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育人路径研究

2024-03-26 00:39姜思羽赵小彦李心雨
江苏科技信息 2024年3期
关键词:双创育人图书馆

姜思羽,赵小彦,李心雨

(1.蚌埠医科大学 图书馆,安徽 蚌埠 233000;2.蚌埠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3.蚌埠医科大学 公共基础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0 引言

为了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2012年教育部提出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随后国务院、教育部等出台系列文件以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1]。

高校是青年学生培养的基地,图书馆是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不但拓展了传统图书馆的运营和服务模式,更极大地发挥了高校图书馆在时代背景下的综合价值,贴合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的相关要求[2-3]。创新创业(以下简称“双创”)是“三全育人”理念的具体实践。图书馆利用优势(资源、软硬件、人力等),开拓工作格局,创新服务机制,通过双创工作,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有效提升图书馆建设水平,最大限度发挥图书馆的育人功能。基于大学生“双创”的重要意义,蚌埠医科大学图书馆积极响应并落实国家政策,从大学生培养实际出发,以“双创”为契机,分析图书馆服务“双创”的工作思路,探索出高校图书馆“双创”服务工作机制。

1 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双创”研究概述

2005年,惠苏平[4]就高校图书馆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其服务育人的职能提出了一些看法。以“高校图书馆”“创新创业”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23年9月26日,共检索到407条结果。最早成果出现在2010年,以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科技创新与素质拓展中的作用[5]为切入点进行研究。2012年,蒙宏叶[6]提出高校图书馆的素质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起到促进作用。2017年,国家提出“三全育人”的要求,从发文趋势看,相关成果2018年达到峰值,年发文量98篇。关注度较高的研究成果主要为“创客空间”。2017年,李朝晖等[7]从“众创”的角度分析中美高校在创客空间的建设情况、发展趋势等,提出了智慧服务模式的概念。从高校图书馆育人的角度分析,2016年,邓腾彬等[8]指出,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市场情报为数据支撑,图书馆要做好定位发挥优势,为大学生“双创”活动提供助力;2017年,吕阳[9]通过对全球驾驭变革特征的探索以及图书馆资源优势的分析,提出了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在高校“双创”教育中的作用。随着教育部“大思政课”建设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研究着眼于育人路径:2023年,刘宁静等[10]从图书馆服务育人的四大体系框架中分析了育人的策略;赵小彦等[11]重构了信息素养的教育新模式,提出服务联合教学的嵌入式服务。目前,学者的研究成果中,一方面主要集中在创客空间的建设,另一方面着重于理论研究图书馆在“双创”及“育人”方面的路径探索,在双创育人实践或案例研究方面相对薄弱。

2 高校图书馆服务“双创”思路探索

目前,高校图书馆采用各种方式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如信息检索课程、入馆教育等,大学生更期待高校图书馆不再局限于提供学科专业知识的数据库资源服务[3],而是能够针对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的需求,如市场分析、用户需求、国家政策解析、计划书撰写技巧等,提供更精准的信息和服务,即从用户(学生)的需求出发,在整个“双创”过程中提供知识服务,其具有及时性和精准性等特点[12]。

以蚌埠医科大学为例,经过7年的实践探索,总结馆员在指导“双创”工作中的经验,形成“服务:教书+育人”的工作模式。图书馆以“教书”为抓手,在教书中拓展育人服务,不断探索实践经验,拓展育人路径。

2.1 “教”“学”相长

馆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育教学。以教研室为依托,通过“医学信息检索”课程,授课对象涵盖所有在校本科和研究生,在课程中注重学生“双创”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激发学生“双创”意识,营造“双创”氛围,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馆员结合教学及指导“双创”项目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开阔工作思路,提升自身知识储备和业务能力。

2.2 育人有方

图书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服务”的根本宗旨,将育人理念融入工作中,助推“三全育人”向纵深发展。首先,根据馆员结合自身所长,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如技术部馆员指导团队参加各类数学建模大赛,学科服务部馆员指导学生参加信息素养大赛等。其次,因材施教,结合项目学生团队成员的特点,突出学生自身特点,如指导科研能力强的学生撰写科研论文或调研报告,发挥学生编程的兴趣特长申请软件著作权等。最后,培养学生管理者,让其直接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给予学生适当的自由和责任,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2.3 加强建设

图书馆建设与“双创”建设是双向促进的关系。“双创”项目的开展需要图书馆在人力投入、资源建设、硬件保障等多方面提供支持,同时全面的保障能更好地促进“双创”实践的开展。一方面,“双创”项目解决读者所需,如通过项目建设“沉浸式自修室”,既满足读者阅读学习需求,又加强了馆舍空间设计。另一方面,阅读推广工作与“双创”项目结合,使阅读推广工作形式更加多样,学生参与度越来越高,如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诵读,学生团队选取“有声经典”“视频故事”等多种形式展现。“双创”项目的实施促进图书馆在馆舍建设、资源建设、导师团队建设中更贴合读者(学生)的需求,实现“精准”服务。

3 高校图书馆“双创”案例分析

3.1 “双创”案例实施路径

以蚌埠医科大学为例,将理论思路付诸实践。图书馆“服务+育人”工作与教研室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由图书馆学科服务部牵头组织开展“双创”工作,各部门有机融合,具体实施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蚌埠医科大学“双创”案例实施路径

