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与引领: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回望与思考

2024-03-25 10:22王洁陶丽霞袁珍珍杜艳爱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图书馆评估标准

王洁 陶丽霞 袁珍珍 杜艳爱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绩效和成效集成的公共图书馆评估理论与评估标准创新研究”(19ATQ002)研究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24-01-02

摘  要:

文章立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和高质量、专业化强引领的新环境,从评估标准研制、评估宣讲培训、正式评估工作、评估工作总结的评估全流程出发,对第七次评估工作进行了回望与反思,总结了此次评估工作所取得的成就,肯定了评估工作在缩小图书馆事业区域发展差异、创新评估工作手段中发挥的作用,同时希望评估结果能够得到充分应用,评估工作可以不断创新,继续助力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腾飞。

关键词:

法治环境;第七次评估;公共图书馆;图书馆评估;评估思考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136(2024)02-0010-09

Rule of Law and Guidance: A Review and Reflection on the Seventh National Evaluation and Grading of Public Libraries above the County Level

WANG Jie,TAO Lixia,YUAN Zhenzhen,DU Yanai

Abstract:

Based on the Public Library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new environment of the strong guidance of high quality and specialization,this paper reviews and reflects on the seventh national public library evaluation and rating work from the whole process of evaluation,which includes evaluation standard development,evaluation propaganda training,formal evaluation work and evaluation work summary.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chievements made in this evaluation work,and affirms the role of the evaluation work in narrowing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differences of librarianship and innovating the evaluation methods.Simultaneously,it hopes that the evaluation results can be fully applied,and the evaluation work can be continuously innovated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ianship in China.

Keywords:

legal environment;the seventh national evaluation;public library;library evaluation;evaluation thinking

2022年5月26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文化和旅游部负责统筹本次评估定级的整体工作,中国图书馆学会负责配合评估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1]。受疫情影响,第七次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自2018年开启至2023年末结束,历时约5年。回望整个评估流程,各级文化和旅游管理部门、各级图书馆学会、各级公共图书馆、评估专家组均积极筹备开展评估工作。从评估工作调研至评估标准研制,再至评估宣讲培训,直至最后正式评估工作全部实施完成,均是在法治化思想的引领下,精简、专业的评估指标体系的指导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评估手段完成的。这不仅是对传统评估方法的一大突破,也是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的一次应变之举。反思评估全过程,我国第七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暴露出的不足也为我国图书馆事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此次评估不仅是对公共图书馆事业当前状态的一次全面审视,也是对其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重要指引。通过此次评估,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公共图书馆新时代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其转型升级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1  以法为纲——评估标准研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以下简称:《公共图书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不仅从国家法律层面明确了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定位,还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让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从评估标准研制至正式评估工作完成的一系列评估实践有法可依。

1.1  营造法治环境,评估有法可依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公共图书馆法》的相继颁布,体现了国家层面对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视[2]。这两部法律的出台,对于确保公共图书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尤其是2018年1月1日《公共图书馆法》的正式实施,标志着包括评估工作在内的公共图书馆事业进入法治化时代,这为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更为公共图书馆的评估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治基础,并创建了有法可依的新环境。该法第四十七条要求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对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进行考核”,这一规定为国家和各省组织的公共图书馆评估提供了法律依据,使评估工作不仅有法可依,而且更加规范化、系统化。政府可以依据《公共图书馆法》来研制评估指标,组织评估工作,并通过评估来促进《公共图书馆法》的贯彻实施[3]。第七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指标在设置上进行了重大改革,新增了以往不曾涉及的20多项指标,如“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法律保障”“专业技术人员占比”等。它们均脱胎于《公共图书馆法》《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等近几年颁布的一系列法律及政策文件对公共图书馆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图书馆专业诸多标准的规定[4]。这些新指标的加入,不仅提升了评估的全面性和专业性,更凸顯了评估工作的法治化特色。它们还将推动公共图书馆在法治轨道上更加高效、有序地发展,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1.2  专家充分论证,引领评估方向

