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下湖南省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4-03-27 02:41罗乔有王超超赵真真
科技和产业 2024年5期
关键词:湖南省景区高质量

罗乔有, 王超超, 赵真真

(1.湖南大学体育学院, 长沙 410082; 2.山东大学体育学院, 济南 25006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主要内容的新发展理念,关于新发展理念的研究自此开启。体育旅游是以现场观赛、参与体验及参观游览为主要形式,以满足健康娱乐、旅游休闲为目的,向大众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经济活动[1]。随着经济的发展,关于体育旅游的政策文件不断涌现。《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指出,要积极创建精品线路、赛事和示范基地,促进体育旅游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党的二十大更是将各行业高质量发展推到新高地,体育旅游也不例外。中共中央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3]对我国旅游业作出了战略性部署,明确了加快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体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分支,其高质量发展是顺应时代经济发展趋势、助推体育旅游转型升级,也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体育旅游消费需求的必然要求[4]。一方面,发展体育旅游不仅符合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而且有助于带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融合发展。另一方面,从全局来看,目前学界关于体育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融合[5-7]、体育旅游政策研究[8-10]等;而关于湖南省体育旅游发展的研究主要包括体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11]、体育特色小镇[12-14],以及“一带一路”背景下湖南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研究[15]等,从新发展理念视角或其中任一视角来研究湖南省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文章少之又少。基于此,如何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湖南省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1 湖南省体育旅游发展成效

1.1 政策扶持力度更大,体旅融合程度更深入

政策支持是体育旅游发展的最大动力,指引着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向。近几年,湖南省利用自身优势,促进体育旅游发展绩效已初步凸显,首先表现在政策扶持力度更大上。一方面,湖南省出台的促进体育旅游发展的规划主体部门逐渐扩大,其中包含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体育局、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多部门且出现多部门联合出台政策促进体育旅游发展的势头。另一方面,表现在体旅融合程度更加深入上。从近几年出台的政策(表1)可知,湖南省正大力推进体育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主要表现在促进体育旅游与冰雪项目、休闲健身运动、山地户外运动、健康、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为湖南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拓宽了思路、明确了定位、指出了方向,加快了湖南省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步伐,为湖南省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表1 近几年湖南省关于体育旅游产业的政策文件

1.2 体旅资源挖掘更广,旅游空间利用更有效

体育旅游自然资源包括与山、水、湿地、森林等在内的自然资源的体育旅游资源[16]。体育旅游资源是体育旅游发展的空间载体和基本依靠,影响体育旅游的市场定位、目标发展与产品设计。湖南省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无论是历史文化名城长沙,还是神秘湘西,或是集雄、奇、险、秀、幽、野、怪于一身的张家界,体育旅游资源天赋异禀,发展体育旅游是湖南省经济、文化、地理与民俗等的合理选择。近年来,湖南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更大,资源挖掘更广,旅游空间利用更有效。表2显示,湖南省现有国家5A级景区11家,各具特色,各有乾坤,且各景区通过现有旅游资源开发出许多特色的体育旅游产品与项目,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张家界的天门山旅游区(武陵源旅游区),体育旅游项目包括跑酷大赛、翼装飞行、高空走钢丝、登山、徒步等,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打卡、观光和体验,在合理利用资源优势的同时开发优势体育旅游项目,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利用,拉动了经济发展。另外,湖南省4A级景区现共有152家,其中以省会长沙排名第1,4A级景区数量多达25家,体育旅游资源更是不计其数,体育旅游产品聚集效应明显。

