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融合发展探究

2024-03-26 00:40吴冯维
江苏科技信息 2024年3期
关键词:测绘水质利用

吴冯维,徐 蕖

(江苏省测绘工程院,江苏 南京 210019)

0 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为了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在于保护好已有的自然生态空间,逐步修复遭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进行监测[1]。测绘地理信息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和基本要素[2],以其为主体的服务为生态保护、环境监测、资源利用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本文将探究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作用、服务流程、实践应用案例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和困难挑战等方面,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发展策略,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1 基础作用探究

1.1 生态保护方面

生态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3]。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挑战。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在生态保护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通过遥感(RS)技术获取生态环境信息,可以对生态系统进行全面监测和管理。例如,监测森林覆盖率、野生动植物分布等情况,为生态保护提供数据支持。此外,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以对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估,了解生态系统的现状和变化趋势,为政府制定生态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1.2 环境监测方面

环境监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4],它涉及大气、水质、土壤等多个方面,而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为此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运用遥感(RS)技术,对各类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取环境数据。例如,监测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分布、水质的污染情况以及土壤的质量状况等。同时,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环境污染状况进行评估和预测,为政府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1.3 资源利用方面

丰富的资源和合理的资源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5],它涉及土地、矿产等各类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配置。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在资源利用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地形地貌、植被分布等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分析,可以为土地、水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例如,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以对土地的利用状况进行评估和管理,为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同时,通过对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进行监测和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 服务流程探究

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服务流程一般如图1所示。

图1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流程

2.1 生态保护中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流程

(1)收集地理信息数据。通过RS、GIS等技术收集有关生态环境的地理信息数据。

(2)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评估,了解生态环境的状况。

(3)生态保护决策。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生态保护政策或措施。

(4)实施生态保护措施。根据决策进行相应的生态保护工作,如污染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等。

(5)监测与评估。对实施的生态保护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了解措施的效果。

(6)反馈与调整。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对生态保护措施进行反馈和调整,实现持续改进。

2.2 环境监测中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流程

(1)收集环境数据。通过RS、GIS等技术收集有关环境状况的地理信息数据。

(2)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评估,了解环境状况的变化趋势。

(3)环境监测决策。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环境监测政策或措施。

(4)实施环境监测措施。根据决策进行相应的环境监测工作,如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等。

(5)监测数据发布。将监测到的环境数据发布给相关部门或公众,提供决策参考。

(6)反馈与调整。根据监测数据的反馈和环境变化状况,对环境监测措施进行反馈和调整,实现持续改进。

2.3 资源利用中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流程

(1)收集相关资源数据。通过RS等技术收集有关资源分布和现状的地理信息数据。

(2)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评估,掌握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

(3)资源配置利用决策。根据相关数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资源配置利用政策或措施。

(4)实施资源利用措施。根据决策开展相应的资源利用工作,如水资源开发等。

(5)资源利用监测与评估。对实施的资源利用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了解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果。

(6)反馈与调整。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对资源利用措施进行反馈和调整,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

3 实践应用案例分析探究

3.1 案例一:森林保护

某地区拥有大面积的森林资源,但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森林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挑战。为了保护森林资源,该地区决定采取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措施,以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应用:

(1)通过遥感(RS)技术,获取该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数据。

(2)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森林生态系统综合评估和分析,了解森林资源的分布、生长状况等信息。

(3)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生态保护政策和措施,包括植树造林、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

(4)对森林保护措施的实施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通过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实施,该地区的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和管理。具体成效如下:

(1)森林保护的效率和准确性逐步提高。通过遥感(RS)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应用,快速、准确地获取森林资源的信息,提高保护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2)生态系统的平衡恢复有效促进。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估和分析,有效掌握生态系统的状况和需求,制定相应的生态保护政策和措施,促进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平衡。

(3)森林火灾及病虫害的发生大大减少。通过对森林资源的实时监测和管理,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减少损失和风险。

(4)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稳步提升。通过此类服务的应用,让更多的人了解森林资源的状况和保护意义,提升了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和参与度。

(5)为其他领域的生态保护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森林保护是生态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此类服务的应用,为其他领域的生态保护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该案例说明了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应用价值,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2 案例二:水质监测

某城市面临水质污染的严重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市决定采取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措施,以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应用:

(1)通过遥感(RS)技术实时监测大气和水质污染状况,获取水域面积和污染物排放的数据。

(2)利用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水质评估和预测,了解水质的变化趋势和水域面积的变化情况。

