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犀草素减轻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损伤的作用机制

2024-03-22 07:56王玮杨淑媚罗丹李启祥尹合坤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4年6期
关键词:隐窝极化结肠

王玮 杨淑媚 罗丹 李启祥 尹合坤

(江门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广东 江门 529030)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复杂的慢性、免疫介导的炎症性肠病〔1〕。虽然目前针对UC的治疗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疗效,但长期药物治疗(如5-氨基水杨酸、激素等)会引起明显的副作用〔2〕。木犀草素(Lut)可在金银花、野菊花等多种植物中提取。Lut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和抗炎剂,可用于多种疾病治疗〔3〕。研究发现,Lut可通过调控细胞凋亡和自噬改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4〕。据报道,蛋白酪氨酸激酶(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3是机体重要的经典炎症通路,可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极化来抑制机体炎症反应〔5〕。推测Lut可能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调控巨噬细胞极化从而减轻UC损伤。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UC模型已被广泛使用〔6〕。本研究构建DSS诱导的UC小鼠模型,探讨Lut减轻小鼠UC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

1 材料和方法

1.1动物和试剂、仪器 80只8~10周龄、体质量21~25 g的SPF级雄性健康C57BL/6小鼠〔SCXK(京)2019-0009〕由北京维通利华公司提供。在(20~25)℃、40%~60%的相对湿度下饲养,自由进食、饮水。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Lut(491-70-3,纯度HPLC≥98%)、苏木素(H104306)、伊红染色液(E292725)购自上海Aladdin;DSS(42867-25G)购自美国Sigma;小鼠白细胞介素(IL)-6(PI326)、IL-1β(PI301)、IL-10(PI522)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PT51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购自上海BEYONTIME;抗体:磷酸化(p)-JAK2(ab32101,130 kD)、p-STAT3(ab267373,88 kD)、B细胞淋巴瘤(Bcl)-2相关X蛋白(Bax,ab32503,21 kD)、胱天蛋白酶(Caspase)-3(ab32351,32 kD)、Bcl-2(ab32124,26 kD)、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ab178945,131 kD)、精氨酸酶(Arg)-1(ab233548,35 kD)及β-Actin(ab8226,42 kD);TUNEL细胞凋亡原位检测试剂盒(SNM535-DUH)购自北京百奥莱博;JAK2抑制剂AG490(SIH-428-25MG-E)购自加拿大StressMarq。实验中所有涉及的引物均由上海生工合成。RM2125RTS石蜡切片、DMILLED荧光显微镜购自德国Leica;CFX 384多通道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仪、Universal Hood Ⅱ凝胶成像系统购自美国Bio-Rad。

1.2小鼠UC模型构建及分组 将80只小鼠分为4组(根据体质量微调,尽量使各组体质量均衡),每组20只,分别为Control组、DSS组、DSS+Lut组及DSS+AG490组。小鼠驯化3 d后开始处理,除Control组外,其余各组连续7 d给予溶于饮用水3% DSS诱导UC模型〔4〕。DSS+Lut组和DSS+AG490组小鼠经口灌胃给予Lut(50 mg/kg)〔6〕和AG490(10 mg/kg)〔5〕,连续7 d,1次/d,Control组和DSS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第8天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取结肠测量长度,再进行后续分析。每天对各组小鼠进行称重〔体质量下降率(%)=(原体质量-下降后的体质量)/原体质量×100%〕,采用疾病活动指数评价各组小鼠病情〔7〕。

1.3组织学分析 结肠组织用4%多聚甲醛固定进行石蜡包埋和连续切片(3.5 μm)。用苏木素和伊红染色,并使用Image-Pro Plus5.0系统获得图像。测量隐窝深度,对组织的结肠损伤进行评分〔8〕。评分范围为0~4分,无上皮损伤和炎症浸润0分;杯状细胞轻度减少和炎症浸润到隐窝1分;杯状细胞相对广泛减少和黏膜肌层炎症浸润2分;广泛杯状细胞减少,隐窝轻度减少,黏膜肌层广泛炎症浸润3分;隐窝广泛减少,黏膜下层炎症浸润4分。