在第七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研制过程中,政府、学界与业界的图书馆(学)专家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交流,这不仅是一个信息和观点的互换过程,更是一个集合和提炼专业智慧的过程。它涉及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效结合,以及如何通过专业知识引领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指引第七次全国公共图书馆的评估方向。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专家们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沟通方式,在保证交流效率的同时,也确保了更广泛地参与和更深入地讨论。通过召开现场工作会议和网络视频会议,专家们对评估标准文本进行了系统、深入、充分地论证,这种论证过程不仅是对现有标准的评估和修订,更是一种相互启发和共同探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专家们共同探讨了如何制定既适应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当前发展现状,又能引领未来发展方向的评估标准指标体系。这种指标体系不仅要符合国内实际情况,还应具有前瞻性,同时需考虑到数据统计的可操作性。在2021年7月召开的第七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标准研制工作会上,专家们明确了第七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的总体思路、工作安排和工作要求。他们立足于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在借鉴第六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评估方式、评估内容、指标数量、数据采集、评分标准划定、图书馆定级等问题广泛交流了意见,提出了建议,对标准的框架和体例进行了讨论[5]。通过这些讨论,标准的制定更加贴近实际,更能反映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在会议之后,专家们又多次进行了线上讨论,对评估标准进行了深入地提炼、创新与完善。反复讨论与完善保证了评估标准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先进性,而且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最终确保评估标准的制定和应用能够真正发挥效用、提升效能。

1.3  优化评估指标,精简评估体系

在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中,评估指标的制定及其体系的构建是核心环节。专家们在第七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采取了继承与创新并重的策略,致力于打造更加精简、高效且专业的评估标准。该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首先,继承部分评估指标。第七次评估标准的制定沿用了第六次评估的三大模块形制,保留了第六次评估标准的整体框架与部分指标内容,這一措施旨在保留并强化那些经实践证明有效,并得到专家普遍认可的评估指标。同时,根据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新趋势和新需求,对这些指标进行了必要的精简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图书馆服务的现代化和多样化需求。这样做不仅避免了在指标研制上的重复工作,而且能够利用先前评估工作中经过实践检验而积累的宝贵经验。其次,精炼评估指标体系。相较于第六次评估,第七次评估标准在保证全面性的前提下进行了大幅度的精简,如儿童馆评估标准由三套压缩至一套,成人省、市、县三级图书馆评估指标数量缩减了近一半(见表1)。这一改革响应了2021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评估定级标准研制工作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领导提出的明确要求,即为基层图书馆减负,评估指标贵精不贵多。精炼后的评估指标体系不仅能够满足评估需求,发挥评估效用,还减少了参评图书馆的评估压力和工作量。最后,凸显评估专业性质。第七次评估标准指标体系在确保基本涵盖公共图书馆所有关键业务内容的同时,更加注重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专业化,这一点在公共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中尤为重要[4]。评估工作通过科学制定评估标准与合理设置指标体系,推动了公共图书馆的专业化发展。评估指标涵盖了图书馆馆藏、服务、管理及馆员队伍等多个方面,全面考核并促进了图书馆各个领域的专业化发展。

1.4  智能平台助力,升级评估手段

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是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评估方式是影响评估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科学高效的评估手段可以更好地发挥评估功能,并在保证评估工作顺利完成的同时,提升评估效率。评估手段与平台的创新是精炼评估工作、提升评估效率的重要方式。自第六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开始,中国图书馆学会委托第三方信息公司开发了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管理服务系统,标志着我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由传统手工评估阶段迈向自动化与智能化评估阶段。该评估系统具有自动数据采集与评分功能,实现了线上数据填报、材料报送、材料审核、专家评分等一系列评估工作的信息化管理。

基于第六次评估的经验,在第七次评估定级中,该系统得到进一步完善与优化,以更好地适应新一轮评估的要求。公共图书馆在评估过程中,需依据评估系统与评估标准的要求,将各项评估材料上传至评估系统,随后,评估专家登录该系统,综合系统自动评分及各参评馆报送的评估材料进行线上审核与打分,是为初评;实地评估时,专家团队将对相关评估材料进行现场审核与检验,是为复评与终评。这种信息化的公共图书馆评估方式,将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传统公共图书馆评估流程,实现了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由传统纸质、手工评估方式向现代化、数字化的智能评估方式转变[6]。

