);治疗后观察组〔(1.56±0.39)分〕低于对照组〔(2.66±0.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62,P=0.000)。

2.3两组治疗前后牙周指数对比 治疗前两组PD、AL、RG、PL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D值、AL值及PLI值显著低于对照组,RG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牙周指数对比

2.4两组治疗前后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IL-8、IL-6、IL-1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3 讨 论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作为牙科临床工作中一类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发生发展多集中在成年人中,且随着年龄不断增长,该病的发生率也呈现出不断升高的趋势〔8〕。研究显示,因为牙周根尖部存在根尖孔,且根管交通复杂,类型多样,会显著增加交叉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9〕。在目前临床工作中针对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治疗以根管治疗术为主,尽管在治疗该病时可获得可靠的效果,但治疗患牙的作用范围相对较广,但仍然需要在其基础上增加牙周治疗以达到改善牙周及牙髓整体情况的目的〔10〕。因此,针对牙周治疗的最佳治疗时机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总有效率较高,结果提示,在根管治疗术后1 w实施牙周治疗可获得更加突出的临床疗效,在改善牙齿松动及炎症反应、延缓牙槽骨吸收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1〕。在对比疼痛时可见,相对较早的实施牙周治疗能够早期清除牙周内的细菌,不仅有效避免病原微生物的持续感染,还可以清除残留毒素对牙根的刺激,减轻组织出血及水肿,由此降低疼痛程度〔12〕。PD、AL、RG、PLI被认为是目前用于评估牙齿及口腔健康的可靠指标,一旦上述指标出现异常,则说明患者的健康状况也受到了较大影响〔13〕。通过实施积极有效的牙周治疗对牙石进行有效清除,有效避免了牙龈萎缩及牙齿钙化等情况出现,也由此避免了致病菌在牙周内的过度滋生,维持更加稳定的口腔环境〔14〕。结合本次结果显示,通过采取术后牙周治疗会获得更好的效果。同时,根管治疗术后牙周治疗通过对IL-1β的过度分泌产生抑制作用,由此延缓牙周炎的进一步恶化及进展,对促进牙周炎的转归可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及效果。而IL-6作为一种多细胞的效应因子,可对各类细胞增殖发挥较强的促进作用,并积极参与骨吸收,促使口腔状态区域平衡,由此促使牙恢复正常的代谢状态。另外,IL-8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双向调节因子,其浓度也用于反映并评估牙周组织的验证代谢反应及状态,通过结合本次结果显示,根管治疗术后1 w实施牙周基础治疗可获得更好的改善效果,综合预后表现更佳,与既往研究报道基本一致〔15〕。

综上,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应用根管治疗术结合牙周基础治疗可获得突出的临床疗效,牙周疼痛程度明显降低,牙周指数及炎症反应均得到明显改善,整体预后较好。

猜你喜欢
龈沟患牙牙髓
用椅旁树脂嵌体/高嵌体在对第二磨牙远中龈下缺损进行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意向性牙再植治疗重度牙周炎患牙的临床研究
正畸治疗过程中支抗种植体周围龈沟液中IL-1β,IL-6,IL-8的研究
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牙周炎牙齿正畸加力前后龈沟液中RANKL和OPG的变化
Biodentine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牙髓牙周联合治疗逆行性牙髓炎的效果
牙周牙髓综合征92例的综合治疗
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2、IFN-γ、IL-4、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两种修复方法对已做根管治疗并单端游离缺失前磨牙折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