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细胞因子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2024-04-03 06:26胡剑苏凡包丽丽吴萍
系统医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白介素中位数支原体

胡剑,苏凡,包丽丽,吴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儿科,江苏苏州 215002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是引起我国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既往研究发现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MPP)中约14%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1]。MP 致病机制除了病原体直接损伤机体外,免疫损伤起到重要的作用,之前的研究发现MPP 的血清白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水平显著降低[2]。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研究2019 年7月—2020 年6 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儿科住院的203 例儿童探究7 项细胞因子在RMPP 与非RMPP 住院儿童间的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在本院儿科住院的203 例MPP 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非RMPP 组(177 例)和RMPP 组(26 例)。MPP 的诊断标准参见指南[3],RMPP 定义为MPP 经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正规治疗≥5 d,临床症状加重、仍持续发热、肺部影像学所见加重者[4]。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28 d~14 岁;全部病例符合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 修订)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进行胸部X 线或CT 检查。

排除标准:免疫缺陷病者;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者。

1.3 方法

回顾性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特征。其中,人口学特征包括年龄和性别,临床特征包括发热天数、喘息、气促、三凹征,实验室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rophil Count, N)、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以及7 项细胞因子。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当肺炎支原体抗体IgM(Mycoplasma Pneumoniae IgM,MP-IgM)>1.1 时,诊断为急性MP 感染。使用流式细胞法(人Th1/Th2/Th17 亚群检测试剂盒,江西赛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Navios 流式细胞仪,Beckman Coulter Ireland. Inc)检测细胞因子,包括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介素-4(Interleukin-4, IL-4)、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白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NFγ),白介素-17A(Interleukin-17A, IL-17A)。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将203 例患儿分为RMPP 组和非RMPP 组,通过倾向评分匹配分析方法配对出25 对患儿,校正混杂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发热、喘息、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影像学等特征(大叶性/支气管肺炎、胸腔积液、肺不张)、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CRP。连续性变量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 精确概率法。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特征比较

共203 例MPP 患儿纳入本研究,其中RMPP 26例,非RMPP 177 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发热、喘息、气促、湿性啰音、三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室检查中RMPP 组的WBC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高于非RMP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CR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MPP 组患大叶性肺炎率显著多于非RMP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胸腔积液与肺不张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特征比较

2.2 匹配前两组患儿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患儿血清IL-2、IL-4、TNF-α 及IL-17A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MPP组的血清IL-6、IL-10 及INF-γ 显著高于非RMP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匹配前两组患儿细胞因子水平比较[M(P25,P75),pg/mL]

2.3 匹配后两组患儿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203 例患儿通过倾向评分匹配得出25 对匹配后患儿,匹配后RMPP 组血清IL-10 仍显著高于非RMP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后两组血清IL-6 与INF-γ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匹配后两组患儿细胞因子水平比较[M(P25,P75),pg/mL]

3 讨论

MP 是我国CAP 住院患儿的首位病原体,而住院患儿的MPP 中,约14%为RMPP,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5]。

众多研究发现,细胞因子在MP 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发现,RMPP 组的血清IL-6(中位数18.220 pg/mL)显著高于非RMPP 组(中位数7.200 pg/mL)(P<0.05),这与Fan 等[6]研究结果一致,其研究发现RMPP 患儿的血清IL-6(7.79 pg/mL)显著高于非RMPP 患儿(1.53 pg/mL)(P<0.05)。Wang等[7]研究发现RMPP 组患儿的血清INF-γ(中位数为376.9 pg/mL)显著高于非RMPP 组患儿(P=0.016)。本研究结果显示,RMPP 组的血清INFγ(中位数6.450 pg/mL)显著高于非RMPP 组(中位数3.130 pg/mL)。一项在学龄期患儿中进行的研究发现,IL-10(中位数6.40 pg/mL)和INF-γ(中位数17.50 pg/mL)在RMPP 组均显著升高(P均<0.001),且可作为RMPP 的预测因子[8]。本研究也发现,RMPP组的血清IL-10(中位数7.335 pg/mL)和INF-γ均显著高于非RMPP组(P均<0.05)。

既往MPP 致病机制的研究发现,血清细胞因子在不同的胸部影像学改变以及是否喘息的组间存在着显著差异,Hsieh 等[9]的前瞻性研究发现,肺实变组或胸腔积液组的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支气管肺炎组,Medjo 等[10]研究发现喘息组患儿的血清IL-10 水平显著高于非喘息组。本研究发现RMPP 组的大叶性肺炎显著多于非RMPP 组(P=0.015),RMPP 组的喘息比例(0)小于非RMPP 组(11.9%)(P=0.082),并且WBC 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高于非RMPP 组(P均<0.05)。因此,为消除这些混杂因子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本研究将纳入的混杂因子(协变量)对RMPP 组和非RMPP 组按照1∶1 进行倾向评分匹配,匹配后的结果发现RMPP 组IL-10 显著仍高于非RMPP 组(P=0.007)。考虑本研究匹配了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并发症等混杂因素,可能更好地阐释了细胞因子尤其是IL-10在MP致病中的作用。

IL-10 是一种由Th2 细胞分泌的抗炎细胞因子,作用于巨噬细胞来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进而间接抑制Th1 细胞产生细胞因子[11]。在一项关于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的研究中,发现IL-10 分泌与炎症吸收和恢复相关[12]。这也可能解释了RMPP 的血清IL-10 显著高于非RMPP 的原因,提示IL-10 在RMPP 恢复机制中所起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RMPP 组的血清IL-6、IL-10 和INF-γ 均显著升高,在匹配了相关混杂因子后,RMPP 组的血清IL-10 仍显著高于非RMPP组。因此,本研究提示血清IL-10 在RMPP 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白介素中位数支原体
藏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中位数计算公式及数学性质的新认识
反复发烧、咳嗽,都是肺炎支原体惹的祸
鸡败血支原体病的诊治
银屑病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8的检测
哮喘患儿血清白介素与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介素17 、白介素23 mRNA 的表达及与病情相关性研究
淋巴瘤患者血液和瘤组织白介素-6、白介素-10的表达及意义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