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知识服务探究

2024-03-26 00:39
江苏科技信息 2024年3期
关键词:图书馆资源环境

陶 丽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江苏 无锡 214153)

1 泛在知识环境的概念及由来

2003年1月,美国密歇根大学数字图书馆项目的负责人丹尼尔·阿金斯带领他的“蓝带委员会”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 提交了一份名为《通过Cyberinfrastructure实现科学和工程革命》的报告。该报告提议建立一项大规模的、交互的、全球合作的Advanced Cyberinfrastructure Program,以应对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NII)面临的挑战[1];同年6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召开名为“未来的浪潮:后数字图书馆的未来(Wave of the Future NSF Post Digital Library Futures Workshop)”研讨会。会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发表的论文《知识在信息中迷失》(Knowledge Lost in Information)中,第一次正式提出泛在知识环境(Ubiquitous Knowledge Environments,UKEs)[2]。

泛在知识环境是由网络设施、硬件、软件、信息资源、人等有机组成的新一代科技知识基础结构,是未来知识型社会的一种综合的、全面的、数字化信息基础设施[3]。泛在知识环境中,信息空间、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三者有机融合,联动互通,信息无所不在,知识自由传播,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和知识的获取与处理。

2 泛在知识环境的特点

2.1 泛在性

首先是信息泛在。泛在化网络环境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极大便利,借助网络,信息实现了跨越国界、跨越区域、跨越时间的无限制任意传播。无限量的信息汇聚形成庞大的信息链和信息网,信息链与信息网的形成,又极大地丰富了信息量,进而促进了知识的更新与传播。信息无处不在,知识无时不有,成为这一环境的主要特点[4]。其次是信息需求泛在。用户的信息需求不再受到时空与地域的制约,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表达信息需求,都可以方便快捷地查找、浏览、获取与存储信息,泛在化信息需求成为常态。

2.2 智能性

泛在化信息环境基于泛在化网络环境和用户的泛在化信息需求而产生。用户在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手环等各种新型智能终端设备获取信息时,智能终端也在借助大数据、云计算、无线通信、射频识别等技术,实时感知和采集用户周围的环境数据,分析用户潜在需求,并以最方便、快捷和个性化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5]。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应用,智能终端的智能化程度将进一步增强,信息获取与处理的智能性特点愈发明显[6]。

2.3 多样性

与传统资源相比,泛在知识环境下,文献资源的定义更加宽泛,不仅包括传统的纸质资源,也包括各类网络资源、联机式网络数据库、镜像数据库、光盘数据库、自建数据库、电子出版物、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电子报纸等资源[7]。资源类型也由单一的文本格式转向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格式并存。信息获取方式也从纸质阅读向着有声阅读、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变迁。资源多样性是泛在化知识环境的显著特点。

2.4 交互性

交互性是指泛在知识环境中,用户不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还可以与信息源进行交流互动。信息源也会根据用户的意见与反馈,及时改进调整信息服务。信息获取与提供成为信息源与用户之间双向选择与交流的结果。随着信息交流与交换程度的加深,用户与信息源之间的互动学习、借鉴和交流将成为常态,泛在知识环境必定是信息源与用户两者共建的结果。