(3)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包括污水治理、环境监管、水源保护等。

(4)对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测和管理,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通过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实施,该市的水质得到了有效监测和管理。具体成效如下:

(1)水质监测的准确性与时效性有效提高。综合遥感(RS)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快速、准确地获取相关水质信息,提高了监测的准确性与时效性。

(2)水质得到改善,同时水域面积有所扩大。通过对水质的有效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或水域面积变化问题,促进了水质的改善和水域面积的扩大。

(3)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大大提升。通过此类服务的应用,让更多的人了解水质状况和环境保护意义,提高了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度。

该案例说明了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价值,为环境监测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有助于实现环境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3.3 案例三:农业水利资源利用

某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业水利资源,包括灌溉水源、水利设施等。但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和规划,这些资源的利用存在不合理、浪费严重等问题,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为了实现农业水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该地区决定采取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措施,以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应用:

(1)通过遥感(RS)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获取该地区的农业水利资源分布等现状信息。

(2)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为农业水利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依据相关分析结果,制定农业水利资源利用的针对性计划与政策,包括灌溉用水量、灌溉时间、水利设施维护等。

(4)对农业水利资源利用过程开展实时监测和管理,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通过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实施,该地区的农业水利资源得到了更加合理、高效、可持续的利用和管理,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具体成效如下:

(1)水资源利用率有效提高。通过精确的农业水利资源分布等现状信息,更加合理地规划和利用水资源,有效避免了浪费和不合理利用,大大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靠的水源。

(2)农业生产发展稳步提升。通过此类服务的应用,合理的农业水利资源利用和管理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更好地了解了农业水利资源的现状和需求,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加科学有效的支撑。

(3)生态环境获得有效保护。通过此类服务的应用,更加科学地进行水资源管理和水利设施建设,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破坏。

(4)农业现代化发展逐步推进。合理的农业水利资源利用和管理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此类服务的应用,促进了农业水利资源的现代化管理,逐步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5)抗灾能力明显加强。通过实时监测和管理农业水利资源,及时预防和解决了水旱等自然灾害问题。加强了当地的抗灾能力,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该案例说明了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在资源利用方面的应用价值,为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4 未来发展趋势与困难挑战探究

4.1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未来,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将更加智能化、精细化、综合化,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加全面、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

(1)智能化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将更加智能化。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RS影像进行自动解译和分析,实现自动化监测和管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等。

(2)精细化发展。随着观测技术和数据处理能力的不断提高,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将更加精细化。例如:利用高精度卫星遥感(RS)技术获取更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实现更精细的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利用高精度定位技术获取更精确的地理位置信息,实现更精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等。

(3)综合化发展。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将更加综合化。例如:将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社会管理等领域相结合,实现跨领域的数据共享和综合应用;将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相结合,实现跨行业的数据共享和综合应用等。

4.2 困难挑战

当然,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在未来的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与挑战。

(1)数据共享与合作。跨领域跨部门的数据共享与合作是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发展的重要方向。但由于不同领域和部门的利益诉求及数据保密要求不同,实现数据共享和合作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2)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测绘地理信息服务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但目前部分地区和领域存在技术落后和人才短缺的问题,制约了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发展。

(3)数据的质量与标准化。数据质量的提高与标准化的实现是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重要任务之一。但由于不同领域和部门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标准的差异,实现数据质量和标准化的统一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5 相关应对措施建议探究

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和实际应用价值在上文已得到充分论证。未来,应积极顺应发展趋势,开展有力措施,克服困难挑战,以促进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提出以下4点措施建议。

(1)完善数据共享与部门协作机制。建立跨领域跨部门的数据共享平台和合作机制,促进数据共享和流通;同时合理提升数据保密和安全管理,保障数据安全和合规使用。

(2)加强技术创新与专业人才培养。鼓励和支持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同时加强教育和培训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以及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提高数据质量与推进标准化进程。建立并完善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标准及规范,提高数据质量和标准化水平;同步促进数据质量监管和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增强政策与相关资金支撑。加大对测绘地理信息服务领域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促进该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普及。注重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和交流,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和支持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发展。

6 结语

综上所述,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也会不断探索进一步融合发展,以期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测绘水质利用
水质抽检岂容造假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一月冬棚养虾常见水质浑浊,要如何解决?这9大原因及处理方法你要知晓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