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管理模式+多元化睡眠护理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作用分析

2024-03-27 13:50邵世蓉陈敏王姣姣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8期

邵世蓉 陈敏 王姣姣

【摘要】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个案管理模式+多元化睡眠护理对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8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摸球法分为A组与B组,各43例。A组采用个案管理模式+多元化睡眠护理干预,B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日常生活能力、睡眠质量、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2组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均明显提高,且A组评分较B组明显更高(P<0.05)。干预后2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均明显降低,且A组评分较B组明显更低(P<0.05)。干预后2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74)得分均明显提高,且A组较B组明显更高(P<0.05)。A组护理满意度较B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 个案管理模式+多元化睡眠护理应用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个案管理模式;多元化睡眠护理;出血性脑卒中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08-0063-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743.34

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预后差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生命[1]。对该疾病采取积极治疗的同时,长期的康复护理及并发症处理也十分重要。个案管理模式是评估患者实际需求后提供针对性护理服务的一种模式,具有连贯性、整体性、系统性等优势,可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2],通过可用资源针对性促进患者健康,在脑卒中护理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脑卒中患者通常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睡眠障碍,影响患者康复效果。多元化睡眠护理通过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命质量[3]。本研究通过对患者实施个案管理模式+多元化睡眠护理干预,探讨该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8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摸球法分为A组与B组,各43例。A组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52~74岁,平均(64.39±6.27)岁;出血量30~55 mL,平均(42.47±5.12)mL。B组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龄52~74岁,平均(64.55±6.14)岁;出血量30~55 mL,平均(42.17±5.23)mL。2组上述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经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神志清楚;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

排除标准:伴有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者;伴有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者;既往已有脑部其他疾患者。

1.2 方法

A组采用个案管理模式+多元化睡眠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个案管理模式。成立小组,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组建专业的个案管理小组,成员包括主治医师、护士及心理咨询师等,全面评估患者家族疾病史、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生命体征等情况,在与患者及其家属商讨后,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为患者建立个人健康信息档案。个性化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病情,了解患方需求,尽可能满足其要求,引导患者主动表达内心情绪,耐心倾听其诉求,及时发现并安抚患者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个性化健康宣教,对患者与家属一对一讲解出血性脑卒中相关知识,包括发病机制、症状表现、危害性、治疗方式及日常注意事项,告知患者肢体受限、语言及吞咽障碍为常见反应,列举恢复效果良好的病例,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治疗信心。个性化饮食干预,结合患者生活习惯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向家属讲解营养搭配原则,鼓励患者多进食高蛋白、高纤维、易消化的食物,评估患者病情发展及恢复情况,制定针对性康复训练计划,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循序渐进地进行语言、吞咽、肢体运动等相关功能恢复。(2)多元化睡眠护理。调整病房布局,将温度、湿度、光线调整至适宜状态,为患者营造舒适、温馨的休养环境,严格规定亲友探访时间,尽量在患者自然清醒状态下给予患者护理服务,避免噪声惊扰患者;协助患者调整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睡眠习惯;可在睡前为患者提供少量热牛奶,使患者身心得到充分放松;指导患者康复训练,让家属协助放松患者全身肌肉,通过康复训练改善机体功能并缓解紧张情绪;必要时可根据医嘱给予患者适量安眠药物,促进患者入睡。

B组采用神经外科护理常规干预,包括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给予患者皮肤清洁、饮食指导等日常基本护理,遵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及口头健康宣教。

2组均干预2周。

1.3 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2组日常生活能力、睡眠質量、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1)日常生活能力。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2组日常生活能力,总分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强。(2)睡眠质量。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2组睡眠质量,分值0~21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睡眠质量越差。(3)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评估2组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功能、物质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4个维度,总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高。(4)护理满意度。运用德阳市人民医院自拟调查问卷评估2组护理满意度,总分100分,>85分为非常满意,70~85分为比较满意,<7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干预前,2组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MBI评分均明显提高,A组评分较B组明显更高(P<0.05),见表1。

2.2 2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比较

干预前,2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PSQI评分均明显降低,A组评分较B组明显更低(P<0.05),见表2。

2.3 2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干預前,2组GQOL-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GQOL-74评分均明显提高,A组评分较B组明显更高(P<0.05),见表3。

2.4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A组护理满意度较B组明显更高(P<0.05),见表4。

3 讨论

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凝血障碍性疾病、血管畸形、颅内动脉瘤及脑动脉硬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高血压是引发出血性脑卒中较为常见的因素[4]。出血性脑卒中病情发作较为急促,病情进展快,病灶部位较为特殊,极易对患者大脑神经及相关组织造成损伤,引起吞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5]。

多数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长期卧床休养,导致肢体活动受限,产生焦虑、排斥、不安等不良情绪,加之对医院环境存在较强的陌生感,影响其睡眠质量,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6]。常规护理以病情控制为干预重点,具有较强的局限性,难以充分调动患者治疗积极性与配合度,干预效果不够理想[7]。个案管理模式充分激发患者主观能动性,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与效率[8]。多元化睡眠护理通过对病房环境进行调整,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辅助音乐、热牛奶、按摩等干预服务,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状况[9]。

本研究中,A组联合应用个案管理模式+多元化睡眠护理干预,成效显著。究其原因,个案管理模式通过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发展,制定符合患者生理状况的康复训练计划,以患者自身承受能力为依据,逐步增加锻炼时间与强度,提高患者适应性,促进患者肢体功能与自理能力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10]。个案管理模式通过了解患者诉求,针对性地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认知水平,减轻患者内心的疑虑,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恢复;通过给予患者饮食干预,促进营养物质均衡摄入,有效增强患者体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1]。本研究结果显示,与B组比较,干预后A组PSQI评分明显更低(P<0.05)。究其原因,多元化睡眠护理统一规定探访与巡视病房时间,避免噪声对患者睡眠产生影响,使病区保持安静状态;通过给予患者按摩、音乐播放、饮热牛奶等方式,使患者精神与躯体得到有效放松,有助于患者快速入眠;对患者进行睡眠习惯指导,适当减少午休时间,有助于患者形成良好的作息时间,促进患者睡眠质量的提高[12]。本研究中,个案管理模式+多元化睡眠护理联合应用取得了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个案管理模式促进患者康复进程,保证患者良好的睡眠;多元化睡眠护理提高了睡眠质量,也有利于康复进程。本研究结果还显示,A组护理满意度高于B组(P<0.05),提示2种护理服务的联合应用,充分满足了患者生理、心理等多方面需求,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念,提高患者舒适度,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从而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给予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个案管理模式联合多元化睡眠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