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在中医教育知识体系中的价值调研分析

2024-03-27 09:43牛肖然李欣玥梁天俊丁宝珠任文轩梁文杰
关键词:项目数诊断学学时

牛肖然,李欣玥,李 棉,梁天俊,丁宝珠,任文轩,梁文杰,曹 爽

(1.河北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200;2.河北医科大学 研究生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7;3.河北医科大学 乡村医师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7;4.河北中医药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3)

实验诊断是检验医学向临床的延伸和落脚点,实验诊断学又称临床检验诊断学。医学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使实验诊断在中医辨病辨证中的作用愈发凸显。在高等西医院校,实验诊断已成为独立的课程“实验诊断学”,是临床医学及相关本科专业的必修课,与医学影像学和临床诊断学并列。在高等中医药院校,实验诊断也是“诊断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培养方案、教材理论和临床实践角度,对实验诊断在中医教育知识体系中的价值进行调研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教材

收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历版《诊断学》新世纪本科教材,提取实验诊断部分,分析其演变特点。

1.2 临床资料

收集某三甲中医院近3年住院人数和实验诊断项目(检验项目)数,获取住院患者人均实验诊断项目数及近3年变化情况。

1.3 培养方案

调研全国24所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获取专业课程总学时、诊断学课程学时,并咨询教务处,获取诊断学中实验诊断所占比例。

2 结 果

2.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历版《诊断学》本科教材中实验诊断内容的变化情况

在中医类专业本科教材中,第3版发生较明显变化,内容由8章变为9章,书名由《诊断学基础》变成《诊断学》。实验诊断字数整体呈逐版增加趋势,且从第3版始,第3、4、5版实验诊断比例均明显高于第1版(P<0.001)(表1)。

表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历版《诊断学》本科教材中实验诊断内容的变化情况

2.2 实验诊断在中医临床的应用情况

2.2.1 医院总体应用情况

近3年(2019—2021年)某三甲中医院住院患者虽有下降趋势,但应用的实验诊断项目数逐年增长,人均实验诊断项目数增长更为明显(表2)。2019年应用最多的实验项目是血液分析、尿液分析、凝血五项、电解质分析、粪便分析;2020年应用最多的实验项目是血液分析、电解质分析、肾功能检查、尿液分析、凝血五项;2021年应用最多的实验项目是血液分析、电解质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肾功能检查、尿液分析。

表2 某三甲中医院近3年住院患者实验诊断项目统计表

2.2.2 科室应用情况

近3年(2019—2021年)某三甲中医院科室(以肛肠科和脾胃病科为例)住院患者虽有下降趋势,但应用实验诊断项目逐年增加,人均实验项目数增长更为明显(表3)。

表3 某三甲中医院肛肠科和脾胃病科近三年住院患者实验诊断项目统计表

2.3 中医类专业培养方案中实验诊断学时

共收集到20所中医药大学的有效数据。20所大学的中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实验诊断平均20.8学时,占专业总学时的0.61%;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实验诊断平均23.74学时,占专业总学时的0.69%(表4)。

3 讨 论

3.1 中医学与实验诊断学的广泛联系是实验诊断重要价值的理论逻辑

中医学与实验诊断学的关系日臻密切[1-2]。中医学的宏观性、经验性及定性等分别与实验诊断学的微观性、实验性及定量性等互补;中医学的“治未病”、恒动性及整体性等分别与实验诊断学的早期性、动态性及多点性等相符。实验诊断一直是中医类专业本科的必修课之一。实验诊断学学科的迅速发展决定了实验诊断内容的多样化与丰富化,使实验诊断内容总量(字数、比例)逐渐增多[3]。实验诊断内容不断增多成为历版教材实验诊断内容演变的主要特征。本研究发现,从第1版到第5版,实验诊断字数增加了7.5万,比例从23.1%增加到31.0%,这反映出业界人士对实验诊断临床价值的认可。实验诊断内容的演变对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提出新要求。中西医在实验诊断学的结合位点及教材内容的不断增多是实验诊断重要价值的理论逻辑。

3.2 中医临床的广泛应用是实验诊断重要价值的实践逻辑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实验诊断在中医临床诊治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本课题组前期曾调研了实验诊断在《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中的应用,发现实验诊断学在中医辨病诊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中医疗效标准的地位也日益凸显,中医学科诊断标准设定及疗效评定普遍涉及实验诊断内容[4-6]。实验诊断与中医辨证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实验诊断学本身的微观、客观、定量等特性使其在中医微观辨证中的作用愈发凸显,在辨潜证、证的本质研究、证的模型构建、证的微观分类、辨证分型以及辨证标准中均具有重要作用[7]。本研究通过调研中医临床数据,发现实验诊断在中医临床的应用逐年增多,甚至在住院总人数减少的情况下,人均实验项目数仍在大幅提高,在具有代表性的中医内科脾胃病科和中医外科肛肠科也显示出同样的特点。实验诊断在中医临床的重要地位直接佐证了实验诊断在中医知识体系中的重要价值,是实验诊断在中医知识体系价值的内在逻辑与现实需求,也为其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实践依据。

3.3 实验诊断内在价值将成为中医教育发展的促进因素

实验诊断内在价值体现在其在《诊断学》教材中的演变、在《中医病证诊断和疗效标准》中的应用以及在中医临床的广泛应用。但多数中医药院校实验诊断学时偏少,无论是中医还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实验诊断学时占专业总学时比例平均不超过0.7%,最低仅12学时,最高39学时。此外,实验诊断内容在《诊断学》教材的比例超过30%,但占《诊断学》总学时平均仅约20%。实验诊断在中医教育知识体系中的重要价值未能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充分体现,也未能得到充分重视,实验诊断在中医教育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应得到提升,这对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要求。中西医在实验诊断学的结合位点[1]、教材中实验诊断内容的演变[3]、实验诊断在中医病证诊断的应用[4]、实验诊断在微观辨证中的应用[7]、实验诊断在中医临床的应用,均证明了其在中医诊疗的重要价值。实验诊断是重要的现代医学检查手段[8],其内在价值将成为中医教育发展的促进因素,实验诊断将有利于中医教育的发展。

综上,教材内容的不断增多是实验诊断重要价值的理论逻辑;中医临床的广泛应用是实验诊断重要价值的实践逻辑;实验诊断在中医教育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价值,但其地位应逐步提升,实验诊断内在价值将成为中医教育发展的促进因素。实验诊断学可为西医疾病的预防、诊治及预后提供佐证,同样也可为中医辨病辨证提供佐证。

猜你喜欢
项目数诊断学学时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全身 CT 血管成像诊断学》出版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中国PPP大数据” 之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2017年报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
《内经》诊法教学内容简析及与中医诊断学的衔接
我校 46个项目获得 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