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行为护理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4-03-27 01:13聂颖俊熊桂兰罗菊兰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8期
关键词:疼痛程度负性情绪护理满意度

聂颖俊 熊桂兰 罗菊兰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护理应用于剖宫产产妇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一2019年12月于峡江县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86例产妇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心理行为护理,均干预至术后第5天。对比2组的心理状态、疼痛程度、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2组心理状态、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法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中躯体疼痛、躯体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行为护理干预可改善剖宫产产妇的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术后伤口疼痛程度,提高产妇生活质量,进而获得更高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剖宫产;心理行为护理;负性情绪;疼痛程度;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08-0115-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71

剖宫产手术因危险因素较多,常会给产妇的心理带来一定的影响,易使产妇产生产前焦虑、抑郁等,影响手术安全性及产后康复,因此,需要通过护理干预减轻产妇的负性情绪[1-2]。常规护理能通过产前宣教及叮嘱注意事项使产妇对剖宫产手术有一定认识,但对产妇的心理状态重视度不够,仅凭语言上的疏导很难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心理行为护理是通过理性情绪、正式暗示疗法进行心理干预,为产妇重新建立信念,使其行为发生改变。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行为护理干预在剖宫产产妇中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峡江县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8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年龄21~36岁,平均(28.03±2.05)岁;孕周,37~39周23例,40~42周20例;受教育年限7~16年,平均(11.53±1.56)年。观察组年龄22~35岁,平均(27.63±2.11)岁;孕周,37~39周22例,40~42周21例;受教育年限7~16年,平均(11.61±

1.83)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产妇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孕周37~42周,为单胎妊娠;无精神疾病,可正常沟通交流;择期行剖宫产手术。

排除标准:既往有腹部手术史;合并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凝血、免疫功能障碍;依从性差,不听从医嘱;临床资料不完整。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产妇入院时进行健康教育宣讲,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加强沟通,告知手术具体内容,并结合成功案例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恐惧感;术中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术后询问伤口情况,并进行言语安慰,鼓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每日定时查房,进行手术切口护理,并根据患者情绪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干预至术后第5天。

观察组予以心理行为护理。组建护理小组,并进行

培训与考核,制定护理干预方案。(1)理性情绪疗法。护理人员于产妇入院时通过沟通、观察,对其认知度和心理状况进行评估,通过评估了解产妇出现的不合理信念及负性情绪,并与产妇共同分析产生的原因,告知产妇这些因素会造成不良妊娠结局,影响产后康复,甚至造成产后手术切口疼痛增加,通过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消除其负性情绪,帮助产妇重新树立信念;利用图片、视频等制作PPT进行口头宣讲,对产妇及其家属讲解剖宫产手术原理、过程及术后注意事项,并通过以往成功案例介绍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加强与产妇家属沟通,并让家属给予产妇支持与爱护,让产妇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增强自身信念。(2)正性暗示疗法。产妇入院后,手术医师查房时进行询问及沟通,并与其家属进行交流,其间说出与“剖宫产手术开展时间长久,技术娴熟”相类似的暗示语言,注意言辞恰当,充分尊重产妇,对产妇进行正性鼓励;术前1 天邀请剖宫产后身体恢复良好的产妇现身说法,说明自身在手术前后的心理困惑,并向产妇分享调节方法,使产妇能从容地面对手术及术后恢复;术中通过肢体动作行为暗示,使产妇能够积极配合医师。(3)音乐放松疗法。于产妇生产后第1天,让产妇取舒适体位躺在床上,光线调整至柔和,根据产妇喜好播放一些轻柔舒缓的音乐,让产妇闭上眼睛进行冥想,

