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技术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

2024-03-27 13:50樊德梅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8期
关键词:早产儿

樊德梅

【摘要】 目的 分析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技术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在贵州航天医院出生的5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技术,比较2组早产儿经口喂养开始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情况、家长满意度,对比干预前后2组早产儿的成长发育指标。结果 观察组经口喂养开始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干预后2个月观察组的体质量、身高和头围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口腔感染、腹泻、呕吐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家长对喂养效果、喂养方法、操作技术和安全性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护理中实施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技术,能够改善早产儿胃肠功能,促进早产儿成长发育,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状况发生,家长满意度高。

【关键词】 早产儿;口腔按摩;非营养性吸吮;喂养不耐受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08-0026-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72

因早产儿未发育成熟、生理特殊等原因,面临的风险较高。早产儿身体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很多早产儿因吸吮动作不协调、吞咽功能不佳难以经口喂养,常常需要鼻饲喂养提供能量和营养,但长时间鼻饲工作量大,操作也比较复杂,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较高[1]。早期通过针对性、有效的干预可提高早产儿的吸吮功能、吞咽能力,口腔按摩和非营养性吸吮技术常用于早产儿,能够促进早产儿及早经口进食,强化口腔力量和吞咽功能,进而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2-3]。本研究分析了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技术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在贵州航天医院出生的5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胎龄29~35周,平均(32.27±1.85)周;出生体质量0.95~1.87 kg,平均(1.50±0.32)kg;分娩方式,剖宫产18例,阴道分娩7例。对照组中男性12例,女性13例;胎龄29~35周,平均(32.47±1.92)周;出生体质量0.94~1.88 kg,平均(1.51±0.35)kg;分娩方式,剖宫产16例,阴道分娩9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早产儿家长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胎龄28~35周,符合早产儿标准;生命体征稳定;均予以管饲喂养;有完整的口腔黏膜;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伴有遗传代谢性疾病;合并脑损伤;存在肝肾功能异常;颅内感染。

1.2 方法

所有早产儿均实施肠外营养、保暖、感染预防等干预措施,对早产儿进行全面评估,掌握其母亲的妊娠和分娩情况,根据诊断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做好病情观察,增加巡视频率,重视交接班工作。做好体温管理工作,预防低体温,间隔4 h测量1次体温,每次进行护理操作前先温暖双手,避免影响早产儿的体温。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选择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在早产儿每次进食前30 min小剂量鼻饲,每次予以0.5~1.0 mL/kg的配方奶,鼻饲间隔时间为3 h。在鼻饲前先用奶瓶尝试喂养,早产儿出现吸吮意识,并且血氧饱和度超过85%、不存在呼吸费力和發绀,作为开始经口喂养的初始时间。对早产儿的耐受情况进行评估,每次进行5~10 min的经口喂养,根据评估结果逐渐增加奶量、延长喂养时间,待早产儿每餐奶量在5 mL以上[或胃肠喂养量达到100 mL/(kg·d)]将胃管拔除[4]。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技术。(1)口腔按摩。喂养前30 min进行口周按摩,每天上午和下午各1次。让早产儿处于安静状态,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进行口周按摩,力度要适中,避免引起不适。护理人员仔细消毒双手后,先进行下颌运动,戴好无菌手套,从耳垂到嘴角按摩脸颊,持续

2 min;从鼻底中央按摩至嘴唇中央,从鼻底右侧按摩至嘴唇右上角,从鼻底左侧按摩至嘴唇左上角,时间1 min;颌部中央按摩,从颌部右方按摩至嘴唇右下角,从颌部左方按摩至嘴唇左下角,时间1 min;定向反射有力地触摸上唇中部、左唇缝、下唇中部、右唇缝,时间2 min,整个过程用食指完成。强化早产儿的咀嚼能力,让早产儿感受到下颌开合的感觉,进而增加咀嚼力度。从耳垂向嘴角按摩,予以脸部两侧肌肉刺激,持续2 min;经鼻底中央向嘴唇中央按揉,持续1 min;再以同样的方法进行下嘴唇按摩,时间1 min,分别触压早产儿嘴唇中部、左唇缝、下嘴唇中部以及右唇缝,力度要适中,动作要轻柔,时间2 min[5];之后按摩咬肌,护理人员戴好无菌橡胶手套,用中指和食指的指腹轻柔按摩咬肌,放松咬肌,强化肌力,时间1~2 min,以增强早产儿咬肌的强度和韧性。舌部运动,护理人员戴好无菌手套,右手将早产儿的舌部下拉,左手的中指压住舌头根部,持续1~2 min,以强化口腔对食物的控制能力,提高舌部灵活性。口腔峡部按摩,戴好无菌橡胶手套后,在口腔中前后往返按摩舌面,重复3次,随后从前部的硬腭按摩至软腭,重复3次,牙龈从上牙龈外侧中间按摩至嘴的左右角,重复3次,整个过程用小指完成。吞咽反射训练,消毒双手后将手搓热,用手指对甲状软骨至下颌下方局部进行上下摩擦,促使舌部和下颌做前后、上下运动,持续1~2 min,以强化早产儿吞咽反射和吞咽功能。(2)非营养性吸吮。为早产儿准备经过消毒的安抚奶嘴,每天喂养前30 min将奶嘴置入早产儿口内,促使早产儿做吸吮动作,每次吸吮5~10 min,6~8次/d,直至能够经口喂养,以强化早产儿的吸吮能力,为早产儿提供满足感。