“双创”项目的开展为图书馆各项工作注入新活力,大大提高了各类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在“双创”团队中孵化各类比赛作品。

学科服务部统筹“双创”各项工作,申报之初负责项目团队组建和遴选,项目申报保证团队与指导教师的一对一对接以及申报材料撰写的总体指导,同时要负责获批项目定期推进以及结项工作;技术部为“双创”团队在资源建设、技术保障上提供支持,同时积极组织相关团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办公室及流通部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作用,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图书馆各项工作,另一方面以学生团队为抓手,有效推动各类活动尤其是阅读推广活动开展。

3.2 “双创”案例建设内容分析

3.2.1 “双创”团队建设

为了给“双创”工作提供更有力的资源和服务保障,图书馆积极调整人才战略规划,组建具有图书馆特色的导师团队,帮助学生解决其在“双创”中遇到的问题。(1)增强馆员服务及“双创”意识,将“双创”项目与工作内容结合,开阔工作思路;(2)聘请校内外优秀的创业者或企业家,融入图书馆导师团队中,提升团队的综合素养;(3)与校内其他部门联合(如与外语教研室联合培养学生,在各类外研社英语阅读活动中屡获佳绩),共同探索“文化育人”。

3.2.2 工作流程规范建设

为确保整体工作推进的节奏和方向,制定合理的工作流程显得尤为重要。规范合理的工作流程既能保证工作有效开展,提高管理效率,也能有效地推动项目进展。“双创”工作有其鲜明的工作节奏,依据“动员(每年2~3月)→组队(3月)→指导与申报(4~5月)→推进与结项(7月至结项)”的步骤有条不紊开展相关工作,如此有助于图书馆从整体把控“双创”工作,并收到良好效果。图书馆馆员自申报启动到项目结项全过程参与,全方位指导,真正做到了“三全育人”,保证项目既开花也结果。

3.2.3 文化品牌建设

一个鲜活的文化品牌,能起到内聚人心、外塑形象的作用。图书馆的品牌是图书馆的形象和拳头,建立良好的形象有利于图书馆进行长期稳定的价值输出。自2016年起,图书馆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屡获佳绩。2020年“智慧书院”国家级项目获批,成立“悬壶书院”,书院打造了沉浸式自修室,开设校内二手书店,开发了线上图书馆,其个性化服务贴近用户,受众面广,深受学生喜爱。以“悬壶书院”项目为契机,打造信息素养、“双创”等系列品牌讲座,2023年以来增添“悬壶书院|日签”,成立“双创工作室”,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文化名片——悬壶。以“悬壶”打造品牌,将“双创”项目与品牌建设相结合,提高图书馆文化品牌的知名度以及与师生的黏性。

3.3 “双创”案例成果分析

3.3.1 “双创”项目概况

图书馆紧抓“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有利机遇,科学谋划、精心准备,以教学与服务为抓手,加大延伸服务范围,增强学生信息深层次分析能力、新媒体运用能力,摆脱专业思维定式束缚,“双创”获批项目数量及质量显著提升。截至2023年,获批各级各类“双创”项目28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9项、校级13项。

3.3.2 “双创”成果概况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图书馆拓宽大学生“双创”项目实施路线,开拓成果形式,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双创”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发现,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的尝试,可以形成以点带面的多样化实践形式,进而催生多元化成果。通过对项目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发现项目成果形式不局限于论文,逐渐形成应用型(企业、工作室等)、研究型(论文、调研报告)、活动型(活动、比赛)、媒体型(公众号、视频号)4大类综合实践成果。

4 “双创”驱动下高校图书馆育人建设策略

4.1 营造氛围,激活学生

学生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的重要群体之一,在现有形势下,图书馆结合自身工作内容,将“三全育人”工作融入其中,这就要求工作内容要保持与学生的黏性。依托教学,因材施教,通过项目实施,以点带面多样化实践。以“教学”为推手,增强学生信息深层次分析能力、新媒体运用能力,营造良好的“双创”氛围,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有助于育人工作的全面展开。

4.2 加强图书馆软硬件建设、团队建设

“双创”与图书馆工作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双创”工作促进图书馆资源建设、硬件建设,提升馆员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在资源建设和硬件保障方面,图书馆需要解学生所需,加大相关资源的建设,同时在团队建设中,要突破思维定式,加强与校内其他部门的合作,探索“文化育人”。“双创”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吸纳社会力量,为工作拓宽视野。

4.3 加强文化品牌建设

树立图书馆良好品牌形象,充分展现图书馆人的理论自信、建设自信、文化自信。“双创”项目的获批以及多元化的成果,使工作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将认可转化为知名度与影响力,树立文化品牌,通过品牌的辐射力,进一步促进“双创”工作以及图书馆各项工作开展。

5 结语

就高校图书馆而言,挖掘其育人功能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有正向作用;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双创”工作有其优势和特色,也是图书馆文化担当、高校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以蚌埠医科大学图书馆为例,图书馆将教书育人与创新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结合时代特征,立足图书馆,开展“双创”工作,深化育人阵地建设,实现图书馆建设与“双创”项目“共赢”,进一步打开图书馆育人工作格局。

猜你喜欢
双创育人图书馆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图书馆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双新双创
去图书馆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