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1例*

2024-03-29 09:11廖大忠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肿瘤血液病科皮肤科四川省泸州市646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6期
关键词:水疱骨髓免疫组化

李 阔 廖大忠 李 艳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肿瘤血液病科 皮肤科,四川省泸州市 646000

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是一种与EBV相关的进行性淋巴增生性疾病,临床少见,预后差。该病皮肤表现独特,系统症状明显,临床预后差,发病机制尚不明确。CAEBV儿童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与EB病毒感染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故国内儿童报道较多,成人发病的报道较少。现报道1例以全身皮损、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脾大为主要表现的成人CAEBV患者,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29岁,已婚,苗族,装修工人。因双上肢红斑、丘疹、水疱、结节伴疼痛、发热2+年,泛发全身1+年,于2020年6月来我院就诊。2+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上肢出现散在黄豆大小类圆形红斑、丘疹、水疱、结节,自觉皮损微痛,触及明显,无瘙痒感,自行于当地诊所用药后症状缓解。后患者皮损反复发作,伴体温升高,最高体温达42℃,于当地医院就诊后有所缓解。1+年前皮损加重泛发至全身,四肢为甚,可见大量黄豆大小类圆形红斑、丘疹、水疱、结节,部分呈血疱改变,自诉水疱干涸后形成浅表溃疡,其上可见暗褐色痂壳,皮损遇热及日晒后无改变,初期结节处有轻微触痛,伴有反复体温升高,最高达42℃。1周前,患者上述皮疹再次复发加重,伴发热、四肢乏力、双下肢水肿来我院就诊。个人史:吸烟9年,20支/d,饮酒5年,量少,已戒酒2年。既往史无特殊。家庭成员无类似病史。

全身查体:T 37.3℃,P 101次/min,R 20次/min,BP 103/60mmHg(1mmHg=0.133kPa),全身散在黄豆大小类圆形水肿型红斑、丘疹、水疱、结节,颜色呈淡黄色至暗褐色,部分皮损形成浅表溃疡及坏死,其上覆暗褐色痂壳,四肢可见少许黄豆大小血疱及水疱,皮损以四肢为甚,面部可见不均匀色素脱失斑(见图1)。右侧颈部、双侧腋窝扪及淋巴结,大者约0.8cm,质中,无压痛,活动度尚可,心肺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腹部膨隆,腹部触诊稍硬,触及肝脏长大,右侧锁骨中线肋缘下约5cm,剑突下约5cm,质中,无压痛,脾脏长大,第1线约5cm,第2线约6cm,第3线约-3cm,移动性浊音阳性。

图1 皮肤表现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8.11×109/L,异型淋巴细胞 35.0%,血红蛋白94g/L,淋巴细胞比率74.5%,淋巴细胞绝对值13.49×109/L,血小板计数82×109g/L,超敏C-反应蛋白6.91mg/L。肝肾功能:白蛋白27.3g/L,球蛋白37.1g/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117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72U/L,γ-谷氨酰基转移酶184U/L。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22.70g/L,免疫球蛋白A 3.51g/L,补体C4 0.41g/L。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6.9sec,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60.6sec,凝血酶时间测定22.0sec,D-二聚体 0.91mg/L。优生十项:HSV-Ⅰ型抗体-IgM 8.75 AU/mL、HSV-Ⅰ型抗体-IgG 185.67 AU/mL、巨细胞病毒抗体-IgG >1 000.00AU/mL、风疹病毒抗体-IgG 128.75AU/mL、弓形虫抗体-IgG 21.95AU/mL。肿瘤标记物:糖链抗原CA-125 46.18U/mL。EB病毒DNA 1.95×106IU/mL。自身抗体谱:PM-Scl抗体 阳性,ANA滴度1∶100;ANCA 阴性。血清蛋白电泳:血白蛋白 39.53,血α1-球蛋白5.04,血γ-球蛋白38.25,血清蛋白电泳图谱中未发现M蛋白。感染性标志物、BNP、心肌三项、心电图未见异常。

骨髓涂片:目前骨髓增生活跃,异型淋巴细胞占4.5%;骨髓流氏细胞学结果:骨髓中可见约34.33%异常淋巴细胞,怀疑T淋巴细胞或NK细胞淋巴瘤;TCR重排检测:检测到TCRγ基因发生重排:TCRG B(+);IGH重排检测(-)。

