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慧图书馆的研究路径及热点趋势研究

2024-03-26 00:39刘婷婷
江苏科技信息 2024年3期
关键词:聚类人工智能智慧

肇 诚,刘婷婷

(国家图书馆,北京 100081)

0 引言

2001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 发行月刊《智慧图书馆通讯》(SmartLibraryNewsletter) ,密切关注智慧图书馆领域的发展热点及趋势[1]。2003 年,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开始提供智慧图书馆服务,Aittola等[2]对智慧图书馆进行了研究,他认为智慧图书馆是不受空间限制、基于“位置感知”的移动图书馆。国内对智慧图书馆的研究起步于2009年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以后;2010年,严栋[3]研究认为,智慧图书馆是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图书馆相结合的产物。自此,智慧图书馆研究在国内日渐火热,并逐渐渗透到图书馆的诸多领域。为了全面掌握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的现状,笔者利用CiteSpace分析软件对我国智慧图书馆领域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以期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的是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开发的CiteSpace 6.2R6版本软件,对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的智慧图书馆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出智慧图书馆研究文献的作者、机构、主题、关键词知识图谱,揭示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的发展进程、研究热点和前沿,以期作为该领域未来发展的参考。

1.2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采集自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检索策略设计为主题词=“智慧图书馆”,匹配模式“精确”,检索日期为2009年1月1日—2023年12月1日。选择核心期刊作为文献来源,获得1 206篇相关文献,再次通过手工筛选去重、去除无关的文献,最终获得775篇文献,并将文献导入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作者合作知识图谱分析

使用CiteSpace软件对775篇文献的作者合作情况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得到结果如图1所示。“N”代表节点,即作者出现的位置节点,作者名字的字号越大,表明该作者在所有数据中出现的频率越高;“E”代表连线,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作者之间的联系,连线越粗,说明他们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频率越高,由此可以看出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4]。由图1可以看出,节点数最大的学者有邵波、杨新涯等作者;部分作者间的连线较多,分别形成了邵波、杨新涯、刘慧等作者合作网络,但作者合作网络结构较少,单独节点数量明显居多数。

图1 作者合作共现知识网络图谱

通过CiteSpace软件导出作者合作情况数据并截取前10位高被引作者引用、年份、姓名信息,得到结果表1所示。其中,邵波、杨新涯、王世伟、杨文建等作者发表的文章被引用较多。结合图1与表1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学者对智慧图书馆领域的研究中心性较低,缺少合作,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较少,处于单核心的发展模式,亟待加强合作。

表1 前10位高被引作者信息

2.2 研究机构合作知识图谱分布分析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研究机构合作情况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得到机构共现知识图谱(见图2),字号越大的机构名称意味着该机构在全部数据中出现频次越高。“E”表示连线,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机构之间的关联,连线的粗细程度与其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频率高低成正相关。图2中形成了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上海图书馆等多个网络中心节点。

图2 机构共现知识图谱

借助CiteSpace软件绘制研究机构信息表(见表2)。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和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发文量明显高于其他机构。整体上高校对智慧图书馆的研究热情明显高于公共图书馆。

表2 发文量前10机构信息

3 智慧图书馆研究主题分析

3.1 智慧图书馆主题脉络分析

CiteSpace软件的时空聚类图可以呈现特定研究主题的发展脉络,通过对智慧图书馆研究主题的发展脉络分析,可以了解该研究领域的历史进程、发展轨迹和预测未来发展方向[5]。通过对智慧图书馆2009—2023年发文量进行统计,得到智慧图书馆研究文献年发文量趋势图(见图3)。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智慧图书馆研究领域的时空聚类视图,得到结果如图4所示。结合图3和图4可以看出,对智慧图书馆领域的研究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图3 智慧图书馆研究文献年发文量趋势

图4 智慧图书馆领域演进路径聚类视

3.1.1 摸索发展阶段(2009—2013年)

2009—2013年为研究起步阶段,对智慧图书馆领域的研究尚未引起图书馆业界的广泛关注,研究焦点主要围绕在物联网、云计算、智慧服务、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等方面。早期研究集中在对智慧图书馆概念的界定、相关理论问题的探讨等方面。智慧服务的实现需要技术的加持,因此,研究者较重视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因此,研究者提出了智慧图书馆是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上、零人工干预的图书馆。

3.1.2 稳步发展阶段(2013—2016年)

2013—2016年针对智慧图书馆领域的研究处于稳步发展阶段,图书馆业界内学者逐渐开始关注该领域的研究。焦点集中在大数据、智慧馆员、“互联网+”等方面。该阶段,研究主题由理论迈向实践探索。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数据”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此后,图书馆界开始关注引入和使用大数据技术来建设智慧图书馆。伴随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思维开始深入影响智慧图书馆的方方面面。袁红军[6]提出从服务理念、智慧服务、跨界服务三方面着手,实现“互联网+”思维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革新。先进技术的引进与应用离不开高素质、高能力的图书馆员,因此,针对智慧图书馆建设下智慧馆员的培养成为该阶段的一个分支。

3.1.3 快速发展阶段(2016年至今)

