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融入定向越野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

2024-03-25 03:57刘静如吴林珍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4期
关键词:越野定向长征

刘静如 吴林珍

西安邮电大学 陕西西安 710121

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问题和重要内容[1],《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将思政教育无缝隙贯穿至整个高等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形成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让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提升技能的同时,提升综合素养,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由此可见,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意义重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组成部分,它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象征[2]。为此,积极探索长征精神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对于赓续传承长征精神,启迪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行具有现实意义。大学阶段是人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塑造的重要时期,课程思政对于价值塑造、能力培养、成人成才都具有强大的教育、引导作用。

定向越野是一项军事色彩浓厚的运动项目,地图识别是课程的核心。地图在军队作战中是必备的武器,在长征行军、作战中,都必须依赖地图作为向导。这为长征精神融入定向越野课程提供了契合点。深入研究长征史,就像是一次全新的冒险之旅,它能够让人们体会到革命先辈的智慧和谋略,能够感受到纸上的风云变幻,能够洞悉战术的运作原理。在课程教学与实践中可以对长征地图史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长征史,显著发挥思政教学的特色和效果,帮助青年学子更好地了解和体会长征精神的内涵。在教学实践中,学生面对陌生的环境、复杂的地形,要进行地图识别、方位判断、路线决策,这对学生的体能、信念和意志都是极大的考验,这与红军战士凭顽强的意志爬雪山、过草地,越过各种艰难险阻,最终走完长征路如出一辙,可以说,长征是一场时间长、距离远、任务重、障碍重重的定向越野。

1 课程思政视域下长征精神融入定向越野课程的价值意蕴

自古以来,长征精神就深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它的力量源泉无尽,为国人的未来奠定了强大的精神支持[3]。弘扬这种奉献精神,既是我国的优秀传统,又是我国的历史任务,更是中华民族踏上新的征程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人的长征精神是共产党人红色信念的最佳表现,要以此为指导,不断践行“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把这种精神继承下来,发扬光大[4]。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采访定向越野专家教师的基础上,发现高校定向越野课程蕴含着许多与长征精神相关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与定向越野课程特征有机地结合,能够磨炼学生的强韧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集体担当和爱国情怀。因此,需将长征精神融入高校定向越野课程,挖掘长征精神对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引领价值,让学生了解长征知识,感受长征精神,培育并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1.1 突破自我,顽强拼搏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它激励着共产党人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以忠诚和热血来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是为了拯救国家、拯救人民,不惜付出一切的精神力量。当代部分大学生在科技高速进步和发展的冲击下,出现了思想意志薄弱,理想信念模糊,遇见困难和挫折就轻言放弃的现象。

定向越野作为一项户外体育运动,需要运动员在比赛中走过有茂密植被的山峰、跳过场地中作为障碍的石头或小沟壑、蹚过涓涓细流的小河,克服不同的障碍[5-6],完成目标点位的找寻。在寻点过程中,长时间的间歇运动会使身体产生诸多不适并且持续到比赛结束,这对身体和心理都是极大的考验。

此外,定向运动的形式多样,百米定向则多在公园、操场等地进行,场地有限,点位间的距离较近,跑动方向多变,有时也会反方向、交叉跑等,这个过程都需要用顽强的意志克服各种不适和困难,继续坚持,完成比赛。在寻找目标点中丢失站立点时,需要学生遵循否定之否定的哲学基本规律,沉着冷静,快速募集身体和心理技巧,重新阅读地图,确定自己的站立点,在面对一定压力的情况下不抛弃、不放弃。因此,在定向越野课程中融入长征精神,是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锤炼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的有效切入点。

1.2 团队合作,集体主义

红军的团结和拼搏精神,就像一条不断前行的河流,它的每一个支点都汇聚起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将集体主义的理念贯穿于每一个行动当中,红军精神不仅仅是一种信念,还是一种行动。红军战士也以生命为代价作出地图标注,在无路可走的地方相互协作,开辟出一条血路,始终把集体主义放在首位,通过共同奋斗,谱写了一段不朽的史诗。

定向越野团队赛、积分赛、接力赛一般是3 人或4人以团队形式进行,考验着学生团结协作和相互配合的能力。在课程学习中,以长征路线为导向,开展“重走长征路”活动,对长征革命精神进行解读,邀请革命前辈分享经验,让学生充分深入了解红军6.5万公里长征之路的艰苦,通过视频、图片等课程导入的方式,更具有叙事性且直观地带领学生感受翻过40余座山峰、踏过100余条河流的艰辛历程和革命精神,从而让学生自发产生家国情怀,形成积极争取的自主意识。培养大学生风雨同舟、精诚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运用到自身的学习、生活、工作当中。

1.3 家国情怀,爱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长征历程以其顽强的毅力和英雄气概令全球瞩目,它的伟大历程超越了任何时代,成为一座永恒的纪念碑,激励着后代继续前行[7]。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足见其对新时代青年的殷切期望。大学生群体是知识传播者的雏形、是一个国家乃至民族的希望,故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是一个国家教育必不可少的任务,它必须根植在各类课程中,润学生之爱国根基,使之成长为一个忠诚的爱国者。定向越野项目发生场地多是户外空间,定向越野课程在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有机结合的基础上,以历史的、国家的、民族的文化为基础,让学生以自然环境为抓手,触摸历史的文化发展脉络,将文化与课程融合,实现历史文化的传播与奋斗精神的传承[8]。因此,在定向越野课程中融入长征精神,可以使学生亲身感受一系列的长征故事,让学生了解长征知识,感受长征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 课程思政视域下长征精神融入定向越野课程的路径探索

