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部位动静脉内瘘对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疗效的影响比较

2024-04-03 06:26郑强卞文艳江春玲
系统医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充分性内瘘低位

郑强,卞文艳,江春玲

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肾内科,江苏镇江 212000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肾脏疾病的主要方式,而良好的血管通路是确保治疗高效的必要条件[1]。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存年限,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自动静脉内瘘自首次应用以来,成为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最佳血管通路,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2]。根据有关调查发现,动静脉内瘘的建立部位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影响,而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的血管条件普遍较差,动静脉内瘘建立难度较大,导致治疗效果受到影响,甚至降低患者生存质量,所以,应积极探索有效的动静脉内瘘建立部位[3],以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基于此,为了探讨不同部位动静脉内瘘对血液透析疗效的影响,本研究选择2019 年6 月—2023 年2 月在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治疗的78 例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在本院治疗的78 例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动静脉内瘘部位不同均分为3 组,即低位内瘘组(n=26)、中位内瘘组(n=26)、高位内瘘组(n=26)。低位内瘘组中男11 例,女15 例;年龄65~89 岁,平均(73.12±3.85)岁;病程1~5 年,平均(2.98±0.82)年。中位内瘘组中男12例,女14 例;年龄65~89 岁,平均(74.01±3.72)岁;病程1~6 年,平均(3.03±0.81)年。高位内瘘组中男12 例,女14 例;年龄65~89 岁,平均(73.76±3.91)岁;病程1~5 年,平均(2.93±0.88)年。3 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了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SQK-20220122-W)。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糖尿病肾脏疾病防治临床指南》[4]《内科学(第8 版)》[5]中有关诊断标准患者;②无动静脉内瘘禁忌证患者;③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患者;②伴有严重营养不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③伴有心、肺、肝等脏器严重疾病患者;④伴有精神障碍或智力障碍患者。

1.3 方法

低位内瘘组于腕横纹上2~3 cm 处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3 次/周,治疗3.5~4 h/次,血流量180~230 mL/min,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国药准字H20020470,规格:0.4 mL∶4 000 IU/支)抗凝,剂量3 000~4 000 IU/次,皮下注射人促红素注射液(国药准字S20113005,规格:10 000 IU),剂量10 000 IU/周。中位内瘘组于距肘横纹中点下方2~3 cm 处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与低位内瘘组一致。高位内瘘组于距肘横纹上方约2 cm 处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与低位内瘘组一致。

1.4 观察指标

对3 组透析充分性、贫血状态、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

①透析充分性:尿素氮清除率、尿素氮下降率、血管通路血流量。

②贫血状态: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铁蛋白(Serum Ferritin, SF)、白蛋白(Albumin, ALB)。

③并发症发生情况:心衰、血栓、假性动脉瘤。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透析充分性、贫血状态等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进行t检验;并发症发生情况为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 组患者透析充分性比较

低位内瘘组尿素氮清除率、尿素氮下降率、血管通路血流量均明显低于中位内瘘组,中位内瘘组尿素氮清除率、尿素氮下降率、血管通路血流量均明显低于高位内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3 组患者透析充分性比较(±s)

表1 3 组患者透析充分性比较(±s)

注:与低位内瘘组比较,aP<0.05;与中位内瘘组比较,bP<0.05。

?

2.2 3 组患者贫血状态比较

低位内瘘组Hb、SF、ALB 水平明显均低于中位内瘘组,中位内瘘组Hb、SF、ALB 水平均明显低于高位内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3 组患者贫血状态比较(±s)

表2 3 组患者贫血状态比较(±s)

注:与低位内瘘组比较,aP<0.05;与中位内瘘组比较,bP<0.05。

?

2.3 3 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低位内瘘组、中位内瘘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高位内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3 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病变,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常常伴随着器官功能损伤,尤其是肾功能损伤[6]。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糖尿病并发症,若未能给予及时治疗,可能会进一步发展成尿毒症。目前,临床多采用器官移植、血液透析等方法进行治疗,其中血液透析应用更为普遍,效果确切,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年限[7-8]。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血管通路建立十分重要,直接影响着血液透析效果[9-10]。现今,动静脉内瘘作为一种操作简单、应用效果好、便于使用、并发症发生率低的血管通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1-12]。然而老年糖尿病患者动静脉血管条件相对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透析血流量及静脉血回流,再循环可能性大,透析充分性不佳,如果充分性不佳,就可能在体内蓄积毒素,贫血纠正不佳[13-14]。所以,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时候,应选择适宜的位置,以此降低影响,提高血液透析效果。

本研究表明:在尿素氮清除率、尿素氮下降率、血管通路血流量方面,低位内瘘组<中位内瘘组<高位内瘘组(P均<0.05),与姚锋[15]的研究报道十分接近,由此可以看出,高位内瘘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的透析充分性更好,对提高血液透析疗效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但并发症相对较高。究其原因可能如下:高位内瘘建立的血管通路不易堵塞,能够更好地促进血流,从而提高尿素氮清除率,确保疗效。此外,本研究显示:低位内瘘组、中位内瘘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85%、7.69%,均明显低于高位内瘘组的30.77%(P均<0.05),与王丽等[16]的报道结果基本一致,数据如下:低位内瘘组、中位内瘘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69%、6.67%,均明显低于高位内瘘组的24.00%(P均<0.05)。由此说明,高位内瘘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应慎重选择。

有关文献研究发现,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通常伴有肾性贫血,形成此种情况的原因就是疾病进展期间不仅会影响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还会影响红细胞的产生与代谢,导致出现贫血症状[17-18]。本研究表明:低位内瘘组Hb、SF、ALB 水平明显均低于中位内瘘组,中位内瘘组Hb、SF、ALB水平明显均低于高位内瘘组(P均<0.05),与相关文献的报道结果十分接近,由此可以看出,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应用高位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时,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贫血状态,临床应用价值更高[19-20]。

综上所述,在老年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高位动静脉内瘘的透析充分性更高,且能够有效改善贫血状态,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猜你喜欢
充分性内瘘低位
2023 年高考充要条件问题聚焦
自体动静脉内瘘护理8要点
高频超声监测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的价值
预计2020年油价将低位震荡
Liénard方程存在周期正解的充分必要条件
枣树低位截干萌枝嫁接新技术
解析簇上非孤立奇点的C0-Rv-V(f)-充分性
上半年磷复肥市场低位运行
利好不足下半年尿素市场仍将低位震荡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