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支气管镜药物灌注与莫西沙星联合应用于耐多药肺结核中的效果分析

2024-04-03 06:26刘贵学
系统医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西沙空洞国药准字

刘贵学

菏泽市传染病医院结核二科,山东菏泽 274000

肺结核是经呼吸系统传播的慢性传染性疾病,若患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同时对利福平与异烟肼耐药,则称为耐多药肺结核(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 MDR-TB)。MDR-TB 作为一种难治性肺结核,具有空洞形成率高、传染性强、治疗周期长等特点,严重危及了患者的健康。现阶段,MDRTB 患者主要采用化疗药物治疗,但单纯化疗与口服用药方式无法完全控制病情进程[1]。莫西沙星是一种抗结核活性强、生物利用率高的喹诺酮类药物,其与一线及二线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时并无交叉耐药性[2]。同时,一些研究发现不同给药途径对MDR-TB 病灶吸收率的影响存在差异性[3-4]。纤维支气管镜(Brancho Fiberoscope, BF)药物灌注属于新型的治疗给药途径,通过向病灶直接注入药物,能够有效增强局部药物浓度,促进病灶吸收,为杀灭结核杆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5]。本研究选择2021年1 月—2022 年12 月菏泽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120例MDR-TB 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莫西沙星与BF药物灌注方案的获益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就诊的120 例MDR-TB 患者,以随机数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 例。研究组中男32 例,女28 例;年龄35~75 岁,平均(50.60±6.84)岁;病程8 个月~6 年,平均(3.12±0.85)年。对照组中男31 例,女29 例;年龄34~78 岁,平均(50.70±6.44)岁;病程8 个月~6 年,平均(3.15±0.80)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2020/12/2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MDR-TB 符合《肺结核基层诊疗指南(2018 年)》[6]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经药敏试验结果证实;②CT 检查显示肺内有活动性病灶;③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方案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严重心脑血管病变、营养代谢性疾病者;②合并肺炎、矽肺病等其他肺部疾病者;③未控制的糖尿病者;④合并肺外结核者;⑤处于妊娠或哺乳期的女性;⑥患有精神障碍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化疗方案治疗。强化治疗期:0.6 g 利奈唑胺(国药准字H20 193189;规格:0.6 g),1 次/d;0.2 g 丙硫异烟胺(国药准字H20 003327;规格:0.1 g),3 次/d;0.5 g 左氧氟沙星(国药准字H20 080278;规格:0.1 g),1 次/d;0.25 g 环丝氨酸(国药准字H20 130063;规格:0.25 g),2 次/d;1.5 g 吡嗪酰胺(国药准字H51 020877;规格:0.25 g),1 次/d。巩固治疗期:吡嗪酰胺1.5 g/次,左氧氟沙星0.5 g/次,以上药物治疗均为1 次/d;丙硫异烟胺0.2 g/次,3 次/d。上述药物均为口服,治疗时间为强化期6月,巩固治疗期12 个月,共治疗18 个月。

在常规化疗方案的基础上,研究组采用BF 药物灌注与莫西沙星联合治疗。①BF 药物灌注:通过雾化方式联合10 mL 利多卡因对患者进行麻醉,置入支气管镜至支气管靶位,使用氟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药物对支气管分泌物予以清洁,并对靶肺段持续冲洗、抽吸。经X 线引导置入导管至空洞病灶,之后注入15 mL 抗结核凝胶药物,撤出支气管镜、导管,患者平卧30 min,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并予以低流量吸氧。每间隔20 d 治疗1 次,治疗时间为9 个月。②莫西沙星(国药准字H20 183530;规格:0.4 g):口服,0.4 g/次,1 次/d,共治疗18 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根据痰菌培养结果联合《肺结核影像诊断标准》[7]中的标准对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并将疗效划分为显效(痰菌培养为阴性,空洞闭合,病灶完全吸收或吸收>80%)、有效(痰菌培养为阴性,空洞减少≥50%,病灶吸收50%~80%)、无效(痰菌培养为阳性,空洞减少<50%,病灶吸收<50%)、进展(病灶、空洞增加>20%)4 个等级,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分别在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的静脉血标本3~5 mL,高速离心(转速:3 000 r/min;半径:8 cm)10 min,血清分离后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水平。③比较两组用药不良反应,观察指标包括头晕、恶心呕吐、胸闷、血压上升、食欲减退、皮疹等,并计算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1.5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CRP、PCT 水平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2.2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RP、PCT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CRP、PCT 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对比(±s)

注:CRP:C 反应蛋白,PCT:降钙素原。

?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MDR-TB 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此类患者带菌时间长,不仅延长了治疗周期,且潜在的传播人数随之增加[8-9]。因此,探寻高效且安全的用药方案并进一步增强MDR-TB 患者的临床疗效十分必要。

莫西沙星属于广谱抗菌素,口服后可以对耐药结核菌DNA 促旋酶进行有效抑制并促使其凋亡。与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结构相比,莫西沙星进一步优化了分子结构,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可以提高细菌细胞膜的损伤作用,阻断分支菌酸代谢与蛋白质生成的途径[10]。然而,有研究指出单纯莫西沙星对于MDR-TB 空洞病灶的效果不佳,考虑原因可能与病灶局部血运不佳、纤维组织增生有关,致使药物无法渗透至病灶区域,继而影响治疗效果[11]。BF 药物灌注能够向病灶直接注入抗结核药物,联合反复冲洗、抽吸肺段与肺叶,进一步提高了局部药物浓度,促使坏死组织脱落、排出,继而弥补口服抗结核药物的不足,保障治疗效果[12]。蒋凛[13]对53 例MDR-TB患者应用了BF 药物灌注与莫西沙星联合治疗,联用组治疗总有效率(84.91%)较常规治疗组的(67.92%)高。本研究发现,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相比,研究组总有效率(91.67%)更高(P<0.05)。可见莫西沙星与BF 药物灌注协同作用能够抑制耐药结核菌生长并使其凋亡,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同时,MDRTB 患者体内的耐药结核菌能够刺激大量炎症因子与纤维蛋白释放,甚至引起炎性级联反应,加重肺损伤与病灶纤维化[14]。李宝龙[15]采用BF 药物灌注与莫西沙星联合治疗49 例MDR-TB 患者,治疗后本组PCT(0.2±0.1)ng/mL 较常规治疗组(0.5±0.1)ng/mL低。本研究结果发现,与治疗后对照组PCT(0.50±0.13)ng/mL 对比,研究组结果(0.20±0.11)ng/mL 更低,且CRP 指标也较对照组低(P均<0.05)。可见,莫西沙星联合BF 药物灌注能够促进耐药结核菌的凋亡,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为疾病预后提供了全面的保障。从用药安全性来看,两组不良反应未见差异(P>0.05)。可见,BF 药物灌注与莫西沙星联合方案并不会增加治疗风险,安全性尚可。

综上所述,MDR-TB 患者采用BF 药物灌注联合莫西沙星治疗可以增强临床疗效,抑制机体炎症因子,安全性较为理想。

猜你喜欢
西沙空洞国药准字
关于注销盐酸吡格列酮片等15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公告(2019年 第50号)
空洞的眼神
更 正
“鹰击”护西沙
砗磲采挖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破坏——以西沙北礁为例
用事实说话胜过空洞的说教——以教育类报道为例
西沙必利在新型键合手性柱上的拆分及其在血浆中的含量测定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2013年1~2月份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违法广告的公告
臭氧层空洞也是帮凶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2010 年第12 期违法药品广告公告》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