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计数、细菌计数在尿路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4-04-03 06:26高晓洁
系统医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尿常规尿路感染外观

高晓洁

哈密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新疆哈密 839000

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和性别群体中。尿路感染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适与疼痛,还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如肾盂肾炎、脓肿形成等[1-2]。因此,早期准确地诊断尿路感染对于临床治疗和预后非常重要。尿常规检验是评估尿液中各项指标的常见方法,而尿路感染对尿液的生理性改变会导致在尿常规检验中出现特异性的指标异常[3-4]。在尿液外观方面,尿路感染常表现为浑浊或混浊的外观,是细菌、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等引起的[5]。比重方面,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比重通常较高,与尿液中的炎症物质和尿液浓缩程度增加有关,酸碱度方面,尿路感染时尿液呈碱性反应,与细菌分泌的酶和代谢产物有关[6-7]。另外,在尿液沉渣镜检方面,尿路感染通常伴有大量白细胞和红细胞沉积,并且检测到细菌存在。本研究选取2020 年9 月—2023 年9 月哈密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 例尿路感染患者及70 例周期接受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分析尿常规检验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70 例尿路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本院同期70 例接受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32 例,女38 例;年龄23~63岁,平均(37.28±9.48)岁;研究组中男29 例,女41例;年龄21~65 岁,平均(38.44±9.96)岁;复杂尿路感染25 例,急性肾盂肾炎22 例,急性膀胱炎23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具备完整的临床资料,同时需要了解此研究的目的和内容;②存在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需要开展尿常规检测者;③存在发热、血尿者;④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其他感染性疾病者,如肺炎、肠道感染等;②伴随糖尿病、肾功能异常、内分泌疾病或精神类疾病者;③临床资料丢失者;④不配合及基础疾病不清者;⑤意识及认知障碍者;⑥无法有效配合研究者;⑦严重脏器组织损伤者;⑧合并严重感染性或免疫系统疾病者等。

1.3 方法

尿常规检验。需要使用一次性容器采集清晨的尿液中段样本,约20 mL 作为检验样本。采集完成后,将尿液样本倒入无菌试管中,并确保在2 h 内进行检验。在进行检验前,相关人员应向被检验者详细说明注意事项,并确保尿液样本足量。若被检验者为女性,在采集尿液时,需注意避开月经期,还需做好外阴的清洁工作,避免尿液中存在异物,干扰检验结果。处理过程需遵守相关要求与规定,选择适当的分析仪器、试剂处理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尿液的涂片,主要分析尿液中的白细胞计数、细菌数量指标。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白细胞计数、细菌计数。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白细胞计数、细菌计数)均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细菌计数水平对比

观察组的白细胞计数、细菌计数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细菌计数水平对比[(±s),个/μl]

表1 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细菌计数水平对比[(±s),个/μl]

?

2.2 观察组不同的感染类型白细胞、细菌计数对比

观察组不同感染类型的细菌计数、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不同的感染类型白细胞、细菌计数对比[(±s),个/μl]

表2 观察组不同的感染类型白细胞、细菌计数对比[(±s),个/μl]

?

3 讨论

尿常规检验是通过对尿液样本的一系列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来评估患者的尿路健康状况[8]。首先,正确采集和处理尿液样本非常重要,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尿常规指标包括尿液外观、比重、酸碱度以及尿液沉渣镜检等[9]。尿液外观是通过肉眼观察尿液的颜色、透明度和有无浑浊等特征来评估。正常情况下,尿液应该是清亮、透明且无异味。异常的尿液外观可能是尿路感染的指示之一[10]。比重是测量尿液浓缩程度的指标,可以反映肾脏的浓缩功能和水分代谢情况。在尿路感染的早期阶段,尿液比重常常较高。酸碱度衡量尿液中酸性或碱性物质的含量,正常尿液呈弱酸性。在尿路感染中,尿液呈碱性可能与细菌感染相关。尿液沉渣镜检是将尿液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检查尿中的红细胞、白细胞、细菌等有无异常,这些异常元素的存在可能是尿路感染的征兆[11-12]。

尿常规检验在尿路感染诊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首先,在初步筛查尿路感染时,尿常规检验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13]。通过观察尿液外观的变化,可以发现是否存在混浊、浑浊或有异味等异常情况,这往往表明可能存在尿路感染的病理改变。同时,尿液比重的测定可以帮助评估尿液的稀稠程度,进一步辅助尿路感染的筛查。其次,尿常规指标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也很高。尿液酸碱度的变化常常与尿路感染相关,尤其是酸性尿液的出现,可能暗示着尿路感染的存在[14-15]。此外,尿液沉渣镜检是诊断尿路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细菌等成分的数量和形态,可以进一步判断尿路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尿常规检验在尿路感染治疗过程中也具有重要的动态监测作用。在治疗进行中,尿常规检验可以反映患者的治疗反应和疾病进展情况。例如,随着治疗的进行,尿液外观的恢复正常、尿液比重的稳定以及尿液中白细胞和细菌数量的下降等都表明患者的病情好转。因此,尿常规检验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16]。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白细胞计数(31.26±2.69)个/μl、细菌计数(4 005.39±123.75)个/μl 均高于对照组的白细胞计数(15.42±2.32)个/μl、细菌计数(2 324.74±88.47)个/μl(P均<0.05)。观察组不同感染类型的细菌计数、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王盈[17]的研究显示,研究组尿道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为(7.04±0.48)个/Hp,细菌计数为(4.42±0.37)个/Hp,慢性肾盂肾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为(5.83±0.42)个/Hp,细菌计数为(12.48±0.46)个/Hp,膀胱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为(7.01±0.44)个/Hp,细菌计数为(10.71±0.49)个/Hp,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

综上所述,尿常规检验在尿路感染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尿液外观、比重、酸碱度和尿液沉渣的观察和分析,可以辅助初步筛查尿路感染,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动态监测。

猜你喜欢
尿常规尿路感染外观
外观动作自适应目标跟踪方法
A Shopping Story to Remember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不论外观还是声音,它都很美 Yamaha(雅马哈)A-S3200合并功放
憋尿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
尿常规与尿沉渣对尿液检验的影响及分析
老年尿路感染的抗生素合理应用
方外观遗迹旧照
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尿常规干化学检测结果准确性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