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带桥·澹台湖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设计探究

2024-03-28 08:57李正天
关键词:文化公园大运河公园

李正天

苏州基业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 苏州 215004

宝带桥·澹台湖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地处苏州历史文化悠久,在保护和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的同时,让其成为现代市民文化休闲的公共空间。我们提出打造“一带一环八景点”的设计目标,重点围绕保护宝带桥、突出大运河文化,在丰富人们休闲活动的同时,新增宝带桥“宝带串月”夜景照明,完善不同年龄段的休闲功能,增加四季植栽,以文化性、参与性、生态性为设计原则,让公园全面提档升级满足人民日夜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1 宝带桥·澹台湖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提升的必要性

1.1 宝带桥·澹台湖的价值

宝带桥又称长桥,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至十四年(816—819),相传苏州刺史王仲舒捐出自己的宝带助资始建,因此桥以“宝带”命名。桥全部石建,全长316.8米,桥面宽4米,桥下有53个孔,都是半圆形的券式拱[1]。宝带桥南北横卧于大运河和澹台湖之间的玳玳河口与古运河平行,与赵州桥、卢沟桥等合称为我国十大名桥,也是中国现存的古代桥梁中最长的一座多孔石桥,是我国现存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大型古代连拱石桥[2]。

宝带桥历来有“宝带串月”的奇观。每逢中秋之夜明月当空,53个桥孔出现53个月影连接成串妙趣横生,成为吴中一大名胜。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宝带桥是其中的重要遗产点之一。

澹台湖的命名与澹台灭明历史人物有关,澹台灭明是春秋时鲁国人,相传是孔子的弟子,后来到吴国在澹台湖的地方结庐修学。由于地理的变迁,澹台灭明当初结庐的地方陷落成了一个湖泊,故名“澹台湖”[3]。

1.2 现状公园提升的必要性

现状公园整体环境杂乱且比较荒凉,地域文化体现不足,宝带桥作为运河风光带的核心文化景点没有被突出体现,公园内缺少人行动线,游客参观宝带桥困难,夜间宝带桥缺少灯光照明。现状公园整体环境观赏性不佳、标识系统杂乱、配套设施不足、灯光照明效果差等,公园内部空间联系较弱、观赏性差、游客及市民的体验性不足。伴随着城市发展市民对公园的要求越来越高,现状公园满足不了现代人们休闲生活的需求,公园迫切需要提档升级。

2 宝带桥·澹台湖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设计的背景

2.1 场地区位

基地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中心地带,它是大运河苏州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场地周边交通便利,东邻吴东快速路,北邻太湖东路,吴文化博物馆紧邻场地南端,西侧与白云街、商城大街、下田路相接。地铁 2 号线宝带桥南站距场地步行不足十分钟(图1)。

图1 基地分析图(基业园林设计院提供)

在公园石湖东路北侧有一处在建居住区,基地南侧是新建的吴文化博物馆,北侧沿岸地区已建成商业服务片区。基地对外交通已经趋于完善,东侧为吴东快速路向北直达姑苏区,南部入口处紧靠宝带桥南地铁站,基地已成为该区域核心地段。

2.2 公园与周边关系

现状公园周边有地铁站、快速路、停车场等,北面是商业服务片区、南面是生活片区及未来商业街,西面是现状住宅区。本公园是周边市民及游客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大运河航线与京杭古运河在这里交汇,游客从水陆路交通方便到达,公园地理位置重要且人流量大,同时宝带桥也是苏州市民传统的赏月点,在中秋节赏月季节人流大。宝带桥·澹台湖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被定位为“吴中城市绿肺、生态人文核心”(图2)。

图2 总平面图(基业园林设计院提供)

2.3 环境提升需求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人们休闲生活需求,需完善公园配套、智慧管理、文化内涵等,设计要充分增重现状实际情况。如研究现状绿化以保留为主、对现状的配套设施排查,增加人们体验的休闲文化场景。需要突出公园主次入口,主入口与现有吴文化博物馆周边环境结合,在现有入口广场增加大运河文化方面的展示。现状公园植栽以落叶树为主缺少季节性观赏性,设计要结合新增的景点及现有的动线,适当考虑四季植栽品种丰富人们四季观赏需求。完善主要观赏动线、增加观赏宝带桥的视线通廊,通过公园提升让人们更加便捷,完善公园导视系统,对宝带桥周边环境提升,让周边环境与宝带桥融合,在宝带桥边考虑游客最佳观赏点。为方便游客从水路到达公园,在公园内新增码头满足未来大运河水上游船到达停泊的需求。提升后的公园在文化、休闲、生态等方便完美融合,更好地满足游客及周边市民休闲生活需求。

