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静脉血栓栓塞症管理小组的清单管理预防子宫肌瘤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效果

2024-03-27 08:23钟雪周秀燕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8期
关键词:子宫肌瘤

钟雪 周秀燕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管理小组的清单管理预防子宫肌瘤围手术期VTE的效果。方法 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将2021年1月—2022年9月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基于VTE管理小组的清单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VTE预防,观察2组干预措施落实情况、凝血功能、静脉血流指标和下肢VTE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踝泵运动、下床活动、温水泡脚、穿弹力袜、间歇充气加压治疗、药物预防等落实率均高于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短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静脉血流峰速、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VTE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对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基于VTE管理小组的清单管理,有利于提高VTE预防措施落实率,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加快下肢静脉血液流速,从而减少下肢VTE的发生。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子宫肌瘤;清单管理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08-0092-04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71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肿瘤,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但手术麻醉时患者的肌肉完全松弛,肌肉泵作用消失,静脉回流明显减慢,同时麻醉药物极易导致外周血管扩张,血液流动减缓,且术后卧床休息、使用止血药物等会加重血液黏度,增加VTE发生的风险,轻者导致患者出现患肢肿胀、疼痛等症状,重者可导致急性肺栓塞,引起死亡或血栓后遗症,影响患者正常生理功能[1]。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预防术后VTE非常重要。常规VTE预防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始终,通过健康指导、日常活动为住院患者提供相应医疗护理服务,以确保护理工作的连续完整,但该方法未对患者进行血栓分级便统一管理,造成预防时机不准确、预防措施不到位等问题,致使血液循环恢复受阻,影响VTE预防效果[2]。基于VTE管理小组的清单管理中引入清单核心理念,按患者住院时间细化每项措施具体实施时间段,明确预防任务,并通过成立专业护理小组,按时间点持续、正确落实方案。将基于VTE管理小组的清单管理用于预防子宫肌瘤围手术期VTE值得深入研究。基于此,本研究将对此展开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将2021年1月—2022年9月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年龄46~66岁,平均(56.15±5.78)岁;经腹子宫全切术10例,子宫肌瘤剔除术33例,经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17例;手术时间90~146 min,平均(108.84±18.63)min。观察组年龄45~65岁,平均(55.28±5.71)岁;经腹子宫全切术9例,子宫肌瘤剔除术36例,经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15例;手术时间96~152 min,平均(113.27±20.30)min。2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符合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3];(2)凝血功能正常;(3)无血栓性疾病病史。

排除标准:(1)伴多卵巢综合征;(2)下肢严重畸形;(3)术前已确诊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肺栓塞;(4)严重急性感染。

1.2 方法

2组手术均由同组医生执行。

对照组采用常规VTE预防。入院时实施VTE预防宣教,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术后第1天上午协助患者穿弹力袜,根据医嘱进行间歇充气加压治疗,手术前后根据医嘱皮下注射0.2 mL低分子肝素钠2 500 U(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428,规格0.2 mL∶2 500 U),每日将实施情况记录到护理记录单上。术后指导患者去枕平卧6 h,24 h后进行坐位以及床边活动,72 h后缓慢下床活动,进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食物,多喝水,降低血液黏度。盡可能选择上肢进行留置针输液,减少同一位置多次静脉穿刺。出院时,检查每位患者VTE预防记录,统计计划、实际实施项目数。

观察组采用基于VTE管理小组的清单管理。(1)成立VTE管理小组。由科室护士长督导,选取5名主管护师、2名主治医师为小组成员。干预前通过线上视频学习与线下PTT教学、专家讲座、护理查房等对成员进行培训,为期5 d。成员考核合格后上岗。根据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等级评估,在入院时、手术前

1 天、术后第1天及出院时对患者进行评估,预防措施参照每个时间节点评估风险等级进行。该量表分4个等级,0~1分为低危,采用基础预防;2分为中危(基础+物理预防或药物预防);3~4分为高危(基础+物理+药物预防);≥5分为极高危,预防方案同高危组。(2)清单内容。基础预防,包括踝泵、股四头肌收缩运动,术前1~3 d教会患者主动进行该运动,之后于手术后第1天早晨

8:00、中午12:00、晚上18:00、睡前20:00各进行1次,4次/d,20组/次。下床活动,术后第1天早晨9:00、中午11:00、晚上17:00、睡前20:00各进行1次,30 min/次。温水泡脚,水温为40~45 ℃,于入院时至出院时每日晨间7:30、晚间20:30各进行1次,10~15 min/次。物理预防,包括梯度压力弹力袜,术前1 天、术后1~4 d晨起10 min后至晚睡前穿戴梯度压力弹力袜。间歇充气加压治疗,在患者腿上套上充气腿套,依次对脚踝、小腿和大腿施加45 mmHg、35 mmHg、25 mmHg(1 mmHg=0.133 kPa)的压力,然后腿套自动挤压,同时放气,迫使下肢静脉血回流,2次/d,20 min/次。药物预防,术前1 天皮下注射

