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介入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出血风险研究

2024-04-03 06:26涂英杰张盼盼
系统医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阿替普溶栓缺血性

涂英杰,张盼盼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连云港 2221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作为神经系统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脑血管疾病,主要致病原因是脑动脉狭窄或者闭塞而导致脑部组织缺血和缺氧[1-2]。及时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其病死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常见治疗方式为介入治疗和溶栓治疗[3-4]。神经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手段,通过机械支架后进行取栓的方式,可快速将脑部梗死面积减小,将血管快速疏通,临床效果较好,但术后会出现血管破裂以及血管堵塞等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5-7]。而溶栓治疗同样具有疏通堵塞血管的作用,但其对于治疗后出血情况研究较少。基于此,现选取2020 年1 月—2023 年1 月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6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和神经介入治疗进行联合应用,探究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106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中男30 例,女23 例;年龄45~78 岁,平均(68.34±2.59)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5.5 h,平均(4.39±0.31)h。观察组中男29 例,女24 例;年龄47~80 岁,平均(68.69±2.41)岁;发病到入院时间2.5~5.5 h,平均(4.16±0.42)h。对比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研究(GYLLWYH-LW-2020029),所有参与研究患者均对研究内容知情。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诊断后,入组患者均为确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首次发病患者;年龄范围在45~80 岁患者;发病时间在6 h 以内患者;非活动性内出血患者;治疗依从性较高患者。

排除标准:颅内血管畸形或颅内肿瘤、动脉瘤患者;颅内有既往出血史患者;入组前接受非可压迫部位动脉穿刺患者;脑部外伤患者;容易有出血倾向患者;无法沟通和交流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神经介入手术:利用血管造影将梗死病灶以及堵塞的血管位置进行明确,经患者股动脉进行穿刺,将微导丝和微导管导入动脉中,利用微导管造影将病变血管确定后,放置支架并进行加压,于5 min 再次造影,将支架回收,经导管将碎血栓抽出,15 min 后第3 次造影,若还有堵塞血管继续取栓治疗,总取栓次数应<3 次。

观察组患者在神经介入手术治疗前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注射用阿替普酶(国药准字SJ20 160054;规格:50 mg ∶ 20 mg)。用法为静脉推入+静脉滴注。使用本品自带稀释剂对阿替普酶进行配制,配制浓度为1 mg/mL,随后用等量的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将药品稀释为0.5 mg/mL,先将总剂量的10%进行静脉推入,1 min 内推完,剩余药物行静脉滴注,需在60 min 内滴完,具体用量为0.9 mg/kg,最大剂量≤90 mg。

1.4 观察指标

对比血流动力学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最小血流量、最小血流速度、脑血管外周阻力。

对比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 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NIHHS 评分也叫做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是评估脑卒中患者的常用评估工具,最低分为0 分,最高分为42 分;评分越低,表示患者脑卒中病情越轻;反之,患者评分越高,则表示脑卒中导致的功能减退症状越严重。改良Rankin 量表常用来评估脑卒中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0 分为最低分,6 分为最高分,评分越低,表示患者无功能受限和相关症状。

记录两组患者出血情况。主要包括:牙龈出血、皮肤黏膜出血、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

1.5 统计方法

利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血流动力学指标、NIHSS 评分与mRS 评分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行t检验;出血情况为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血流动力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最小血流量和最小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脑血管外周阻力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s)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Rankin 评分对比

治疗前,组间患者NIHSS 评分与mR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 评分、mRS 评分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 评分、mRS 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 评分、mRS 评分对比[(±s),分]

注:NIHSS:神经功能缺损量表,mRS:改良Rankin 量表。

?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出血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出血总发生率为5.66%,对照组出血发生率为9.43%,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起病突然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一过性或者永久性脑功能障碍。多数存活患者会因脑卒中而留下不同程度的残疾,给生活带来沉重负担[8-10]。

神经介入治疗在临床中具有创伤小和安全性高等优点,但其不良反应比较多,会导致患者出现血管堵塞、血管破裂以及水肿和肾脏损伤等症状。而颅内出血是脑卒中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11-12]。脑卒中溶栓治疗主要是将形成的血栓进行溶解消除,来将血液循环功能进行恢复,保证病变位置血管组织重新获得供血以及供氧。阿替普酶作为抗血栓药物,其对纤维蛋白具有亲和力,可以将血凝块中的纤溶酶原进行选择性激活,因此其局部溶栓作用较强,可有效清除血栓栓塞[13-14]。在本文研究中,采取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联合神经介入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治疗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和NIHSS 评分、mRS评分得到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为(8.63±2.07)分,mRS 评分为(2.15±0.34)分,均低于对照组评分(P均<0.05)。本文研究结果与杜怀文等[15]研究结果相似,其研究中指出,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 评分和mRS 评分分别为(8.72±2.04)分和(2.18±0.33)分,原因在于阿替普酶可将血管进行扩张,将患者微循环进行改善,以此来提高动脉血流速度,并将脑血管外周阻力进行降低。在脑卒中患者早期时使用阿替普酶,可以促进神经细胞元恢复,因此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脑卒中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联合介入治疗后,可将堵塞血管进一步疏通,提高治疗结果。而在出血发生率对比中,两组患者之间差异较小,说明阿替普酶的应用不会增加出血风险,安全性更高。文中数据可有效验证神经介入治疗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神经介入治疗基础上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更为确切,治疗后患者血流量显著增加,阻力显著降低,出血情况更少,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有显著意义。

猜你喜欢
阿替普溶栓缺血性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及机制
阿替普酶溶栓联合序贯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