1.3 观察指标

(1)记录2组经口喂养开始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2)随访2个月(从干预第1天开始计算),对比2组干预前及干预后2个月的体质量、身高和头围。(3)观察2组口腔感染、腹泻、呕吐等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4)调查2组家长的满意度,采用医院自拟量表进行评测,包含喂养效果、喂养方法、操作技术和安全性4个维度,每个维度0~100分,评分越高表示家长的满意度越高。量表信度为0.887,效度为0.869。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经口喂养开始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经口喂养开始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干预前后生长发育指标比较

干预前,2组体质量、身高和头围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个月,观察组体质量、身高和头围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口腔感染、腹泻、呕吐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2组家长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家长喂养效果、喂养方法、操作技术和安全性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家长(P<0.05),见表4。

3 讨论

早产属于一种异常的分娩现象,早产儿指胎龄不足37周的新生儿。与正常分娩相比,早产儿存在很多风险,因自身发育不够成熟,并发症不容忽视。早产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主要原因之一。早产儿的各个器官发育还不成熟,多项深反射还没有效建立,容易发生吞咽、吸吮、呼吸失调的情况,常会出现经口喂养困难的情况。

经口喂养是早产儿获取营养的最佳途径,而完全经口喂养也是评估早产儿能否出院的标准之一,如何帮助早产儿及早转换为完全经口喂养是临床关注的重点之一。经口喂养涉及多方面,可影响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因素包括可控和不可控两方面,不可控因素包括口腔吸吮功能、病情程度、体质量、胎龄等,可控因素包括喂养方法、行为状态、光线、声音等。外部因素能够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予以改善,临床需及早根据早产儿病情特点和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干预。

早产儿,尤其是胎龄不足34周的早产儿,因为口咽部肌肉发育状态不佳,肌张力、肌肉力量和多项感觉功能不健全,一些先天性的反射没完全建立或是没有建立,尤其是呼吸功能、吸吮能力,很多早产儿喂养状况并不理想,也容易发生腹胀、呕吐、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状况,早期多是予以鼻饲喂养。但过长时间的鼻饲喂养易引起早产儿的不适或并发症,如口腔分泌物增多、通气障碍、胃管喂养依赖、感染、胆汁淤积等。因此,应对早产儿进行有效干预,针对性地进行吞咽、吸吮功能强化训练,使早产儿及早完全经口喂养,缩短鼻饲时间[6]。

常规护理更关注早产儿病情,并不能满足多样化的康复需求,效果也不佳。针对性地进行口腔按摩和局部刺激,可强化早产儿口腔的感知觉,协调口腔的吞咽功能,提高局部的肌力和肌张力,改善早产儿进食功能,增加进食奶量和吸吮的力量,促进体质量增加,缩短经口喂养开始时间。口腔按摩还可以促进早产儿口腔腺体分泌,让早产儿口腔保持清洁,有效预防感染性口腔疾病。口腔按摩常与非营养性吸吮技术联合应用,能够起到协同效果,强化早产儿口腔进食功能。在鼻饲喂养前先进行非营养性吸吮有助于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发育,在吸吮过程中早产儿能够强化舌部和下颚的功能,还能够刺激口腔感觉神经纤维,促进迷走神经兴奋,进而加快胃排空[7]。通过非营养性吸吮,能缩短鼻饲向奶瓶和母乳喂养的过渡时间,提高早产儿吸吮功能、吞咽功能和消耗功能,还有利于早产儿更快入睡,降低不必要的能量消耗。在早产儿护理中实施非营养性吸吮,能对早产儿胃肠道进行良性刺激,减少胃潴留、误吸等不良状况发生。早产儿在吸吮奶嘴期间有助于下颌、舌部功能的强化及迷走神经的兴奋,增加了胃酸、胃泌素、胃动素的分泌。

本研究中,观察组经口喂养开始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改善早产儿胃肠功能,建立良好的吸吮反射,使早产儿及早经口进食,缩短留置胃管的时间,改善预后。干预后2个月观察组体质量、身高和头围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口腔感染、腹泻、呕吐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口腔按摩可强化早产儿吞咽反射,按摩舌根和口腔能够促进唾液分泌,有助于强化早产儿吞咽行为,加之非营养性吸吮能够提高早产儿吸吮节律性,减少喂养不耐受情况发生,促进早产儿成长发育。观察组家长对喂养效果、喂养方法、操作技术和安全性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技术安全有效,早产儿喂养情况得到改善,家长满意。

综上所述,早产儿护理中实施口腔按摩聯合非营养性吸吮技术,能够改善早产儿胃肠功能,促进早产儿成长发育,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状况发生,家长满意度高。

猜你喜欢
早产儿
Crocheting for a cause
肠外营养对早产儿生长激素释放肽的影响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早产儿胃液培养在早发性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枸橼酸咖啡因联合NCPAP治疗早产儿频繁呼吸暂停的疗效
高原地区早产儿凝血功能分析与输血浆后疗效观察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
为了200万早产宝贝——记最大的华语早产儿交流平台早产儿联盟创始人马佳年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诊治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