3 泛在知识环境对图书馆的影响

泛在知识环境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首先,图书馆的竞争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在传统知识环境中,图书馆是资源与知识获取和传播的中心,是信息需求者必不可少的媒介,居于信息链的核心地位[5]。泛在知识环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意义上信息传播和交流模式,依托网络,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从单向的线性模式变成了复杂的网络模式。在这种新型的网络模式中,搜索引擎日渐兴盛,成为用户信息获取的首要途径;“两微一端”等新型信息平台层出不穷,成为用户信息发布的主要渠道;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逐渐兴起,成为高质量数字资源的主要集中场所;各类知识出版商和数据库商逐步完成了学术信息的挖掘与整合,成为提供专业化信息的主要平台;开放性期刊与开放性储存库内容越来越丰富,成为免费学术交流的主要环境。新型的网络模式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成为信息的提供者、使用者和传播者,都可以发挥信息获取、存储、传播、整合与交流作用。图书馆作为信息与知识集中地的优势逐渐弱化,面临的竞争环境越发复杂。其次,用户对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网络的不断普及,各类查找、获取和存储信息的设备应运而生,人们处于一个信息无所不在的环境,查找与获取信息已经成为一项基本技能。但人们的信息组织、管理和利用能力没有得到相应提升,因此,很容易被湮没在信息的海洋,却忍受着知识的饥渴。面对这种尴尬局面,人们对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传统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检索、查找与获取服务相比,人们更需要图书馆提供信息组织、揭示、整合与挖掘服务,从而让自己能更有效地集中有限精力处理和利用信息。因此,泛在知识环境下的图书馆不仅是信息和知识的存储地,还是信息组织与揭示的中心,是能有效地促进用户利用信息、生成知识的场所。为此,图书馆必须改变传统的被动服务模式,主动开展个性化、知识化和学科化服务,提供契合用户需求的综合化、专业化和个性化的知识服务,方能在泛在知识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

泛在知识环境为图书馆发展带来了机遇。首先,丰富了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内涵。泛在知识环境中,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彻底开放了信息传播与交流环节,为图书馆资源建设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在全新的信息环境中,图书馆的资源不再局限于纸质资源,各种电子出版物、数据库、光盘资源、软件资源等都成了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格式从单一的文本资源,向着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并存的方向发展。资源建设方式也借由网络而变得便捷,在线文献调查、网络平台采访、联机编目变得普遍,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服务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性增强。可以说,泛在知识环境有力地提高了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服务内涵与质量,为图书馆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赋予了新的能量,图书馆将成为纸质与电子、实体与数字、虚拟与现实相融合的综合体。其次,健全了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信息与知识的泛在化,资源获取渠道的多样化,动摇了图书馆资源巨头的地位,促使图书馆改变被动的服务理念,图书馆开始提倡“以人为本,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服务观念。从顺应用户需求的角度,开展服务建设,将传统形式的文献载体与新型的数字存储载体相结合,既履行承载传统知识的使命,又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满足用户无限发展的信息需求。从人性化的角度,开展空间服务,将馆藏空间作为重要的服务载体,为用户提供集娱乐休闲、学习科研为一体的沉浸式信息环境,让用户尽情畅游知识海洋,体验全新阅读感受。图书馆从单一的资源服务扩展到集滋养精神、补给文化、辅助学习、促进研究、助力创新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中心。最后,规范了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为适应泛在知识环境,图书馆必将打破传统的“重资源,轻人文;重管理,轻服务;重形式,轻实效”的管理模式,建立高效规范的管理模式,提供灵活、高效的服务,以满足用户多样性、个性化和综合化的信息需求。图书馆将改变长久以来服务对象范围狭窄,信息资源单一,服务流程烦琐的状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重视用户体验与感受,重视管理理念的更新,重视服务创新,重视馆员发展。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改变,势必为图书馆健康发展提供强大而有力的支撑。

4 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知识服务原则

4.1 以人为本

图书馆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围绕用户需求,倾听用户意见,关注用户成长。泛在知识环境下,每位用户都可能成为知识的生产者、制造者与传播者。图书馆以促进用户知识增长,关心用户心灵成长,满足用户心理需求为目标,利用馆内资源,营造终身学习的环境氛围,为用户自身成长提供有力支持,让用户在图书馆中享受精神世界成长的快乐。图书馆不仅是信息的提供者、知识的传播者,还是用户精神世界的依赖者与缔造者。图书馆将服务融入用户的个人成长之中,与用户之间搭建起牢固的互动关系,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

4.2 互动参与

泛在知识环境下,无线网络、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运用,有力地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从传统意义的文献提供、信息检索、参考咨询,扩展到了用户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性大幅度提高,用户不仅可以通过电脑、平板、手机等智能终端进行信息检索及获取,还可以借助“两微一端”平台,与图书馆员沟通、交流与互动,及时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用户的互动参与成为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重要建设目标,用户主导、用户参与、用户分享、用户创造的良好互动局面由此形成。