2016年以后,国内对智慧图书馆领域的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发文量明显增多,相关研究成果集中发表。人工智能、区块链、5G、元宇宙等成为此阶段的研究焦点。2016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联合发布了《“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7];次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人工智能”一词,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此背景下,图书馆采取积极的态度拥抱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机遇,其中以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在图书馆服务领域开始普及,成为现代图书馆迈向智慧图书馆的重要手段。2016年,《5G网络架构设计》白皮书发布,5G技术的应用为图书馆各类智慧设备的应用提供了高速、稳定的网络条件,成为用户享受图书馆提供的便捷、高效的各类智慧服务的基础;同年底,《“十三五”国家信息规划》提出在各行业推进区块链技术。图书馆借助区块链技术可对本馆和馆际资源采取分布存储,点对点传输,为用户提供多样、便捷、准确的智慧信息服务。2021年元宇宙概念一经出现,便迅速成为科技、金融、文化等社会各领域的关注热点。元宇宙集成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信息通信、高速网络等多种先进技术于一体构建了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在线虚拟世界,为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新方向。元宇宙构建的虚拟世界突破了物理世界的时空限制,用户可以自由进出图书馆虚拟空间。此阶段的研究特点在于紧跟国家相关政策,重点研究各类智能技术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

3.2 关键词共现分析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文献进行关键词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得到关键词共现图(见图5)。图5中节点的大小反映了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节点越大,关键词越重要。对图5中关键词进行整理,得到“图书馆”“智慧服务”“人工智能”“大数据”“元宇宙”等高频关键词,这代表了智慧图书馆研究发展至今的焦点。

图5 关键词共现

3.3 关键词聚类分析

聚类之间的结构特征可以通过关键词聚类图体现,关键词聚类图能突出显示聚类关键节点及重要连接。在CiteSpace软件中,对共现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生成关键词聚类图(见图6)。在智慧图书馆这一主题下产生了6个主要聚类,其中ModularityQ值为0.483 7,大于临界值0.3,表明聚类效果好;Mean Silhouette值为0.79,聚类平均轮廓值大于0.7,意味着聚类令人信服,聚类结构显著。从图6可以看出,智慧图书馆研究的核心热点分别为智慧服务、图书馆、人工智能、元宇宙、物联网、知识服务。

图6 关键词聚类

为了清晰地反映研究主题,本文对关键词聚类图进行分析整合,得出关键词聚类标识(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各聚类下的主要标识词代表了聚类下的核心关键词,即核心热点。结合图6和表3,笔者认为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核心热点集中在智慧信息技术的应用、智慧空间的建造以及人工智能对智慧图书馆的影响等方面。

表3 关键词聚类标识

4 智慧图书馆研究热点趋势分析

4.1 对智慧图书馆建设下各类先进技术的研究

从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从数字图书馆再到智慧图书馆建设,促进图书馆转型的核心动力始终是不断改进的先进生产力,而信息技术革命时代,技术就是推进生产力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从RFID到5G,从云计算、虚拟现实到区块链、元宇宙,这些先进技术是建设智慧图书馆的硬基础。依靠这些先进技术不断推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步伐,让图书馆变得更智能、更高效,让用户体验更便捷、更舒适。

4.2 围绕图书馆空间再造开展的智慧服务研究

邓李君[8]提出图书馆空间再造包含物理空间、创新空间和智慧空间再造,将空间再造与智慧服务融合,优化图书馆服务模式。图书馆空间再造不再单指物理空间的改造,更重要的是图书馆网络空间的改造。物理空间上将读者看到、触碰到、身体感知上的照明、温度、空间色彩等引入智慧监控和调节,为读者打造舒适阅读体验空间;在虚拟网络空间,以元宇宙为技术核心理念,打造不受时空限制的图书馆元宇宙空间,向用户提供智慧化知识服务。图书馆发展的早期以文献保存为基础,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服务成为图书馆发展的核心,智慧图书馆的核心便是要以人为本,满足用户的知识服务需求。

4.3 人工智能对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影响

人工智能通过信息化互联、泛在化感知、关联化分析、智能化整序、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可视化传播与全域化延伸,将对图书馆的服务重塑带来诸多改变[9]。“人工智能”一词在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动“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就已出现。此后,从国家层面到互联网企业巨头均视人工智能为科技和产业革命的聚焦点。以ChatGPT为代表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为图书馆在智慧问答、智慧检索、统计分析、知识加工等方面提供了新动力。以大预言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促进了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创新,推动了服务模式的革新,为图书馆的资源组织、知识再造提供了技术动力。

5 结语

1931年阮冈纳赞在《图书馆学五定律》中指出: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10]。时至今日,图书馆的不断发展印证了这一至理名言。伴随各类新技术的引入,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如火如荼,对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化、精细化。本文旨在探寻国内智慧图书馆领域研究的发展脉络、热点与前沿,以期为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聚类人工智能智慧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数读人工智能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下一幕,人工智能!
一种层次初始的聚类个数自适应的聚类方法研究
有智慧的羊
自适应确定K-means算法的聚类数:以遥感图像聚类为例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