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PA、CRP与PCT检测对预测髋关节骨折术后患者急性细菌感染的价值

2024-03-27 09:43常玲玲李润奇尹少禹赵浩文王金珠庞敏红张驰静
关键词:髋关节细菌骨折

常玲玲,李润奇,尹少禹,赵浩文,王金珠,庞敏红,张驰静

(1.张家口市第二医院 检验科,河北 张家口 075000;2.张家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 张家口 0750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汽车保有量的升高,加上近些年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发严重,导致髋关节骨折患者人数持续增多[1]。目前临床针对髋关节骨折以手术治疗作为主要手段,其疗效得到广大医患的认可。然而骨科手术作为一种侵入性、有创性操作,加上患者本身受到重大创伤、肿瘤以及其他合并症等因素影响,导致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因此许多髋关节骨折患者术后面临较高的感染风险[2]。一旦发生骨折术后急性细菌感染,一方面将会对创口愈合以及肢体功能恢复产生严重阻碍,延长住院治疗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3];另一方面若没有及时对急性细菌感染进行有效控制,容易引起肾、肺等器官严重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因此,在髋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及时准确诊断急性细菌感染,早期开展科学有效的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4]。实验室细菌学检查是现阶段临床诊断各种细菌感染的金标准,但存在耗时较长、需反复确认等不足,容易导致病情延误,从而对临床治疗产生不良影响[5]。近年来血清学指标在细菌感染病症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血清前白蛋白(PA)、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均是常见的血清学指标,参与了细菌感染的发生、发展过程[6]。我们探讨了PA、CRP、PCT对预测髋关节骨折术后患者急性细菌感染的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08—2022-08月张家口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40例髋关节骨折患者。纳入标准:①在本院骨科完成骨折复位固定术、关节置换术;②年龄≥18岁;③术前不存在感染征象;④意识清楚,可配合完成调查研究;⑤研究内容、方案均了解,协议书签字。排除标准:①患有原发性恶性肿瘤;②心脑血管意外急性期、自身免疫性病症、凝血功能障碍;③入组前1周接受免疫抑制类药物治疗;④精神障碍、认知功能异常。按照实验室细菌学检查结果分为术后急性细菌感染组(n=12)和非感染组(n=128)。感染组中男7例,女5例;年龄25~68岁,平均(45.28±6.37)岁;2例合并糖尿病,3例合并高血压;平均体质量指数(23.46±1.74)kg/m2。非感染组中男75例,女53例;年龄23~69岁,平均(45.56±6.19)岁;15例合并糖尿病,21例合并高血压;平均体质量指数(23.65±1.49)kg/m2。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及术后12 h采集患者空腹肘静脉血5 mL,离心处理(3000 r·min-1,10 min,离心半径8 cm),分离得到上清液,置于-80℃冰箱保存待检。血清CRP水平检测采取乳胶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血清PCT水平检测采取循环增强荧光免疫发光法;血清PA水平检测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比浊法进行。标本采集后2 h内完成相关检验,由同一检验技师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相关流程进行检验操作。阳性判定标准:血清PA:170≤mg·L-1;血清CRP:>10.0 mg·L-1;血清PCT:≥0.1 ng·mL-1。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清PA、CRP、PCT水平差异,分析血清PA、CRP、PCT单独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术前、术后血清PA、CRP、PCT水平对比

术前2组患者血清PA、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感染组血清PA水平相较非感染组显著下降,CRP、PCT水平较感染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2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清PA、CRP、PCT水平对比

2.2 血清PA、CRP、PCT单一及联合检测诊断结果

以实验室细菌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术后急性细菌感染12例,非感染128例;血清PA检测诊断10例,血清CRP诊断9例,血清PCT诊断10例,联合检测诊断12例(表2)。

表2 血清PA、CRP、PCT单一及联合检测诊断结果 (n)

2.3 血清PA、CRP、PCT单一及联合检测诊断效能

诊断效能分析显示,血清PA、CRP、PCT联合检测灵敏度明显高于单一检测(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准确度相比单一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 讨 论

髋关节骨折在中老年群体中高发,由于骨质矿物质减少,骨基质退变,骨密度下降,当受到扭伤、跌倒、坠落等暴力因素作用,可导致髋关节骨折[7]。目前,外科手术是临床治疗髋关节骨折的主要手段,能够有效恢复患者肢体功能,降低残疾概率。然而由于许多患者伴随一系列基础病症,加上中老年患者机体自我修复能力下降,在手术创伤的影响下,术后免疫功能减弱[8];并且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极大程度增加了急性细菌感染的风险[9]。因此,在髋关节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准确诊断细菌感染,并尽早给予科学治疗,对于保证整体手术疗效、加快术后康复进程意义重大。

CRP主要来源于机体肝脏,还有部分由外周血淋巴细胞所释放。CRP可以使淋巴白细胞活性得到明显提升,充分激活补体,减少血小板聚集,增强吞噬细胞能力,达到对各种病理性产物有效清除的作用[10]。正常生理状态下,体内CRP浓度一般维持在0.68~8.2 mg·L-1。一旦发生感染性疾病、组织外部创伤以及恶性肿瘤,其浓度将快速升高,并在24~72 h达到高峰,是正常水平的数百倍甚至数千倍[11]。细菌性感染会导致CRP水平大幅上升,而病毒性感染时血清CRP水平变化较小或维持不变,所以检测CRP可作为鉴别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的有效手段。PCT大部分来源于甲状腺细胞,具有良好稳定性,很少受到神经内分泌系统干扰[12]。在正常生理状态下,降钙素基因转录功能受到抑制,一旦出现炎症反应,受到肿瘤坏死因子等炎性介质的刺激,机体脾脏、肝脏等器官中神经细胞将会释放大量PCT[13]。临床研究发现PCT并无法直接激活脓毒症反应,但具备强化炎症反应的作用[14]。健康人体内PCT浓度极低,细菌感染后3 h左右PCT将会异常升高,PCT水平上升情况与细菌感染程度相关[15]。血清PA主要由肝脏细胞合成、释放,在感染性疾病的有毒代谢产物清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急性感染阶段血清PA水平大幅上升,同时肝脏所释放的CRP会对PA生成造成抑制,进一步引起机体营养不良[16]。因此,合并感染病症患者其血清PA水平相比健康人群明显下降。

本研究结果发现,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术前血清PA、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 h,由于手术创伤、麻醉、疼痛等因素影响,导致2组患者血清PA、CRP、PCT水平均出现一定变化。急性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清PA水平较非感染组显著下降,CRP、PCT水平较感染组显著升高,表明髋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发生急性细菌感染时可导致血清PA、CRP、PCT水平异常变化,因此可作为临床预测急性细菌感染的辅助标志物。同时本次研究中进一步对3项血清学指标诊断效能进行分析,可知血清PA、CRP、PCT联合检测灵敏度明显高于单一检测(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准确度相比单一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提示3项指标单一检测对急性细菌感染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但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灵敏度。

综上,髋关节骨折患者术后急性细菌感染存在血清PA、CRP、PCT水平异常改变,在细菌感染预测中具有良好诊断价值,且联合检测有更高灵敏度,可为临床早期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髋关节细菌骨折
髋关节活动范围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伟大而隐秘的细菌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细菌大作战
细菌大作战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细菌惹的祸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