表2 湖南省11家5A级旅游景区概况

1.3 体旅内容产品更全,产业融合发展更有劲

产品与项目是体育旅游的灵魂,体育旅游具有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共性,是体验经济时代的产业代表。体育旅游产业是我国体育产业的重要分支[17]。2021年湖南省体育产业总规模为1 036.5亿元,增加值为435.1亿元,相比2020年度,总产出增长17.8%,其中包括体育竞赛、体育健身休闲、体育服务业等体育旅游形态。体育旅游产业对湖南省经济贡献逐渐增大。近年来,湖南省体育旅游内容产品更全,旅游景区中体育旅游产品与项目规划更多,“旅游+体育+”融合发展更有劲。例如,张家界全面实施全民健身战略,以体育旅游深度融合为突破口,积极培育山地车、攀岩、蹦极、水上运动等景区旅游新业态,积极打造冰雪世界、七星山滑雪场、杨家溪体育公园、阳和休闲运动小镇等体育旅游精品项目,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体育旅游供给。再如郴州市四清湖青少年户外体育营地旅游景区、张家界红岩岭户外休闲运动公园、航空运动营地入选2018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体育旅游精品景区,走红军走过的路徒步穿越大湘西入选精品赛事,潇湘100路线入选精品路线等,都对湖南省体育旅游其他景区与内容产品研发上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除此之外,湖南省体育旅游节筑品牌、聚人气,以赛事带旅游、促消费,不断提升举办地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带动全域旅游发展,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2 湖南省体育旅游发展困境

2.1 引力不够:体育旅游异地同化

体育旅游产品与项目是吸引游客体验的重要资源,产品项目设计与规划是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亟须解决的关键所在。随着全域旅游的深入发展,体育旅游作为绿色健康的旅游方式逐渐得到社会青睐。尽管湖南省体育旅游产品丰富,项目多彩,且各大小景区与旅游基地均有属于自己的体育旅游产品与项目服务,但体育旅游产品自主研发创新缓慢、营销利润低下、产品服务单一[18],且仍然存在较多的异地同化现象,即在省内不同市区、不同景区、不同地区之间还存在较多同质化的体育旅游项目。当下湖南省体育旅游产品与项目以徒步、登山、马拉松等最为常见,且缺乏本土特色,这即会阻碍体育旅游的最优化发展,也会导致体育旅游产品千篇一律,缺乏与地域、民族等资源融合,降低了产品的独特性与吸引度,无法满足不同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故而不利于体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2.2 顶层约束:部门管理通路不畅

政府部门、大小企业与社会组织等是保障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只有出色的顶层设计与基层协调才能推动体育旅游助力经济振兴,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但体育部门与旅游部门之间的横向融合深度不足,难以维持产品创新、技术改造、模式升级的转型路径[19]。湖南省体育旅游政府职权过松或过紧都不利于体育旅游的发展。一方面,政府部门与其他部门职权不明朗,在体育旅游策划、执行与评价等环节中出现政府主导现象,政府包办行为挤占了其他部门与组社会织的体育旅游市场,打击了俱乐部企业与社会组织参与体育旅游发展的激情与活力,降低了其参与体育旅游治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此外,政府购买体育旅游服务行为尚存在弱化趋向,缺乏系统的政策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体育旅游服务机制。另一方面,在体育旅游中,企业俱乐部与社会组织等在游客安全保障、服务供给错乱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已屡见不鲜,缺乏责任落实机制与相关部门的监管,湖南省体育旅游政府部门、企业俱乐部与其他社会组织的“放管服”改革不够深入,共建共治的咬合力不足,合作共赢机制不健全,职权分布不够细化,管理效路不够顺畅。

2.3 生态失治:环境维护终始参差

体育产业本身就是绿色产业、健康产业、朝阳产业[20],绿色发展是体育旅游高质量质量发展中的必然要求与鲜明旗帜,贯穿体育旅游发展的全过程、全方位、全领域。目前,湖南体育旅游发展还存在着环境维护终始参差的现象。第一,大型民族节庆或重大体育赛事活动期间与活动后举办地的环境维护与治理不尽如人意。大型民族节庆与体育活动能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聚集,进而刺激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但同时也给政府和相关部门增加了活动举办地的治理难度与工作压力,故而会产生活动举办期间的生态与社会环境维护工作手忙脚乱现象,环境维护效果差强人意;活动后期举办地的垃圾堆积成山且臭味熏天等现象尚有存在,尤其是在较为偏远的山村地区更为严重。第二,自然森林中尚未完全开发的地区环境遭到破坏已成事实。尤其是节假日期间,徒步、登山、野炊与露营等体育旅游活动需求大幅增加,对尚未开发的自然环境造成破坏,许多烧烤过后的地方寸草不生,白色垃圾无人清理,掩埋深山,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不利于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4 互动不强:景区业务关系淡漠