2  多途并进——评估宣讲培训

正式评估前的培训宣讲工作能够为各级公共图书馆参与评估工作提供理论说明与实践操作的双重指导,对于各级参评图书馆透彻理解标准,促进评估标准落地具有重要作用。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图书馆学会、公共图书馆邀请评估专家,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进行专题讲座和答疑解惑,旨在帮助参评馆和相关工作人员深入理解评估,有效部署评估工作。

2.1  正式发布评估通知

为了有效推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并充分发挥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用、以评促效的作用,2022年5月26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通知》,对评估工作的评估范围、评估标准、评估方式、职责分工、时间安排、工作要求六部分作了全面阐述与详细说明[1]。评估标准包括省级公共图书馆,副省级、地市级(含直辖市所辖区县)公共图书馆,县级公共图书馆及少年儿童图书馆的等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四套体系,确保了对不同级别图书馆的针对性评估。评估工作的正式通知明确了评估工作开展的细节,而且为组建评估专家队伍和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际评估工作提供了文件和标准依据。在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评估通知后,各省份根据省内实际情况,制定了本省开展评估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例如,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根据《通知》内容,结合本省实际,制定发布了《福建省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实施方案》,为在省内开展第七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提供了详细且具体的指导准则。该举措不仅展现了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的积极响应,也反映了地方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专业化发展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些地方实施方案的出台,为全国范围内的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实践案例。

2.2  举办全国性宣讲培训

在第七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过程中,全国性宣讲培训工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环节工作不仅为政府、图书馆学会与公共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传授了有关评估工作的专业知识,还为他们提供了一次深度学习与交流的机会。2022年7月15日至8月7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中国图书馆学会克服新冠疫情的不利影响,成功举办了线上全国副省级及以下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培训班。此次培训班邀请了六位业内具有深厚造诣的专家,就第七次评估标准和系统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地讲解与分析(见表2)[7]。来自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含少儿馆)的评估定级工作人员,以及省级公共图书馆与省图书馆学会的负责人共计7100余人参加了培训。在此基础上,后又进一步举办了多场全国性的评估培训。这些培训旨在为评估工作相关人员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指导,不仅增强了评估工作的规范性和系统性,还促进了图书馆学领域内的知识共享与专业成长。通过详细解释评估标准中各指标的设立原则和内涵,明确了评估定级工作的目标导向、思路和要求。参与人员通过这些培训提高了对评估标准的理解和掌握,学习到了如何进行自查自核与有效材料填报,为顺利开展评估定级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2.3  开展区域性宣讲培训

在第七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的背景下,区域性宣讲培训活动的实施对于提升评估效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各省级文化和旅游部门的主导作用在于确立评估工作的核心地位,并精确部署相关活动。这一策略不仅体现了宏观层面上对图书馆评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也彰显了对执行细节的深入关注。为了明确评估工作的重要性,部署区域内评估的具体工作,各省文化和旅游厅纷纷牵头组织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宣讲培训活动(见表3)。具体来说,首先,明确评估工作的具体安排。各省的评估宣讲培训活动讲解了第七次公共馆图书馆评估定级的工作安排和工作要求,明确了评估定级工作中各阶段重要的时间节点及注意事项,为确保评估工作的标准化和系统化奠定了基础。其次,讲解评估标准和评估系统的使用。各省邀请评估专家对各级图书馆评估标准进行了专业、详尽的解读,对评估材料填报、提交等工作进行讨论答疑,以便各级图书馆能够顺畅地操作评估系统,配合开展評估工作。此外,各省评估培训活动对于帮助各级图书馆吃透弄懂评估标准,做好线上线下参评、迎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地方层面,各市、县文化和旅游局针对当地实际情况举办评估培训活动,进一步具体解读评估标准,推进地方评估工作。

3  上下联动——正式评估工作

在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推进中,各省、市、县的文化和旅游部门紧密围绕《通知》文件精神及各自的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实现了上下联动与协同合作。这些部门积极组织和协调本省、市、县三级图书馆的评估工作,确保了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