3 设计原则

首先是文化性原则,因地制宜地利用现状资源重塑大运河文化公园的记忆,把文脉系统串联、提炼优势资源,提取基地自然及人文资源的优势[4],突出宝带桥、大运河、漕运历史文化,同时重点围绕宝带桥世界遗产,提升观赏宝带桥的视线通廊,串联陆上及水上游线,打造最佳观赏点。

其次是参与性原则,注重公众参与体验并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城市绿色休闲空间。置入互动体验、提升水岸活力。由于使用人群需求的转变,公园从原有的生态郊野公园提升为城市文化公园,需完善集散接待空间、儿童活动空间及滨水观景空间等,并增设配套设施。

再次是生态性原则,尊重场地以保护为主、建设为辅、打造宜人的环境。生态环境营造需尊重现状、保护原有生态环境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河湖共生的特性,整体打造运河沿线风光,营造滨河风光带,公园内部景区注重节点生态环境的提升。

3.1 城市界面

公园主入口是吴文化博物馆,从博物馆二楼可以远眺宝带桥,博物馆周边环境与公园入口紧密联系,游客在参观博物馆的同时可以观赏宝带桥世界遗产的风采,同时公园环境也给来博物馆参观的人提供室外休闲空间。因为博物馆建筑玻璃立面为主,博物馆室内外环境的融合很重要。公园东面吴东快速路车流量大,在斜港大桥上可以俯瞰公园全景,可以看到运河与公园水系连通,运河上的货运船只川流不息。夜晚的宝带桥缺少照明,从桥上看不到宝带桥,为了突出宝带桥世界文化遗产的夜间观赏性,在设计时考虑宝带桥与斜港大桥照明协同互动,让两座桥的灯光效果遥相呼应形成整体的照明效果。

大运河沿岸的景观环境需提升,基地是运河交汇处,沿河岸线有航标灯塔,原来的灯塔是现代元素航标灯塔,为了增加文化性,设计要结合宝带桥文化内涵对灯塔进行文化提升,让灯塔与宝带桥元素融合。对大运河沿岸的绿化需丰富四季视觉效果,局部打开视线通廊。在公园与大运河沿线新增游船码头,满足乘坐游船到达公园的游客需求。

3.2 公园步行系统

公园内已有的步行系统单一,游客要绕一圈才能到达宝带桥,为方便游客观赏宝带桥,在公园内部设计大小两个环线,完善小环线,目标是方便游客观赏宝带桥世界遗产。游客可以根据情况选择走不同的环线,在环线上有新增的文化点,把公园内部主要景点通过步行系统串联,方便游客打卡体验。

来公园休闲的有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有儿童、周边小区老人、年轻人等,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设计在梳理现有休闲空间的同时新增景点,如新增王仲舒广场让游客了解王仲舒捐建宝带桥的历史传说,新增室外篮球场满足青年人体育运动的需求,完善儿童游乐场增加新设备,让儿童可以更好地参与体验运动的乐趣。为吸引游客在景点驻足停留,在现有的澹台广场增加亲水平台及大运河文化浮雕,目的是丰富公园每一个景点,让游客感受到公园的活力及文化。

3.3 视线通廊

宝带桥是公园的重点,现状公园内游客看不到宝带桥,可以观赏到宝带桥的只有少数几个点,需要梳理公园内的视线通廊,让游客从公园的不同角度可以观赏宝带桥,并有动线把游客带到宝带桥观赏。如主入口要清理现状水系的芦苇、增加亲水平台让游客可以驻足远观宝带桥,在人行次入口八字桥上看宝带桥需要移除局部的乔木打开视线,在玳玳河上新增醉月堤,新增观赏宝带桥全貌的最佳观赏点,对公园视线通廊的梳理是提升的重点,可以丰富游客观赏宝带桥、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

