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2024-03-27 01:13陈燕君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8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自我效能感心理状态

陈燕君

【摘要】 目的 探讨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8月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聚焦解决模式护理,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74)中躯体功能、精神健康、社会支持和物质生活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取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及自我效能感,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

【关键词】 聚焦解决模式护理;溃疡性结肠炎;心理状态;自我效能感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08-0102-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5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肠道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原因以及发病机制不明确,病变部位主要以弥漫性、连续性为特点,分布在黏膜层以及黏膜下层组织,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该类病症持续时间较长,后期容易反复发作,长期服药治疗导致患者出现较大精神压力,因此需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1-2]。常规护理无法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性进行针对性干预,而聚焦解决模式护理是在心理学基础上以患者为护理中心,极大挖掘个体力量以及自身优势,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激发患者治疗自信心[3]。本研究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2022年8月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8月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20~62岁,平均(42.32±6.34)岁;病程4个月~3年,平均(1.57±0.41)年。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21~65岁,平均(43.51±6.10)岁;病程5个月~3年,平均(1.52±0.37)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临床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为肠镜下表现为病变,肠黏膜损伤以及溃疡出现,患者出现反复腹泻,腹痛,并伴随有结肠阵发性痉挛性疼痛,发热等症状,肠黏膜病理学表现为上皮组织损伤);研究前未使用皮质激素进行临床治疗;患者意识清晰,可正常沟通。

排除标准:合并有肠梗阻、肠结核等并发症状疾病者;肿瘤患者;合并心肺肾等严重病变者;近期具有动脉穿刺史者;研究前使用免疫抑制剂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安排床位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基本資料,向患者讲解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症状、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危害、使用药物以及药物治疗后不良反应等内容。指导患者日常生活中合理用药以及运动锻炼等,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出院时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并且定期复查。

观察组给予聚焦解决模式护理。(1)成立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小组。由主任护师、主任医师、主治医生以及常规护师组成护理小组,其中多名工作人员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护理人员需定期进行护理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2)描述问题。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及陪护者建立良好关系,详细了解患者基本资料,采用鼓励或引导式提问的方式,让患者说出目前治疗过程中的顾虑以及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启发患者思考,有效发挥患者自身的潜能以及潜在优势。在描述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存的在问题做好记录并制成表格,内容包括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对疾病认知存在不足或存在的错误理念、对疾病治疗重视程度等;不合理饮食,日常饮食中以自身喜好为主,未实施正常饮食方案;心理状态,病程较长、治疗见效程度不明显、长期服药等使患者易出现负性情绪,导致患者不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较长时间不去医院复查等情况;运动锻炼,患者日常活动锻炼不合理或缺乏锻炼情况。(3)构建目标,合理计划。医护人员要与患者共同沟通交流,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合理方案,寻找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认知干预护理,医务人员可通过图片、幻灯片、会议等方式为患者普及疾病知识,制定疾病知识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及时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饮食计划护理,评估患者自身营养状况,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饮食方案,嘱咐患者食用清淡、易消化食物,保证少食多餐,必要情况下使用肠内营养制剂对患者进行干预,症状严重者可先采取肠外营养,缓解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心理护理,对患者定期进行心理评估,掌握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问题,由心理咨询师介入进行干预,30 min/次,日常生活中与患者多沟通交流,了解患者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开导,转移患者注意力;出院复查,医护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调查,明确患者服药及运动锻炼实施情况,并予以正确指导,嘱托患者定期回院复查,若机体出现不明问题或不适,应及时入院检查。

1.4 观察指标

1.4.1 心理状态

采用SAS和SDS量表进行评估,2个量表各条目均采用4级评分法。4级评分法评分标准:1分为“没有或极少有”,2分为“少有”,3分为“大部分时间有”,4分为“绝大部分时间存在”。

SAS评分标准:该量表包含20个条目,得分×1.25转化为25~100分,总分以50分为分界线,<50分为正常,50~60分为轻度焦虑,61~70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

SDS评分标准:该量表包含20个条目,得分×1.25转化为25~100分,总分以53分为分界线,<53分表示正常,53~62分表示存在轻度抑郁,63~72分表示存在中度抑郁,>72分表示存在重度抑郁。

1.4.2 自我效能感

干预前后采用GSES量表评估,量表包括10个项目,主要涉及患者个体遭受到困难以及挫折时的自信心情况。各项目按照1~4级评分法进行评估,1分为“完全不正确”,2分为“尚算正确”,3分为“多数正确”,4分为“完全正确”,总分40分。1~10分表明患者自信心较低;11~20分表明自信心偏低,少部分时间会感到信心不足;21~30分表明自信心较高;31~40分表明非常有自信心,但需要正确看待自我缺点。

1.4.3 生活质量

干预前后采用GQOL-74问卷评估,包括躯体功能、精神健康、社会支持、物质生活4个维度,各项目均按

5级评分法评估,各维度总分100分,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自我效能感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GSE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見表2。

2.3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GQOLI-74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

GQOLI-74中躯体功能、精神健康、社会支持及物质生活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有研究表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与患者免疫、遗传、环境等因素具有相关性,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等症状。由于人们生活习惯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上升,并且趋于年轻化[4]。该病症具有病程较长、治疗难度大、费用昂贵等特点,被纳入现代难治病证范围,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部分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症状与患者心理情绪存在一定关联[5-6]。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终身慢性疾病,在病情发展过程中会对患者的工作及生活造成影响,因此需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后期复发。常规护理措施在实施过程中被动性较高,无法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指导,预后效果不理想。聚焦解决模式护理注重每位患者的个体化需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尊重患者,并且通过教育、引导、辅助等方法,提高患者的认知及治疗自信心,改善患者生活质量[7]。

在应用聚焦解决模式的过程中,尊重患者,以患者为中心,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进而促进预后[8]。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说明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取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原因为聚焦解决模式护理注重患者的心理问题,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由心理咨询师进行介入干预,在日常与患者的沟通中发现不良情绪问题,及时予以开导,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升治疗效果[9]。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取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分析原因为在聚焦解决模式护理过程中通过对患者的认知干预、心理干预,有效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改善不良情绪,树立治疗自信心,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利于患者疾病的快速好转[10]。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各方面的生活质量好于对照组,说明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取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聚焦解决模式中,充分尊重患者,通过沟通交流,掌握患者疾病认知、心理、饮食、运动、服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干预方案,帮助患者有效解决影响疾病治疗效果的问题,增加患者治疗积极性,促进后期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1]。

综上所述,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取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和自我效能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自我效能感心理状态
美沙拉嗪口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Motive与Motivation:从休谟的动机论到动机论的休谟主义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高校教师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肠炎清对ICUC大鼠结肠组织TLR4、NF—κB蛋白表达、TLR4mRNA的影响
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
浅析高职英语自主学习中自我效能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