3.1  市、县级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

市、县级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是一个系统性、多层次的过程,涉及多个阶段和众多评估维度。为了确保评估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准确性,市、县级公共图书馆评估按照如下流程进行:首先,各市、县参评馆在市、县文化和旅游部门的监督下,完成平台注册、自查自评、数据填报以及线上服务满意度测评。这一阶段的核心是确保图书馆能够对自身的服务质量、资源配置和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自我评估和反思。自查自评不仅是一个数据收集的过程,更是一个自我提升和完善的过程。接下来,由各市、县文化和旅游部门审核本市、县参评馆填报的资料,这一步骤关键在于确保数据填报的规范性与准确性,同时确保所提供的佐证材料完整有序。之后,各市级文化和旅游部门根据评分标准和细则,组织评估组对本地的县级馆开展评估,这一环节要求评估组不仅要审核评估结果,还要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一、二、三级图书馆的建议名单。此外,还需要向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图书馆学会报送本地区评估工作总结、评估结果汇总表以及本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报告。这一阶段的评估工作不仅是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检验,也是对其社会价值和影响力的评价。最后,省文化和旅游厅根据评分标准和细则,组织评估专家组对副省级、地市级馆进行评估,并抽评部分县级馆,这一阶段的工作包括审核全省评估结果,并提出全省一、二、三级图书馆的建议名单。同时,将全省评估工作总结报告发送至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和中国图书馆学会。在这个过程中,省文化和旅游厅不仅要统筹组织全省评估定级工作,还要指导各地有序推进本地评估工作。以苏州图书馆和苏州工业园区图书馆为例,2023年2月10日,苏州市评估专家组一行对苏州工业园区图书馆进行了实地复评,详细了解了园区图书馆自2018年以来的服务效能、业务能力和保障条件等内容,听取相关工作汇报,现场抽检评估材料,并面对面进行了评估疑点问题的重点沟通。2023年2月20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估专家组一行五人至苏州图书馆开展实地检查考核工作。专家组通过听取现场汇报,以及看现场、审台账等,对评估定级工作进行了检查,最后就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通过上述多层级、精细化的评估流程,第七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不仅展示了法治的引领作用,而且为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升和公共文化服务的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3.2  省级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

自2023年5月起,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了包括带队领导、评估组组长、评估专家与联络员的评估团队,负责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实地评估定级工作。具体评估工作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线上评估阶段。评估组对省级公共图书馆填报入系统中的评估材料进行评分。二是实地评估阶段。评估组深入省级公共图书馆,详细了解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业务能力、保障条件等方面的建设发展及自评工作情况,听取本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和此次评估定级工作总体情况汇报。之后实地考察各馆,根据评估标准,对照评估要求,仔细审阅核查评估材料及相关佐证材料,其间评估组还就有关方面工作情况进行现场交流,具体了解图书馆的日常运营和管理情况。此外,评估组还随机抽查市、县级图书馆的评估工作。考察结束后,评估组召开评估意见反馈会,明确省级公共图书馆与省内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对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指导意见。以江苏省省级公共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为例,2023年5月17日至19日,文化和旅游部第六评估组前往南京图书馆开展实地评估检查。评估组通过实地查看、随机提问、审阅资料等方式,对南京图书馆阵地服务、业务建设、馆藏资源、活动开展、地方文献、馆舍运行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地评估,包括对照评估标准对各项数据指标及相关佐证材料逐一进行检查核实,并在江苏省第七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汇报会上提出了实地评估的详细反馈意见。

4  以终为始——评估工作总结

随着2023年12月28日评估结果的发布,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落下帷幕,此时对本次评估工作进行全面回望与深刻思考,一方面,肯定评估期内各级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成就与评估工作的促进效果;另一方面,发现各级公共图书馆存在的问题与评估工作本身的不足,为各级公共图书馆的继续发展,以及评估工作的经验教训总结提供反馈。此次评估工作虽已结束,却也是各级公共图书馆继续进步、再次出发的新起点。各级公共图书馆在未来的发展中,应以评估为契机,深入分析并积极响应评估专家提出的建议,改进存在的问题,不断向行业内的优秀典范学习,促进自身的持续成长和进步。