体育旅游涉及面广,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三产融合、景区资源融合、景区项目与路线融合等的合集,产业融合是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湖南省景区与体育旅游的互动性不强,景区之间的业务关系淡漠,难以实现全域体育旅游的宏图目标与发展态势,难以促进景区之间资源互补、客源共享与互利共惠。第一,景区之间缺乏体育旅游产品与项目的互荐机制与营销战略。因行业竞争环境所趋,湖南省大多数景区都以自荐、自销、自利等战略定位以吸引外来游客参与体育旅游消费,仅立足景区自身产品建设与管理,缺乏与相邻景区在产品项目上的业务往来,减少了游客旅游选择渠道,有碍于景区之间多边关系的发展。第二,景区之间缺乏体育旅游路线融会贯通机制。湖南省体育旅游路线纵横交错,但大多数旅游路线以单个景区为单位,进行景区之内密封式的体育旅游路线,景区之间横向的体育旅游路线相对缺乏,纵向之间的城市与乡村体育旅游路线又不足,导致湖南省景区之间的互动不强,景区之间业务零散,互动互利效应难以激活。

2.5 体系缺乏:配套设施有待健全

公共基础设施是体育旅游开展的基本载体,没有公共基础设施,体育旅游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近年来,湖南省公共服务体育构建取得成效,由机场、高铁、高速、通景公路组成的旅游交通网不断升级,但仍然存在城乡之间、景区之间与地域之间的差距。首先,公共基础设施的城乡差距显著,在许多县域景区和乡村体育旅游小镇,还存在交通拥堵、道路失修、公共停车场供不应求、公共卫生间脏乱差等现象,尤其是在周末休息日与法定节假日期间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其次,景区内体育基础设施缺质少量。景区内体育旅游基础设施还存在无人管理等相关现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景区内体育基础设施单一、数量较少等问题也较为普遍,既不能满足游客体验度,又难以激发游客的体育旅游活力。

3 湖南省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实践模式

湖南省体育旅游借助地域优势,坚持体育产业强省、特色体育富省、体育赛事立省、体育旅游项目兴省、民族传统体育活省等“五位一体”全面发展(图1),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图1 湖南省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实践模式

3.1 体育产业强省:山地户外运动休闲模式

体育产业是湖南省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擎天之柱。体育强省要以体育产业强省为基点,体育产业强省要以体育特色发展为前提。在有钱有闲并驾齐驱的休闲时代召唤下,休闲体育旅游项目风起云涌,山地户外运动休闲旅游逐渐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湖南省具备山地户外运动发展的地理优势、经济基础、人文底蕴、风俗习惯等,山水画廊、洞穴湖泊等为湖南省发展山地户外运动提供了可靠、可塑和可行的空间载体。例如,张家界与洞庭湖区域依托山水底色,大力发展登山、翼装飞行、滑索、定向越野、骑行、蹦极、攀岩、漂流与露营等户外休闲运动,打造湖南底色、区域特色的“水”“陆”“空”立体化山地户外运动休闲旅游产品体系,逐步推动湖南省进入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因此,山地户外运动休闲模式是面向全国、立足湖南、突出湘楚优势、凝聚各州市体育旅游资源、促进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模式。

3.2 特色体育富省:红色体育旅游基地模式

红色文化是红色体育旅游发展的先决要素。湖南省红色文化根深蒂固,红色文化业态多样,为红色体育旅游发展提供了鲜活土壤。湖南省体育旅游要抓住红色文化特点,运用特色,打造一系列红色体育旅游示范基地,通过革命先贤体育事迹、革命根据地体育演化历程、革命期间的重大体育赛事与活动等为内容,积极建构红色体育旅游文化与体育教育基地新格局,融合红色文化、运动体验、全民健身、拓展训练、爱国教育等要素创新与发展湖南省红色文化与红色体育旅游系列产品与项目,立足本土资源、突出省市特色,结合地域优势,加快红色文化与体育旅游的深度融合,打造湖南省体育旅游特色品牌,拓展体育旅游新空间,增加体育旅游新渠道,促进红色文化与体育旅游融合发展。