4.3 协同合作

泛在知识环境下,信息与知识的海量增长让单个图书馆的信息保障能力有所下降,构建泛在化的资源及服务体系成为图书馆满足用户综合化、个性化信息需求的必要保障。(1)图书馆之间可以结成联盟,进行优势互补,从而实现资源及服务的全面保障。(2)图书馆可以与数据库商合作,借助数据库商的技术力量,开发与挖掘馆藏资源与服务,进而提升服务能力。(3)图书馆内部需要打破原有的格局,开展协同合作。比如,重新调配馆内人员,组建不同功能的特色服务团队,提供灵活多变的服务内容,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或者打破原有的空间格局,建立信息共享区、沉浸式阅读体验区、兴趣学习区、精品阅读区、红色文化宣讲区等不同功能片区,以此丰富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总而言之,通过协同合作,不断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与水平,是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重要目标。

5 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知识服务内容

随着泛在知识环境下,用户信息获取与利用能力的提升,个性化需求愈加明显,图书馆也应根据用户在生活、学习、工作和科研中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不同的服务方案,切实履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可以从提供不同层次的知识服务着手。如针对需要基础类知识服务的初级用户,图书馆可以提供讲座宣传、信息素养培训、在线电子教学等基础类知识服务。针对有明确信息需求与目标的中级用户,图书馆提供定题推送、专题报道、跟踪服务等拓展类知识服务。针对有着明确研究方向与重点资深级知识服务用户,图书馆需要切入他们的研究领域与方向,提供专业化的个性服务,甚至可以点对点、一对一的拓展类知识服务。

泛在知识环境中,用户获取信息的能力虽然在不断提升,但也很容易迷失在庞杂多样的信息海洋之中。为此,图书馆必须利用自身资源整合与挖掘的优势,为有着不同信息需求的用户提供不同深度的知识服务,让知识服务切中用户需求重点,发挥有效功能。根据用户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结合泛在知识环境特点和技术、知识服务流程和知识服务内容,以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为目标,为用户提供不同深度的知识服务。

按照初级用户、中级用户和高级用户的不同信息需求,泛在知识环境下的图书馆知识服务也分3个层次展开,分别为基础类服务、拓展类服务和延伸类服务,如图1所示。基础类知识服务主要依托馆藏文献资源,以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为主要目标,面向全体用户,开展以学科建设为主的知识服务,包括参考咨询服务、资源推广服务、文献推送服务、学科导航服务、专业文献整合服务、学科前沿报道服务等在内的知识服务。

图1 基于用户需求的知识服务内容

拓展类服务是基于基础类的知识服务,结合用户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对基础类知识服务内容进行拓展与细化。拓展类知识服务主要面向有明确需求内容与目标的中级用户,用户能够大致表达自己信息需求,因此,拓展层的知识服务必须体现用户的参与性、交互性。拓展类知识服务以培训、教学、课程指导为主,包括信息素养培训、电子资源宣讲、学术讲座培训、在线教学、定题服务、课题跟踪、学科指南等。拓展类知识服务是对图书馆知识服务业务的宣传与推广,是与用户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拓展类服务的有效开展有助于用户参与更深层次的延伸类知识服务。

延伸类知识服务侧重于创新知识服务内容,挖掘知识服务深度,主要面向信息意识较强,信息需求明确,且具有一定学术素养和科研经验的资深级知识服务用户。延伸类知识服务主要通过融入用户科研过程,提升用户科研创新能力为目的,开展嵌入式知识服务。延伸类知识服务根据用户具体需求而定,以培训指导、分析推送、跟踪响应为主,包括主题内容分析、专题定制推送、专题跟踪报道等,体现泛在知识环境下知识服务的专业化、个性化特色。

6 结语

泛在知识环境极大丰富了知识内容,拓宽了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手段,用户阅读习惯与阅读需求也因此产生了极大变化。处于泛在知识环境中的图书馆,必须紧跟时代发展与变迁的脚步,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以持续有效地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质量与效率为标准,不断调整当前知识服务的模式与内容,不断探索知识服务新领域和服务新内容,及时为用户提供精准化的、个性化的知识信息,真正体现图书馆信息中心的价值与地位。

猜你喜欢
图书馆资源环境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资源回收
图书馆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