1.4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检测巨噬细胞标志物iNOS、Arg-1的表达水平 加入Trizol试剂提取各组结肠组织总RNA并制备cDNA,经qRT-PCR仪检测iNOS、Arg-1 mRNA相对表达量引物序列(5′-3′)为:iNOS上游GGCAGCCTGTGAGACCTTTG,下游GCATTGGAAGTGAAGCGTTTC;Arg-1上游GGGAA-GACAGCAGAGGAGGT,下游TAGTCAGTCCCTGGC-TTATGG;GAPDH上游CCGCATCTTCTTGTGCAGT,下游GGCAACAATCTCCACTTTGC。

1.5ELISA检测炎症因子水平 采用ELISA测定结肠组织中促炎因子(IL-6、IL-1β和TNF-α)和抗炎因子(IL-10)水平,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6Western印迹检测JAK2/STAT3通路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 RIPA法提取结肠组织总蛋白,12%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蛋白并转至聚偏氟乙烯(PVDF)膜上,使用5%脱脂牛奶封闭2 h后添加一抗:iNOS、Arg-1、p-JAK2、p-STAT3、Bax、Caspase-3、Bcl-2及β-Actin,4 ℃隔夜孵育,隔天使用磷酸盐缓冲液(PBS)冲洗后,添加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山羊抗兔二抗孵育2 h,PBS冲洗后添加电化学发光(ECL)显色液显影,拍照。使用Quantity One软件分析灰度值。目的蛋白相对表达=目的蛋白条带灰度值/β-Actin条带灰度值。

1.7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 结肠组织用4%甲醛室温固定,洗涤、脱水、石蜡包埋,切成4 μm切片。按照TUNEL细胞凋亡原位检测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染色后呈棕色细胞核的细胞为TUNEL阳性细胞(即凋亡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对凋亡细胞进行统计。

1.8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t检验。

2 结 果

2.1Lut对DSS诱导UC损伤的影响 如表1、表2所示,与Control组相比,在饮用DSS第3天后小鼠体质量下降率逐渐明显升高(P<0.05),DSS组结肠组织长度显著缩短,疾病活动指数及隐窝深度均显著增加(P<0.05)。与DSS组相比,DSS+Lut组和DSS+AG490组体质量下降率显著降低,结肠组织长度显著加长,疾病活动指数及隐窝深度均显著降低(P<0.05)。

表1 各组体质量下降率

表2 各组结肠损伤指标

2.2Lut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如图1所示,Control组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排列整齐,结构完整;肠壁黏膜和隐窝结构完好,杯状细胞齐整;无中粒细胞浸润,无炎症表现。DSS组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排列紊乱;隐窝脓肿形成,杯状细胞耗竭;中性粒细胞浸润,有炎症体现;DSS+Lut组和DSS+AG490组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损伤得到一定的恢复;隐窝结构几乎复原,杯状细胞增多,结构恢复;中性粒细胞浸润降低,炎症得到有效改善。与Control组〔(0.35±0.03)分〕相比,DSS组具有更高的病理学评分〔(7.65±1.15)分;t=29.719,P<0.05〕;与DSS组相比,DSS+Lut组和DSS+AG490组病理学评分〔(3.96±0.84)、(3.71±0.62)分〕明显降低(t=15.022、16.040,均P<0.05)。

图1 各组结肠组织病理学(苏木素-伊红染色,×200)

2.3Lut对DSS诱导的结肠组织中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如图2、表3所示,与Control组相比,DSS组结肠组织中iNOS、Arg-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与DSS组相比,DSS+Lut组和DSS+AG490组结肠组织中iNO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Arg-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

图2 各组结肠组织中iNOS、Arg、Bax、Caspase-3、Bcl-2、p-JAK2、p-STAT3蛋白表达

2.4Lut对DSS诱导的结肠组织中炎症反应的影响 如表3所示,与Control组相比,DSS组结肠组织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显著增高,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DSS组相比,DSS+Lut组和DSS+AG490组结肠组织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IL-10水平明显增高(P<0.05)。

表3 各组结肠组织中iNOS、Arg-1 mRNA和蛋白表达及IL-6、IL-1β、TNF-α、IL-10水平比较

2.5Lut对DSS诱导的结肠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如图2、表4、图3所示,与Control组相比,DSS组结肠组织中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Bax与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DSS组相比,DSS+Lut组和DSS+AG490组结肠组织中细胞凋亡率显著减少,Bax与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Bcl-2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