3.3 体育赛事立省:精品赛事打造工程模式

体育赛事是吸引产业聚集、促进社会流动、刺激市场消费、加快经济转型的体育旅游业态之一。湖南省体育运动人口基数大、体育项目涉猎较广,体育运动氛围较佳,以体育赛事立省,开展精品赛事打造工程模式,可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根据群众需求、借助媒体平台,开展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不同需求的体育赛事旅游活动。不仅要开展具有阶梯性、层次感的精品赛事,积极打造与国际赛事接轨、与国家发展同频、与省市资源契合、与人民愿景一致的各级体育赛事,建立层叠的体育赛事网状体系,根据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体育赛事,而且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精品体育赛事活动。体育赛事类型要百花齐放,借助地理区位优势、体育运动群众基础、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文化特色等顺势开展多姿多彩的体育赛事。在大力促进世界杯羽毛球赛、长沙国际马拉松、环洞庭自行车赛、张家界翼装飞行世锦赛、岳阳汨罗江国际龙舟赛、山地户外健身暨乡村旅游休闲大会等体育赛事活动的基础上,开发出更多国家精品、省市精品、区域特色的体育赛事,实现以赛促旅、赛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3.4 体旅项目兴省:新兴创意产品定制模式

体育旅游项目是体育旅游的核心内容,是激发游客参与体育旅游观赏、体验需求的外在吸力。湖南省资源禀赋,山川相望,河流雄奇,可开发体育旅游产品大而全,是灌注体育旅游生命力的重要源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表明,人类的需求从底部向上依次是生理、安全、社交、尊重与自我实现,而新兴创意产品定制模式是自我需求实现的生动表征。湖南省体育旅游的新兴创意产品定制模式要求区别于传统的体育旅游,要根据游客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创意产品定制,是体育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形式。首先,新兴体育旅游创意产品定制以游客需求为导向,提供衣、食、住、行、娱等方面的产品与服务,满足游客增进健康、休闲娱乐、愉悦身心等不同需求。其次,新兴创意产品定制模式要求以个人为导向,第一是要与组团旅游有所区别,第二是新兴创意产品定制要与其他体育旅游产品有所区别,在原有项目的基础上增元素,添新奇,坚持以个人需求为中心,加快新兴创意体育旅游产品发展,助力湖南体育旅游项目兴省。

3.5 传统体育活省:地域与民族体育发展模式

民族传统体育是体育旅游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民族文化隗宝,不仅能带动经济发展,还能传承民族文化基因,增强中华与地方文化自信。湖南省少数民族众多,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盛装出席,湖南省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以地域与民族体育发展为实践模式,首先就要以少数民族节庆为抓手,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与节庆融合发展,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发展提拓展空间载体,在民族节庆中大力扶持和推广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龙舟、舞龙舞狮等民间民俗传统项目,丰富体育旅游形式与内容。其次,要以重大活动为依托,举办高质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吸引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接班人同场竞技、同台交流,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由内而外地传承与传播。最后,坚持民族传统体育原生态与创新性相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地改造与创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规则,吸引游客目光,提升游客参与热情。

4 新发展理念下湖南省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

4.1 创新引领:因地制宜开发体育旅游精品项目

创新发展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21],但体育旅游同质化诟病阻碍其高质量发展的进程。湖南省要立足本土特色,依托政策导向、地理环境、科技水平、网络传媒、人员保障等优势开发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凸显湖南资源优势。体育旅游发展要从单一项目向综合精品项目转变,体育旅游项目形式要从观光游览向深度体验旅游转变,在现有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的基础上,持续以创新理念为引领,更加注重彰显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的区域特色,抓住红色体育文化优势,重点打造山地户外运动精品项目、乡村休闲体育旅游与红色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开发以张家界、雪峰山、衡山、洞庭湖、东江湖等为重点的山地湖泊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做好水上旅游、低空飞行旅游与山地户外旅游等产业,创新推动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提档升级,构建“他有我优,他优我特”的体育旅游精品项目集群地,通过政府牵头、专家设计、市场供需、全民共享等环节培育体育旅游新产品、新业态,释放湖南省体育旅游新活力,绽放体育旅游新光芒。

