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马铃薯环腐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2024-04-06 23:00马旭强
西北园艺(果树) 2024年1期
关键词:切刀薯块块茎

马旭强

马铃薯是甘肃省庄浪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种植面积36.5 万亩,产值5.8 亿元。环腐病是庄浪马铃薯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 危害马铃薯块茎、 茎和叶,减产幅度10%~60%。 危害轻时,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变小,光合能力减弱,产量下降;危害严重时,田间出现死苗,植株萎蔫、枯死等症状,块茎变小,质量变差, 块茎在贮藏运输过程中易腐烂, 造成严重损失。生产中我们认真研究环腐病发生的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有效减轻了环腐病的危害。现将研究结果和防治对策介绍如下,供交流。

1 环腐病特征

环腐病为细菌性病害, 病菌活动范围仅仅局限于维管束内,地上茎、叶和地下块茎均可受害,感病植株地上部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会出现枯斑和萎蔫两种症状。枯斑发生初期,叶尖、叶缘及叶脉呈绿色,叶肉变为黄绿色或灰绿色,有明显的斑驳,后逐渐叶尖干枯,向内纵卷,中后期病情向上扩展,导致植株枯死。有的植株基部复叶顶出现枯斑,有的顶端复叶先开始萎蔫,叶缘向内卷,病情向下扩展,整株叶片发黄,病叶不脱落,不发脆,内卷下垂,最终倒伏干枯。 地下块茎受害后,维管束变为乳黄色至黑褐色,皮层内出现环状坏死部, 严重时整个维管束变成糊状,用力一挤环内的髓部即可挤出,变色部分出现无味的黄色菌脓状物。发病轻时外表无症状,但在贮藏期间,会引起块茎腐烂,如果温度高,环腐病会严重发生。感病植株茎部维管束变褐,病蔓有时会流出白色的脓状物病菌。

2 发生规律

环腐病病菌在种薯、田间病株及土壤中越冬,带病种薯是主要的侵染源。环腐病病菌呈棒状,短小无鞭毛,不能移动,病菌可以生长,由小变大。病菌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种薯调运, 近距离主要通过切刀带菌传播, 通常切过病薯的切刀可传染25~30 个健康薯,导致田间发病率提高25%~30%,另外运输种薯的筐子、农机具等也会传播病菌。

环腐病为低温型病害, 田间温度18~20 ℃利于病菌发生,20~23 ℃病菌生长快,病菌能生长的最高温度为33 ℃,生存的最低温度为1 ℃, 土壤温度超过31 ℃时,发病机率大大降低;干燥情况下,50 ℃时10 s 左右病菌即死亡;在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中繁殖快,病菌最适宜生存的pH 值为6.8~8.4。

3 发病原因

引发环腐病发生的原因较复杂,主要原因有:

1)种薯带菌。环腐病细菌主要在种薯中越冬,带病种薯会大大增加环腐病的发病率。

2)品种抗环腐病能力弱。 品种不同抗病能力不同,如当地种植的陇薯7 号、陇薯10 号、天薯9 号抗环腐病能力强,克新1 号高抗环腐病,大西洋易感环腐病,其他品种抗环腐病能力介于上述品种之间。

3)重茬种植。 种植过马铃薯的地块中有病原菌残存,重茬种植会导致环腐病严重发生。

4)切刀传菌。切刀传播环腐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生产中有的一把切刀用到底, 导致病菌在种薯之间相互传播,给环腐病大流行创造了条件。

5)运输工具。马铃薯环腐病传染能力强,切过的带菌种薯在运输过程中病菌会残留在筐子、袋子、车箱等包装运输工具上,再用这些工具装分切的薯块,会造成再次侵染,增加发病机率。

6)环境的影响。马铃薯喜冷凉,植株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1 ℃,块茎生长发育适温为19 ℃左右,而环腐病病菌生长适温为20~23 ℃,田间发病适温为18~24 ℃, 植株生长及块茎发育的温度非常适宜环腐病发病及病菌生长。

7)植株长势弱。植株生长健壮发生轻,薯蔓生长细弱、叶片小、叶片薄、叶色浅的植株,环腐病发生严重。

4 防治措施

1)从无病区调种。 马铃薯环腐病在我国北方产区发生普遍,在黄淮及长江以南炎热地区,温度不适宜病菌生长, 环腐病发生极轻或不发生。 从南方调种,可有效减轻环腐病的发生。

2)选择抗病品种。马铃薯在我国分布广泛,种植品种繁多, 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种植, 如陇薯7号、陇薯10 号、天薯9 号等。

3)选择健康薯作种薯。 播种前10 d 左右,将种薯从贮藏窖中拿出,剔除芽眼变黑或外表爆裂、有典型环腐症状的病薯, 将种薯在室内摊开晾种5~6 d,随时剔除烂薯。

4)种植脱毒种苗。 利用茎尖分生组织没有病菌的特症,在无菌条件下,通过多次脱毒,培养无菌试管种苗。 种植脱毒种苗,降低环腐病发病率。

5)轮作倒茬。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4 年轮作,可明显减轻环腐病的发生,特别是种植过大葱、洋葱、大蒜等作物的地块,环腐病发生率极低。

6)实行整薯种植。 用小薯播种,不用切开,可避免种薯间传菌,小薯质量25~50 g。

7)严格切刀消毒。采用切块播种时,切刀要严格消毒,原则上每切1 个薯块消毒1 次。可用21%过氧乙酸或75%酒精或0.1%高锰酸钾浸泡切刀,也可用开水煮。 切块时可备两把刀,切完1 个薯块后,放入开水中消毒,再用另外1 把,如此轮流使用。

8)种薯消毒。 将切好的薯块用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浸泡3~5 min, 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浸种2 h,或72%霜霉疫净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58%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浸种20 s,或每100 kg 水中加入50 g 硫酸铜浸种10 s, 或每100 kg 水中加入50%多菌灵200 g 对薯块喷雾, 均有很好的消毒效果。 也可用种薯质量1.1%的敌克松加适量干细土混匀拌种, 或用草木灰拌种,也可抑制环腐病的发生。

9)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适量补充硼锌等微量元素,保证植株健壮生长。马铃薯为高产作物,在播种时施足基肥,每亩施充分腐熟农家肥3 000~4 000 kg、尿素20 kg、过磷酸钙25 kg、硫酸钾20 kg。 马铃薯对硼锌敏感, 可在开花和结薯期喷0.3%硼砂+0.3%硫酸锌+0.5%磷酸二氢钾,每7 d 喷1 次,共喷2~3 次,每次每亩用量50~70 kg。

猜你喜欢
切刀薯块块茎
短期窖藏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卷烟机水松纸切刀调校方法
内框纸U型切刀装置对提高烟包小盒质量改进与运用
水下切粒机切刀更换与端面跳动精确测量方法
块根块茎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与应用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红薯窖藏“三期”管理
薯块储藏腐烂原因及防止对策
不同年份早收栽培甘薯浙薯75延后收获的特征特性
岛中含湖型截面的环切刀轨连接方法