表4 各组结肠组织中凋亡细胞与Bax、Caspase-3、Bcl-2、p-JAK2、p-STAT3蛋白表达比较

图3 各组细胞凋亡(TUNEL染色,×200)

2.6Lut对DSS诱导的结肠组织中JAK2/STAT3通路的影响 如图2、表4所示,与Control组相比,DSS组结肠组织中p-JAK2和p-STAT3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与DSS组相比,DSS+Lut组和DSS+AG490组结肠组织中p-JAK2和p-STAT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

3 讨 论

UC是由结直肠黏膜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引起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DSS是一种水溶性硫酸化多糖,可破坏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诱导UC,主要特征为结直肠溃疡、炎症细胞浸润及隐窝脓肿,是动物模型中诱发UC的理想选择〔4〕。本研究首次在小鼠模型上证明Lut可以减轻DSS诱导的小鼠UC损伤。Lut是一种多酚类黄铜化合物,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器官性炎症损伤〔3,4〕。然而,缺乏Lut在UC中的研究。本研究提示,Lut可以减轻DSS诱导的小鼠的UC损伤。大量炎症因子释放是UC进一步加重的重要原因〔9〕。本研究结果表明,DSS可促进小鼠UC的炎症反应,Lut可以减轻DSS诱导的炎症反应。研究表明,IL-6、IL-1β和TNF-α都是促炎因子,其表达上调表明机体炎症反应加重〔10〕。IL-10是一种抗炎因子,其表达下调表明机体炎症不能被抑制〔11〕。

研究表明,大量炎症介质刺激巨噬细胞极化为M1型巨噬细胞,是炎症反应进展的原因之一〔12〕。在机体免疫过程中,巨噬细胞被激活成M1和M2两种不同的极化表型〔13〕。其中M1型巨噬细胞主要分泌TNF-α、IL-1β及IL-6等炎症因子,具有促进炎症反应的作用;M2型巨噬细胞主要分泌IL-10等抗炎因子,抵抗机体炎症反应〔14〕。研究显示,iNOS是M1型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Arg-1是M2型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其表达水平增高表明巨噬细胞出现M1、M2型极化〔15〕。本研究表明,DSS可刺激机体产生炎症反应,促进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Lut通过抑制DSS诱导UC中M1巨噬细胞的极化,促进M2巨噬细胞的极化倾向,这与炎症因子表达改变的结果一致。

据报道,肠上皮细胞凋亡是导致肠黏膜屏障损伤和UC的重要病理特征〔16〕。正常情况下,Bcl-2和Bax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并相互调节,意味着一旦这种稳定状态被打破,可能会诱导细胞凋亡。Caspase-3被称为死亡蛋白酶,不仅是哺乳动物的关键蛋白酶,还是多种凋亡途径的关键下游效应物〔17〕。另外,已有研究显示,在UC动物模型中Bax和Caspase-3等凋亡相关蛋白显著增高,Bcl-2表达显著降低〔18〕。因此,改善细胞凋亡对UC治疗至关重要。本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18〕,提示Lut还可以抑制UC小鼠肠上皮细胞的凋亡。

本研究结果提示,Lut可以抑制UC小鼠中JAK2和STAT3的活化,Lut对小鼠UC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来实现的。本研究发现,Lut可能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调控巨噬细胞极化,从而减轻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损伤,因此它可能作为未来潜在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然而,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并未设计单独Lut组去探究Lut是否对健康小鼠存在影响;其次,由于实验开始之初并未找到合适的JAK2激动剂,故并未设计JAK2激动剂是否可以逆转来Lut对UC小鼠的保护作用。后续将针对以上不足重点探究,以完善Lut在UC中的保护机制。

猜你喜欢
隐窝极化结肠
认知能力、技术进步与就业极化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针刀松解、撬拨结合侧隐窝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双频带隔板极化器
基于PWM控制的新型极化电源设计与实现
成人心包后上隐窝128层螺旋CT表现及临床意义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护理体会
“泻剂结肠”的研究进展
腰椎间盘摘除术联合侧隐窝扩大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