4.2 协调统筹:有效推动政企社协同共治共管

体育旅游作为旅游业与体育产业相结合的新业态,其业务涵盖多个方面,如场地协调、景区管理、项目设计、市场开发、客户维护等,需要相关政府、企业与俱乐部以及广大社会组织同心协力,共同治理,但在实施过程中要张弛有度,里应外合。通过行政、经济、法律、伦理等多种手段,政府牵头,建立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开发及治理机制,明确发展乡村体育旅游过程中所涉及的各部门及利益相关主体的权责职能[22]。首先,既要突出政府部门在体育旅游治理中的主导地位,在体育旅游发展中,政府部门要正确引领、恰当决策、合理规划、科学管理,又要适当简政放权,坚持“放管服”相结合,减轻相关参与部门的压力,激发体育旅游共治活力。其次,体育旅游企业与俱乐部要以政策为导向,作为体育旅游的左翼,企业与俱乐部要依政发展、依法办事,勇于承担企业责任,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相关工作,努力研发新产品,培育市场新动能,强化体育旅游项目与产品的吸引力和购买力。最后,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体育旅游治理,发挥其右翼的作用,活跃市场气氛,推进政府与社会协同共治格局,激发体育旅游的社会组织治理新动力。

4.3 绿色发展:加大旅游环境治理力度

坚持绿色发展是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原则。湖南省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要以绿色发展为先导,加大对旅游环境的治理力度。首先,营造体育旅游的良好社会环境。面对体育旅游市场环境中存在的虚假宣传、哄抬物价、商业贿赂等不良风气,湖南省要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对体育旅游中不良行为的严厉监管,规范旅游景区、体育旅游项目区、特色体育小镇、体育主题公园等的旅游市场秩序。其次,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生态环境是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依托,要贯彻和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两山论”,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湖南省体育旅游生态环境,加强对体育赛事旅游、休闲体育旅游、房车露营等重点项目的环境治理与维护,有效培育湖南省体育旅游的“绿动湘楚”品牌文化,全面贯彻低碳环保、节约集约的赛事举办标准,推动体育旅游资源在保护下开发、开发下保护的资源开发机制,为湖南省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配套的社会与生态环境。

4.4 开放融合:加强景区之间互助共惠联系

开放融合的旅游景区之间不仅可以实现客源共享,促进旅游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还能刺激消费,带动区域旅游浪潮与打造特色精品体育旅游线路。湖南省内景区之间要立足“一带一路”的区位优势,主动开放与融合长江经济带,优化体育旅游景区之间的空间合作共赢战略,依托建立长沙国际旅游中心城市、张家界国际旅游中心城市等平台,加快构建两中心的体育旅游精品联动工程,打造两中心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做大做强其他市州景区的体育旅游发展门户,建立景区之间的长期有效、互惠共助、资源共享的体育旅游新业态,建立湖南省全域体育旅游的“局域网”,加强景区之间的业务往来,为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构建全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此外,加强与周边省份景区的联动,建立相应的景区联动机制,实现线上引流、线下消费的体育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湖南省体育旅游可加大与鄂、赣、粤、桂、黔、渝等相应景区的联动,共建体育旅游联动区,促进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

4.5 共建共享:重视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体育产业要坚持共享理念,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23]。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影响着游客的旅游诉求,好的基础设施能增强游客综合接待服务能力。首先,湖南省体育旅游要实施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打造与升级工程。湖南体育旅游要补齐等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或体育旅游小镇为重点的基础设施短板,加强省内景区之间、省内外景区之间、城乡之间的通景道路、公共停车场、旅游卫生间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共建智慧旅游平台,共享体旅出游的新成果。智慧旅游支撑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科技发展的成果拓展,湖南省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要在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构建全省智慧体育旅游平台,实现游客供给、信息服务、项目管理、产业聚类等“一网打尽”,推进“一部手机游湖南”“一个软件玩湖南”等平台建设,依据发展需求促进体育旅游数字化发展,开发一系列云端体育旅游服务与产品,加强游客体育旅游前的在线预订、体育旅游中的智能导游、体育旅游后的远程维护等智慧服务全覆盖,为湖南省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系统支持。

5 结论

湖南省体育旅游正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在新发展格局下,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探索和优化体育精品赛事、精品项目等的实践模式,推动湖南省体育旅游助力经济发展、产业融合、文化繁荣、生态文明与组织振兴等突出作用,从创新引领、统筹协调、绿色发展、开放融合与共建共享等方面为湖南省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动能,注入活力。这不仅要坚持政策导向,把握时代风向,解决发展乱象,还要坚持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联合企业俱乐部与社会组织为辅,共同推进湖南省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进程。

猜你喜欢
湖南省景区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摘牌』
“摘牌”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某景区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