2.1 长征精神融入定向越野课程的教学目标

明确课堂目标,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改革,提高课堂质量(见表1)。这些目标不仅可以指导教师进行课堂设计,还可以帮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管理,以及更有效地进行课堂评估。

表1 课程思政背景下长征精神融入定向越野课程的教学目标

只有确立明确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目标,才能让学生取得更佳的成绩。根据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体育课程的设置应当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技巧、身心素质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以满足当前的社会需要。社会在不同时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有所不同,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体育教学目标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3 个方面。根据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3 个领域进行目标设定,充分利用定向越野的独特价值,让大学生真正懂得长征精神的内涵,锻炼学生的顽强拼搏精神,并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2 长征精神融入定向越野课程的教学内容

定向越野课程包含着丰富的与长征精神相关的思政元素,因此,在选择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内容时,应该充分挖掘定向越野课程与长征精神相关的思政元素,最大化发挥定向越野课程的育人作用。

2.2.1 理论知识教学

对多所高校定向越野课程教师进行访谈,并总结自身定向越野的学习经验,发现受传统观点的影响,大多数体育教师更多地关注于训练学生的实战技巧,而忽略了提高他们的精神品质,如良好的责任心、团队合作精神、自我实践意识、自我价值观、自我实践能力,而这些精神品质都影响着学生的全面成长。因此,在课程思政视域下,要想让定向越野课程发挥思政元素价值,应融入长征精神,进行理论知识教学。首先,把长征精神的发展史、价值观及其重要性融入定向越野的理论知识中,并布置课后作业,写出对长征精神的理解,设置相应的板块并进行考核,体现课程思政的意义;其次,建立微信群,收录一些关于长征精神的精彩视频,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这一重要精神,搜集一些关于长征精神的最新科研成果,传递给大学生,并鼓励大学生在群里探讨,发表自己的体会和观点;最后,积极收集有价值的长征精神的信息,定期向学生提供有益的建议,丰富学生的理论认知水平,激励他们积极参与长征精神相关活动。

2.2.2 专业技能实践

在课程思政建设视域下,讲授基本技能,融入思政元素,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终极教学目标,是高校定向越野课程的基本教学重点。对多所高校定向越野课程教师进行访谈,并总结自身定向越野的学习经验后发现,定向越野课程的基本技能中蕴含丰富的长征精神思政元素(见表2)。

表2 长征精神融入定向越野课程思政元素

2.3 创新教学方法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课堂形式和方式已然落后。研究表明,在健美操课程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学习和教师互动都更加便捷,实验班学生成绩提高更明显,由此可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9]。

长征精神融入高校定向越野课程,要求教师以崭新的教学方法作为载体,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掌握运动技能、感受体育的乐趣,进而深度理解长征精神的价值意蕴。一直以来,受制于传统的教学方法,高校定向越野课堂的呈现形式较为单一,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10]。当学生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够得到激发和发挥时,长征精神自然也无法融入。

因此,定向越野课程在高校也要创新教学方法。例如,在课前依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相关长征精神知识,将零散的思政元素进行系统梳理,提炼核心的、易于呈现的思政元素,创建“定向越野专业知识+长征精神知识”课前预习课件库和试题库。教师通过学生的知识预习和预习阶段的内容考核,检验学生对预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此方法既能让教师检验学生预习程度,督促学生以问题为导向接受课程内容,又能让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提前分析学情,更针对性地补充或调整课程内容。雨课堂数字平台能够在后台记录查阅时间、页码数和学生课程任务完成情况,为教师班级管理、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平时成绩考核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将思政教育前移,结合线下专业技能教学,以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方法来实现全程育人。

2.4 多元教学评价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以及对专家定向教师的访谈发现,目前在高校定向越野课程中,体育教学评价仍然采用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内容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过程3个方面,忽视了学生的体育思想品德评价,并且没有合理的评价体系。随着课程思政的提出,课程的评价方式也有了新要求,教师要创新课程评价方法,使评价方式多元化、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注重学生思政素养、技能水平和体质健康评价的内在统一。

在完善评价体系后,还需明确评价指标,要细化标准,发挥评价体系的反向激励作用,有效调动学生的运动潜力,让学生不断突破自我。因此,在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定向越野课程评价体系可以从以下方面优化:在理论考试中加入长征精神内涵和体育品德模块,使学生从理论上掌握长征精神内涵和了解蕴含的思政元素;在技能考查中加入过程性评价,对表现出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大学生,适当提高过程评价分数。

3 结语

将长征精神融入定向越野课程思政,是落实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切实作为,也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能够显著增强学生对长征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有助于学生在定向越野课程学习中更好地理解与认识长征精神的内涵,并将其转化为个人内在德行,切实提升思政育人的效果。

猜你喜欢
越野定向长征
北京越野BJ60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北汽越野独立
偏序集上的相对定向集及其应用
定向越野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BRP独行侠 换装越野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
定向驯化筛选耐毒酵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