4 灯光照明提升

灯光照明设计遵从以光塑景、以彩释景、以水映景的原则。采用明暗对比、色彩变化、灯景融合等手法,展现宝带桥·澹台湖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魅力。本次灯光照明设计结合宝带桥及大运河的文化特点,以游人的视觉感知为出发点,梳理桥梁、驳岸、 绿化、雕塑、小品和构筑物等载体,有重点分层次整体提升公园夜景。通过现代灯光表现手段,选择特殊灯具进行精准投光与控光,灯光线面有序组合,动态与静态结合,以合理的光色、亮度和手法,实现“宝带串月”效果。通过合理的灯光布局、减少光污染,将景观节点和人文历史串联、艺术融合,形成遥相辉映、层次丰富、立体饱满的灯光照明,构建“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意境,使游客睹景思情对话历史长空,融情江南文化, 充分展现宝带桥节点的独特魅力和历史文化内涵, 建立视觉上统一丰富的灯光空间秩序,体现生态与人文之美。

灯光照明设计不只是满足功能,更应该突出基地文化,本次提升照明设计重点突出宝带桥“宝带串月”,通过现代灯光照明手法、设备实现效果,在不破坏宝带桥世界遗产本体的情况下,从现状长堤通过精准投影射灯把宝带桥53个孔打亮,并在桥身用投影灯展示运河文化的视频,让游客感受夜晚不一样的宝带桥,丰富人们中秋节宝带桥赏月的体验。

5 植栽设计

设计采用保留、梳理、添彩的策略。保留现状长势良好的树木,植栽以保护为主充分尊重现状绿化资源,保留现状成片林地、组团群落、背景林、梳理草地等。 梳理现状杂乱高大的水生植物、树形欠佳的乔灌木、及遮挡视线的植物,留出通向宝带桥、大运河、湖面的视线。竖向视线打开重要的视线通廊,对现状茂密的植被进行梳理,保障远景一览无余。林下视线通透,对现状多重绿化进行中下层梳理、移除灌木球、整形灌木篱等,种植耐阴草本、打通现状绿化屏障,保障林下视线通透,加强景观空间内外的联系。

6 标识系统及文化小品

6.1 标识系统

现状公园内标识种类繁多且杂乱,标识设计需要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标识风格统一。同时按照精神堡垒、记名类标识、引导类标识、解说类标识、美化类标识分类布置点位。结合公园内车行、人行线路、地铁站、主次入口区域等,设置引导标识、车行导视、精神堡垒等,方便游客观赏、体验公园。

6.2 文化小品点缀

文化方面重点突出宝带桥、大运河历史文化内涵,新增澹台广场、仲舒广场、醉月长堤、密符平台、宋韵灯塔等文化点,并与吴中博物馆有机融合,建设“人文宝带”。充分挖掘大运河文化,结合澹台广场现有斜坡地形,新增大运河苏州段“运河十景”文化地雕。

为延续宝带桥历史文化,在宝带桥南侧增加仲舒广场,新增王仲舒人物雕塑,重温王仲舒捐宝带建桥典故,彰显为官者一心向民的政治精神。在玳玳河上新建醉月堤、三座桥连接南北两侧交通,串联公园游览环线,与宝带桥景点遥相呼应,未来这里是“宝带串月”最佳观赏点。挖掘公园原址寺庙佛文化,在长岛西侧端头新增观渡塔,使其成为运河上的新地标。同时对宝带桥旁的两处航标灯塔外观进行改造,在保证其功能前提下,使其风格与宝带桥整体风貌相协调统一。

设计提取漕运秘符扇的元素,新增秘符码头,展现漕运文化古人的智慧,同时作为苏州运河游线的游船接驳点。在密符平台处还原大运河漕运文化雕塑,展现古时大运河漕运码头的繁华。

7 结语

在国家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的背景下,对宝带桥·澹台湖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提升是必要的,保护宝带桥世界遗产、提升公园文化内涵、满足游客市民休闲生活需求。通过综合提升,既解决项目本身需要的功能和使用需求,也是对于城市空间公共性、城市生活趣味性以及场地独特文化延续性的深究与探索,将公园打造成以文化为引导,以自然风光为依托,集文化旅游、休闲观光、生态体验和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于一体的公园,同时回应了“擦亮运河文化名片”这个新时代的命题。通过提升将宝带桥为核心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生动地呈现在市民面前,多角度挖掘展示宝带桥、大运河文化内涵,助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精彩苏州段。相信未来的宝带桥·澹台湖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必将浸染今古、舳舻千里、再续运河华章。

猜你喜欢
文化公园大运河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积极推动江苏国家文化公园立法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临沂市银雀山兵学文化公园开园
在公园里玩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 就“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开展专题调研
密洛陀文化公园游记
放歌大运河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