影像学检查:胸腹部CT:双肺散在炎症;双侧胸膜增厚,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双侧腋窝淋巴结增大;肝脏增大,脾脏增大。腹部彩超:肝大伴实质回声改变,脾大,腹腔积液,胆壁增厚,双肾结石。

病理检查:皮肤组织病理示:“左上肢、右下肢”皮肤组织2块,见皮肤角化过度,皮下血管周及汗腺周多灶性淋巴细胞浸润,玻变胶原纤维内多灶性坏死。免疫组化:CD(-)、CD79a(-)、CD3(少+)、CD5(-)、Ki-67(+20%)、CD21(-)、Vimentin(+)、CD138(-)、CD1a(-)、CD4(少+)、CD8(-),见图2。骨髓活检病理及免疫组化:结合HE及免疫组化结果:骨髓增生活跃,以粒细胞系统为主,未见淋巴细胞增多。免疫组化:CD(+)、CD79a(+)、CD5(+)、CD20(+)、CD34小血管(+)、圆核细胞(-)、CD56(-)、GrB(-)、MPO粒细胞系统(+),见图3。

图2 皮肤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

图3 骨髓活检病理及免疫组化

治疗及随访:治疗方案:依托泊苷1.5mg/m2biw w1~2,qw w3~8+地塞米松10mg/m2w1~2,5mg/m2w3~4,2.5mg/m2w5~6 1.25mg/m2w7。化疗第3周时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好转,无发热、新发皮疹,肝脾较前缩小。于化疗第4周,患者再次高热、肝脾较前肿大,加用吉西他滨1.4g qw w5~6。其间予以头孢唑肟、更昔洛韦及止呕、抑酸护胃等对症处理。完成化疗7周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第8周化疗未使用。出院时患者仍间断发热(36.5~39.2℃),体重较入院前下降5kg。全身查体:皮肤表现同前,无新发皮疹,颈部、腋窝、腹股沟扪及淋巴结,约0.8cm,质中,无压痛,活动度可,腹部膨隆,肝脾仍肿大同前,移动性浊音阴性。随访:2020年11月20日死亡。

2 讨论

CAEBV是一种以克隆性增殖和活化的EBV感染的T或NK细胞为特征的疾病,伴有慢性炎症和T或NK细胞肿瘤。好发于东亚。CAEBV是由EBV感染所致,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临床表现主要为长期反复发热、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乏力、贫血等,部分可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噬血细胞综合征、间质性肺炎、恶性淋巴瘤等[1]。2016年WHO诊断标准,同时满足:(1)持续或反复发作3个月以上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样症状;(2)EBV感染及引起组织病理损害的证据[2]。治疗CAEBV的目的是控制疾病的两方面:肿瘤和炎症疾病,可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联合化疗,但作用有限,目前治疗方法中allo-HSCT是唯一得到肯定的能够治愈CAEBV的方法[3]。多种针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等免疫检查点的单克隆抗体对CAEBV的疗效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CAEBV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也可在成人中发现,发生率低,死亡率高,而成年人患者往往进展迅速,预后更差[4]。 国内关于CAEBV的研究相对来说数目过少,主要为儿童病例报道。在28例成年人的研究提示成人CAEBV发病年龄中位数为45岁[5]。本例患者29岁成年发病,有其独特的皮肤表现,皮损呈多样性,包括类圆形水肿型红斑、丘疹、水疱、溃疡、坏死及结痂,愈合后可见瘢痕,主要累及四肢暴露部位,同时该例患者每次发病均伴有反复高热、逐渐出现肝脾大、胸腹腔积液、凝血功能异常、肝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等多器官损害。同时实验室检查外周血EBV的DNA载量增高,组织病理提示淋巴细胞浸润真皮全层血管周围,但无明显细胞异形性,且表达多种T淋巴细胞标志物,故CAEBV诊断明确,为其中一种独特皮肤性CAEBV,即种痘样水疱样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该患者因经济原因拒绝allo-HSCT,予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及化疗,疗效差,最终死亡。

目前成人CAEBV报道较少,因其发病率低,临床表现重,抗病毒治疗及免疫调节治疗效果仍不明确,目前仍是治疗难点。

猜你喜欢
水疱骨髓免疫组化
Ancient stone tools were found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中骨髓抑制与骨髓照射剂量体积的关系
夏枯草水提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赞美骨髓
骨髓穿刺涂片联合骨髓活检切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猪水疱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传染性水疱病的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
子宫瘢痕妊娠的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