低分子肝素钠2 500 U(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30428,规格0.2 mL∶2 500 U),1次/d,直至出院后应用甲苯磺酸艾多沙班片桥接治疗,用药期间注意复查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监测药物不良反应。(3)质量控制。护士将清单挂在床尾,每日根据时间节点进行基本预防,并与家属共同督促患者按时间节点完成各项预防措施。护士每日检查清单执行情况,白班中午和下午下班前檢查,夜班每日下班前检查,护士应在每个实施到位的项目前标记“√”,未完成的项目应及时补充完成,延迟项目者应注明原因。小组成员应每周进行检查分析,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2组均持续干预至患者出院。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如下。(1)干预措施落实情况。出院时,统计2组踝泵运动、下床活动、温水泡脚、穿弹力袜、间歇充气加压治疗、药物预防的落实人数。(2)凝血功能。干预前、出院时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迈瑞医疗设备生产的SYSMEX CS-51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APTT、PT、TT、FIB、D-二聚体水平。(3)静脉血流指标。干预前、出院时采用飞利浦公司生产的EPIQ7C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下肢血流峰速、平均血流速度。(4)下肢VTE发生率。干预期间统计2组左、右下肢VTE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措施落实情况

观察组踝泵运动、下床活动、温水泡脚、穿弹力袜、间歇充气加压治疗、药物预防等落实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凝血功能

干预前,2组患者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的APTT、PT、TT短于对照组,FIB、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静脉血流指标

干预前,2组患者静脉血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的血流峰速、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下肢VTE发生率

观察组下肢VT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VTE是子宫肌瘤术后常见并发症,该病症状无明显特异性,早期漏诊、误诊率极高,如果不及时治疗,不仅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还会引发肺栓塞,增加病死率[4]。调查数据表明[5],15%~40%接受手术而未接受抗血栓治疗的妇科患者会并发深静脉血栓,故早期预防是关键。常规护理作为一种干预措施,在预防VTE、促进患者康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个体血栓风险分级不同,单靠常规预防无法满足患者护理需求,限制了预防方案的有效落实,不能有效预防VTE的发生[6]。基于VTE管理小组的清单管理以患者住院时间节律为基础,根据患者血栓风险分级特点,分层进行针对性干预,用于子宫肌瘤围术期患者中,可有效预防VTE产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踝泵运动、下床活动、温水泡脚、穿弹力袜、间歇充气加压治疗、药物预防等落实率均高于对照组,下肢VT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基于VTE管理小组的清单管理可提升预防措施落实率,降低VTE发生率。究其原因,清单的使用为医护人员提供重要环节的自检、自控,增强干预过程监督,以确保措施的有效实施,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参与其中,使患者自身管理意识提高,有效确保措施能够落到实处[7]。研究显示[8],妇科VTE预防管理措施众多,其中所包含的踝泵和下床运动需达到一定活动时间和量方可实现最佳效果。本方案所使用的清单管理贯穿妇科VTE入院、住院、出院全过程,覆盖时间较长,其间根据患者住院时间对各个时间段的预防措施进行细化,确保患者能够有效参与,并将VTE分层预防清单挂在患者床尾,避免医护人员遗漏VTE预防措施,根据预防清单对患者进行指导,长此以往患者及其家属亦可掌握每个时间点所应进行的预防方案,促进医护、患者以及家属间共同目标的建立,共同进行管理,以确保措施的标准化实施,有效提高干预措施落实率,降低患者VTE发生率[9]。此外,本方案所成立的VTE专项护理小组成员经过规范化培训,护理能力也得到相应提升,实现了全院统一规范化VTE护理管理,使患者能够在不同阶段接受全面、连续、动态的VTE护理,进一步提高预防措施落实率,降低VTE发生概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APTT、PT、TT更短,FIB、D-二聚体更低,静脉血流峰速、平均血流速度更快,提示基于VTE管理小组的清单管理有利于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加快静脉血液流速。这可能是因为本研究纳入VTE预防关键点,根据患者不同血栓分级进行相应规范管理,有效避免个体化差异所产生的弊端,可以增强患者预防管理,同时实施措施归入医护岗位职责,按照专业标准对医务人进行培训,并利用VTE预防清单为医务人员提供充分指导,仔细检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及时发现过程中的缺陷,可以解决患者实存问题,从而及早对患者下肢VTE异常症状进行管理,有效避免血流动力学异常变化,进而防止静脉血流停滞,提高血流速度,有效降低静脉血栓形成概率[10]。小组成员根据患者血栓风险评估等级实施不同形式、频次、深度的预防措施,使得护理供应与患者风险需求高度匹配,增强患者病情精准认知度,从而进行全面综合性干预,加快血液理化成分改善,促进机体血液循环,抑制血液高凝,有效防止血栓形成[11]。

综上所述,对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基于VTE管理小组的清单管理,有利于提高VTE预防措施落实率,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加快下肢静脉血液流速,从而减少下肢VTE的发生。

猜你喜欢
子宫肌瘤
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中的效果
临床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子宫肌瘤采用B超检查与临床病理结果对比分析
探讨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
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分析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分娩期剖宫产治疗效果观察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观察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