4.1  多方协同发力,推进事业高质量发展

回望第七次评估,其过程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疫情影响,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现场会议、现场培训、实地评估等工作都因为疫情而不得不调整行程、转变方式或延期。但总体来看,在各级主管部门、公共图书馆、图书馆学会以及评估专家组的共同努力下,评估工作不仅克服了疫情的种种不良影响,开展并完成了各项评估工作,还取得了显著成绩,有力推进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进程。在评估工作斐然成绩的背后,是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引导,各级公共图书馆克服困难保发展的坚定信心和不懈努力,以及社会公众对图书馆工作的大力支持和认可。我国图书馆事业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完善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8],更好地适应了新时代要求。具体来看,与第六次评估结果相比,第七次评估结果显示,上等级馆数量总体有所增长,尤其是一级馆数量增长明显,涨幅超过三分之一,占所有上等级馆数量近一半,同时有不少三级馆升级成为二级馆,凸显了我国图书馆事业迅速发展与高质量发展之特色(见表4)。

4.2  推进均衡发展,缩小区域间发展差异

第七次公共图书馆评估结果显示,我国在推进东中西部图书馆事业均衡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一进展直接反映在东中西部地区上等级馆数量的增长上(见表5)。

表5数据显示,相较于第六次评估结果,东中西部上等级馆数量均有所增长,而西部地区上等级馆数量增长最多,且二级馆增长率为三区域最高,可见西部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呈提升之势。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的实施,不仅促进了区域间与区域内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进步,更推进了区域间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均衡发展,缩小了区域间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差距,对我国图书馆事业补齐短板、整体提升、协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我国西部图书馆事业虽然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相较于东中部,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如一级馆数量等方面。提升西部图书馆一级馆与二级馆数量,推进西部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成为继续推进我国图书馆事业区域均衡发展的关键。

4.3  创新评估手段,线上线下评估方式结合

在第七次公共图书馆评估中,评估工作组展现了卓越的创新能力和适应性,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评估方式巧妙地融入评估全流程,接受了疫情带来的挑战,同时显著提高了评估的效率和质量。这一评估模式的核心在于高效结合了两种评估方式的优势:线上评估的便捷性与线下评估的深度。在标准研制阶段,专家团队通过线下会议深入讨论,同时利用线上视频会议,超越了面对面交流的局限,确保了标准的全面性和科学性。这种模式不仅增强了标准制定的专业性,还提升了参与各方的沟通效率。在宣讲培训阶段,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与图书馆学会同样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不仅减少了参培人员的奔波辛苦,极大地拓展了培训的覆盖范围,还增加了培训内容的可访问性和灵活性。在正式评估阶段,参评图书馆通过评估系统线上填报、提交评估数据,并准备线下实地评估相关材料,评估组在系统中审核材料并评分后,再到当地进行实地评估。全流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评估模式为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各级图书馆学会、参评图书馆与评估组带来了操作上的便利,也成为第七次公共图书馆评估中创新评估手段的亮点。总体来看,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评估模式不仅展示了评估团队对于新形势下评估工作的深刻理解和创新能力,也為未来评估工作提供了一个高效、灵活、全面的新模式,是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的一大创新和进步。

4.4  成果转化应用,评估结果应充分利用

2023年11月1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上等级馆名单。同年12月28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发布《关于公布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上等级馆名单的通知》。评估定级不仅仅是对图书馆在服务效能、业务能力和保障条件等方面综合实力的反映,更是对其未来发展能力的全面考量。评估结果不仅是衡量图书馆建设和发展水平的直接和明显指标[9],也是完善公共图书馆奖励机制的重要举措。它为图书馆提供了自我反思和改进的机会,同时也为政府、文化和旅游部门制定图书馆发展策略和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重要依据。如第七次评估过程中暴露出部分图书馆存在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经费保障需要加强、馆员研究能力需要提升等问题,就会引起评估成绩不佳的图书馆深

思,并为其借鉴评估成绩优异的图书馆的经验和做法提供了机会,以求有针对性地提升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为此,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可以组建由图书馆学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组成的辅导访视团队,为这些图书馆提供针对性的工作辅导和改进建议,激励他们不断改进。同时,成绩不佳的图书馆也应及时选派馆员到评估成绩优异的图书馆交流参访,学习办馆经验[10]。政府部门可以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图书馆的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和技术升级政策,以促进服务的均衡化和现代化。此外,将评估结果公开,可以提高图书馆的透明度和社会责任感,激励图书馆与社区的互动与合作,进一步发挥其在文化传播、教育普及等方面的社会功能。因此,这些评估成果的转化不应局限于对现状的评价,更应作为推动图书馆服务持续优化和社会功能充分发挥的重要指南。