引导产妇展开想象,比如想象之后与宝宝玩耍的场面,

15 min/次,1次/d。(4)呼吸调节疗法。告知产妇穿宽松衣物,取舒适体位,左手置于胸部、右手置于腹部,经鼻缓慢深吸气,待空气进入肺部后,屏住呼吸2 s,后经口缓慢吐气;同时,引导产妇在吸气、呼气过程中感受自身呼吸过程,随着呼吸节奏进行自我暗示(自己现在非常放松、舒服),循环30次/组,2组/d。(5)抚触按摩。术前护理人员以双手拇指指腹自产妇双侧季肋部位轻轻按摩至腋前部,并顺时针抚摸腹部;术后24 h再次抚触按摩,并配合足三里、关元穴等穴位,15 min/次,1次/d。(6)训练疗法。指导产妇做放松训练,让产妇从头部到脚部收缩和舒张肌肉群,闭上眼睛,感受全身肌肉的收缩,20 min/次,1次/d。持续干预至术后第5天。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心理状态、疼痛程度、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1)心理状态。于2组干预前及干预结束时(术后第5天),采用SDS量表[3]和SAS量表[3]对患者进行评估,2个量表均20个项目,总分25~100分,其中SDS评分≥53分为抑郁,SAS评分≥50分为焦虑,得分与抑郁或焦虑严重程度呈正相关。(2)疼痛程度。于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5天,采用VAS[4]评分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比较,总分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疼痛剧烈,得分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3)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对2组产妇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共计8个维度,分别为躯体疼痛、躯体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生命活力、生理职能、总体健康,各维度评分均为0~100分,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4)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Cronbach's α系数为0.852,重测效度为0.863,包括态度、操作水平等多个方面,其中≤60分视为不满意,61~89分视为部分满意,≥90分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部分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前,2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SDS、SAS评分均较干预前

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疼痛程度比较

术后第1天,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至术后第5天,VAS评分较干预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2组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SF-36中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4。

3 讨论

虽然剖宫产能有效解决难产问题,但该手术也有一定的风险,加之术后恢复较慢,常会给产妇带来恐惧感,产生一定的心理应激,引发焦虑和抑郁情绪,影响手术结局,故需要进行护理干预,以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5-6]。

常规护理干预通过入院宣教、心理疏导和术后安慰能够缓解产妇的紧张,但产妇心理应激程度不一、认知偏差较大,常规护理难以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临床应用受限[7-8]。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及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SF-36中各维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提示心理行为护理能够减轻产妇疼痛及不良情绪,改善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分析原因为心理行为护理通过对产妇心理现状的评估,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为产妇重新建立信念,使其行为发生改变。心理行为护理中通过理性情绪疗法,使产妇对剖宫产手术有正确的认知,消除自身恐惧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信念,改善心理焦虑和抑郁情緒[9]。有研究表明,理性情绪疗法可以改变产妇的认知,消除其情绪障碍,促进产妇心理健康[10]。正性暗示疗法可以间接调动产妇积极向上的心理,使其身心发生改变,有助于产妇从容面对手术及术后恢复,加快术后康复进程。音乐放松疗法可通过音乐舒缓的节律、音调,对中枢神经产生刺激,调节各类不良情绪,通过与冥想结合可转移产妇的注意力,让其全身心处于放松状态,从而减轻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呼吸调节训练是一种放松疗法,能够帮助产妇在吸气、呼气过程中学会自我控制,利于转移疼痛注意力,减轻负性情绪。抚触按摩能够将正性信号温和传导至产妇中枢神经,利于产妇转变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训练疗法可帮助产妇掌握对自身状况的控制感,有效转移注意力,促进产妇心理发生正性转化,帮助产妇身体初步恢复,不断提高生活质量[11]。郭瑛等[12]研究表明,心理行为护理可有效缓解剖宫产产妇的抑郁及焦虑情绪,改善术后手术切口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心理行为护理应用于剖宫产产妇中的效果较好,可减轻产妇心理焦虑及抑郁状况,缓解术后伤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下转第125页)

猜你喜欢
疼痛程度负性情绪护理满意度
个体化护理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效果
规范化护理对癌痛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自我管理效能的作用
群发性产品伤害危机中未曝光企业应对策略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动态机制研究
规范化术前访视对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对48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疼痛程度影响观察
心理护理对急性心绞痛48例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探讨亲情护理应用于焦虑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