4.5  启程拓路开新,助力事业再上新台阶

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在我国文化建设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根本目的在于创新图书馆管理模式,强化各功能要素的综合作用,进而拓宽服务领域并提升服务品质。迄今为止,我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已经完成七次,这七次评估已经证明了其在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方面的多重价值,特别是在图书馆建设、管理优化、服务创新、效率提高等多个层面发挥了显著作用,起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用、以评促效”的推动作用。随着我国图书馆事业的迅速发展,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在持续革新中展现出新的活力和方向,在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同时,力求充分发挥评估效用,刺激发展活力,助力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再上新台阶。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应当更加注重大评估思维的树立与应用,将评估作为一种动态、连续的过程,而非单一的结果。这意味着在完成评估之后,应加强对评估结果的分析、总结以及反馈,以促进图书馆的持续改进和创新。同时,公共图书馆的评估工作需要引入更为先进和多元的评估理念与方法,如实行更加个性化、专项化的评估方式,注重评估成效和实用价值的体现等。未来,我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还应拓路开新、再次启程,进一步加强对公共图书馆评估经验的交流学习;引入先进的评估思想与方法,如积极探索开展单项评估、个性评估,并注重成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应用;提供稳定的评估环境,及时调整组织管理,引导资源合理配置,通过坚实的评估保障读者权益和服务质量。

5  结语

自1994年原文化部首次发起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活动以来,至今已举办七次,逐渐成为我国图书馆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效能评价的关键机制,发挥着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用、以评促效的积极作用。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活动的深远意义不仅在于对图书馆发展内外部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以确定其服务是否充分满足了社会公众的需求,更在于通过评估激发主管部门对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关注,发现并解决保障条件、服务效能、业务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公共图书馆整体环境和服务水平的提升。随着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体制机制的日益完善,评估工作也应在《公共图书馆法》的指导下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形成常态化、动态化评估趋势,不断引领图书馆事业走向健康、科学、专业的前进之路。

参考文献:

[1]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的通知[EB/OL].

(2022-05-26)

[2023-11-18].https://zwgk.mct.gov.cn/zfxxgkml/ggfw/202206/t20220602_933319.html.

[2]杨凡.省级公共图书馆第七次评估定级中的新认知[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43(6):39-42,61.

[3]柯平,潘雨亭,張海梅.机遇与挑战:第七次公共图书馆评估的环境与意义[J].图书馆杂志,2023,42(3):9-15.

[4]周德明.以评估工作助推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第七次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研制专家周德明访谈[J].图书馆杂志,2023,42(3):4-8.

[5]第七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标准研制工作会召开[EB/OL].

(2021-08-04)

[2023-11-18].https://www.lsc.org.cn/cns/contents/1121/15336.html.

[6]刘旭青,柯平,刘文宁.公共图书馆评估信息化[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7(5): 8-17.

[7]全国副省级及以下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培训班线上成功举办[EB/OL].(2022-08-08)[2023-11-18].https://www.lsc.org.cn/cns/contents/1184/15529.html.

[8]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23-11-18].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3/23/content_5595153.htm?eqid=ae2189da000ec6750000000564 577ec0&eqid=8731c0d1000ae03d00000006647ae702.

[9]柯平,刘旭青,邹金汇.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用:第六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回顾与思考[J].图书与情报,2018(1):37-48.

[10]王洁,柯平.区域激励式评估:台湾全地区公共图书馆评估经验及其启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2(12):5-12.

作者简介:

王洁(1993— ),女,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博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知识管理、图书馆管理、公共文化服务。

陶丽霞(1980— ),女,硕士,讲师,任职于长治医学院健康管理系。研究方向:知识管理、健康信息管理。

袁珍珍(1991—  ),女,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博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知识管理、图书馆管理、公共文化服务。

杜艳爱(1989— ),女,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博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知识管理、图书馆管理、公共文化服务。

猜你喜欢
图书馆评估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图书馆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评估依据
去图书馆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最终评估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